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也是新课程变化的重心,为此,本文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作为对象,研究其在新课程中的变化。
关键词新、旧教材元素化合物变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在高中化学新课程中,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理念上都有一定改变,本文主要从课程内容角度进行分析。
1 元素化合物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化学教学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学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基础,学生学习化学都要从元素化合物知识开始,只有把这一基础知识学扎实了,才能深入理解元素化合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物质变化的规律性,进而获得升华,特别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大部分实验课程是对这一知识的再现;元素化合物知识还在以后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比如,环境、材料、能源等领域以及日常生活中柴米油盐的点点滴滴等,所以离开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其他化学知识将是空谈。在新的化学课程体系中,对元素化合物知识作了很大的改变,但并没有弱化其重要性,它仍然将处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但是对化学教育工作者而言,非常有必要了解这一知识内容是如何变化的,针对这些变化又应该如何优化自己的教学工作,建立新的教学理念。
2 新课程中元素化合物的变化分析
化学新课程中的内容没有和以前一样统统详尽罗列出来,而是在各方面进行了精选和调整,特别是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的改变,主要表现在它的选取以及处理的深广度、学习的重点和方式等。
2.1 新课程中元素化合物的改变
在新课程中,元素化合物知识除了少数以分散的形式出现在必修2和其他选修模块中外,大本分还集中在必修1中。在内容的变化中,主要集中在:首先,元素化合物的选取和以前相比,有了更精整的选择。从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角度选择元素化合物,然后再按照元素在周期系中的代表性选择了典型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进而综合考虑在周期系中的代表性、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存在,以及对生产生活和环境保护有着广泛影响的典型元素和化合物。最后,选取了4种典型的金属元素——钠、铝、铁、铜(两种主族元素、两种副族元素;一种不常见的金属元素和三种常见的金属元素)以及4种非金属元素——氯、氮、硫、硅(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高科技中广泛联系或重要用途;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单质及其重要的化合物。
其次,课程标准没有明确给出和限定要学习这些元素的哪些具体化合物,只是针对学生,明确该学段学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弱化了按照元素自然族来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传统做法。没有特别强的系统性,却反而给教师和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教师可根据教材、教学实际及课时等具体情况酌情处理。
再次,知识系统化程度不同。原来强调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重视知识系统化,明确指出各族的具体要求。而新课程淡化知识系统化,只对典型金属和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提出要求。相反,对资源的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及科学方法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说明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例如:对于“卤族”元素,原来要求的知识点比较具体:“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法、原子结构、卤化银以及海水的综合利用”等,而新课程更多的是强调了元素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其在广度上删减了“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卤化银”;深度上把“氯气的化学性质”从“懂得”改变至“通过实验了解”,难度比以前降低了。
另外,知识强弱性调整不同。新课程没有和传统一样,没有用元素周期律来研究,而是弱化了结构对性质的指导作用,强化了物质的分类、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酸、碱、盐的电离等概念、原理,而这些概念和原理对物质性质研究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在前面的讨论中,我们知道,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在新课程中,排列顺序、课程标准和深广度以及知识的强弱性和以前不同了,而且知识更加核心化,更加突出重点了,因此,教师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新课程重新设计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新课程更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依然强调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因此,新课程给了老师更大的弹性空间,而相比之下对老师的要求也会更高。
2.2 教学工作者该如何应对变化
在教学中,面对知识内容在选取、广度和深度等方面的改变,化学教师不能再墨守成规,而应该改变教学方法,来适应新课程,因此,教师应该在核心理论的基础上,改变原来面面俱到的教学,转变成抓核心、突出重点的教学方式,做到粗细得当,让学生重新架构知识,有结构、有层次的掌握理解知识点。
