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声作为传统的曲艺形式,发源于北京,发祥于天津,天津人有着极深的相声情结。天津众多相声名家均在茶楼演出,品香茗、赏曲艺、听相声已经形成市民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在诸多相声茶馆中,百年老字号“谦祥益文苑”被誉为天津第一茶馆。
抱朴守正,传承创新
“谦祥益”几经历史变迁,后转化业态成为相声茶馆,出于对相声的热爱和信仰,我们希望这门艺术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能够有序传承,不辜负先辈们百余年来的努力,抱朴守正,传承创新,让相声既成为名副其实的天津文化旅游的名片,又是演员们为之奋斗一生的战场。
谦祥益目前每周演出14场,要求两个星期节目不重复,每对演员至少要有30个节目的储备量。秉承“传统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理念,谦祥益要求的是传统节目和创编节目兼顾,在传承曲艺之精髓的同时,积极创作有人物、有故事、有包袱儿的新作品。这是我们一如既往的演出风格,也是一直受全国观众喜爱的原因。
谦祥益对演出质量有较高的要求,简而言之分三点,一是表演的节目可以说给家人听。剧场是公众场合,相声应是喜闻乐见,老幼皆宜,有精神层面的价值,必须远离廉价无底线的节目,尊重自己的职业和赖以生存的舞台。二是表演的节目能卖票。演出是应该有经济价值的,让观众愿意花钱买票来看演出,这体现了演员赋予演出的价值。只有正常的演出市场循环,艺术才可以良性地走下去。三是表演的作品可以传代。可以传承下去的作品都是有其艺术价值的,演员要有“今天的新作品就是以后的传统活”的想法。这三点,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不容易。
在常态化演出的基础上,谦祥益鼓励演员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自2016年起,团队在每个季度都会推出一场新作品专场演出。相声是传统曲艺,百余年来留下了很多作品,有些已成历史,有些依旧出现在当今的舞台上,这是先辈们日积月累传下来的经典,而这些经典曾经也是以新作品的面貌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一代代的相声演员继承了经典作品的精髓,更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创作出更多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新作品,在大浪淘沙般的时代更迭中,为相声宝库添砖加瓦,留下产业,绝不可做“啃老族”,坐享其成吃老本儿。
谦祥益在近些年的业务演出中,常邀请各地小剧场的优秀演员来演出交流,也曾多次应邀到各地小剧场演出。谦祥益负责人史清元先生经常鼓励演员们积极参加全国曲艺表演场所协作发展联盟组织的采风创作、展演展示等系列活动,促进各成员单位之间互通有无、优化资源、密切合作,推动多样曲艺艺术交流融合,实现优秀作品跨地域发展。
打造“天津相声节”成为业界品牌
2010年,谦祥益举办首届“天津相声节”,如今已成功举办十届,有全国及海外近30个省(区、市)的50余个演出团体参与,成为天津文化旅游的知名品牌,也是独特的曲艺展演品牌。从天津本地相声团体的融合展演,到全国及海外巡演,从京津两地的交流,到全国几十家团体共同交流演出,从小剧场的高峰论坛,到名家讲座和若干场的公益慰问演出,“天津相声节”凝聚和吸引了越来越多曲艺表演团体、个人加入展演活动,也同时融入公益演出,“走出去”“请进来”多种互动形式,以及邮轮演出、海外演出,提升了活动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极大地丰富了活动内涵。
在打造“天津相声节”这一品牌活动时,谦祥益一直致力于创新活动的演出内容与形式,“原生态相声”“纪念相声先贤”等赢得了业内外赞誉。近年来,谦祥益创作了两部相声剧《后台之何去何从》和《似曾相识的人》,分别作为2017的“第八届天津相声节”和2019年的“第十届天津相声节”的开幕剧,展示给全国观众和观摩的同行后,都引发了极大的反响。
《后台之何去何从》采用当今流行的“穿越”模式,让2017年的相声演员穿越到1917年(谦祥益百年前开业的年代),他为百年前的相声市场带去海量的泥沙俱下的相声段子,然而终因贪图火爆效果、沉迷于快餐式低品位、低质量节目,而导致100年后相声失传的虚拟情节,使演员痛心领悟:好好说相声,說好相声,才是相声发展的正途。
“好好说相声,说好相声”,正如演出中所传达的中心要义,谦祥益也是一直视此为百年老字号长久发展的根基。什么是好相声?很多相声作品之所以经典,皆是有人物、有故事、有包袱、接地气的作品,经历时间打磨,直至今日依然经久不衰。那些有口皆碑的经典作品不止是段子中的包袱儿回味无穷,更是因为作品里塑造的人物为观众津津乐道,印象深刻。谦祥益一直有一个心愿,想把经典相声段子中塑造的那些耳熟能详的天津人写到一个故事里,搬上舞台,和观众一起回顾经典,于是创作了《似曾相识的人》。该曲艺剧首演那天,当“张二伯”“丁文元”“王德成”“坐地泡”“开会迷”“谢大爷”“二他爸爸”“马大哈”“万能胶”依次走上舞台,当那些经典台词一声声响起,演员和观众都仿佛回到多年前,脑海中的形象一个个浮现,太熟悉了,似乎就是身边的街坊四邻,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儿。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两部剧的创作都是源于谦祥益对相声的执着和热爱,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职业,也是想要传承和发展下去的传统艺术。谦祥益希望每一个从事相声表演的朋友都能初心依旧地“好好说相声,说好相声”,也以自己的职业素养和作品告诉热爱相声和不了解相声的观众,究竟什么是相声,什么是好相声。就像每一个媒体采访谦祥益的负责人史清元先生时,都会问“您为什么要为相声如此付出?”,答案只有一个,“我只想在我老了的时候,还能听到我想听的相声!”
