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特点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267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年龄将其分为老年组149例(A组)和非老年组118例(B组)。在此基础上再次进行分组,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脑卒中将上述两组分为脑卒中组A1和B1以及非脑卒中组A2和B2。对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特点并分析其与脑卒中的关系。结果:A组血压的昼夜节律性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脉压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A1组夜间收缩压明显高于其余三组(P<0.05)。结论:血压昼夜节律降低、动态血压脉压增大及夜间收缩压增高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脑卒中的重要原因,掌握老年高血压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与脑卒中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预防由该病引发的心血管疾病,并通过个体性的治疗方案保障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卒中; 昼夜节律; 心血管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发展,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的增加幅度将会超过50%[1]。根据最新一次的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超过60岁的人数占总人口数量的13.26%,其中超过65岁及以上年龄人数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为8.87%,说明我国已步入老年化社会[2]。同时2008年的第3次全国死因调查结果也证实,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导致老年人死亡的第一疾病,在总死亡人数中所占的比例为22.45%[3]。老年人由于动脉硬化,血管壁的僵硬程度就会随之增加,压力反射器的敏感性也会下降,进而导致血压变异性的增加。根据近些年的研究,血压变异性已经成为冠心病以及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独立预测因子,两者之间成正比,人体的血压变异性越大,相应出现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也就越高。有研究统计得到,高血压患者患上脑卒中的几率比正常人的几率要高出13~24倍[4]。本文旨在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特点与脑卒中的关系,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267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1999年WHO/ISH高血压指南的诊断标准[5],同时经过MRI以及CT等检查证实。其中男146例,女121例,年龄46~84岁,平均67.3岁。病程1~7年,平均3.7年。根据患者年龄将其分为老年组149例(A组)和非老年组118例(B组)。在此基础上再次进行分组,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脑卒中将上述两组分为脑卒中组A1(老年卒中组)61例和B1(非老年卒中组)52例以及非脑卒中组A2(老年非卒中组)88例和B2(非老年非卒中组)66例。以上患者中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严重心功能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意识障碍、重度颈动脉狭窄、肾功能衰竭、急性脑出血以及心房颤动等情况。同时正在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需要停药至少一个半衰期。
1.2 方法 使用MGY-ABP1型动态血压监测仪对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进行动态监测,采用规格为22 cm× 12 cm的上臂袖带间断自动充气进而间断测量血压,测试时间最好在上午8∶30~9∶00直到第2天上午8∶00~9∶00,其中白昼时间为下午的6∶00~12∶00,每间隔20 min测量一次血压,夜间从晚上10∶00开始到第2天早上6∶00,该时间段为每间隔1 h测量一次。如果记录时间不到22 h或者是无效记录在总记录中所占的比例超过20%,都需要重新进行监测[6]。收缩压在70~260 mm Hg,舒张压在40~150 mm Hg,脉压在20~150 mm Hg才属于有效记录。测量之前要知道患者保持正常的生活起居以及日常活动,测量时患者的上臂要维持静止和伸展的状态[7]。统计分析过程中涉及到的参数有以下几种:白昼平均舒张压以及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以及收缩压。将(白昼血压值-夜间血压值)/白昼血压值作为患者的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当平均血压在夜间的下降幅度超过15%时,认为患者存在昼夜节律,为杓型;平均血压在夜间的下降幅度不足15%时,认为患者不存在昼夜节律,为非杓型;夜间血压比白昼高则属于反杓型。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组内比较方面,A1组的日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分别为(130.3±11.4)mm Hg、(70.4±13.6)mm Hg,与A2组的(133.7±10.8)mm Hg、(75.3±11.5)mm Hg相比明显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在组间比较方面,A组与B组在日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以及全天平均舒张压的比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此外,在血压昼夜节律方面,A组有75例(50.33%)属于非杓型,39例(26.17%)属于反杓型,其余35例(23.50%)属于杓型。B组18例(15.25%)属于非杓型,53例(44.92%)属于反杓型,其余47例(39.83%)属于杓型,A组血压的昼夜节律性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B1组的杓型血压患者分别为47.54%(29/61)、63.46%(33/52),说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与脑卒中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外,A组脉压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夜间收缩压明显高于其余三组(P<0.05)。
3 讨论
老年高血压有着一定的特点,比如舒张压水平偏低、脉压高的同时波动性也大,收缩期高血压的患病率较高,晨峰现象比较明显[8]。有研究证实,老年高血压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要特征,并且脑卒中的发病率与机体的血压水平存在线性关系,具体表现为在没有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收缩压的基线每升高10 mmHg,发生脑卒中的概率就会升高49%[9]。而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老年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性明显比非老年组要低,并且在相同组,脑卒中组的脉压与非脑卒中组的脉压相比也存在明显差异。进一步说明脑卒中的发生与收缩压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老年患者的血压升高情况主要以收缩压为主,主要原因是老年患者的年龄增大之后,大动脉的弹力层的破碎、断裂情况会增加,弹力纤维会逐渐减少,并且管壁中的胶原纤维增生的集中层会逐渐钙化以及增厚,内皮细胞的表面会变得不规则,致使大动脉的顺应性会逐渐降低,动脉对血压的缓冲能力就会随之下降[10]。当患者的心室射血时,主动脉就无法正常扩张,进而导致收缩压的升高。有报道也证实,脉压与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之间也有一定关系,高血压患者的脉压每升高10 Hg mm,发生脑卒中的可能性就会升高11%[12]。
综上所述,老年高血压有着脉压大、容易出现舒张压偏低以及血压昼夜节律性低等特点。在血压变化幅度较大的情况下,要想切实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掌握老年高血压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与脑卒中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预防该病引发的心血管疾病,并通过个体性的治疗方案保障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43.
