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艺术世界里,音乐是最善于表达、激发情感的艺术。它可以使幼儿兴奋,也可以使幼儿镇静,消除紧张情绪,获得情感的平衡。音乐可以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培养幼儿的基本音乐能力和感、知觉,协作的意识与技能。规则意识等,从而使幼儿的思维、观察、记忆、想象等认知能力得到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育;艺术表达;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2-0126-02
音乐是和人的生命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艺术形式。婴幼儿对音乐具有一种本能的反应,丰富的音响、鲜明的节奏、动听的音调会使他们情绪激动、心情愉快。特别是音乐的节奏,间接地影响到血液循环、呼吸甚至内分泌,和人的心理有着密切关系。让幼儿体验快乐,应该是音乐带给幼儿的第一份珍贵礼物。孩子们之所以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手舞足蹈,源于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儿童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行为特点。他们难以用言语表达内心的情感和体验。而音乐中强烈的情绪对比、鲜明的感情描写正好触发了儿童的内心世界。孩子对音乐天然的热爱和向往。是音乐教育促进幼儿发展的优势。
一、音乐教育有助于幼儿情感的发展
音乐教育可以发展幼儿的情感、美感,为其健康成长及学习艺术奠定基础。声音是生活中人们用以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声调有触动人的感情的特殊作用,而音乐是用有组织的声音,经过艺术加工而创作出来的,用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因此,音乐艺术具有抒发、激励、表达人的感情的特点。在艺术世界里,音乐是最善于表达、激发情感的艺术,它可以使幼儿兴奋,也可以使幼儿镇静。消除紧张情绪,获得情感的平衡。情感是人的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音乐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美感教育,它把旋律、节奏、和声、声调等音乐教育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美好的情感付诸声音的表达中,能激发幼儿心灵中的琴弦,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如在欣赏乐曲《欢乐送》时,每当那优美欢快的旋律一出现,孩子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可爱的小鸟,尽情欣赏各种美丽的花朵,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激起热爱生活的情感。当幼儿唱着《我的好妈妈》这首歌时,他们会懂得尊敬长辈才是好孩子;歌曲《拔萝卜》告诉幼儿团结起来力量大;《我们都是好朋友》使幼儿体会到友爱的快乐……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通过广泛接触表现不同情感、内容的音乐,幼儿的情感世界将逐渐变得丰富、充实。因此,无论是从教育方式、教育手段还是从幼儿的接受心理来看,音乐教育在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方面均具有独特的效果。
二、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基本音乐能力和认识能力
音乐教育可以发展幼儿的基本音乐能力。幼儿阶段是各种感官发育最迅速的时期,是听力培养最重要的阿段。这个时期的音乐学习是通过多种感官体验音乐的要素,通过体验形成经验。幼儿阶段通过音乐的母语获得的音调积累,对继承民族音乐文化、发展音乐的创造性能力具有深远意义:形成的趣味、态度。获得的音乐能力,将会成为幼儿音乐欣赏基础的水平。
音乐教育可以发展幼儿的感、知觉。幼儿学习音乐不需要先认识文字符号,而是通过感、知觉。对于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的辨别力。对于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来提高幼儿听觉的敏锐性、选择性和音乐的整体感受性。伴随着律动、舞蹈、乐器进行的歌唱或表演活动,要求幼儿的耳、眼、脑、四肢协调作用,可以培养幼儿的敏锐感觉。提高大脑神经反应的灵活性。
