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是多元的融合体。一边是现代化的景象,一边是传统。老建筑犹如一段凝固的历史,默默地诉说着几百年来昆明人的市井生活;在刻满岁月印痕的巷子里,昆明人的生活、生存状态值得注目;市井里360行谋生的手段,掩藏在城市高楼的背后或脚下,一切那么井然,即便显得很落伍,但依然存在。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进老街小巷时,写字公公张永兴将他的招牌悬挂出来。酒香不怕巷子深,人们都知道只有文庙直街的这条小巷里,还有一位“写字公公”。而这个时候,一些早已等待在门口的客户,鱼贯而入,坐在院子里,等候老先生的服务。
张永兴年轻时,就喜欢舞文弄墨,写一些应景的板报之类的宣传文章。1992年,他从单位退休后,文庙直街还有六七个人从事代写书信的行当,由于他能写得一手好的公文文稿,自然也就加入进来。
一只小方凳,一打信笺、一枝水笔、一副老花镜,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昆明近日楼和花鸟市场一带,曾经有几十个摊位在经营代写书信行当。
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随着电脑和移动电话的普及,代写书信的行当没落了。现在,在昆明市花鸟市场周边,仅文庙直街张永兴和杜宜俊二人在从事代书行当。
解放初期,据1951年统计,我国成年人文盲达80%,随之掀起一场“扫盲运动”。马景武的《识字歌》风行一时:“……二小二小头上长草是‘蒜’;爷爷吃饭真稀奇,右边胡子左边米是‘糊’……”可这样也毕竟识字有限,提笔写信还是难,所以代人写信这种职业一直延续着,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全社会的文化得到普及和提高后,才逐渐消逝。
在文庙直街,这样一种至今仍然存在的传统行当,似乎是现代与历史的衔接点。但难保代书行当被信息化的潮流淹没。也许它可以继续存在,但需要变成另外的形式和借助现在的手段。究竟怎样,它是一道选择题。
1、文庙直街曾经是从事代书行当的人的摆摊地点,上世纪八十年代,这里有不下30个代书摊点。现在,文庙直街正在被现代的高楼大厦所围困,显得走投无路,对比之下,这里更加落魄,但是也透露出传统的气息。街两侧制作灯箱、牌匾的小店还在做最后的坚守。
2、中式对襟衫,一袭白衣裤,每天清晨张永兴的第一件事就是以“常规姿态”的太极拳锻炼身体,虽然动作不算到位,但看起来传统气息十分浓厚。打完太极拳,他就开门做生意,这就是他选择的生活。在这条狭窄的巷子里,经历了无数次太阳的东升西落,光影中,他代书了无数人生经历。
3、为了采写文稿,张永兴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倾听客户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诉说,这多少会影响他的情绪。浇浇花、喂喂小猫,对他来说既是陶冶情操的行为,也是修身养性的途径。
每当听到伤心处时,他还会哆嗦着一把揽过自己喂养的小猫咪,轻轻抚摸着它的小脑袋,平静一下自己的情绪,开始工作。
时间长了,他也锻炼出不因别人的悲伤而流泪的境界,成为一个局外的倾听者,只捕捉对方言语中有用的部分。
4、在文庙直街上,杜宜俊是以书法手艺谋生。他出生于一个艺术世家,为生活奔波,曾经做过石匠、木匠和修鞋匠。即使流浪江湖,他也没有放弃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可最终还是在直街卖字为生,真是造物弄人。
5、这一家子满腹冤屈的外地人,来省城上诉伸冤,首先就碰见了文字资料整理的难题,经人指点,来到了“写字公公”这里,满腔悲愤的故事是以平铺直叙的讲述开始的,张永兴逐字逐句整理。
这种情况一般律师捉刀,动则几百元的费用不是一般老百姓能够承担的,而在他这里,一般性说明文本,是5元起价,复杂的文本收费是60元到70元。虽然还是顾客盈门,可是社会选择的日益多元化,从事这个行当的人也日益见少,选择代书的人也日渐减少。
6、随着科技进步,电脑和移动电话普及和人的文化水平的提高,写字先生们都知难而退了,但是张永兴仍然坚持着。为了满足客户需要,他先手写完稿件,再让打字员打成电子版本,再按客户要求排版。为了紧跟时代步伐,他坚持学习电脑操作,学习运用激光照排软件系统。
