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循环水系统中养殖密度对黄姑鱼代谢和血清免疫的影响

来源 :河北渔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nxy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中,选取平均体质量(416.1±0.73)g的黄姑鱼(Nibea albiflora),设置3个养殖密度组,分别为低密度组D1(12.0 kg/m3±0.03 kg/m3)、中密度组D2(15.0 kg/m3±0.02 kg/m3)和高密度组D3(18.0 kg/m3±0.03 kg/m3),研究养殖密度对黄姑鱼代谢和血清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养殖密度组黄姑鱼成活率、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系数(FCR)分别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D1组的成活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略优于D2、D3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在各养殖密度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随着养殖密度增加而略有增大;溶菌酶(LZM)、免疫球蛋白M(Ig M)和补体C3等血清免疫指标稍有变化,但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D2、D3较高养殖密度组的补体C4与D1低密度组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表明,试验设置的养殖密度不会引起黄姑鱼血清代谢酶和免疫指标显著差异,不会出现密度胁迫。
  关键词:黄姑鱼(Nibea albiflora);循环水系统;养殖密度;代谢;免疫
  循环水养殖具有养殖设施设备先进、养殖技术精细化、养殖产量高、产品安全、环境友好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被公认为是现代养殖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1-3]。目前,我国海水鱼类循环水养殖主要品种有大菱鲆、半滑舌鳎、石斑鱼、鲑鱼和河鲀等名贵海水鱼[3]。由于循环水养殖系统建设投资和生产运行成本均较高,因此,除了选择经济价值较高的养殖品种外,追求高密度养殖以降低单位养殖成本则成为了主选方向。然而,高密度养殖可能带来水体酸碱度、溶解氧、氨氮及亚硝酸盐等水质环境变化[4],继而影响鱼类的生长性能及代谢、免疫功能。国内学者相继开展了循环水中大菱鲆、青石斑鱼、高体革鯻、斜带石斑鱼、花鳗鲡和红鳍东方鲀等鱼类养殖密度对其生长、代谢和免疫功能等影响研究,确定适宜的养殖密度才能获得较好的鱼类生长性能[5-10]。
   黄姑鱼(Nibea albiflora)是我国沿海重要的经济鱼类和良好的养殖品种[11-12],主要养殖模式为海上网箱养殖,目前只见到一份循环水养殖黄姑鱼的实验报道[13]。一些学者相继开展了温度、盐度等环境胁迫和养殖密度胁迫对黄姑鱼生长、代谢、血清免疫、抗氧化性能及肠道菌群等方面影响研究[11-12,14-18],对于循环水养殖模式下,不同养殖密度对黄姑鱼生长、代谢和血清免疫方面的研究未见报道。为此,开展在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养殖密度对黄姑鱼代谢和血清免疫影响的研究,旨在为黄姑鱼循环水高密度养殖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封闭循环水系统与水质指标
   试验在福建省闽东水产研究所已运行两年多的封閉循环水实验系统中进行。系统由18个直径为1.5 m、深度1.3 m的圆形养殖池、固液自动分离器、臭氧—蛋白质分离器、生物滤池、紫外线消毒及热泵系统等组成。试验期间,养殖水位维持1.0 m,有效容积1.76 m3,日换水量不超过10%,系统循环率约12 次/d,通过热泵系统控制水温。各项水质指标保持在适宜的生长范围之内:水温23±0.5 ℃,pH值7.7~8.0,盐度22.7‰~24.3‰,溶解氧6.9~7.1 mg/L,氨氮0.086~0.104 mg/L,亚硝酸盐氮0.020~0.023 mg/L,硝酸盐氮13.53~14.01 mg/L,活性磷酸盐0.174~0.193 mg/L。
  1.2 试验设计
   根据王孝杉等[13]黄姑鱼循环水养殖试验结果,其养殖终末体质量密度约14.8 kg/m3。参照此试验结果,本试验设计3个不同养殖密度组,将试验鱼(平均体长(27.5±1.12)cm、平均体质量(416.1±0.73)g)养殖初始密度设置为低密度组D1(12.0 kg/m3±0.03 kg/m3)、中密度组D2(15.0 kg/m3±0.02 kg/m3)和高密度组D3(18.0 kg/m3±0.03 kg/m3),每个密度设一个平行组。
   试验结束时,计算黄姑鱼成活率、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系数(FCR),测定黄姑鱼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等血清代谢酶含量及溶菌酶(LZM)、免疫球蛋白M(Ig M)、补体C3与C4等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含量。
