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背景:
市教委基[2017]37号文件的精神,为了进一步丰富小学生放学后
学习生活、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自2017学年学校开始试行“快乐30分”拓展活动,每周安排4天,每天活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
随班就读是目前有轻度智力残疾的孩子的主要教育形式,是在自己的国情下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融合教育模式。
资源教室是推进特殊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关键支撑,在普通学校或特殊教育学校建立的集课程、教材、专业图书以及学具、教具、康复器材和辅助技术于一体的专用教室,为有特殊教育需求儿童提供咨询、个案管理、教育心理诊断、个别化教育计划、教学支持、学习辅导、补救教学、康复训练和教育效果评估。
资源教室每天3:30为他们准时开放。我校根据特教教师的特长开展快乐口风琴活动,乐高搭建活动;与少科站合作为特殊学生组建“市光园”电子社团,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少年宫非遗项目合作,开展布艺活动,培养他们的生活技能。
案例描述:
每当走进资源教室,眼前看到的是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的神情,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一片小天地里,臉上的笑容时常扬起。“老师,你听!你听我吹得怎么样?”“老师,你看!这是我自己完成的乐高哦!”“老师,今天我的作品在班级里展出了!”……原本空荡冷清的资源教室也因为他们的到来而感到热闹而充满生机,一片欣欣向荣,扫除来访教师一天的教育疲惫,觉得之前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情景一:小陈同学出现五个手指不能单独动的情况,每次到了吹口风琴的活动,老师总是需要花费比其他学生更多的时间对他单独辅导,让他锻炼每一个手指的独立性。渐渐地,小陈可以完整地吹完一首乐曲,而且每个音都弹奏得很准确。家长每每和老师联系时总忍不住感慨:孩子的表演欲越来越强,不再退缩;做事越来越有自信,不再逃避。
情景二:小赵同学有严重的抽动症,肺部功能不全,老师在口风琴教学活动中,特地为他设计了长音短音的练习,现在,他的气息更加变得平稳了。在330活动时,老师还会经常让他做示范,表演给大家看,小赵可高兴了,脸上时时泛着自信的笑容!
……
这群特殊学生在每天的330活动中,在资源教室里获得了快乐,提高了能力,增强了自信心,增添了活力,使他们得到了各方面的提高。
案例反思: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这是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的名言。这些特殊学生的支点是什么?在哪里?特殊群体是当下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让这些孩子在学校搭建的资源教室这个平台进行针对性训练,以期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增强自信心,为今后走向社会铺下坚实的基石这是很重要的。特殊群体学生转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在点滴日常中虽无法力保达到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却可以从中感受到孩子们是快乐的,这样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何尝不是一种影响,又何尝不是一种喜人的进步呢?学校只有抓住转化中的支点,这种转化才能起到预期效果和作用。看似“蜉蝣撼大树”的背后实质则是我们正在努力改变一个个无助的孩子;改变了孩子,就是改变了一个个家庭;影响了一个个家庭,作为社会成员而言,假以时日就能有极大改观。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学校一直在努力寻找这样的一个支点,思考如何更好地均衡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让这群特殊学生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1.资金到位,资源整合
学校以建立随班就读资源教室为契机,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下,用足用好资源教室建设专用经费,从硬件设施到软件建设,切实做到在发展中挖掘潜能、补偿缺陷,努力创设在普通学校就学的特殊学生全面发展的氛围,使随班就读工作向更深层次推进。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随班就读学生协调合作、精细动作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除此特色活动之外,特教教师还适时地对他们在(学习、行为、生活)习惯、心理等方面进行辅导,多方整合,保障他们的学习和日常在校生活。
2.因材施教,人文关怀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资源教室里,特教老师时刻以这里每一个学生为中心,因人、因事、因地而异,灵活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
我们的老师对待这种学生不只用简单的三言两语对他们敷衍了事,也不采取“高压政策”,造成他们心理上对老师的恐惧,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于理”,提高孩子的信心,鼓起他们的勇气,用真心的关怀去温暖他们,用完全的信心去感化他们。这群孩子是纯真的、胆怯的,就像一只蜗牛,把头一直紧缩在硬硬的外壳里……他们比其他正常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关爱,也只有这种爱才能使他们走出“蜗牛硬硬的壳”,大胆地“探出头”,感受阳光,健康成长!
