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企业是我国从业人员最多,企业基数最大,发展最迅猛的一个群体。然而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局限性以及外部经济环境的制约,中小企业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障碍,尤其在融资方面,已成为制约广大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对中小型企业融资现状和融资困难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措施建议。
随着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体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为国家创造了高额税收,更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同时为促进结构调整、推动技术创新和专业化生产、活跃和丰富市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商情报网讯:2015年末,全国工商登记中小企业超过20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5400万户,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中小企业每年为国家缴纳的工商税收占总额的50%左右,中小企业提供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成为就业的主渠道。尽管国家的指导政策提出了要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重,但就目前来看,银行贷款的增加对中小企业影响的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我们需要正确认识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努力寻找有效之策,通过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三方的协力配合,创造一个融资渠道多样化、社会信用完善的社会经济环境,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宽松的融资环境。
一、中小型企业融资现状
(一)融资途径不畅通。 从内源融资来看,一是我国中小企业分配中留利不足,自我积累意识差;二是现行税制使中小企业没有税负优势;三是自有资金来源有限,资金难以支持企业的快速发展。从外源融资来看,中小企业可以选择银行贷款、资本市场公开融资和私募融资等三种渠道,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渠道方面并不畅通。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中国民营企业仅为10%左右。发达国家的直接融资占整个金融市场的比例一般在50%以上而中国的这一比例目前仅为28%,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比例更低。
(二)融资结构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1)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积累、严重依赖内源融资,外源融资比重小。并且在外源性融资中,中小企业一般只能向银行申请贷款,主要表现为银行借款;(2)在以银行借款为主渠道的融资方面,借款的形式一般以抵押或担保贷款为主;(3)在借款期限方面,中小企业一般只能借到短期贷款,若以固定资产投资进行科技开发为目的申请长期贷款,则常常被银行拒之门外。
(三)融资成本较高。 企业的融资成本包括利息支出和相关筹资费用。与大中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借款方面不仅与优惠利率无缘,而且还要支付比大中型企业借款更多的浮动利息。同时,由于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多采取抵押或担保方式,不仅手续繁杂,而且为寻求担保或抵押等,中小企业还要付出诸如担保费、抵押资产评估等相关费用。正规融资渠道的狭窄和阻塞使许多中小企业为求发展不得不从民间高利借贷。所有这些都使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原因,分别来自于企业本身、银行与政府三个方面。
(一)中小企业自身规模有限、资金缺乏、信用水平低、没有完整的企业规划、倒闭率高、贷款偿还违约率高。银行放贷的首要目标是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然而中小企业的高倒闭率和高违约率使得银行难以遵守安全性和收益性原则,导致银行不愿放贷。
(二)金融体系不完善。从国外的情况来看,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一般都要高于市场的平均利率水平。美国的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就比对大企业的贷款利率水平高出1~1.5个百分点左右。但是中国中央银行目前对利率和收费的规定是固定的,自由浮动的范围十分有限,这种机制不利于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限制金融机构对金融服务和产品的收费会挫伤金融机构调查和收集中小企业信息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和其他金融服务。此外,中小企业缺乏与之相适应的金融机构,在国有商业银行中,中小企业的规模歧视依然存在,大银行从节约成本费用角度出发,不愿向中小企业投放资金。虽然城市商业银行、信用社和地方性商业银行等成为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主导行,但是这些金融机构的资金实力不能完全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最终还是制约着当地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信用担保体系的不完善,中小企业寻求担保困难。我国从1999年才开始进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工作试点,因此担保机构少,担保资金不充足,担保手续繁杂。同时,银行对抵押物的要求十分严格,目前国内银行一般偏好于房地产等不动产的抵押。而中小企业大多受经营规模所限,固定资产较少,土地房屋等抵押物不足,一般很难提供合乎银行标准的抵押品。
(四)银企信息不对称和银行的不利选择。许多中小企业为实现融资目的,往往会想尽一切办法,甚至不惜弄虚作假。这不仅会产生有损银行与投资者利益的道德风险,也会进一步损毁企业自身的社会公信度。同时,由于中小企业对资本和债务需求的规模较小,金融机构为规避自身的经营风险和降低经营成本,只有选择不向中小企业贷款。