  1.3 日常管理
   试验于2020年12月25日—2021年3月18日进行,为期84 d。试验期间全程充气,每天早晨过量投喂大黄鱼配合饲料一次,待鱼不再摄食后,将剩余的少量配合饲料捞出,换水,循环水系统换水量约10%。每天记录水温、盐度、摄食量、死亡量及鱼体活动状况,定期测定溶解氧、酸碱度、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活性磷酸盐等水质指标。
  1.4 样品采集与指标测定
  1.4.1 生长性能参数计算 试验结束时,测量黄姑鱼体长、体质量,计算黄姑鱼成活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其中:
   特定生长率SGR(%·d-1)=(lnWt-lnW0)/t×100;
   饲料系数FCR=C/(Wt-W0)。
  式中:W0为初始体质量,g;Wt为终末体质量,g;t为试验天数,d;C为总摄食量,g。1.4.2 血清采集与检测 将各养殖池内试验鱼麻醉,随机抽取3尾黄姑鱼,测量体长与体质量,用2 mL针筒尾端采血,离心取血清。使用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ELISA检测试剂盒,对采集的血清样品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检测抗体浓度,具体检测方法参照说明书。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分析处理,运用单因素方差进行显著性检验,显著性水平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密度对黄姑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试验组黄姑鱼初始平均体质量(417.8±0.51)g,终末平均体质量(523.3±0.78)g。从表1可知,各密度组黄姑鱼成活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分别差异不显著(P>0.05),但D1组略优于D2、D3组。
  2.2 不同密度对黄姑鱼血清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各养殖密度组黄姑鱼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含量见图1。谷草转氨酶活性在各养殖密度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随着养殖密度增加而略有增大,其中,D2组谷草转氨酶活性最高,D1组最低且与D3组差别不大。
   各养殖密度组黄姑鱼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含量见图2。乳酸脱氢酶活性在各养殖密度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养殖密度组的含量变化趋势与谷草转氨酶含量变化趋势相似,D2组乳酸脱氢酶活性最高,D1组最低。
  
   各养殖密度组黄姑鱼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含量见图3。谷丙转氨酶活性在各养殖密度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随着养殖密度增加而有逐渐增大的趋势,D3组谷丙转氨酶活性最高,D1组最低。
  
  2.3 不同密度对黄姑鱼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各养殖密度组黄姑鱼血清溶菌酶(LZM)含量见图4。溶菌酶含量在各养殖密度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随着养殖密度增加而有逐渐减小的趋势,D1组谷溶菌酶含量最高,D3组最低。
   各养殖密度组黄姑鱼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见图5。免疫球蛋白M含量在各养殖密度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随养殖密度不同而略有变化,其中,D2组免疫球蛋白M含量最高,D1组最低。
  
   各养殖密度组黄姑鱼血清补体C3含量见图6。补体C3含量在各养殖密度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随养殖密度不同而略有变化,D2组补体C3含量最高、略高于D2组,D1组最低。
   各养殖密度组黄姑鱼血清补体C4含量见图7。补体C4含量随着养殖密度增大而增加,D3组含量最大,但与D2组差异不显著(P>0.05),D1组含量最低,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不同的养殖模式和养殖密度对黄姑鱼的生长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在开放式和室内流水式养殖模式下[11,19-20],一方面由于水交换频繁,养殖环境中的水质状况相对较好,水环境胁迫影响较小;另一方面所投放的黄姑鱼苗种密度都相对较小(1.0~9.2 kg/m3),基本不会造成养殖密度胁迫,因此,养殖黄姑鱼的生长性能表现相对较好。而在循环水养殖模式下,由于追求养殖效益,黄姑鱼养殖密度比上述两种模式往往高出很多,其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等会受到一定影响,低于上述两种模式养殖效果,如王孝杉等[13]开展的循环水养殖黄姑鱼的特定生长率为0.31%;饲料系数为1.21。本试验结果显示,在封闭循环水系统中养殖,各密度组黄姑鱼的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均不如开放式和室内流水式的养殖效果,但与王孝杉等[13]报告的循环水养殖黄姑鱼实验相比,在养殖密度相当的情况下,本试验中黄姑鱼特定生长率略低;饲料系数稍高,这可能与试验鱼规格不同;所使用的配合饲料营养成分含量差异等因素有关。
