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整个中国迎来一个经济、信息、科技、文化高度发展的兴旺时期,社会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会提到一个新高度,相应地人们对自身所处的生活、生产活动环境的质量,也必将在安全、健康、舒适、美观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设计创造是一个具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既能满足功能要求,又有文化内涵,以人为本,合情合理的现代室内环境,人们的审美标准和水平深受本民族地区文化根基的影响。这种审美上的需求引导了建筑装饰设计风格的变化。建筑装饰设计风格是建筑文化的重要体现方式,两者关系密切、相辅相成。本文主要探讨了建筑装饰设计风格和建筑文化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建筑装饰;建筑艺术;文化内涵;联系
建筑装饰美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建筑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不同建筑由于其所运用的建筑艺术语言不同,在空间组合、色彩及建筑体型等方面的差异就会产生不同的意境。建筑装饰是建筑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建筑的独特风格特征与建筑装饰息息相关,由此可见,建筑装饰作为一种艺术处理形式,其与建筑实体存在着依附关系,就此本文对建筑装饰风格与建筑文化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以此来不断提高我国现代建筑对古代建设文化的有效利用。
1 传统与现代建筑装饰及建筑文化的内在联系
建筑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所属地区的地域特征等在群体或个体建成环境的反映。因此“文化”是由“内核”文化与“外缘”文化构成的。“内核”文化是指一种文化长期以来形成的本质的东西,它是古老的、纯种的、发育完善而自生根的文化;而外缘文化是新形成的文化,或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包容,它是年青的、非纯种的,发育尚不完全,也非自生根的文化。内核文化具有强大的持续传延能力,当我们起越一个地区建筑的表象内容去追寻隐匿在其背后的渊源所在时,就会发现其本质的东西、精髓的东西是一脉相承的。
当然建筑文化也会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而前进、更新。其发展、更新两条途径,一是靠“内核”的裂变或聚变而产生巨大能量推动自生的更新变化,由于其动力来自于内核本质结构之中,因此其变化是主动的、有秩序的,它与自生文化的关系也是一致的、和谐的。另一种途径是靠“外缘”文化的影响。“外缘”文化的作用一开始可能是生硬的、被动的、无秩序的,但通过长期对内核文化的冲撞和渗透,推动“内核”文化发生相适应的转化。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这两条途径往往是同时存在,共同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进步,实现实质性的升华。在当今这个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吸收、包容外来文化的精华,使其恰到好处地融汇于自身地域文化的“外缘”,继而逐步向“内核”转化,更是文化发展、进步的重要途径。这种对异文化有选择的借鉴、吸收将创造出更富有时代意义和生命力的新建筑。现代建筑使用的物质材料主要是混凝土。它可以容易自然地表现以“石”材为主,西方建筑“凝重”的文化特征,但通过钢筋混凝土来刻画表现木构架的造型形式,难以从本质上表现日本建筑特有的“轻盈”文化特征,日本建筑师通过钢、木、混凝土的复合型现代建筑材料,综合运用结构形式的表现,尤其是对细部构造的大量研究,将日本的建筑文化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文化与新技术、新材料之间的,成功地实现了文化的“外缘”向“内核”的转化。
同属东方文化范畴的日本,其建筑文化“外缘”向“内核”文化的成功转化,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华夏文化经过五千年的历史沉积,内核质量亦趋庞大,表现出了巨大的独立性、纯正性和遗传性。在为悠远的历史文化而自豪的同时,这种“内核”文化又显得负荷过重、进程缓慢,对外来文化的反应能力及接纳能力相对不足。因此为摆脱其自身文化“内核”过于负重的不利因素,站到吸收“外源”文化的有利地位,接纳人类所共同拥有的现代文明精华,并将其消化、吸收、革新,使之溶入为中国建筑文化的“内核”之中,并加速实现这一转化,我们这一代建筑师将要不懈努力。
2 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关系
建筑的风格作为外在表现形式,能够体现艺术、文化及社会的发展内涵。装饰设计的风格与建筑的风格流派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相应时期的绘画、造型艺术以及文学和音乐的风格流派对建筑装饰风格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这样的室内环境构建能够满足人们在快节奏生活中的心理及精神的平衡,从而实现建筑风格的艺术特点和创作个性在具体装饰工程中的应用。通过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的运用能够创造出功能更加合理,环境更加舒适的建筑室内环境。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的物质技术及精神文化必将不断发展,这就使得建筑具有了一定的历史延续性。