[2]赵秋绒,何红红,高大中,等.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1,5(11):933-936.
[3]潘立敏.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候特征与血压变异相关性并中药干预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
[4]孙欣萍.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素分布特点及血压变异性与中医证素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
[5] Fischer U,Bull L, Silver L,et al.Acute phase blood pressure after TIA and stroke in relation to pre-morbid levels: a population based study[J].Cerebrovasc Dis,2009,27(6):60.
[6]徐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3.
[7] Rothwell P M.Limitations of the usual blood-pressure hypothesis and importance of variability, instability, and episodic hypertension[J].Lancet,2010,375(9718):938-948.
[8]白旭鹏,姚依群,武云涛,等.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特点[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0,3(1):17-20.
[9]邹帅,高大中,杨爽,等.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动态血压参数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0,4(8):651-654.
[10]杨英峰,余志灵,徐方芳.老年高血压伴脑梗死患者24 h动态血压特点及临床意义[J].宁夏医学杂志,2012,11(2):1105-1107.
[11]马金宝,秦明照.高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节律异常与靶器官损害关系的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2(11):995-997.
[12] Rothwell P M,Howard S C.Dolan E on behalf of the ASCOT-BPLA and MRC trial investigators, effects of β blockers and calcium-channel blockers on within-individual variability in blood pressure and risk of stroke[J].Lancet Neurol,2010,12(10):1016-1474.
(收稿日期:2014-04-28) (本文编辑:蔡元元)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卒中; 昼夜节律; 心血管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发展,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的增加幅度将会超过50%[1]。根据最新一次的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超过60岁的人数占总人口数量的13.26%,其中超过65岁及以上年龄人数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为8.87%,说明我国已步入老年化社会[2]。同时2008年的第3次全国死因调查结果也证实,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导致老年人死亡的第一疾病,在总死亡人数中所占的比例为22.45%[3]。老年人由于动脉硬化,血管壁的僵硬程度就会随之增加,压力反射器的敏感性也会下降,进而导致血压变异性的增加。根据近些年的研究,血压变异性已经成为冠心病以及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独立预测因子,两者之间成正比,人体的血压变异性越大,相应出现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也就越高。有研究统计得到,高血压患者患上脑卒中的几率比正常人的几率要高出13~24倍[4]。本文旨在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特点与脑卒中的关系,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267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1999年WHO/ISH高血压指南的诊断标准[5],同时经过MRI以及CT等检查证实。其中男146例,女121例,年龄46~84岁,平均67.3岁。病程1~7年,平均3.7年。根据患者年龄将其分为老年组149例(A组)和非老年组118例(B组)。在此基础上再次进行分组,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脑卒中将上述两组分为脑卒中组A1(老年卒中组)61例和B1(非老年卒中组)52例以及非脑卒中组A2(老年非卒中组)88例和B2(非老年非卒中组)66例。以上患者中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严重心功能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意识障碍、重度颈动脉狭窄、肾功能衰竭、急性脑出血以及心房颤动等情况。同时正在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需要停药至少一个半衰期。
1.2 方法 使用MGY-ABP1型动态血压监测仪对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进行动态监测,采用规格为22 cm× 12 cm的上臂袖带间断自动充气进而间断测量血压,测试时间最好在上午8∶30~9∶00直到第2天上午8∶00~9∶00,其中白昼时间为下午的6∶00~12∶00,每间隔20 min测量一次血压,夜间从晚上10∶00开始到第2天早上6∶00,该时间段为每间隔1 h测量一次。如果记录时间不到22 h或者是无效记录在总记录中所占的比例超过20%,都需要重新进行监测[6]。收缩压在70~260 mm Hg,舒张压在40~150 mm Hg,脉压在20~150 mm Hg才属于有效记录。测量之前要知道患者保持正常的生活起居以及日常活动,测量时患者的上臂要维持静止和伸展的状态[7]。统计分析过程中涉及到的参数有以下几种:白昼平均舒张压以及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以及收缩压。将(白昼血压值-夜间血压值)/白昼血压值作为患者的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当平均血压在夜间的下降幅度超过15%时,认为患者存在昼夜节律,为杓型;平均血压在夜间的下降幅度不足15%时,认为患者不存在昼夜节律,为非杓型;夜间血压比白昼高则属于反杓型。