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和应用,学校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到社会信息化的强大漩涡中,那么,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如何认识、掌握并创新地运用信息技术呢?本文抛砖引玉,谈谈自己对现代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整合的认识。
一、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卢梭说过:“儿童本来有自己的情感和感受方法,可是社会却把成人的情感和感受方法强加给他们。”很久以来,体育教学中那种命令式的口吻造成了师生双方立场上的隔阂,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无论学生有什么想法,都必须按照教师的意愿和口令来完成,导致本来喜欢体育活动的孩子大部分变得不喜欢体育课,甚至不喜欢体育活动了。
而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电教媒体、网络,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反映客观事物,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视听感官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教学中教师“要我学”的强制型体育教学为学生“我要学”的主动型体育教学。如在教学第二套全国中小学生(幼儿)系列广播体操“雏鹰起飞”时,我先带学生到多媒体教室,利用多媒体教室里的大屏幕观看VCD。那优美的旋律,优雅的动作,整齐的操练,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看到有的同学已迫不及待地跟着比划起来,我知道,我的目的已经达到。果然,下课后,就有学生来找我要图纸,找我要学操了。
二、细化动作,解决难点
体育课一般是靠教师动作示范教学,但有些复杂的技术动作需要分解成几个部分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了解动作的结构和完成的过程,这时,教师边动作边讲解就有些困难,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师可根据需要,把一个技术动作分解成“组件”定格、慢放,不仅能清楚看到动作的全过程,而且关键性动作一目了然。学生边看边模仿、互相帮助、互相指导,就能化“难”为“易”,并配以逼真的音响效果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学生能很愉快地领会其要点,理解其精髓,而且保证了教学的进度和质量。 如以学习“雏鹰起飞”这套操为例,在学生“我要学”的积极状况下,先在教室播放广播操的录像,学生对广播操的动作有个印象,再放分解动作,让学生跟着录象自学自练,由于录像形象,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各节的动作要领。教师只在一旁巡视指导,当学生的镜子,在学生动作有误时及时给予纠正,这样,不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而且克服了教师既要讲解示范又要巡视纠错而分身乏术的困难,增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处身于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面对着一浪高过一浪的改革浪潮,肩负着培育世纪新人重任的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但是,传统的时空限制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而利用信息技术的开放性和共享性特点,通过“备课论坛”、“在线讨论”、“教案共享”等栏目板块,则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没有了时空的界限,无形中提升了教师的个人能力。
如我在网上看到有一个体育教师结合本校实际,在整齐的队列练习后,打破了过去那种呆板、单一、成人化和公式化的定位徒手操,模仿操等活动的教学方式,设计了随着优美的乐曲声,教师带领学生以艺体的脚尖步做各种舞蹈的练习,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伴奏下,在优美的形体舞蹈练习中,在新鲜感的驱使下,进行了积极活泼的热身运动。这一段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依葫芦画瓢,果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体育课程标准解读》指出:“知识经济社会中学校体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它不仅指向人的躯体的完善,而且要作用于人的精神,包括情感、意志的发展和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也就是说,体育课既有向学生传授体育学科知识的教学任务,还具有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增强体质,以及通过体育教学过程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任务。体育教学中,教师如何从不同的方面去挖掘学生的心理潜能,加强对其心理的培养和塑造,进行体育意志及体育情感教育,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目的呢?我认为,可以积极地利用现代传播媒介,把传统的说教式的思想品德教育变成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形式。如先引导学生收看电视体育频道,阅读体育报刊,关注北京申奥,关注世界杯,关注全民健身活动等等,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谈谈体会,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
总之,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课程整合,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优化了体育课堂效果,促进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让我们举信息技术之力,扬素质教育之旗,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正视其在教学手段中的实用价值,让信息技术与体育教育牵好手,合理、正确的使用它,深入实践新课程新课改,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达到质的飞跃,为我国基础教育的腾飞发挥其具大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卢梭说过:“儿童本来有自己的情感和感受方法,可是社会却把成人的情感和感受方法强加给他们。”很久以来,体育教学中那种命令式的口吻造成了师生双方立场上的隔阂,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无论学生有什么想法,都必须按照教师的意愿和口令来完成,导致本来喜欢体育活动的孩子大部分变得不喜欢体育课,甚至不喜欢体育活动了。
而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电教媒体、网络,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反映客观事物,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视听感官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教学中教师“要我学”的强制型体育教学为学生“我要学”的主动型体育教学。如在教学第二套全国中小学生(幼儿)系列广播体操“雏鹰起飞”时,我先带学生到多媒体教室,利用多媒体教室里的大屏幕观看VCD。那优美的旋律,优雅的动作,整齐的操练,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看到有的同学已迫不及待地跟着比划起来,我知道,我的目的已经达到。果然,下课后,就有学生来找我要图纸,找我要学操了。
二、细化动作,解决难点
体育课一般是靠教师动作示范教学,但有些复杂的技术动作需要分解成几个部分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了解动作的结构和完成的过程,这时,教师边动作边讲解就有些困难,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师可根据需要,把一个技术动作分解成“组件”定格、慢放,不仅能清楚看到动作的全过程,而且关键性动作一目了然。学生边看边模仿、互相帮助、互相指导,就能化“难”为“易”,并配以逼真的音响效果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学生能很愉快地领会其要点,理解其精髓,而且保证了教学的进度和质量。 如以学习“雏鹰起飞”这套操为例,在学生“我要学”的积极状况下,先在教室播放广播操的录像,学生对广播操的动作有个印象,再放分解动作,让学生跟着录象自学自练,由于录像形象,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各节的动作要领。教师只在一旁巡视指导,当学生的镜子,在学生动作有误时及时给予纠正,这样,不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而且克服了教师既要讲解示范又要巡视纠错而分身乏术的困难,增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处身于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面对着一浪高过一浪的改革浪潮,肩负着培育世纪新人重任的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但是,传统的时空限制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而利用信息技术的开放性和共享性特点,通过“备课论坛”、“在线讨论”、“教案共享”等栏目板块,则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没有了时空的界限,无形中提升了教师的个人能力。
如我在网上看到有一个体育教师结合本校实际,在整齐的队列练习后,打破了过去那种呆板、单一、成人化和公式化的定位徒手操,模仿操等活动的教学方式,设计了随着优美的乐曲声,教师带领学生以艺体的脚尖步做各种舞蹈的练习,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伴奏下,在优美的形体舞蹈练习中,在新鲜感的驱使下,进行了积极活泼的热身运动。这一段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依葫芦画瓢,果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体育课程标准解读》指出:“知识经济社会中学校体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它不仅指向人的躯体的完善,而且要作用于人的精神,包括情感、意志的发展和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也就是说,体育课既有向学生传授体育学科知识的教学任务,还具有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增强体质,以及通过体育教学过程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任务。体育教学中,教师如何从不同的方面去挖掘学生的心理潜能,加强对其心理的培养和塑造,进行体育意志及体育情感教育,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目的呢?我认为,可以积极地利用现代传播媒介,把传统的说教式的思想品德教育变成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形式。如先引导学生收看电视体育频道,阅读体育报刊,关注北京申奥,关注世界杯,关注全民健身活动等等,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谈谈体会,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
总之,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课程整合,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优化了体育课堂效果,促进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让我们举信息技术之力,扬素质教育之旗,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正视其在教学手段中的实用价值,让信息技术与体育教育牵好手,合理、正确的使用它,深入实践新课程新课改,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达到质的飞跃,为我国基础教育的腾飞发挥其具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