元素化合物知识大多集中在化学必修1中,教学工作者在化学必修1的课程中更应该统筹把握。除了讲解基本概念,还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理念,综合性把概念和生活联系起来,要借助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融合元素化合物的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自主整合知识,在这里提出几个方法,首先是提问的方法,例如:在学习“氯及其化合物”时,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问题,循循善导,层层设问,首先可以提出简单的问题:氯气以及常见的氯的化合物有哪些?这些化合物之间可以有哪些转化呢?学生听有此问,自然会回忆基本概念,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却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教师还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设问,并把知识点切入生活中,比如:采取哪些措施可增大氯水中的次氯酸浓度?哪些离子不能大量存在于漂白液中?这些离子有哪些性质特征?等等。通过提问,学生不但容易记住基本概念,还能加深了解知识。而且,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化学必修模块只是高中化学课程整体中的一部分,也是整个科学领域的一部分。在实施过程中,要避免一步到位、所有学生“一刀切”、一味强调对化学学科知识深讲多练的传统做法。教师在面对新课程时要突出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淡化旁枝细节;追求核心主题、核心观念,弱化具体的知识系统性和完整性;注重的是整体、是联系、是观念,淡化的是细节、是繁杂、是僵化。
其次,在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同时,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是至关重要的。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理念反映在无机元素化合物这部分主要是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希望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把枯燥的学习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进而意识到学习化学,学习元素化合物的重要性,再把这一知识广泛的应用到与化学相关的环境、能源等社会问题中,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和能力。例如:在学习氯气和其他物质之间的反应时,可以设计一个氯气和水反应的实验,还可根据知识点设计趣味实验,如学些硫的转化时,可以设计有名的酸雨实验等等,理解了知识点,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通过设计相应的化学实验来实现,化学实验在学习化学这种实验性学科中,帮助非常大,除了实验,还可以把枯燥的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因材施教,加深学生对内容的掌握度等等。
总之,面对新课程,教师更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理解新课程改革思想,应用现代教学理念,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自己主动的跟随教师完成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更应该用全新的视角看待新课程标准,全面提升自己的教学,让教学工作有质的飞跃,并让学生的学习提升到全新的水平上。
3 结语
新课程知识变化的分析,对于广大教师革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中化学课程改革方兴未艾,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担负起这个重担,深入普及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现代教学思潮,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新、旧教材元素化合物变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在高中化学新课程中,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理念上都有一定改变,本文主要从课程内容角度进行分析。
1 元素化合物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化学教学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学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基础,学生学习化学都要从元素化合物知识开始,只有把这一基础知识学扎实了,才能深入理解元素化合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物质变化的规律性,进而获得升华,特别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大部分实验课程是对这一知识的再现;元素化合物知识还在以后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比如,环境、材料、能源等领域以及日常生活中柴米油盐的点点滴滴等,所以离开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其他化学知识将是空谈。在新的化学课程体系中,对元素化合物知识作了很大的改变,但并没有弱化其重要性,它仍然将处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但是对化学教育工作者而言,非常有必要了解这一知识内容是如何变化的,针对这些变化又应该如何优化自己的教学工作,建立新的教学理念。
2 新课程中元素化合物的变化分析
化学新课程中的内容没有和以前一样统统详尽罗列出来,而是在各方面进行了精选和调整,特别是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的改变,主要表现在它的选取以及处理的深广度、学习的重点和方式等。
2.1 新课程中元素化合物的改变
在新课程中,元素化合物知识除了少数以分散的形式出现在必修2和其他选修模块中外,大本分还集中在必修1中。在内容的变化中,主要集中在:首先,元素化合物的选取和以前相比,有了更精整的选择。从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角度选择元素化合物,然后再按照元素在周期系中的代表性选择了典型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进而综合考虑在周期系中的代表性、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存在,以及对生产生活和环境保护有着广泛影响的典型元素和化合物。最后,选取了4种典型的金属元素——钠、铝、铁、铜(两种主族元素、两种副族元素;一种不常见的金属元素和三种常见的金属元素)以及4种非金属元素——氯、氮、硫、硅(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高科技中广泛联系或重要用途;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单质及其重要的化合物。
其次,课程标准没有明确给出和限定要学习这些元素的哪些具体化合物,只是针对学生,明确该学段学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弱化了按照元素自然族来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传统做法。没有特别强的系统性,却反而给教师和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教师可根据教材、教学实际及课时等具体情况酌情处理。
