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资源县两水乡文化活动中心滑坡发生于2008年1月13日,由居住于滑坡坡脚的乡政府职工发现位于坡脚的乡文化活动中心房屋及地坪开裂、地基鼓胀,并报告资源县国土资源局。文章介绍了广西资源县两水乡文化活动中心滑坡地质灾害应急治理锚索加固设计、施工工艺等情况。
关键词:滑坡;地质灾害;锚索加固设计;稳定性;下滑力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P64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07-0152-03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07.077
1 工程概况
资源县两水乡文化活动中心滑坡位于两水街滑坡处于两水街北西侧、寻江上游支流西岸山体斜坡地带。该滑坡发生于2008年1月13日,由居住于滑坡坡脚的乡政府职工发现位于坡脚的乡文化活动中心房屋及地坪开裂、地基鼓胀,并报告资源县国土资源局,当天资源县国土资源局、广西桂林地质环境监测分站技术人员立即赶赴现场进行调查、踏勘。初步认定该滑坡是因冰冻灾害引发初次蠕动的不稳定斜坡体,并设立监测点进行观测,同时制定了资源县两水乡文化活动中心滑坡防灾预案。2008年6月9~11日,资源县两水乡遭遇100年一遇的强降雨,18小时降雨218mm,从而再次引发两水乡文化活动中心滑坡滑动。
2 稳定性分析
2.1 滑坡稳定性计算
根据勘查区地面和现有的建筑物开裂变形的调查以及钻探资料成果和计算结果看,该滑坡属大变形滑坡,现滑坡整体在天然状态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在大气降雨、暴雨的情况下,易产生滑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严重危及两水乡文化活动中心、乡国土所及乡村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危害程度大,危害性大。
3 滑坡治理工程设计方案
3.1 滑坡治理工程设计
由于资源县两水乡文化活动中心滑坡在暴雨状态下处于欠稳定或不稳定状态,不能满足规范斜坡稳定安全的要求,具有潜在滑动面,遇强降雨或其他不利因素时,易产生滑坡;为了彻底根治斜坡的稳定性问题,根据工程地质勘查结果以及应急治理方案的推荐意见,本设计具体如下:
3.1.1 在斜坡体上设置完善的地表排水系统,尽量利用斜坡上现有的冲沟布设纵、横排水沟,同时与现有的排水系统相互衔接,加快地表水的排泄速度。
3.1.2 根据滑坡地形、现场建筑物及施工条件、特点,在紧靠文化活动中心背坡面处,即滑坡的中前沿设置锚索及井型压力梁、承台进行加固治理,锚索锚固段进入中~微风化岩层≥7.80m,达到加固滑坡的作用。
3.2 锚索的设计与计算
3.2.1 预应力锚索孔径及倾角设计。根据工程经验和经济合理性,预应力锚索孔径取130mm,倾角取25°。
3.2.2 根据滑坡岩性及现状、剩余推力值、施工条件,采用预应力锚索承台。预应力锚索采用1×7Φs钢绞线(钢绞线强度设计值fpy=1320MPa);根据实际情况设计锚索锚固力为550kN。
3.2.3 锚索所需钢筋根数的确定。所需锚索束数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4 预应力锚索施工工艺
4.1 测量放样
由专业技术人员用电子全站仪和钢、皮尺按设计要求布设锚索施工范围,并做好放样标志。
4.2 搭设施工平台
按规定的技术要求采用Φ48mm钢管及扣件搭设宽4m的施工平台,平台要求稳固,能承受钻机及附属设备、人员重量和钻机施工冲击力以及有一定的水平抗倾倒力,施工平台层与层之间能便于钻机移动。
4.3 钻造锚索孔
钻孔采用潜孔锤钻进工艺成孔,采用干作业成孔,杜绝用水成孔。钻机安装必须正、平、稳,锚索孔径Φ130mm,锚孔与水平线夹角(俯角)为25°,孔位、倾角及孔深按设计图要求进行,遇塌孔部位,下管护壁。
4.4 锚索制作
按设计要求制作锚索,钢绞线切断后于锚固段内剥掉PE防护层,用木糠把油脂清洗干净。锚索支承体用Φ50mm脚手钢管外焊Φ6.5mm钢筋组成,钢绞线帮扎固定于Φ50mm铁管上。支承圈长100~150mm,钢绞线保护层不小于25mm,于锚固段每间隔1.0m,自由段间隔1~2.0m安装一个;内锚头每根钢绞线端头用挤压套卡紧,同时制作锥形导向帽以利下锚。
4.5 安放锚索
安放锚索时注浆管随锚索一同放入孔内。
4.6 锚索注浆
用一根F25mm的塑料管作为注浆管,一端插入内锚板50~100mm,另一端与挤压泵连接。注浆浆液由孔底往孔口灌注,注浆压力0.5~1.0MPa。
4.7 锚索张拉
锚固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方可进行张拉锁定。
5 结语
该治理工程施工完成后,经过3个水文年的监测,没有发生滑动变形位移,达到了设计治理的目的。2013年8月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评为广西优秀工程勘察三等奖。如今预应力锚索技术已普遍应用于不同类型的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当中,是一种安全、经济适用的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 姜明义.广西资源县两水乡文化活动中心滑坡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S].2009.