名家授课,培养壮大演员队伍
谦祥益是民营单位,有自己的演员团队。目前谦祥益的演员有20余人,演出阵容以中青年演员为主,田立禾先生为团队的演出顾问。谦祥益负责人史清元先生担任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天津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曲艺表演场所协作发展联盟副秘书长等职务,谦祥益内是中国曲协会员的有周玥、许健、陈树桐、杨长在、管新成、王文水,许健、王加林等。演员们曾多次获得全国及各省市大赛优异奖项,参加央视综艺节目、各省市春节联欢晚会和其他大型综艺节目的演出及录制,也在海外演出获得当地华人的欢迎。 青年演员在演出的同时也在培养新的学员,严格教学,抓牢基础,让学员能尽快登上舞台,得到和观众面对面交流的历练,为团队及现今的相声事业输入新鲜血液。谦祥益团队一直努力培养后备演员,面向全国招收、筛选有意愿以相声为终身职业的学员,授课老师由团队演员许健、管新成分任相声、快板老师,教学相长,严格要求新学员。学员们需要踏实地打牢基本功,培养正确的艺术观,口传心授两年后方可正式登台演出。
为帮助演员们提升表演水平,近年来,谦祥益坚持每周请相声前辈授课,先后有尹笑声、田立禾、刘俊杰、王佩元等多位老师从演出技法、结构分析、作品创作、传统节目的精髓剖析等多角度为演员进行指导,也曾多次邀请京剧、戏剧、收藏、中医等方面的专家为演员授课,使演员在专业学者的分享中了解各剧种、各行业的知识。
多途径传播相声文化
谦祥益的观众既有本地市民,也有众多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观众亲切地称谦祥益为“相声之家”。 谦祥益的剧场内设有天津相声博物馆,馆藏珍贵照片及实物藏品。在剧场各处有若干展示柜,展出的是相声前辈的手稿、老照片、演出道具和多件有历史纪念意义的藏品。这些藏品记录了百余年来相声的发展历程,让观众在谦祥益听相声的同时,也能真切地感受到相声的历史感,了解更多关于相声的掌故和知识。
目前,谦祥益一直都在进行多平台的媒体推广及宣传工作,利用微博、微信、抖音、快手、喜马拉雅等平台作为日常宣传的途径,同时也将传统媒体作为常规宣传途径,户外灯箱广告更是迁址后的宣传媒介之一。2020年9月,天津首座津味相声主题文化車站举行启动仪式,其位于谦祥益文苑地下的天津西北角地铁站内。车站内既有数位天津相声名家的老照片,也有十届“天津相声节”的图片资料。该车站也是全国首座主题车站,由谦祥益联合天津轨道交通集团、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联合打造。“相声主题车站”旨在传播推广相声文化,目前也成为天津市民和外地游客的打卡之地。
谦祥益一直秉承“说好相声、好好说相声”的宗旨,坚持“传统不守旧,创新不忘本”的理念,呈现每一场精彩的演出,并在营销和管理等方面与时俱进,让这个百年老字号延续传承。无论世事更迭,业态变换,谦祥益都将秉承古训,坚守老字号的文化内涵,不忘根本,打造品牌,将相声艺术发扬光大,为人民群众带去更多的欢笑。
(责任编辑/陈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