再次,知识系统化程度不同。原来强调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重视知识系统化,明确指出各族的具体要求。而新课程淡化知识系统化,只对典型金属和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提出要求。相反,对资源的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及科学方法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说明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例如:对于“卤族”元素,原来要求的知识点比较具体:“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法、原子结构、卤化银以及海水的综合利用”等,而新课程更多的是强调了元素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其在广度上删减了“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卤化银”;深度上把“氯气的化学性质”从“懂得”改变至“通过实验了解”,难度比以前降低了。
另外,知识强弱性调整不同。新课程没有和传统一样,没有用元素周期律来研究,而是弱化了结构对性质的指导作用,强化了物质的分类、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酸、碱、盐的电离等概念、原理,而这些概念和原理对物质性质研究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在前面的讨论中,我们知道,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在新课程中,排列顺序、课程标准和深广度以及知识的强弱性和以前不同了,而且知识更加核心化,更加突出重点了,因此,教师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新课程重新设计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新课程更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依然强调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因此,新课程给了老师更大的弹性空间,而相比之下对老师的要求也会更高。
2.2 教学工作者该如何应对变化
在教学中,面对知识内容在选取、广度和深度等方面的改变,化学教师不能再墨守成规,而应该改变教学方法,来适应新课程,因此,教师应该在核心理论的基础上,改变原来面面俱到的教学,转变成抓核心、突出重点的教学方式,做到粗细得当,让学生重新架构知识,有结构、有层次的掌握理解知识点。
元素化合物知识大多集中在化学必修1中,教学工作者在化学必修1的课程中更应该统筹把握。除了讲解基本概念,还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理念,综合性把概念和生活联系起来,要借助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融合元素化合物的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自主整合知识,在这里提出几个方法,首先是提问的方法,例如:在学习“氯及其化合物”时,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问题,循循善导,层层设问,首先可以提出简单的问题:氯气以及常见的氯的化合物有哪些?这些化合物之间可以有哪些转化呢?学生听有此问,自然会回忆基本概念,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却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教师还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设问,并把知识点切入生活中,比如:采取哪些措施可增大氯水中的次氯酸浓度?哪些离子不能大量存在于漂白液中?这些离子有哪些性质特征?等等。通过提问,学生不但容易记住基本概念,还能加深了解知识。而且,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化学必修模块只是高中化学课程整体中的一部分,也是整个科学领域的一部分。在实施过程中,要避免一步到位、所有学生“一刀切”、一味强调对化学学科知识深讲多练的传统做法。教师在面对新课程时要突出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淡化旁枝细节;追求核心主题、核心观念,弱化具体的知识系统性和完整性;注重的是整体、是联系、是观念,淡化的是细节、是繁杂、是僵化。
其次,在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同时,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是至关重要的。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理念反映在无机元素化合物这部分主要是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希望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把枯燥的学习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进而意识到学习化学,学习元素化合物的重要性,再把这一知识广泛的应用到与化学相关的环境、能源等社会问题中,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和能力。例如:在学习氯气和其他物质之间的反应时,可以设计一个氯气和水反应的实验,还可根据知识点设计趣味实验,如学些硫的转化时,可以设计有名的酸雨实验等等,理解了知识点,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通过设计相应的化学实验来实现,化学实验在学习化学这种实验性学科中,帮助非常大,除了实验,还可以把枯燥的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因材施教,加深学生对内容的掌握度等等。
总之,面对新课程,教师更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理解新课程改革思想,应用现代教学理念,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自己主动的跟随教师完成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更应该用全新的视角看待新课程标准,全面提升自己的教学,让教学工作有质的飞跃,并让学生的学习提升到全新的水平上。
3 结语
新课程知识变化的分析,对于广大教师革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中化学课程改革方兴未艾,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担负起这个重担,深入普及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现代教学思潮,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