(五)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政策不配套。长期以来,国家扶持政策一直实行向大企业倾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我国2003年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虽然以法律条文的形式为广大中小企业的发展、融资提供了保护和支持。但是该法在内容上相当原则,缺乏具体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也缺少相应的配套法规和制度,最终导致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很多都没有落到实处。
三、促进中小型企业融资的措施建议
(一)政府要采取措施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政策、财政补贴、贷款援助一系列措施为中小企业的资金提供支持,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为企业解决中小企业初创、技改和出口资金的需求。其次,政府要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从组织形式上保证信用制度的落实,由政府、中介等机构来出具公正的信用评价,解决制约中小企业融资信用的关键问题。
(二)完善金融机构的中小企业信贷机制。(1)积极培育和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体系,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2)健全担保风险的分散、补偿和激励机制,完善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满足众多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需要,提高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机会;(3)要明确各类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信贷制度中的作用和功能,制定中小企业贷款的具体管理方法和鼓励措施,争取更多的资金向中小企业倾;(4)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政策、利率和金融服务信息。
(三)应该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1)政府应大力发展地方性、民营中小金融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2)在银行贷款困难的情况下,民间借款也应该成为一种解决资金缺口的补充机制,相关部门需要制定法律法规使民间借贷行为规范化和透明化,同时,有组织地将现有社会中的大量民间闲置资金加以运用,提高资金利用率,达到双赢的效果;(3)中小型企业可以尝试股权和债券融资,为保证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国家应该尽快完善证券市场体系,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提供可能。
(四)提高企业自身素质。(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是提高中小企业自身解决贷款困难的有效途径;(2)健全中小企业财务制度,真实反映公司财务状况,提高企业财务的透明度和可信度;(3)树立诚信的观念,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机构,获得金融机构的认可和信赖,才能增加金融机构融资的可能性;(4)中小企业需要树立品牌意识,建立市场认知度,确立市场的地位,提高企业竞争力。使企业获得投资者的信任度,在提高自身地位的同时吸引投资者的资金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作者单位为云南工程职业学院)
随着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体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为国家创造了高额税收,更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同时为促进结构调整、推动技术创新和专业化生产、活跃和丰富市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商情报网讯:2015年末,全国工商登记中小企业超过20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5400万户,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中小企业每年为国家缴纳的工商税收占总额的50%左右,中小企业提供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成为就业的主渠道。尽管国家的指导政策提出了要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重,但就目前来看,银行贷款的增加对中小企业影响的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我们需要正确认识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努力寻找有效之策,通过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三方的协力配合,创造一个融资渠道多样化、社会信用完善的社会经济环境,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宽松的融资环境。
一、中小型企业融资现状
(一)融资途径不畅通。 从内源融资来看,一是我国中小企业分配中留利不足,自我积累意识差;二是现行税制使中小企业没有税负优势;三是自有资金来源有限,资金难以支持企业的快速发展。从外源融资来看,中小企业可以选择银行贷款、资本市场公开融资和私募融资等三种渠道,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渠道方面并不畅通。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中国民营企业仅为10%左右。发达国家的直接融资占整个金融市场的比例一般在50%以上而中国的这一比例目前仅为28%,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比例更低。
(二)融资结构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1)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积累、严重依赖内源融资,外源融资比重小。并且在外源性融资中,中小企业一般只能向银行申请贷款,主要表现为银行借款;(2)在以银行借款为主渠道的融资方面,借款的形式一般以抵押或担保贷款为主;(3)在借款期限方面,中小企业一般只能借到短期贷款,若以固定资产投资进行科技开发为目的申请长期贷款,则常常被银行拒之门外。
