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偏实践性的特点要求毕业设计要紧跟行业的发展需求。目前BIM技术快速发展,建筑业需要越来越多熟练掌握BIM技术的人才。借鉴国内外毕业设计实践教学,以BIM毕业设计竞赛经验为基础,从组织形式、选题、过程控制、考核与答辩四个方面提出工程管理BIM毕业设计改革建议。
关键词:BIM;毕业设计;工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4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627(2017)9-0107-01
工程管理专业是涉及工程技术和管理等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实践性较强,其培养目标是为工程行业提供既具备工程技术又懂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毕业设计环节可以锻炼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就业做准备。
一、BIM与工程管理教学
BIM(建筑信息模型)是一系列软件的统称,包括建筑设计、绿色建筑分析、、三维算量与清单计价等方面[1]。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极力推进BIM技术的发展应用,十三五规划期末要求90%的新建项目采用BIM技术,这需要更多掌握BIM技术的人才来推动实现。但是目前人才的培养远不能满足行业的发展趋势,高校作为输出人才的一大出口,也要适应行业的发展,培养BIM人才。可见将BIM引入高校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高校都在积极探索BIM在本科教育中的应用。新加坡国立大学在毕业设计中要求学生协作进行综合毕业设计,利用BIM设计建筑模型,再利用模型提取工程量、进度模拟、碰撞检查等分析[2]。
国内BIM技术的研究应用起步较晚,国内院校对BIM技术在课程教学改革的应用也做了各种尝试。目前着重于BIM课程引进,仅个别院校开展BIM毕业设计。延安大学毕业设计要求使用BIM软件进行结构分析, 培养学生实践技能[3] [4]。東南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建筑、土木和工程管理专业BIM毕业设计要求完成建筑设计、结构分析、工程算量和智能出图[4]。国内高校目前大多关注BIM课程引进,而关于BIM毕业设计的研究较少,更缺乏应用型本科BIM毕业设计相关讨论。
三、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BIM毕业设计模式改革建议
1.现行毕业设计现状
由于种种因素教师所指导的学生较多,整个毕业设计持续的时间长达数月,不可能面面俱到,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大打折扣。目前毕业设计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难以将所学知识灵活的运用到毕业设计课题中,对毕业设计任务思路不清晰。
(2)太依赖软件应用而忽视工程量计算规则,只是简单的了解软件算量而不知道怎样判断准确性,重视软件操作而不深入了解计算规则,自己动手计算能力十分欠缺。
(3)部分课题体量较大,学生一接触即打退堂鼓,根本没有打算认真完成,为赶进度马虎应对了事。
(4)目前实行一对多指导,由于教师有科研、教学等方面的压力,精力时间有限,对毕业设计学生难以做到面面俱到,中期检查往往流于形式,导致中间过程把控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毕业设计质量。因此,迫切需要改革毕业设计模式。
2.工程管理BIM毕业设计改革建议
在工程管理专业(造价方向)毕业设计中引入BIM,培养学生运用BIM软件实现从实际工程项目的基本信息到三维建模再到工程量计量计价。探讨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BIM毕业设计指导模式,拟解决关于工程管理专业BIM毕业设计模式改革方案的以下四个方面:
(1)组织形式。BIM毕业设计模式采用团队毕业设计模式,学生团队共同完成目标。在工程管理专业(造价方向)毕业设计中引入BIM,主要是引入BIM建模软件。将学生分组,每组6人左右,每组又分为对应的BIM小组(4人)和手算小组(2人),共同完成一个项目招标控制价的编制。根据实际工程图纸,BIM小组运用Revit软件建立模型,导入钢筋算量软件、土建算量软件,计算钢筋工程量、土建工程量。通过与手算小组对量检查,分析BIM与人工算量的偏差并纠正。最后将修正过的工程量输入计价软件中,调整费率、市场价等完成招标控制价编制。这一过程使手算小组认识到BIM建模算量的快速便捷,使BIM小组认识到软件存在的问题等。通过对量判断结论的合理性,两个小组均能深入了解工程量计算规则,同时BIM小组掌握工程造价相关软件的应用,提高了利用軟件进行分析和数据处理的能力;手算小组在对量中熟悉软件的操作机理,一举多得。
(2)选题。工程管理(造价方向)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以造价员为主,及时了解企业需求,掌握行业前沿,毕业设计才更有针对性。毕业设计选题要做到既注重知识应用,又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体现行业未来发展方向。鉴于此,基于BIM的毕业设计选题坚持两个原则:一是课题来自工程实际,工程实际项目才能更好的让学生提早进入工作的状态,同时方便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某些问题能够实地考察解决疑惑;二是毕业设计课题项目体量适中,适合本科阶段毕业设计要求。选择体量不大、4层左右的建筑为编制对象,一方面BIM建模是以学生自学软件进行,体量太大加大建模难度,违背BIM毕业设计初衷;另一方面体量适中能够兼顾传统手算小组和BIM小组,确保两方都能顺利完成。