[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S].
[3]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 0219-2006)[S].
(责任编辑:秦逊玉)
关键词:滑坡;地质灾害;锚索加固设计;稳定性;下滑力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P64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07-0152-03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07.077
1 工程概况
资源县两水乡文化活动中心滑坡位于两水街滑坡处于两水街北西侧、寻江上游支流西岸山体斜坡地带。该滑坡发生于2008年1月13日,由居住于滑坡坡脚的乡政府职工发现位于坡脚的乡文化活动中心房屋及地坪开裂、地基鼓胀,并报告资源县国土资源局,当天资源县国土资源局、广西桂林地质环境监测分站技术人员立即赶赴现场进行调查、踏勘。初步认定该滑坡是因冰冻灾害引发初次蠕动的不稳定斜坡体,并设立监测点进行观测,同时制定了资源县两水乡文化活动中心滑坡防灾预案。2008年6月9~11日,资源县两水乡遭遇100年一遇的强降雨,18小时降雨218mm,从而再次引发两水乡文化活动中心滑坡滑动。
2 稳定性分析
2.1 滑坡稳定性计算
根据勘查区地面和现有的建筑物开裂变形的调查以及钻探资料成果和计算结果看,该滑坡属大变形滑坡,现滑坡整体在天然状态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在大气降雨、暴雨的情况下,易产生滑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严重危及两水乡文化活动中心、乡国土所及乡村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危害程度大,危害性大。
3 滑坡治理工程设计方案
3.1 滑坡治理工程设计
由于资源县两水乡文化活动中心滑坡在暴雨状态下处于欠稳定或不稳定状态,不能满足规范斜坡稳定安全的要求,具有潜在滑动面,遇强降雨或其他不利因素时,易产生滑坡;为了彻底根治斜坡的稳定性问题,根据工程地质勘查结果以及应急治理方案的推荐意见,本设计具体如下:
3.1.1 在斜坡体上设置完善的地表排水系统,尽量利用斜坡上现有的冲沟布设纵、横排水沟,同时与现有的排水系统相互衔接,加快地表水的排泄速度。
3.1.2 根据滑坡地形、现场建筑物及施工条件、特点,在紧靠文化活动中心背坡面处,即滑坡的中前沿设置锚索及井型压力梁、承台进行加固治理,锚索锚固段进入中~微风化岩层≥7.80m,达到加固滑坡的作用。
3.2 锚索的设计与计算
3.2.1 预应力锚索孔径及倾角设计。根据工程经验和经济合理性,预应力锚索孔径取130mm,倾角取25°。
3.2.2 根据滑坡岩性及现状、剩余推力值、施工条件,采用预应力锚索承台。预应力锚索采用1×7Φs钢绞线(钢绞线强度设计值fpy=1320MPa);根据实际情况设计锚索锚固力为550kN。
3.2.3 锚索所需钢筋根数的确定。所需锚索束数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4 预应力锚索施工工艺
4.1 测量放样
由专业技术人员用电子全站仪和钢、皮尺按设计要求布设锚索施工范围,并做好放样标志。
4.2 搭设施工平台
按规定的技术要求采用Φ48mm钢管及扣件搭设宽4m的施工平台,平台要求稳固,能承受钻机及附属设备、人员重量和钻机施工冲击力以及有一定的水平抗倾倒力,施工平台层与层之间能便于钻机移动。
4.3 钻造锚索孔
钻孔采用潜孔锤钻进工艺成孔,采用干作业成孔,杜绝用水成孔。钻机安装必须正、平、稳,锚索孔径Φ130mm,锚孔与水平线夹角(俯角)为25°,孔位、倾角及孔深按设计图要求进行,遇塌孔部位,下管护壁。
4.4 锚索制作
按设计要求制作锚索,钢绞线切断后于锚固段内剥掉PE防护层,用木糠把油脂清洗干净。锚索支承体用Φ50mm脚手钢管外焊Φ6.5mm钢筋组成,钢绞线帮扎固定于Φ50mm铁管上。支承圈长100~150mm,钢绞线保护层不小于25mm,于锚固段每间隔1.0m,自由段间隔1~2.0m安装一个;内锚头每根钢绞线端头用挤压套卡紧,同时制作锥形导向帽以利下锚。
4.5 安放锚索
安放锚索时注浆管随锚索一同放入孔内。
4.6 锚索注浆
用一根F25mm的塑料管作为注浆管,一端插入内锚板50~100mm,另一端与挤压泵连接。注浆浆液由孔底往孔口灌注,注浆压力0.5~1.0MPa。
4.7 锚索张拉
锚固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方可进行张拉锁定。
5 结语
该治理工程施工完成后,经过3个水文年的监测,没有发生滑动变形位移,达到了设计治理的目的。2013年8月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评为广西优秀工程勘察三等奖。如今预应力锚索技术已普遍应用于不同类型的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当中,是一种安全、经济适用的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 姜明义.广西资源县两水乡文化活动中心滑坡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S].2009.
[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S].
[3]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 0219-2006)[S].
(责任编辑:秦逊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