3 对现代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的探讨
在现代,建筑的室内设计具有功能复杂而又多变的特点,随着我国室内装饰材料及设施设备的更新换代,使得室内设计和建筑装修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现在我国的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过渡时期,人们对自身周围环境的需要更加注重对环境氛围、文化内涵和艺术质量等精神功能的需求。在室内设计中,不同流派的产生发展都具有深刻的社会发展历史和文化的内涵,同时还能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总而言之,做好建筑风格与建筑文化的研究能够实现建筑本身更高层次的和谐,实现人类文明的共同享有和发展,最终做到在遵循历史传统的基础上实现对历史的超越。
4 现代化传统建筑装饰风格设计
在现代化传统的建筑装饰风格设计中,最成功也是最引人注意的地方,就是能够实现置身建筑中能够感觉到传统建筑文化及精神,但卻找不到一处与传统建筑的实例有直接关系的地方。也就是说,能够将传统的亭子放在玻璃幕墙的楼顶上,或在入口处通过放置传统的拱门,把传统的装饰标志放在外墙的楼角及砖上,或以混凝土仿做斗拱,这些可以说这些做法只能算是一种仿古设计的例子,如果能消化及吸收传统建筑的精华,实现项目设计有关事物的了解,两者便不谋而合,在不知不觉中表现出传统的精神。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建筑室内的功能复杂而又多变,室内装饰材料,设施设备,甚至门窗等构件的更新换代也日新月异,室内设计和建筑装修的“无形折旧”更趋突出,更新周期日益缩短,而且人们对室内环境艺术风格和文化氛围的欣赏和追求,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在改变。一种风格或流派一旦形成,它又能积极或消极地转而影响文化,艺术以及诸多的社会因素,并不仅仅局限于作为一种形式表现和视觉上的感受。近年来,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在总体上呈多元化,兼收并蓄的状况。室内布置中也有趋于现代实用,又吸取传统特征,在装潢与陈设中溶古今中西为一体。
结束语
建筑装饰设计风格的发展与扩大是人们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审美需求日益深化的必然要求。它深受建筑文化的影响,同时也成为了推动建筑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滨.建筑外饰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关系博弈论[J].建筑规划设计,2007(7).
[2]小明.现代建筑文化设计风格的初探[J].建材发展导向,2011(9).
[3]楼庆西.中国传统建筑装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4]徐正明.建筑美学的辩证思考[J].新建筑,1995.
作者简介:程琪,身份证号码:23070319880720014X。
关键词:建筑装饰;建筑艺术;文化内涵;联系
建筑装饰美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建筑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不同建筑由于其所运用的建筑艺术语言不同,在空间组合、色彩及建筑体型等方面的差异就会产生不同的意境。建筑装饰是建筑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建筑的独特风格特征与建筑装饰息息相关,由此可见,建筑装饰作为一种艺术处理形式,其与建筑实体存在着依附关系,就此本文对建筑装饰风格与建筑文化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以此来不断提高我国现代建筑对古代建设文化的有效利用。
1 传统与现代建筑装饰及建筑文化的内在联系
建筑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所属地区的地域特征等在群体或个体建成环境的反映。因此“文化”是由“内核”文化与“外缘”文化构成的。“内核”文化是指一种文化长期以来形成的本质的东西,它是古老的、纯种的、发育完善而自生根的文化;而外缘文化是新形成的文化,或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包容,它是年青的、非纯种的,发育尚不完全,也非自生根的文化。内核文化具有强大的持续传延能力,当我们起越一个地区建筑的表象内容去追寻隐匿在其背后的渊源所在时,就会发现其本质的东西、精髓的东西是一脉相承的。
当然建筑文化也会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而前进、更新。其发展、更新两条途径,一是靠“内核”的裂变或聚变而产生巨大能量推动自生的更新变化,由于其动力来自于内核本质结构之中,因此其变化是主动的、有秩序的,它与自生文化的关系也是一致的、和谐的。另一种途径是靠“外缘”文化的影响。“外缘”文化的作用一开始可能是生硬的、被动的、无秩序的,但通过长期对内核文化的冲撞和渗透,推动“内核”文化发生相适应的转化。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这两条途径往往是同时存在,共同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进步,实现实质性的升华。在当今这个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吸收、包容外来文化的精华,使其恰到好处地融汇于自身地域文化的“外缘”,继而逐步向“内核”转化,更是文化发展、进步的重要途径。这种对异文化有选择的借鉴、吸收将创造出更富有时代意义和生命力的新建筑。现代建筑使用的物质材料主要是混凝土。它可以容易自然地表现以“石”材为主,西方建筑“凝重”的文化特征,但通过钢筋混凝土来刻画表现木构架的造型形式,难以从本质上表现日本建筑特有的“轻盈”文化特征,日本建筑师通过钢、木、混凝土的复合型现代建筑材料,综合运用结构形式的表现,尤其是对细部构造的大量研究,将日本的建筑文化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文化与新技术、新材料之间的,成功地实现了文化的“外缘”向“内核”的转化。