(3)过程控制。运用全过程控制管理方法,建立过程质量评价标准,对团队毕业设计的阶段性成果进行过程评价,保证毕业设计质量。要求针对毕业设计所有环节的信息和成果收集整理,及时反馈毕业设计进展情况。指导老师针对设计各个阶段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
按毕业设计的工作要求,教研室、指导老师可安排三次重点检查,第一次是中期检查,主要检查建模合理性、钢筋算量和土建算量、电算与手算对量误差;第二次是招标控制价编制的合理性,第三次是把关设计成果的格式、语言文字表达是否符合要求。
(4)考核与答辩。考核答辩环节作为最后一个阶段,应避免流于形式化。为更好的考核学生BIM毕业设计效果,聘请企业项目造价人员作为答辩委员会成员,和校内老师共同组成答辩组成员,评价招标控制价编制的合理性,实现毕业与就业的衔接。考核由团队成绩和个人成绩共同决定个人最终成绩。答辩过程中重点考核学生对设计的理解、对计算规则的掌握情况、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可采取自述+问答形式。答辩中提出的整改建议务必落实整改。
BIM毕业设计最终成果由全组设计成果“招标控制价文件”,以及小组成员每人所负责的阶段成果(如钢筋算量结果、土建算量结果、手算稿等)组成。最终考核成绩由小组成绩等级和个人成绩共同决定。
四、结语
提出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BIM毕业设计指导模式既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需要,又顺应行业发展。 BIM毕业设计主要通过软件建模实现,如利用Revit建立土建模型,目前BIM还未在高校普遍推广应用,学校未对应开设系统的相关课程,只能通过相关视频、书籍、讲座等形式学习BIM软件,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巨大挑战。
参考文献:
[1]郑小侠,徐志超,尹贻林.BIM对高等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冲击及对策研究[J].建筑经济.2016,37(5):115-120.
[2]李世蓉,吴承科,李骁.基于BIM的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以重庆大学为例[J].工程经济.2016,26(8):57-61.
[3]杨荣华 连宇新.基于BIM 技术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建设教育.2015(6):16-26.
[4]朱红光,易成,王鹊等.BIM技术在土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5(44):184-185.
关键词:BIM;毕业设计;工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4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627(2017)9-0107-01
工程管理专业是涉及工程技术和管理等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实践性较强,其培养目标是为工程行业提供既具备工程技术又懂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毕业设计环节可以锻炼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就业做准备。
一、BIM与工程管理教学
BIM(建筑信息模型)是一系列软件的统称,包括建筑设计、绿色建筑分析、、三维算量与清单计价等方面[1]。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极力推进BIM技术的发展应用,十三五规划期末要求90%的新建项目采用BIM技术,这需要更多掌握BIM技术的人才来推动实现。但是目前人才的培养远不能满足行业的发展趋势,高校作为输出人才的一大出口,也要适应行业的发展,培养BIM人才。可见将BIM引入高校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高校都在积极探索BIM在本科教育中的应用。新加坡国立大学在毕业设计中要求学生协作进行综合毕业设计,利用BIM设计建筑模型,再利用模型提取工程量、进度模拟、碰撞检查等分析[2]。
国内BIM技术的研究应用起步较晚,国内院校对BIM技术在课程教学改革的应用也做了各种尝试。目前着重于BIM课程引进,仅个别院校开展BIM毕业设计。延安大学毕业设计要求使用BIM软件进行结构分析, 培养学生实践技能[3] [4]。東南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建筑、土木和工程管理专业BIM毕业设计要求完成建筑设计、结构分析、工程算量和智能出图[4]。国内高校目前大多关注BIM课程引进,而关于BIM毕业设计的研究较少,更缺乏应用型本科BIM毕业设计相关讨论。
三、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BIM毕业设计模式改革建议
1.现行毕业设计现状
由于种种因素教师所指导的学生较多,整个毕业设计持续的时间长达数月,不可能面面俱到,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大打折扣。目前毕业设计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难以将所学知识灵活的运用到毕业设计课题中,对毕业设计任务思路不清晰。
