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走过山间, 我就成了森林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只要有幸在山中度过一日,以后纵是劳累疲惫,也绝不会再倒在路旁。无论命运如何,无论长寿还是短命,坎坷还是平淡,他永远富有。
  温暖、晴朗的一天。植物、动物和岩石都在兴奋地震颤,树液分泌旺盛,血流涌动加速,水晶般的山体中每一颗微粒都在震颤、旋转,如星辰般欢快和谐地起舞。无论在何处,你都看不见沉闷,也绝不会想起它。永无停滞,永无消亡。一切都应和着大自然心脏的搏动,敲打着喜悦而有韵律的节奏。
  珍珠般的积雨云堆在高山之上。那些云没有银边,因为它们通体银白。那是最明亮、最清爽、最坚如磐石的云,形态变化最莫测,边缘也最清晰,在我走过的所有地方、经历过的任何季节里,都绝无仅有。它们是世上最高的山脉,每天观察这些雪白的云山聚起又消散,都能让我惊奇赞叹。那些巨大的白色圆顶山高达数英里,每次凝望都会有新生的爱慕涌上心头。
  同样不能忘记的,还有这段山居岁月里的每一次黎明、日出和日落——玫瑰色的晨曦悄悄弥漫到星辰之间,将湛蓝的夜空染上水仙花般的清透黄色;平直的光束倏地向远方奔涌,扫过一道道山脊,轻抚一排排松树,用柔和的光线唤醒这些威仪赫赫的群山之主,让它们在暖意中醒来,在山间欢快地闪耀。阳光如金的正午,雪花石膏般的云朵垒起高山,大地焕发着喜悦的光彩,恍若神衹的脸庞。日落时分,森林静默肃立,等候着它们的晚安祝福。
  这一切都将是我神圣的、生生不息的、不可虚掷的财富。
  夜里,我思念河流的歌声。仲春时节,榛树绿地里的小溪有着鸟儿般的歌喉。由于没有下层树叶翻飞的声响,那些游荡在树梢的晚风的声音竟奇异得令人感动。很晚了,营地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已入睡,但将如此宝贵的时光浪费在睡眠上实在奢侈得过分。“神将睡眠赐予他所爱之人。”可真遗憾,被上帝眷顾的人类如此需要睡眠,而且如此易于虚弱、疲惫、精疲力竭。唉!在这永恒而美丽的时光流转中酣眠是多么可惜,这隽永的景色值得人们化身星辰,永久地注視。
  堂·吉诃德告诉我,天气炎热时,笨拙缓慢的熊喜欢在花丛中打滚,鹿踩着尖利的蹄子在里面来回穿梭、踱步觅食,却绝不会危及一株百合。它们更像是园丁,精心培育着植物,该压土时帮着压土,该播种时帮着播种,在它们的呵护下,每一片叶子和花瓣都完好无损。至于那些肆无忌惮的道氏红松鼠,我们不用操心它的早餐,也不用担心它挨饿、生病,甚至死亡。就算有时也能看到它们忙着收集坚果,为生活操劳,但这些家伙似乎是星辰般的、超越于偶然和变化之外的存在。
  我尽情享受这伟大的一天,漫步、观察,沉浸在山的感召下,画素描、写笔记、压花卉标本,畅饮新鲜氧气和黑松溪水。我找到了洁白芬芳的华盛顿百合,那是山地百合中最精致的一种。也许是为了躲避熊爪的挖刨,它的鳞茎埋在杂乱的灌木密林下。被冬季的积雪压得起伏不平的灌木丛之上,它华丽的圆锥花序迎风摇曳,勇猛硕大的圆头蜜蜂在满是花粉的钟形花朵中嗡嗡忙碌。多漂亮的花啊,值得我饿着肚子、长途跋涉去一睹芳容。在这宏伟的山水中,找到这样一株植物,天地都变得丰富起来。
  日暮时分,漫步草甸,远离营地、羊群和一切人类踪迹,我走进古老肃穆的树林,沉浸在它深刻的宁静之中,一切仿佛都在发光,一如上天那永不消减的热忱。
  羊毛已经干了,咀嚼声中,宜人的河岸一片宁静,完全看不出白天曾经历过一场水战。我现在才认识到,人们赶鱼出水所花费的力气远小于赶着羊群过河,绵羊的脑子一定小得可怜。鹿能够安静地游过宽阔湍急的河流,在海洋和湖泊的岛屿间迁徙;狗也具备这样的本领;据说松鼠也会挑选一块漂浮物,用尾巴当帆自如地驾驭风向,横渡密西西比河。和它们比起来,绵羊简直不配被叫作动物,一只就够傻,一整群也不会更聪明。
