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月亮》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刚看到这一课时,我就很喜欢,因为月亮一直是人们心中美好的象征,我们从小就背着月亮的诗歌长大,“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小时不识月,呼做白玉盘。”听着月亮的神话入眠。“嫦娥奔月,”“吴刚伐桂”。怎样上呢?我查看了一下课标。课程标准上提出这课的教学目标,是能够进行长期观察,实事求是地观察,能够根据记忆记录多个月相图,并能够按顺序排列,通过观察、记录、比较,知道月相变化的规律。这样一来,观察月亮,记录月相,从而发现规律就成了本课的重点了。
观察月亮是从9月底开始的,也就是农历的二十几了,说实话,观察月相是一件很考验人耐心的事,我知道农历下半月的月亮夜里才有,星期四的晚上,我11点钟的时候,跑到院子里看了看,没有看到月亮,12点的时候,月亮还是没出来,这时我的头不争气地昏了,不想继续等下去了,心想,早晨也可以看到月亮,还是明天早晨再看吧,周五早晨分秒必争地忙着上学,心急火燎的,早把月亮忘到九霄云外了,等想起来时,太阳已经升得老高了。周六,周日,两天懒觉一睡,月末来了,想看月亮也看不到了。所以布置学生看月亮的第一个星期,我连一次月亮也没看到过。
9月27号星期二上课时,我问同学们这几天有没有看到月亮,问了两个班,只有三个人看到了月亮,五(3)班的张嘉诚说,周六和他爸爸出差,半夜看到了月亮,五四班的王昱说她在周五的早晨,大约5点50的时候看到了月亮,朱乙讲周五半夜三点上厕所的时候看到了月亮,月亮都是弯弯的。问他月面的方向,说不清了。
在以后的每节课上,我都让学生交流这几天所看到的月相,五(3)班的纪文宇兴奋的说,老师,我今天早晨上学时看到月亮中间都是黑黑的,只有边上一圈是亮的。我一听,这就是书上所描述的新月呀,这一天,正是农历9月初二。我羡慕地对他说,你真幸运啊,孙老师长这么大,还没亲眼见过新月的模样呢?班上还有谁见到新月啊,全班都没有声音,我不由得感慨起来,我们的脚步都太匆忙,只忙着低头走路的时候,难得有空抬头看天?很多美好的事物就这样一天天错过了。我大大的表扬了纪文宇,看着他满心欢喜的坐下。
10月18日这天是个晴朗的天气,学生出操时,我习惯性的探头看天,只见碧蓝的天空依稀有半个月亮的身影,虽不明亮,但很清晰。我问身边的同事,你抬头看看,猜猜这是上弦月呢还是下弦月呢?他比较肯定地说,上弦月。为什么呢?因为它的半圆朝上面。我嘿嘿笑了,上弦月早晨怎么能看到呢?半圆的一面其实也不是朝上,而是朝东,因为月亮在天空的运动轨迹是半圆形的,所以看起来半圆的一面像是在上面。这是我才明白,为什么课堂上有的同学说月亮圆的一面向着上面或是下面了,的确,下弦月的月面看起来是像朝上。
我们一直说,教学相长,在和学生一起学习、观察的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很多。我知道了农历初一的月亮是和太阳一起升起来的,所以我们一整天都看不到月亮,从这一天往后,月亮每天比太阳晚出来50分钟,从初一到十五,月亮一天天变圆,圆的一面始终朝向西面,如果天气晴朗,每天夜幕降临,我们都可以见到月亮挂在天上,只是同一时间挂在天上的位置也不同。我还知道了蛾眉月最早会出现在西边天空,一会儿就下去了,上弦月初现的时候会在天空最高处,七夕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一定不会太晚,因为大约11点以后,月亮就下班了。而十五的月亮会从东边升起,然后逐渐西移,一整晚都在天上。明月寄相思,这也难怪,那些远在他乡的游子,长夜难眠,半夜起来看到这一轮明月,怎能不起相思之情。
古诗里的月亮总是向我们透露了太多的信息:“凉月如眉挂柳湾,”这里的月亮是农历初三初四的蛾眉月;“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的月亮是农历二十二、二十三的下弦月,因为下弦月才会在半夜出来。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农历二十五六的月亮。柳永送别友人,清晨酒消人醒,但见残月西坠,冷风拂柳,不禁怅然若失。最有趣的要算这首唐代白居易的《客中月》了:“客从江南来,来时月上弦。悠悠行旅中,三见清光圆。晓随残月行,夕与新月宿。谁谓月无情,千里远相逐。”前面这短短的四句,就告诉了我们诗人出发的时间:月初(月上弦),路途之长:三个月(三次见到月圆);旅途行路艰辛:早上陪伴着残月(月末)出发,晚上又伴随着新月(月初)露宿。早起晚睡,月初到月末。