   鱼类受到环境和养殖密度等胁迫会引起生理反应,血清代谢酶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会发生相应变化。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是鱼类重要的生理代谢酶,参与氨基酸、乳酸代谢过程;血清溶菌酶和免疫球蛋白是研究鱼类受胁迫后免疫反应的重要指标[13],补体是机体重要的生理性防卫系统[11]。本试验中各养殖密度组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等血清代谢酶含量及溶菌酶、免疫球蛋白M和补体C3等血清免疫指标稍有变化,但均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试验设置的养殖密度对上述指标没有较大影响。较高养殖密度组(D2和D3组)的补体C4与低密度组(D1)差异显著(P<0.05),虽然高密度养殖对补体C4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对黄姑鱼生长没有造成较大影响。与薛宝贵等[11]流水式养殖黄姑鱼研究结果相比,本试验中试验鱼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溶菌酶含量较高,而补体C3、C4含量则较低,这可能与养殖模式、养殖密度和试验鱼规格差异有关;溶菌酶、免疫球蛋白M含量比王孝杉等[13]循环水养殖黄姑鱼研究结果稍高,可能与试验鱼规格和养殖密度差异有关。
   在集约化养殖生产过程中,密度胁迫对鱼类养殖影响主要是通过高密度引起的养殖水体酸碱度、氨氮及亚硝酸盐等因子变化起作用的[7,21],高密度会造成种群内的“社群胁迫”作用加剧,长期的慢性应激反应使鱼类的生理状况发生变化[7]。本试验的循环水系统稳定,为黄姑鱼养殖提供了适宜的水质环境,减少了环境胁迫,同时,试验设置的各养殖密度不会引起血清代谢酶和免疫指标差异显著,没有出现胁迫效应。
  4 结论
   过高的养殖密度会造成鱼类胁迫,引起生理反應,影响养殖效果。在循环水养殖黄姑鱼中,选择适宜的养殖密度,既可以增加养殖效益,又可以避免造成密度胁迫,本试验研究结果可以为循环水高密度养殖黄姑鱼提供一些参考,但更高密度的循环水养殖效果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开展。
  致谢:福建省闽东水产研究所张杰工程师在黄姑鱼血清相关指标测定中提供了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 MARTINS C I M,EDING E H,VERDEGEM M C J,et al.New developments in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s in Europe: Aperspective on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J].Aquacultural Engineering,2010,43(3):83-93.   [2] VERDEGEM M C J,BOSMA R H,VERRETH J A J.Reducing water use for animal production through aquaculture[J].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2006,22(1):101-113.
  [3] 劉宝良,雷霁霖,黄滨,等.中国海水鱼类陆基工厂化养殖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J].渔业现代化,2015,42(1):1-5.
  [4] 张磊,赵志刚.自身污染和密度胁迫对鱼类的影响及对策[J].北京水产,2006(4):7-11.
  [5] 朱建新,赵霞,曲克明,等.封闭循环水系统中养殖密度对大菱鲆生长和免疫的影响[J].渔业现代化,2011,38(4):1-5.
  [6] 张曦文,吴垠,贺茹靖,等.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养殖密度对青石斑鱼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2,27(6):518-522.
  [7] 罗国芝,刘刚,谭洪新.半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中高体革鯻养殖密度研究[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2,21(2):218-224.
  [8] 郑乐云,杨求华,黄种持,等.循环水养殖密度和氨氮对斜带石斑鱼生长和免疫力的影响[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3,22(5):706-712.