音乐活动中幼儿的参与、探索、表演、动手实践,使他们有机会独创、试验自己的艺术想象。音乐活动可以表达情感,促进审美感受,发展创造性能力,可以调动幼儿积极尝试嗓音、语言、动作、节奏、律动、舞蹈、乐器等表现(组合或创新)形式,培养幼儿的反应能力、想象力以及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创造性活动没有对、错之分,也不会给幼儿造成挫折感,这个尝试的过程能够使他们体验到发展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表达自己的独创性与个性,丰富自身经验,是教育中最有价值和意义的部分。音乐教育应该重视的是创造过程对幼儿的影响,以及审美经验带给幼儿的感受、体验,强调个性和创造性潜能的开发,应该是艺术教育对人的发展最有价值的贡献。
三、音乐教育有助于幼儿协作意识与技能的发展
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音乐艺术活动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开拓交流手段,使人们得到更多的沟通。也正是在通过多种音乐艺术活动,幼儿体验到集体创造的快乐,学习与他人非语言语的交流、默契合作,学会理解、接纳、欣赏他人。幼儿的音乐教育活动大多需要协作才能完成:唱歌以合唱为主,舞蹈以集体舞为主。打击乐中合奏占主要地位,音乐游戏中集体游戏又最受幼儿欢迎。演奏打击乐时,只有各种乐器的音色、节奏协调配合,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合唱时,也只有当音色、音高协调起来,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这两种活动中,协调的意识格外重要,因为协调的活动来自于协调的意识,协调意识的培养有赖于合适的教育方式。在活动中可以先让幼儿整体地学习乐曲,引导幼儿自己选择乐器,集体讨论分组的方法和演奏方法,最后引导幼儿倾听集体演奏的音响效果。这种自编、自奏、自我欣赏的活动很受幼儿喜爱,因为他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协作的快乐,从而萌发出协作意识。
集体音乐游戏及集体舞具有促进幼儿社会化的功能协作技能的培养,如协调角色扮演的技能、共享空间的技能、协同动作的技能等。教师如能挖掘其潜在的教育功能,并充分利用它,就能不断地促进幼儿协作技能的发展。如在跳集体舞时,幼儿必须先找合作的同伴,然后找到合适的空间,还必须使双方相同乃至不同的动作协同一致。从而使他们逐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四、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心理学家指出,儿童社会化的发展终究在善于协调各种关系,并在一定社会秩序中达到相对自治,这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年幼的儿童在家庭里往往只处于服从的地位,或处于撒娇邀宠的“小皇帝”地位,要发展平衡自治的伙伴关系是很困难的。但在音乐活动中。我们可以使幼儿逐步体会到活动规则对活动本身的促进作用。
首先,音乐作为一种艺术,本身包含着许多规则,如节奏、音高等。通过音乐内在的节拍、节奏,合奏中声部的安排,律动、舞蹈中动作的编排等,音乐游戏规则等等,可使幼儿在一种愉快的、“不强迫”的形式中,养成自愿遵守规则的习惯,培养自律、自我鼓励的个性。并且使幼儿体会到只有严格遵循这些规则,音乐才能表现出优美的旋律。通过音乐活动所获得的这种规则意识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在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活动中理解并遵守这些规则,以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
其次,音乐教育活动能够提供在其他各种教育活动中相对缺乏的与同伴的共同活动(尤其是音乐游戏)。恰恰是在这种相互作用的平等交往环境中,幼儿能理解要把活动进行下去,就必须遵守规则。这时,规则不再是成人强迫于他们的命令了。这种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为幼儿今后遵守社会规范、适应社会秩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自由表达和创造快乐的能力
音乐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动听的声音、美妙的音乐,喜欢随着音乐歌唱、舞蹈,就连几个月大的婴儿,也能和着欢快的音乐手舞足蹈。但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常常偏重于知识技能的传授,孩子被动机械模仿,从而束缚了孩子的手脚,使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日益减弱,音乐活动中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甚至有的孩子不喜欢音乐活动。就像美国儿童音乐家萨蒂丝·科乐曼所说:“儿童天生就有热爱和探索音乐的倾向,这种自然的倾向由于后天非自然的强化与训练,大多无法继续保持,往往被限制乃至被扼杀。”教师要切实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培养幼儿的美感受力而不是单纯的知识和技能、技巧的传授;利用音乐欣赏活动,扩大欣赏的范围和内容,让幼儿在音乐声中尽情地游戏。充分展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使得音乐真正成为孩子们体验自由表达创造和快乐的源泉。