  没见过类似风景的人反正都不会明白,荒野是一门语言,需要学习才能懂得。这里没有苦痛,没有空虚无聊,无需纠缠过去,也不必惧怕未来。这片神佑的群山遍布神赐的美丽,人类琐碎的期冀和经验在这里根本没有立足之地。饮下它如酒的琼浆、呼吸它鲜活的空气就是纯然的快乐,肢体的每一个动作也都是欢愉。置身其间,身体的每一部分都在感受美,就像在享受营火和阳光,它不仅能用眼睛看到,还能像热量一样辐射整个肉体,引发激烈的狂喜,让身体一起发热发光,这体验实在难以解释。这时人的躯体仿佛也因此而变得干净纯粹,如同一整块剔透均匀的水晶。
  我往营地走去,带着笔记和图画,但最美好的画面已成为我脑海中的梦境。多么充实的一天,让人忘却了它的开始和终结。这是陆上尘世的永恒,是仁慈上帝的赐予。
  给母亲和几个朋友写信,都提到了山中见闻。亲友们仿佛近在咫尺,触手可及。离群索居越深,就越不会感到孤独,离友人们也越近。吃过面包喝过茶,用杉树枝条铺好床,和卡洛道过晚安,再看一眼夜空中的点点百合,接下来就可以沉沉一觉睡到下一个内华达山脉的黎明。
  我们的工作、职责和影响力等等俗务已经生出了诸多烦恼,面对云我们至少可以保持静默,就像石头上的一块地衣。
  我从未在山间见过任何真正死亡或无聊的事物,也没有任何被制造业称为垃圾或废物的遗存。一切都极致纯净,都饱含神谕,令我对目之所及的一切都一见钟情,并将万事万物都视作神迹。但直到上帝之手显露后我才明白:它们之所以能打动我们,是因为先打动了神。每当我们想单独挑出其中一样赞美,总会发现它与宇宙中的所有其他事物都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我不禁觉得大自然中的每一粒晶体、每一个细胞都和我们一样,拥有着不断悸动的心脏。于是,我总是想要驻足,与动物、植物们对话,把它们当作亲密的登山伙伴。大自然是一位诗人,也是一名充满热情的匠人,走得越远、登得越高,它的鬼斧神工就展现得越显著。群山就像涌泉,它是万物的起点,但凡人们,并不能理解眼前事物与群山这个源头的关联。
  真希望我也能和它们一样长寿,靠阳光和降雪滋养,在特纳亚湖畔和它们并肩而立千百年。那样的话,我将阅尽多少载风光,那将会是何等的快乐!山中的万物都会认识我,来和我相会,天堂里的万物也会像光一样拥我入怀。
  摘自《夏日走过山间》(上海译文出版社)
其他文献
互联网时代与前互联网时代的变化是显著的,就说最表层的东西——社交语言,它的变化就非常巨大。语言本身是个焦虑的东西,每个人都渴望自己的语言“管用”,这就是焦虑。  在前互联网时代,语言的焦虑主要体现在大嗓门和越来越快的语速上。但是,在互联网这个虚拟的世界里,嗓门和语速统统失效了。怎么办呢?只能靠修辞。我把互联网时代的修辞命名为极限化修辞,网络的语言走的是极限路线。与此同时,还有搞笑,因为搞笑可以缓解
期刊
暮春去山里,经过一条小溪。阳光下,流水幽幽。红花已经谢了,绿叶越见苍绿。松针之绿、杉木之绿、槐叶之绿、柳条之绿、杨枝之绿、栎树之绿、枫林之绿、菖蒲之绿、芦苇之绿,触目皆绿。偶尔绿里一片红,是未谢的映山红,妍妍开着,略见颓然,在绿中躲躲闪闪。  通体翠绿的山,流水逶迤而来,白亮亮自山头到谷底,冰洁如月光一样流下,引得人停车伫步。远山的树、河岸的草、山野的风、田园的茶,一切的一切,刹那寂静,如同溪滩边
期刊
从高中起,我离家住校,直至大学毕业。之后回家就更少了,和父母见面的次数,一年十到二十次。我不能想象和父母继续生活在一起,父母似乎也知道这一点。于是,早在我读高中时,母亲就反反复复地调侃我:客人来了。  她的玩笑中带着苦涩,偶尔会进一步阐述:你以后就是我们家的稀客了,偶尔才来一次。  既然是客人,招待起来要非同一般。我读高中时,学校伙食非常差,食堂里只有七八道菜,日复一日,就这么重复了三年。当时,从