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组内比较方面,A1组的日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分别为(130.3±11.4)mm Hg、(70.4±13.6)mm Hg,与A2组的(133.7±10.8)mm Hg、(75.3±11.5)mm Hg相比明显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在组间比较方面,A组与B组在日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以及全天平均舒张压的比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此外,在血压昼夜节律方面,A组有75例(50.33%)属于非杓型,39例(26.17%)属于反杓型,其余35例(23.50%)属于杓型。B组18例(15.25%)属于非杓型,53例(44.92%)属于反杓型,其余47例(39.83%)属于杓型,A组血压的昼夜节律性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B1组的杓型血压患者分别为47.54%(29/61)、63.46%(33/52),说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与脑卒中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外,A组脉压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夜间收缩压明显高于其余三组(P<0.05)。
3 讨论
老年高血压有着一定的特点,比如舒张压水平偏低、脉压高的同时波动性也大,收缩期高血压的患病率较高,晨峰现象比较明显[8]。有研究证实,老年高血压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要特征,并且脑卒中的发病率与机体的血压水平存在线性关系,具体表现为在没有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收缩压的基线每升高10 mmHg,发生脑卒中的概率就会升高49%[9]。而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老年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性明显比非老年组要低,并且在相同组,脑卒中组的脉压与非脑卒中组的脉压相比也存在明显差异。进一步说明脑卒中的发生与收缩压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老年患者的血压升高情况主要以收缩压为主,主要原因是老年患者的年龄增大之后,大动脉的弹力层的破碎、断裂情况会增加,弹力纤维会逐渐减少,并且管壁中的胶原纤维增生的集中层会逐渐钙化以及增厚,内皮细胞的表面会变得不规则,致使大动脉的顺应性会逐渐降低,动脉对血压的缓冲能力就会随之下降[10]。当患者的心室射血时,主动脉就无法正常扩张,进而导致收缩压的升高。有报道也证实,脉压与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之间也有一定关系,高血压患者的脉压每升高10 Hg mm,发生脑卒中的可能性就会升高11%[12]。
综上所述,老年高血压有着脉压大、容易出现舒张压偏低以及血压昼夜节律性低等特点。在血压变化幅度较大的情况下,要想切实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掌握老年高血压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与脑卒中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预防该病引发的心血管疾病,并通过个体性的治疗方案保障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43.
[2]赵秋绒,何红红,高大中,等.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1,5(11):933-936.
[3]潘立敏.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候特征与血压变异相关性并中药干预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
[4]孙欣萍.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素分布特点及血压变异性与中医证素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
[5] Fischer U,Bull L, Silver L,et al.Acute phase blood pressure after TIA and stroke in relation to pre-morbid levels: a population based study[J].Cerebrovasc Dis,2009,27(6):60.
[6]徐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3.
[7] Rothwell P M.Limitations of the usual blood-pressure hypothesis and importance of variability, instability, and episodic hypertension[J].Lancet,2010,375(9718):938-948.
[8]白旭鹏,姚依群,武云涛,等.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特点[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0,3(1):17-20.
[9]邹帅,高大中,杨爽,等.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动态血压参数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0,4(8):651-654.
[10]杨英峰,余志灵,徐方芳.老年高血压伴脑梗死患者24 h动态血压特点及临床意义[J].宁夏医学杂志,2012,11(2):1105-1107.
[11]马金宝,秦明照.高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节律异常与靶器官损害关系的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2(11):995-997.
[12] Rothwell P M,Howard S C.Dolan E on behalf of the ASCOT-BPLA and MRC trial investigators, effects of β blockers and calcium-channel blockers on within-individual variability in blood pressure and risk of stroke[J].Lancet Neurol,2010,12(10):1016-1474.
(收稿日期:2014-04-28) (本文编辑:蔡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