看月亮这一课的学习,学生不仅通过观察知道了与月相变化的科学知识,还从很多的文学作品中发现了蕴含的科学知识。较好地實现了课程的整合。这一课的教学,也让我想起曾经看过一句话:“打开一扇阅读的门,开始一生爱的旅程。”我想小学科学,也是为学生开启一扇奇妙有趣的门,从而激发他们探究未知世界的欲望,开始一生智慧的旅程。
观察月亮是从9月底开始的,也就是农历的二十几了,说实话,观察月相是一件很考验人耐心的事,我知道农历下半月的月亮夜里才有,星期四的晚上,我11点钟的时候,跑到院子里看了看,没有看到月亮,12点的时候,月亮还是没出来,这时我的头不争气地昏了,不想继续等下去了,心想,早晨也可以看到月亮,还是明天早晨再看吧,周五早晨分秒必争地忙着上学,心急火燎的,早把月亮忘到九霄云外了,等想起来时,太阳已经升得老高了。周六,周日,两天懒觉一睡,月末来了,想看月亮也看不到了。所以布置学生看月亮的第一个星期,我连一次月亮也没看到过。
9月27号星期二上课时,我问同学们这几天有没有看到月亮,问了两个班,只有三个人看到了月亮,五(3)班的张嘉诚说,周六和他爸爸出差,半夜看到了月亮,五四班的王昱说她在周五的早晨,大约5点50的时候看到了月亮,朱乙讲周五半夜三点上厕所的时候看到了月亮,月亮都是弯弯的。问他月面的方向,说不清了。
在以后的每节课上,我都让学生交流这几天所看到的月相,五(3)班的纪文宇兴奋的说,老师,我今天早晨上学时看到月亮中间都是黑黑的,只有边上一圈是亮的。我一听,这就是书上所描述的新月呀,这一天,正是农历9月初二。我羡慕地对他说,你真幸运啊,孙老师长这么大,还没亲眼见过新月的模样呢?班上还有谁见到新月啊,全班都没有声音,我不由得感慨起来,我们的脚步都太匆忙,只忙着低头走路的时候,难得有空抬头看天?很多美好的事物就这样一天天错过了。我大大的表扬了纪文宇,看着他满心欢喜的坐下。
10月18日这天是个晴朗的天气,学生出操时,我习惯性的探头看天,只见碧蓝的天空依稀有半个月亮的身影,虽不明亮,但很清晰。我问身边的同事,你抬头看看,猜猜这是上弦月呢还是下弦月呢?他比较肯定地说,上弦月。为什么呢?因为它的半圆朝上面。我嘿嘿笑了,上弦月早晨怎么能看到呢?半圆的一面其实也不是朝上,而是朝东,因为月亮在天空的运动轨迹是半圆形的,所以看起来半圆的一面像是在上面。这是我才明白,为什么课堂上有的同学说月亮圆的一面向着上面或是下面了,的确,下弦月的月面看起来是像朝上。
我们一直说,教学相长,在和学生一起学习、观察的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很多。我知道了农历初一的月亮是和太阳一起升起来的,所以我们一整天都看不到月亮,从这一天往后,月亮每天比太阳晚出来50分钟,从初一到十五,月亮一天天变圆,圆的一面始终朝向西面,如果天气晴朗,每天夜幕降临,我们都可以见到月亮挂在天上,只是同一时间挂在天上的位置也不同。我还知道了蛾眉月最早会出现在西边天空,一会儿就下去了,上弦月初现的时候会在天空最高处,七夕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一定不会太晚,因为大约11点以后,月亮就下班了。而十五的月亮会从东边升起,然后逐渐西移,一整晚都在天上。明月寄相思,这也难怪,那些远在他乡的游子,长夜难眠,半夜起来看到这一轮明月,怎能不起相思之情。
古诗里的月亮总是向我们透露了太多的信息:“凉月如眉挂柳湾,”这里的月亮是农历初三初四的蛾眉月;“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的月亮是农历二十二、二十三的下弦月,因为下弦月才会在半夜出来。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农历二十五六的月亮。柳永送别友人,清晨酒消人醒,但见残月西坠,冷风拂柳,不禁怅然若失。最有趣的要算这首唐代白居易的《客中月》了:“客从江南来,来时月上弦。悠悠行旅中,三见清光圆。晓随残月行,夕与新月宿。谁谓月无情,千里远相逐。”前面这短短的四句,就告诉了我们诗人出发的时间:月初(月上弦),路途之长:三个月(三次见到月圆);旅途行路艰辛:早上陪伴着残月(月末)出发,晚上又伴随着新月(月初)露宿。早起晚睡,月初到月末。
看月亮这一课的学习,学生不仅通过观察知道了与月相变化的科学知识,还从很多的文学作品中发现了蕴含的科学知识。较好地實现了课程的整合。这一课的教学,也让我想起曾经看过一句话:“打开一扇阅读的门,开始一生爱的旅程。”我想小学科学,也是为学生开启一扇奇妙有趣的门,从而激发他们探究未知世界的欲望,开始一生智慧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