期刊
大碗喝酒,无肉不欢。大工斩玉,作品一出,惊艳世人。邻家大男孩打扮,性格豪爽,平易近人。这就是我多年的朋友——中国玉雕大师崔磊。  “窗明几静,焚香掩卷,每当会心处,欣然独笑。客来相与,脱去形迹,烹苦茗,赏章文……”崔磊会玩,游历丰富,时而西北敦煌西安,时而南方广州深圳等,身边总是三五知己朋友,或喝茶论道,或品艺点评,有古名士之遗风也!他喜结朋友,娱乐界的明星大腕有不少都是他的忠实粉丝,在朋友圈上时
期刊
草百灵就是司空见惯的蟋蟀,但这样地叫它,实在是好听。  我小时候搬石头、拨草丛,捉了它撒到瓶子或罐子中,用草棒挑逗它,让它与它的同类打架,真是罪过。父亲病后,在异乡的午夜,在医院的第十八层病房,我似乎第一次听见它尖尖的牙齿咬破黑暗,振翅歌唱。父亲像草一样的生命渐渐枯黄,是它的歌声伴随着我的记忆,看见父亲重新返青而生。  观虫生死,感慨兴怀。  他的笼子刚好是两寸高,一寸半宽,笼子的木门可在枢轴上转
期刊
活 动 内 容   用一句话写下你的青春座右铭,@经典美文官方微博,或在微信搜索“文苑”官方公众号并留言参与活动,你的青春感言将有机会登上《文苑·经典美文》杂志~   同时,小编将从中抽取五名幸运参与者,送上精美图书一册~   《文苑》有你,青春有你,小编在《文苑·经典美文》等你!  作家青春寄语  @冯杰:“青春章”,是从第一个逗号开始的。  @袁道一:所有的不期而遇要倍加珍惜,因为那是时
期刊
到古镇去,拜访一位老艺人,没想到就看到了它。  那是一扇木窗,朱漆剥落,上面雕满了花纹。古韵盎然的木窗格明示这是一款古代背景的戏,桃花、假山和人物营造出一种深邃幽然的历史气息,直生生地扑在你的面前。我看不出它的年代,还有曾经的故事。老人告诉我说,它是清朝的物什,是专门从民间收购来的。  记得小时候,家里的东屋安的就是木窗,窗棂是用木条隔成的小方格图案,每个方格大约有半个火柴盒大,采光、通风却很好。
期刊
大疫期间,足不出户。晚饭后有暇,就记忆所及,给家人讲解唐诗。每次选一家之作四五首,或绝句、或律诗、或古风。内容太简单的,或用典太繁复的,都不宜讲。抄几则稍成片段者,就教于方家。  王昌龄《听流人水调子》: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第二句“分付”继以“鸣筝”,弹奏开始;第四句“收”上接“断弦”,乐曲戛然而止。二者之间有呼应关系。第二句与第四句各有一个
期刊
喜欢吃蟹,最初喜欢吃肉蟹。肉蟹用姜葱炒、清蒸或用麻油捞生面,都是人间美味。  后來,爱上了鸡油花雕蟹,汁厚味浓。花蟹用来清蒸或用蒜蓉蒸,也很不错。  有一段时间,迷上了豉椒炒膏蟹,愈多蟹膏愈喜欢。  很多人爱吃大闸蟹,我只爱吃大闸蟹粉,反正已是最好吃的部分。  有一段时间流行吃澳大利亚皇帝蟹,这庞然大物得找几个朋友一同分享,蟹膏用鸡蛋白来清蒸,曾是我喜欢的菜式。  一度又爱上油焗重皮蟹,非常香口。
期刊
是哪根筋搭错了呢?1990年,我26岁那一年,突然迷上了唱歌。  1990年总是特殊的,你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些什么,而我对写作似乎也失去了信心。可我太年轻,总得做点什么。就在那样的迷惘里,我所供职的学校突然搞了一次文艺汇演。汇演行将结束的时候,我的同事,女高音王学敏老师,上台了。她演唱的是《美丽的西班牙女郎》。她一开腔就把我吓坏了,这哪里还是我熟悉的那个王学敏呢?礼堂因为她的嗓音恢弘了,她无孔不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