3.以点带面,全员德育
资源教室方案是一种教育措施,接受辅导的特殊学生部分时间
在资源教室内接受资源教师的指导,大部分的时间还是在普通班级中学习一般课程。
开学初,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为每个特教学生制定了各学科个性化教学计划,对他们的教育坚持因材施教,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帮助。
学校利用每学年召开的德育研讨季为契机,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开设特教教师专题讲座,把最新的特教理念和知识传递给每一位教师,组织大家交流特殊学生个案,表达困惑,得到共鸣,探讨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在科技节活动中,学校为特教学生开辟了电子社团主题展示活动专场,让这些孩子把自己学到的本领教给普通学生,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合作意识以及小主人翁精神,增强自信,增添幸福感。
学校的特教工作从资源教室辐射到学校每个地方,从特教教师辐射到全体教师。
4.携手家庭,共同进步
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与学校是学生成长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影响。
学校要求特教教师定期上门家访或电话联系(每月至少1次),进行个性化的访谈,填写《特殊学生家访记录本》,向家长反馈孩子在学校表现和资源教室活动情况,并把特殊学生在资源教室活动照片发送给家长,并为家长布置任务式菜单,让他们回家也能进行适当的练习。学校还会定期召开特殊学生家长会,倾听专家的专题辅导报告。邀请这些家长走进学校,共同参与各项主题活动,让家长们同时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不放弃。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家长欣喜地发现孩子身上的点滴改变与进步,那是远超于学习成绩的另一种成果——更加健全的人格。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作为一所普通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作为一名学校管理者,我们始终秉承“一个都不放弃”的原则。我们要竭尽学校所能,用这样的“支点”,充分利用资源硬件设施和教师教学软件优质,让这群特殊的孩子们在校园里摆脱自卑,充满自信;阳光快乐,健康成长。
上海市市光学校 施骏琪
市教委基[2017]37号文件的精神,为了进一步丰富小学生放学后
学习生活、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自2017学年学校开始试行“快乐30分”拓展活动,每周安排4天,每天活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
随班就读是目前有轻度智力残疾的孩子的主要教育形式,是在自己的国情下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融合教育模式。
资源教室是推进特殊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关键支撑,在普通学校或特殊教育学校建立的集课程、教材、专业图书以及学具、教具、康复器材和辅助技术于一体的专用教室,为有特殊教育需求儿童提供咨询、个案管理、教育心理诊断、个别化教育计划、教学支持、学习辅导、补救教学、康复训练和教育效果评估。
资源教室每天3:30为他们准时开放。我校根据特教教师的特长开展快乐口风琴活动,乐高搭建活动;与少科站合作为特殊学生组建“市光园”电子社团,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少年宫非遗项目合作,开展布艺活动,培养他们的生活技能。
案例描述:
每当走进资源教室,眼前看到的是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的神情,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一片小天地里,臉上的笑容时常扬起。“老师,你听!你听我吹得怎么样?”“老师,你看!这是我自己完成的乐高哦!”“老师,今天我的作品在班级里展出了!”……原本空荡冷清的资源教室也因为他们的到来而感到热闹而充满生机,一片欣欣向荣,扫除来访教师一天的教育疲惫,觉得之前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情景一:小陈同学出现五个手指不能单独动的情况,每次到了吹口风琴的活动,老师总是需要花费比其他学生更多的时间对他单独辅导,让他锻炼每一个手指的独立性。渐渐地,小陈可以完整地吹完一首乐曲,而且每个音都弹奏得很准确。家长每每和老师联系时总忍不住感慨:孩子的表演欲越来越强,不再退缩;做事越来越有自信,不再逃避。
情景二:小赵同学有严重的抽动症,肺部功能不全,老师在口风琴教学活动中,特地为他设计了长音短音的练习,现在,他的气息更加变得平稳了。在330活动时,老师还会经常让他做示范,表演给大家看,小赵可高兴了,脸上时时泛着自信的笑容!