  [9] 檀晨曦.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养殖密度和投喂频率对花鳗鲡生长性能、体组成、消化酶活性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D].上海海洋大学,2016.
  [10]  张龙,曲克明,张鹏,等.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养殖密度对红鳍东方鲀应激反应和抗氧化状态的影响[J].渔业现代化,2019,46(4):14-23.
  [11] 薛宝贵,楼宝,徐冬冬,等.密度胁迫对黄姑鱼幼鱼生长、代谢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J].渔业科学进展,2013,34(2):45-51.
  [12] 陈庆凯.低盐胁迫对黄姑鱼幼鱼血清免疫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J].海洋渔业,2014,36(6):516-521.
  [13] 王孝杉,张晨捷,彭士明,等.循环水和网箱两种养殖模式下黄姑鱼生长、免疫及血清生化的差异[J].海洋渔业,2018,40(2):207 -214.
  [14] 罗胜玉,徐冬冬,楼宝,等.低温胁迫对黄姑鱼(Nibea albiflora)抗氧化酶、Na+/-K+-ATP酶及Hsp70 蛋白含量的影响[J].海洋通报,2017,36(2):189 -194.
  [15] 王跃斌,胡则辉,朱云海,等.盐度对日本黄姑鱼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4(1):26-31.
  [16] 张晨捷,张艳亮,高权新,等.低盐胁迫对黄姑鱼幼鱼肝脏抗氧化功能的影响[J].南方水产科学,2015,11(4):59-64.
  [17] 施兆鸿,张晨捷,彭士明,等.低盐胁迫对黄姑鱼(Nibea albiflora)幼鱼鳃离子调节、呼吸代谢酶和皮质醇的影响[J].渔业科学进展,2015,36(6):22-28.
  [18] 田璐.盐度对黄姑鱼生存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及肠道菌群的影响[D].浙江海洋大学,2019.
  [19]  张鼎元,柴学军,阮泽超,等.不同网箱混养模式对日本黄姑鱼生长性能的影响[J].河北渔业,2020(11):15-19.
  [20]  王跃斌,胡成硕,胡则辉,等.养殖密度对日本黄姑鱼幼鱼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J].海洋渔业,2017,39(1):51-57.
  [21] 张磊,赵志刚.自身污染示和密度胁迫对鱼类的影响及对策[J].北京水产,2006(4):7-11.
  Effects of stocking density on metabolism and serum immunity of yellow drum (Nibea albiflora) in closed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
  WANG Xingchun
  (Mindong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of Fujian Province,Ningde 352100,China)
  Abstract:To understand how stocking density affects the metabolism and serum immunity of yellow drum (Nibea albiflora) in a closed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 (CRAS), yellow drum with the average body weight  (416.1 ± 0.73)g were selected and stocked in three different stocking densities as 12.0±0.03 (D1), 15.0±0.02 (D2) and 18.0±0.03 kg/m3(D3).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in survival rate, specific growth rate (SGR) and feed coversion ratio (FCR) among the groups.The survival rate, specific growth rate and feed coversion ratio of group D1 were sligh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group D2 and D3; The activities of aspartate transaminase (AST), alanine transaminase (ALT) and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groups (P>0.05),but increased sligh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stocking density.The serum immunity indexes, including lysozyme (LZM) , immunoglobulin M (IgM) and complement C3  of the three groups showed a little change (P>0.05) , but complement C4 in high density groups D2 and D3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low density group D1 (P<0.05).In conclusion,stocking density showed little effects in serum metabolic enzymes and immune indexes of yellow drum,in other words,there was no density stress occurred with stocking density increased in the experiment.