同属东方文化范畴的日本,其建筑文化“外缘”向“内核”文化的成功转化,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华夏文化经过五千年的历史沉积,内核质量亦趋庞大,表现出了巨大的独立性、纯正性和遗传性。在为悠远的历史文化而自豪的同时,这种“内核”文化又显得负荷过重、进程缓慢,对外来文化的反应能力及接纳能力相对不足。因此为摆脱其自身文化“内核”过于负重的不利因素,站到吸收“外源”文化的有利地位,接纳人类所共同拥有的现代文明精华,并将其消化、吸收、革新,使之溶入为中国建筑文化的“内核”之中,并加速实现这一转化,我们这一代建筑师将要不懈努力。
2 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关系
建筑的风格作为外在表现形式,能够体现艺术、文化及社会的发展内涵。装饰设计的风格与建筑的风格流派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相应时期的绘画、造型艺术以及文学和音乐的风格流派对建筑装饰风格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这样的室内环境构建能够满足人们在快节奏生活中的心理及精神的平衡,从而实现建筑风格的艺术特点和创作个性在具体装饰工程中的应用。通过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的运用能够创造出功能更加合理,环境更加舒适的建筑室内环境。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的物质技术及精神文化必将不断发展,这就使得建筑具有了一定的历史延续性。
3 对现代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的探讨
在现代,建筑的室内设计具有功能复杂而又多变的特点,随着我国室内装饰材料及设施设备的更新换代,使得室内设计和建筑装修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现在我国的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过渡时期,人们对自身周围环境的需要更加注重对环境氛围、文化内涵和艺术质量等精神功能的需求。在室内设计中,不同流派的产生发展都具有深刻的社会发展历史和文化的内涵,同时还能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总而言之,做好建筑风格与建筑文化的研究能够实现建筑本身更高层次的和谐,实现人类文明的共同享有和发展,最终做到在遵循历史传统的基础上实现对历史的超越。
4 现代化传统建筑装饰风格设计
在现代化传统的建筑装饰风格设计中,最成功也是最引人注意的地方,就是能够实现置身建筑中能够感觉到传统建筑文化及精神,但卻找不到一处与传统建筑的实例有直接关系的地方。也就是说,能够将传统的亭子放在玻璃幕墙的楼顶上,或在入口处通过放置传统的拱门,把传统的装饰标志放在外墙的楼角及砖上,或以混凝土仿做斗拱,这些可以说这些做法只能算是一种仿古设计的例子,如果能消化及吸收传统建筑的精华,实现项目设计有关事物的了解,两者便不谋而合,在不知不觉中表现出传统的精神。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建筑室内的功能复杂而又多变,室内装饰材料,设施设备,甚至门窗等构件的更新换代也日新月异,室内设计和建筑装修的“无形折旧”更趋突出,更新周期日益缩短,而且人们对室内环境艺术风格和文化氛围的欣赏和追求,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在改变。一种风格或流派一旦形成,它又能积极或消极地转而影响文化,艺术以及诸多的社会因素,并不仅仅局限于作为一种形式表现和视觉上的感受。近年来,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在总体上呈多元化,兼收并蓄的状况。室内布置中也有趋于现代实用,又吸取传统特征,在装潢与陈设中溶古今中西为一体。
结束语
建筑装饰设计风格的发展与扩大是人们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审美需求日益深化的必然要求。它深受建筑文化的影响,同时也成为了推动建筑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滨.建筑外饰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关系博弈论[J].建筑规划设计,2007(7).
[2]小明.现代建筑文化设计风格的初探[J].建材发展导向,2011(9).
[3]楼庆西.中国传统建筑装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4]徐正明.建筑美学的辩证思考[J].新建筑,1995.
作者简介:程琪,身份证号码:23070319880720014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