[关键词]音乐教育;艺术表达;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2-0126-02
音乐是和人的生命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艺术形式。婴幼儿对音乐具有一种本能的反应,丰富的音响、鲜明的节奏、动听的音调会使他们情绪激动、心情愉快。特别是音乐的节奏,间接地影响到血液循环、呼吸甚至内分泌,和人的心理有着密切关系。让幼儿体验快乐,应该是音乐带给幼儿的第一份珍贵礼物。孩子们之所以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手舞足蹈,源于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儿童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行为特点。他们难以用言语表达内心的情感和体验。而音乐中强烈的情绪对比、鲜明的感情描写正好触发了儿童的内心世界。孩子对音乐天然的热爱和向往。是音乐教育促进幼儿发展的优势。
一、音乐教育有助于幼儿情感的发展
音乐教育可以发展幼儿的情感、美感,为其健康成长及学习艺术奠定基础。声音是生活中人们用以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声调有触动人的感情的特殊作用,而音乐是用有组织的声音,经过艺术加工而创作出来的,用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因此,音乐艺术具有抒发、激励、表达人的感情的特点。在艺术世界里,音乐是最善于表达、激发情感的艺术,它可以使幼儿兴奋,也可以使幼儿镇静。消除紧张情绪,获得情感的平衡。情感是人的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音乐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美感教育,它把旋律、节奏、和声、声调等音乐教育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美好的情感付诸声音的表达中,能激发幼儿心灵中的琴弦,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如在欣赏乐曲《欢乐送》时,每当那优美欢快的旋律一出现,孩子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可爱的小鸟,尽情欣赏各种美丽的花朵,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激起热爱生活的情感。当幼儿唱着《我的好妈妈》这首歌时,他们会懂得尊敬长辈才是好孩子;歌曲《拔萝卜》告诉幼儿团结起来力量大;《我们都是好朋友》使幼儿体会到友爱的快乐……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通过广泛接触表现不同情感、内容的音乐,幼儿的情感世界将逐渐变得丰富、充实。因此,无论是从教育方式、教育手段还是从幼儿的接受心理来看,音乐教育在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方面均具有独特的效果。
二、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基本音乐能力和认识能力
音乐教育可以发展幼儿的基本音乐能力。幼儿阶段是各种感官发育最迅速的时期,是听力培养最重要的阿段。这个时期的音乐学习是通过多种感官体验音乐的要素,通过体验形成经验。幼儿阶段通过音乐的母语获得的音调积累,对继承民族音乐文化、发展音乐的创造性能力具有深远意义:形成的趣味、态度。获得的音乐能力,将会成为幼儿音乐欣赏基础的水平。
音乐教育可以发展幼儿的感、知觉。幼儿学习音乐不需要先认识文字符号,而是通过感、知觉。对于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的辨别力。对于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来提高幼儿听觉的敏锐性、选择性和音乐的整体感受性。伴随着律动、舞蹈、乐器进行的歌唱或表演活动,要求幼儿的耳、眼、脑、四肢协调作用,可以培养幼儿的敏锐感觉。提高大脑神经反应的灵活性。
音乐活动中幼儿的参与、探索、表演、动手实践,使他们有机会独创、试验自己的艺术想象。音乐活动可以表达情感,促进审美感受,发展创造性能力,可以调动幼儿积极尝试嗓音、语言、动作、节奏、律动、舞蹈、乐器等表现(组合或创新)形式,培养幼儿的反应能力、想象力以及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创造性活动没有对、错之分,也不会给幼儿造成挫折感,这个尝试的过程能够使他们体验到发展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表达自己的独创性与个性,丰富自身经验,是教育中最有价值和意义的部分。音乐教育应该重视的是创造过程对幼儿的影响,以及审美经验带给幼儿的感受、体验,强调个性和创造性潜能的开发,应该是艺术教育对人的发展最有价值的贡献。