  Key words:yellow drum (Nibea albiflora);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stocking density;metabolism;immunity
  (收稿日期:2021-04-20)
其他文献
环形核燃料元件是一种两面冷却的新型、高效和安全的燃料元件,为确保该元件环焊缝的焊接质量,对其进行了数字X射线成像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柱面环焊缝射线检测图像灵敏度(最小可见丝径)达0.20 mm,端部环焊缝射线检测图像灵敏度达0.10 mm。通过金相试验进一步验证了该检测方法可满足该类焊缝的质量评价要求。
综述了先进的螺栓结构连接监测技术,介绍了振动信号检测技术、声弹性效应技术、压电效应检测技术、光纤传感技术和基于材料及结构特征检测方法等的风机连接螺栓在线监测技术
城市战场建筑林立、明暗分明,且作战要避免对基础设施和平民造成伤害,对建筑内部的隐藏目标进行快速打击、定点摘除。需发展能克服室内空间及地下空间侦察通信难点、可深入建筑与废墟内部进行侦察的小型无人侦察系统。利用有线实现信息传输,设计仿植物生长尖端外翻柔性充气式侦察系统。首先阐述了柔性充气式侦察平台的设计方案及气囊转向装置的原理;然后建立气囊的有限元模型,利用控制体积法进行气囊充气生长过程中的动力学性能仿真,分析了所设计柔性充气式无人系统完成自生长、避障、穿越缝隙等设计目标的可行性,研究了各气室的充气速率对行进
在350℃下对17-4PH不锈钢进行加速热老化后开展力学试验、磁滞回线测试试验与磁多参数测试试验,结果表明,17-4PH不锈钢热老化后冲击功下降,硬度上升。磁滞回线表明热老化对17-4PH不锈钢的宏观磁性无明显影响,且磁参数呈无规律性波动。应用人工神经网络选取合适的节点数与算法,可建立17-4PH不锈钢热老化的多参数高精度评估模型,为17-4PH不锈钢的热老化评估提供新的方法。
3月31日至4月2日,,2021年无损检测国家标准审查暨工作会议在浙江省杭州市顺利召开(大会现场见图1)。此次会议共有标委会委员、无损检测技术专家及行业代表等近百位人员出席。会议由,上海材料研究所、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湖北三江航天江北机械工程有限公司、康姆艾德机械设备(上海)有限公司、丹东华日理学电器有限公司以及北京航天特种设备研究发展有限公司承办。
针对目前缺乏广阔海域的实时监测手段,美国国防预先研究计划局(DARPA)为提升海上分布式态势感知能力,发展了"海洋物联网"(OoT)项目。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首先给出项目目标、原理、计划等项目概况信息,然后重点介绍了该项目的两项关键技术——浮标设计/开发和数据分析技术,接着介绍项目合同授予、实验部署等进展情况,最后分析该项目对推动海洋科学和军事进步的影响。研究表明,"海洋物联网"具有
摘 要:为探索北方地区异育银鲫“中科3号”(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var.CAS Ⅲ)提早繁殖的可行性,在4月初池塘融冰后,从越冬池塘挑选个体重400 g以上的母本异育银鲫“中科3号”400尾和个体重1 500 g左右的父本兴国红鲤80尾,移入阳光温室内分池强化培育,促使亲鱼性腺快速发育。通过阳光温室提温和人为调控,将温室内池塘水温控制在18.1~22.3 ℃,高出室
对某核电厂的VVP(主蒸汽管道系统)对接焊缝进行了PAUT(相控阵超声检测)与TOFD(超声波衍射时差法)仿真检测工艺分析,使用模拟试块对分析后得到的复合检测工艺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复合工艺检测效果良好,给VVP管道对接焊缝的检测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研制了针对GIS(气体绝缘开关)的X射线三维成像系统,包括机械、运动控制、数据采集、图像重建、三维图像显示等子系统。利用该系统对某供电站的GIS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系统整体精度达200μm,实际输出断层图的最高分辨率可达3 160像素×3 160像素。
摘 要:为深入了解水体中过量的氨氮对水产动物带来的问题,综述了氨氮胁迫对水产动物的生长、消化酶、抗氧化酶活及免疫机制的影响。  关键词:氨氮胁迫;生长;消化酶;免疫  中国是全球水产养殖第一大国,然而,在集约化高密度养殖的迅猛发展形式下,养殖过程中受到各种环境因子的应激影响,尤其是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随着养殖时间的变长,水体中的氨氮浓度会不断富集,当氨氮含量达到或者超过水产动物本身耐受限值时,会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