(2)太依赖软件应用而忽视工程量计算规则,只是简单的了解软件算量而不知道怎样判断准确性,重视软件操作而不深入了解计算规则,自己动手计算能力十分欠缺。
(3)部分课题体量较大,学生一接触即打退堂鼓,根本没有打算认真完成,为赶进度马虎应对了事。
(4)目前实行一对多指导,由于教师有科研、教学等方面的压力,精力时间有限,对毕业设计学生难以做到面面俱到,中期检查往往流于形式,导致中间过程把控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毕业设计质量。因此,迫切需要改革毕业设计模式。
2.工程管理BIM毕业设计改革建议
在工程管理专业(造价方向)毕业设计中引入BIM,培养学生运用BIM软件实现从实际工程项目的基本信息到三维建模再到工程量计量计价。探讨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BIM毕业设计指导模式,拟解决关于工程管理专业BIM毕业设计模式改革方案的以下四个方面:
(1)组织形式。BIM毕业设计模式采用团队毕业设计模式,学生团队共同完成目标。在工程管理专业(造价方向)毕业设计中引入BIM,主要是引入BIM建模软件。将学生分组,每组6人左右,每组又分为对应的BIM小组(4人)和手算小组(2人),共同完成一个项目招标控制价的编制。根据实际工程图纸,BIM小组运用Revit软件建立模型,导入钢筋算量软件、土建算量软件,计算钢筋工程量、土建工程量。通过与手算小组对量检查,分析BIM与人工算量的偏差并纠正。最后将修正过的工程量输入计价软件中,调整费率、市场价等完成招标控制价编制。这一过程使手算小组认识到BIM建模算量的快速便捷,使BIM小组认识到软件存在的问题等。通过对量判断结论的合理性,两个小组均能深入了解工程量计算规则,同时BIM小组掌握工程造价相关软件的应用,提高了利用軟件进行分析和数据处理的能力;手算小组在对量中熟悉软件的操作机理,一举多得。
(2)选题。工程管理(造价方向)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以造价员为主,及时了解企业需求,掌握行业前沿,毕业设计才更有针对性。毕业设计选题要做到既注重知识应用,又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体现行业未来发展方向。鉴于此,基于BIM的毕业设计选题坚持两个原则:一是课题来自工程实际,工程实际项目才能更好的让学生提早进入工作的状态,同时方便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某些问题能够实地考察解决疑惑;二是毕业设计课题项目体量适中,适合本科阶段毕业设计要求。选择体量不大、4层左右的建筑为编制对象,一方面BIM建模是以学生自学软件进行,体量太大加大建模难度,违背BIM毕业设计初衷;另一方面体量适中能够兼顾传统手算小组和BIM小组,确保两方都能顺利完成。
(3)过程控制。运用全过程控制管理方法,建立过程质量评价标准,对团队毕业设计的阶段性成果进行过程评价,保证毕业设计质量。要求针对毕业设计所有环节的信息和成果收集整理,及时反馈毕业设计进展情况。指导老师针对设计各个阶段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
按毕业设计的工作要求,教研室、指导老师可安排三次重点检查,第一次是中期检查,主要检查建模合理性、钢筋算量和土建算量、电算与手算对量误差;第二次是招标控制价编制的合理性,第三次是把关设计成果的格式、语言文字表达是否符合要求。
(4)考核与答辩。考核答辩环节作为最后一个阶段,应避免流于形式化。为更好的考核学生BIM毕业设计效果,聘请企业项目造价人员作为答辩委员会成员,和校内老师共同组成答辩组成员,评价招标控制价编制的合理性,实现毕业与就业的衔接。考核由团队成绩和个人成绩共同决定个人最终成绩。答辩过程中重点考核学生对设计的理解、对计算规则的掌握情况、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可采取自述+问答形式。答辩中提出的整改建议务必落实整改。
BIM毕业设计最终成果由全组设计成果“招标控制价文件”,以及小组成员每人所负责的阶段成果(如钢筋算量结果、土建算量结果、手算稿等)组成。最终考核成绩由小组成绩等级和个人成绩共同决定。
四、结语
提出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BIM毕业设计指导模式既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需要,又顺应行业发展。 BIM毕业设计主要通过软件建模实现,如利用Revit建立土建模型,目前BIM还未在高校普遍推广应用,学校未对应开设系统的相关课程,只能通过相关视频、书籍、讲座等形式学习BIM软件,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巨大挑战。
参考文献:
[1]郑小侠,徐志超,尹贻林.BIM对高等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冲击及对策研究[J].建筑经济.2016,37(5):115-120.
[2]李世蓉,吴承科,李骁.基于BIM的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以重庆大学为例[J].工程经济.2016,26(8):57-61.
[3]杨荣华 连宇新.基于BIM 技术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建设教育.2015(6):16-26.
[4]朱红光,易成,王鹊等.BIM技术在土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5(44):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