……
这群特殊学生在每天的330活动中,在资源教室里获得了快乐,提高了能力,增强了自信心,增添了活力,使他们得到了各方面的提高。
案例反思: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这是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的名言。这些特殊学生的支点是什么?在哪里?特殊群体是当下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让这些孩子在学校搭建的资源教室这个平台进行针对性训练,以期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增强自信心,为今后走向社会铺下坚实的基石这是很重要的。特殊群体学生转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在点滴日常中虽无法力保达到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却可以从中感受到孩子们是快乐的,这样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何尝不是一种影响,又何尝不是一种喜人的进步呢?学校只有抓住转化中的支点,这种转化才能起到预期效果和作用。看似“蜉蝣撼大树”的背后实质则是我们正在努力改变一个个无助的孩子;改变了孩子,就是改变了一个个家庭;影响了一个个家庭,作为社会成员而言,假以时日就能有极大改观。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学校一直在努力寻找这样的一个支点,思考如何更好地均衡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让这群特殊学生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1.资金到位,资源整合
学校以建立随班就读资源教室为契机,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下,用足用好资源教室建设专用经费,从硬件设施到软件建设,切实做到在发展中挖掘潜能、补偿缺陷,努力创设在普通学校就学的特殊学生全面发展的氛围,使随班就读工作向更深层次推进。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随班就读学生协调合作、精细动作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除此特色活动之外,特教教师还适时地对他们在(学习、行为、生活)习惯、心理等方面进行辅导,多方整合,保障他们的学习和日常在校生活。
2.因材施教,人文关怀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资源教室里,特教老师时刻以这里每一个学生为中心,因人、因事、因地而异,灵活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
我们的老师对待这种学生不只用简单的三言两语对他们敷衍了事,也不采取“高压政策”,造成他们心理上对老师的恐惧,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于理”,提高孩子的信心,鼓起他们的勇气,用真心的关怀去温暖他们,用完全的信心去感化他们。这群孩子是纯真的、胆怯的,就像一只蜗牛,把头一直紧缩在硬硬的外壳里……他们比其他正常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关爱,也只有这种爱才能使他们走出“蜗牛硬硬的壳”,大胆地“探出头”,感受阳光,健康成长!
3.以点带面,全员德育
资源教室方案是一种教育措施,接受辅导的特殊学生部分时间
在资源教室内接受资源教师的指导,大部分的时间还是在普通班级中学习一般课程。
开学初,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为每个特教学生制定了各学科个性化教学计划,对他们的教育坚持因材施教,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帮助。
学校利用每学年召开的德育研讨季为契机,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开设特教教师专题讲座,把最新的特教理念和知识传递给每一位教师,组织大家交流特殊学生个案,表达困惑,得到共鸣,探讨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在科技节活动中,学校为特教学生开辟了电子社团主题展示活动专场,让这些孩子把自己学到的本领教给普通学生,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合作意识以及小主人翁精神,增强自信,增添幸福感。
学校的特教工作从资源教室辐射到学校每个地方,从特教教师辐射到全体教师。
4.携手家庭,共同进步
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与学校是学生成长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影响。
学校要求特教教师定期上门家访或电话联系(每月至少1次),进行个性化的访谈,填写《特殊学生家访记录本》,向家长反馈孩子在学校表现和资源教室活动情况,并把特殊学生在资源教室活动照片发送给家长,并为家长布置任务式菜单,让他们回家也能进行适当的练习。学校还会定期召开特殊学生家长会,倾听专家的专题辅导报告。邀请这些家长走进学校,共同参与各项主题活动,让家长们同时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不放弃。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家长欣喜地发现孩子身上的点滴改变与进步,那是远超于学习成绩的另一种成果——更加健全的人格。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作为一所普通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作为一名学校管理者,我们始终秉承“一个都不放弃”的原则。我们要竭尽学校所能,用这样的“支点”,充分利用资源硬件设施和教师教学软件优质,让这群特殊的孩子们在校园里摆脱自卑,充满自信;阳光快乐,健康成长。
上海市市光学校 施骏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