(三)融资成本较高。 企业的融资成本包括利息支出和相关筹资费用。与大中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借款方面不仅与优惠利率无缘,而且还要支付比大中型企业借款更多的浮动利息。同时,由于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多采取抵押或担保方式,不仅手续繁杂,而且为寻求担保或抵押等,中小企业还要付出诸如担保费、抵押资产评估等相关费用。正规融资渠道的狭窄和阻塞使许多中小企业为求发展不得不从民间高利借贷。所有这些都使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原因,分别来自于企业本身、银行与政府三个方面。
(一)中小企业自身规模有限、资金缺乏、信用水平低、没有完整的企业规划、倒闭率高、贷款偿还违约率高。银行放贷的首要目标是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然而中小企业的高倒闭率和高违约率使得银行难以遵守安全性和收益性原则,导致银行不愿放贷。
(二)金融体系不完善。从国外的情况来看,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一般都要高于市场的平均利率水平。美国的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就比对大企业的贷款利率水平高出1~1.5个百分点左右。但是中国中央银行目前对利率和收费的规定是固定的,自由浮动的范围十分有限,这种机制不利于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限制金融机构对金融服务和产品的收费会挫伤金融机构调查和收集中小企业信息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和其他金融服务。此外,中小企业缺乏与之相适应的金融机构,在国有商业银行中,中小企业的规模歧视依然存在,大银行从节约成本费用角度出发,不愿向中小企业投放资金。虽然城市商业银行、信用社和地方性商业银行等成为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主导行,但是这些金融机构的资金实力不能完全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最终还是制约着当地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信用担保体系的不完善,中小企业寻求担保困难。我国从1999年才开始进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工作试点,因此担保机构少,担保资金不充足,担保手续繁杂。同时,银行对抵押物的要求十分严格,目前国内银行一般偏好于房地产等不动产的抵押。而中小企业大多受经营规模所限,固定资产较少,土地房屋等抵押物不足,一般很难提供合乎银行标准的抵押品。
(四)银企信息不对称和银行的不利选择。许多中小企业为实现融资目的,往往会想尽一切办法,甚至不惜弄虚作假。这不仅会产生有损银行与投资者利益的道德风险,也会进一步损毁企业自身的社会公信度。同时,由于中小企业对资本和债务需求的规模较小,金融机构为规避自身的经营风险和降低经营成本,只有选择不向中小企业贷款。
(五)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政策不配套。长期以来,国家扶持政策一直实行向大企业倾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我国2003年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虽然以法律条文的形式为广大中小企业的发展、融资提供了保护和支持。但是该法在内容上相当原则,缺乏具体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也缺少相应的配套法规和制度,最终导致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很多都没有落到实处。
三、促进中小型企业融资的措施建议
(一)政府要采取措施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政策、财政补贴、贷款援助一系列措施为中小企业的资金提供支持,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为企业解决中小企业初创、技改和出口资金的需求。其次,政府要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从组织形式上保证信用制度的落实,由政府、中介等机构来出具公正的信用评价,解决制约中小企业融资信用的关键问题。
(二)完善金融机构的中小企业信贷机制。(1)积极培育和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体系,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2)健全担保风险的分散、补偿和激励机制,完善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满足众多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需要,提高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机会;(3)要明确各类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信贷制度中的作用和功能,制定中小企业贷款的具体管理方法和鼓励措施,争取更多的资金向中小企业倾;(4)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政策、利率和金融服务信息。
(三)应该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1)政府应大力发展地方性、民营中小金融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2)在银行贷款困难的情况下,民间借款也应该成为一种解决资金缺口的补充机制,相关部门需要制定法律法规使民间借贷行为规范化和透明化,同时,有组织地将现有社会中的大量民间闲置资金加以运用,提高资金利用率,达到双赢的效果;(3)中小型企业可以尝试股权和债券融资,为保证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国家应该尽快完善证券市场体系,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提供可能。
(四)提高企业自身素质。(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是提高中小企业自身解决贷款困难的有效途径;(2)健全中小企业财务制度,真实反映公司财务状况,提高企业财务的透明度和可信度;(3)树立诚信的观念,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机构,获得金融机构的认可和信赖,才能增加金融机构融资的可能性;(4)中小企业需要树立品牌意识,建立市场认知度,确立市场的地位,提高企业竞争力。使企业获得投资者的信任度,在提高自身地位的同时吸引投资者的资金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作者单位为云南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