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木匠”到“新闻记者”

来源 :新闻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ff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项桂泉至今仍记得16年前他首次向《巨化报》投稿时那种不好意思的感觉。他也绝对想不到,这会成为他日后人生道路发生转折的一个契机。数日之后,他接到了《巨化报》副刊编辑的一个电话,没过几天,他所投的那幅篆刻作品见了报。他当时所在的巨化建材厂行政科的头儿和同事们从报纸上看到了他的名字后,如同发现了“新大陆”:“想不到我们这位闷嘴葫芦小木匠还有这么一手!” 第二年,《巨化报》举办通讯员培训班,项桂泉便被厂里指派参加了学习,接着又到《巨化报》社实习了三个月时间,打下了他日后从事新闻工作的初步基础。
其他文献
“我们要带给西部的不仅仅是金钱,更重要的是思维意识,要为他们打开一扇窗”。张孝义,一位投身甘肃会宁地区服装业的企业家如是说,他和他的企业要“扎根”于此。  张孝义来到甘肃从事制衣行业,正值国内纺织产业的第三次区域转移。较为广泛的共识是,这次产业转移肇始于本世纪初,由粤、浙、苏、鲁、闽等东南五省移至内陆中西部地区,是从传统纺织重镇到新兴内销市场的一次转向。  此次产业转移,企业转入地政府更多寄望于其
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条党的基本路线,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客观上就要求加强经济宣传的力度和深度,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本文不想论述一般意义上的经济新闻,而
三个耐人寻味的片段片断一:两个没想到 从南京到深圳到大亚湾核电基地,来自南京工程学院的两名大学生带着学校实验室专用的辐射测量仪器,一路上监测着辐射的数据:南京、深圳市区
【正】 海外华文文学从本质上讲是海外华人心系“双重家园”历程的结晶。当这种文学越来越深地掘进于居住国现实生活的土壤时,它也同时被要求具有更为丰厚的华语艺术储备。而
企业参与公益主要通过在企业内部设立相关部门或赋予既有部门职能开展公益活动,或者成立非公募基金会参与公益事业。企业参与公益与专业的公益组织(如国内众多知名公募基金会)
先从最近的两条新闻说起。一条是《一窝蚂蚁值多少钱》(光明日报1993 年4月9日),说的是北京大华衬衫厂9年前向日本出口一批衬衫,抵东京后发现盒子中蚂蚁成群,日方要求索赔。
作为县市报,它既是县市委的机关报,又是当地人民的代言人,如何办得两头都满意,两头都爱看,是摆在县市报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而要做到这一条,就要在把握正确导向的前提下,研
进入21世纪,泰华作家的第一代已无人创作,第二代也大多进入老年,而能够接班的年轻作家群尚未形成,因此,如不加紧培植,泰华文学将有"中断"的危险.泰华文学的根在于华教,目前,
作记者也有20多年,记不清接触过多少采访对象,而留下来的印象,可谓千差万别。有的清晰,几十年可以不忘,有的模糊,有的甚至如过眼烟云,转瞬就过去了。1992年底,我到东南亚访问
研究了金属铜离子与天冬氨酸(ASP)配合物的合成方法[1,2],采用X射线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铜离子与天冬氨酸能形成配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