编辑/贾延壮 美编/王畅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进老街小巷时,写字公公张永兴将他的招牌悬挂出来。酒香不怕巷子深,人们都知道只有文庙直街的这条小巷里,还有一位“写字公公”。而这个时候,一些早已等待在门口的客户,鱼贯而入,坐在院子里,等候老先生的服务。
张永兴年轻时,就喜欢舞文弄墨,写一些应景的板报之类的宣传文章。1992年,他从单位退休后,文庙直街还有六七个人从事代写书信的行当,由于他能写得一手好的公文文稿,自然也就加入进来。
一只小方凳,一打信笺、一枝水笔、一副老花镜,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昆明近日楼和花鸟市场一带,曾经有几十个摊位在经营代写书信行当。
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随着电脑和移动电话的普及,代写书信的行当没落了。现在,在昆明市花鸟市场周边,仅文庙直街张永兴和杜宜俊二人在从事代书行当。
解放初期,据1951年统计,我国成年人文盲达80%,随之掀起一场“扫盲运动”。马景武的《识字歌》风行一时:“……二小二小头上长草是‘蒜’;爷爷吃饭真稀奇,右边胡子左边米是‘糊’……”可这样也毕竟识字有限,提笔写信还是难,所以代人写信这种职业一直延续着,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全社会的文化得到普及和提高后,才逐渐消逝。
在文庙直街,这样一种至今仍然存在的传统行当,似乎是现代与历史的衔接点。但难保代书行当被信息化的潮流淹没。也许它可以继续存在,但需要变成另外的形式和借助现在的手段。究竟怎样,它是一道选择题。
1、文庙直街曾经是从事代书行当的人的摆摊地点,上世纪八十年代,这里有不下30个代书摊点。现在,文庙直街正在被现代的高楼大厦所围困,显得走投无路,对比之下,这里更加落魄,但是也透露出传统的气息。街两侧制作灯箱、牌匾的小店还在做最后的坚守。
2、中式对襟衫,一袭白衣裤,每天清晨张永兴的第一件事就是以“常规姿态”的太极拳锻炼身体,虽然动作不算到位,但看起来传统气息十分浓厚。打完太极拳,他就开门做生意,这就是他选择的生活。在这条狭窄的巷子里,经历了无数次太阳的东升西落,光影中,他代书了无数人生经历。
3、为了采写文稿,张永兴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倾听客户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诉说,这多少会影响他的情绪。浇浇花、喂喂小猫,对他来说既是陶冶情操的行为,也是修身养性的途径。
每当听到伤心处时,他还会哆嗦着一把揽过自己喂养的小猫咪,轻轻抚摸着它的小脑袋,平静一下自己的情绪,开始工作。
时间长了,他也锻炼出不因别人的悲伤而流泪的境界,成为一个局外的倾听者,只捕捉对方言语中有用的部分。
4、在文庙直街上,杜宜俊是以书法手艺谋生。他出生于一个艺术世家,为生活奔波,曾经做过石匠、木匠和修鞋匠。即使流浪江湖,他也没有放弃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可最终还是在直街卖字为生,真是造物弄人。
5、这一家子满腹冤屈的外地人,来省城上诉伸冤,首先就碰见了文字资料整理的难题,经人指点,来到了“写字公公”这里,满腔悲愤的故事是以平铺直叙的讲述开始的,张永兴逐字逐句整理。
这种情况一般律师捉刀,动则几百元的费用不是一般老百姓能够承担的,而在他这里,一般性说明文本,是5元起价,复杂的文本收费是60元到70元。虽然还是顾客盈门,可是社会选择的日益多元化,从事这个行当的人也日益见少,选择代书的人也日渐减少。
6、随着科技进步,电脑和移动电话普及和人的文化水平的提高,写字先生们都知难而退了,但是张永兴仍然坚持着。为了满足客户需要,他先手写完稿件,再让打字员打成电子版本,再按客户要求排版。为了紧跟时代步伐,他坚持学习电脑操作,学习运用激光照排软件系统。
编辑/贾延壮 美编/王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