三、音乐教育有助于幼儿协作意识与技能的发展
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音乐艺术活动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开拓交流手段,使人们得到更多的沟通。也正是在通过多种音乐艺术活动,幼儿体验到集体创造的快乐,学习与他人非语言语的交流、默契合作,学会理解、接纳、欣赏他人。幼儿的音乐教育活动大多需要协作才能完成:唱歌以合唱为主,舞蹈以集体舞为主。打击乐中合奏占主要地位,音乐游戏中集体游戏又最受幼儿欢迎。演奏打击乐时,只有各种乐器的音色、节奏协调配合,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合唱时,也只有当音色、音高协调起来,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这两种活动中,协调的意识格外重要,因为协调的活动来自于协调的意识,协调意识的培养有赖于合适的教育方式。在活动中可以先让幼儿整体地学习乐曲,引导幼儿自己选择乐器,集体讨论分组的方法和演奏方法,最后引导幼儿倾听集体演奏的音响效果。这种自编、自奏、自我欣赏的活动很受幼儿喜爱,因为他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协作的快乐,从而萌发出协作意识。
集体音乐游戏及集体舞具有促进幼儿社会化的功能协作技能的培养,如协调角色扮演的技能、共享空间的技能、协同动作的技能等。教师如能挖掘其潜在的教育功能,并充分利用它,就能不断地促进幼儿协作技能的发展。如在跳集体舞时,幼儿必须先找合作的同伴,然后找到合适的空间,还必须使双方相同乃至不同的动作协同一致。从而使他们逐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四、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心理学家指出,儿童社会化的发展终究在善于协调各种关系,并在一定社会秩序中达到相对自治,这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年幼的儿童在家庭里往往只处于服从的地位,或处于撒娇邀宠的“小皇帝”地位,要发展平衡自治的伙伴关系是很困难的。但在音乐活动中。我们可以使幼儿逐步体会到活动规则对活动本身的促进作用。
首先,音乐作为一种艺术,本身包含着许多规则,如节奏、音高等。通过音乐内在的节拍、节奏,合奏中声部的安排,律动、舞蹈中动作的编排等,音乐游戏规则等等,可使幼儿在一种愉快的、“不强迫”的形式中,养成自愿遵守规则的习惯,培养自律、自我鼓励的个性。并且使幼儿体会到只有严格遵循这些规则,音乐才能表现出优美的旋律。通过音乐活动所获得的这种规则意识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在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活动中理解并遵守这些规则,以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
其次,音乐教育活动能够提供在其他各种教育活动中相对缺乏的与同伴的共同活动(尤其是音乐游戏)。恰恰是在这种相互作用的平等交往环境中,幼儿能理解要把活动进行下去,就必须遵守规则。这时,规则不再是成人强迫于他们的命令了。这种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为幼儿今后遵守社会规范、适应社会秩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自由表达和创造快乐的能力
音乐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动听的声音、美妙的音乐,喜欢随着音乐歌唱、舞蹈,就连几个月大的婴儿,也能和着欢快的音乐手舞足蹈。但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常常偏重于知识技能的传授,孩子被动机械模仿,从而束缚了孩子的手脚,使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日益减弱,音乐活动中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甚至有的孩子不喜欢音乐活动。就像美国儿童音乐家萨蒂丝·科乐曼所说:“儿童天生就有热爱和探索音乐的倾向,这种自然的倾向由于后天非自然的强化与训练,大多无法继续保持,往往被限制乃至被扼杀。”教师要切实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培养幼儿的美感受力而不是单纯的知识和技能、技巧的传授;利用音乐欣赏活动,扩大欣赏的范围和内容,让幼儿在音乐声中尽情地游戏。充分展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使得音乐真正成为孩子们体验自由表达创造和快乐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