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高校意识形态表现出来的多样性,使得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纷繁复杂。高校要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明确突出立德树人这项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从而形成意识形态工作大格局,这需要高校教师进行正确的主流价值引导。本文主要从二级管理意识形态教育的内涵建设的重要性、两级管理中意识形态面临的问题及采取的策略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做好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两级管理 意识形态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强调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1]。
一、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
高校学生作为高校的主要群体,是意识形态最主要的接触者和传播者。高等职业院校大都规模大,专业化程度比较高,为了有针对性地管理,国家骨干性高职院校大都采取的模式是两级管理模式,学校在两级管理中主要是进行宏观管理,两级分院是办学实体,承担着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功能。学校主要推行以二級学院为中心的目标管理模式,并制定相关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学校的主体是学生和教师,高等教育一个重要的职能是文化传承,高职教育应该兼顾文化知识教育和意识形态教育。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意识形态工作在两级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一些学校两级管理中意识形态工作现状和问题
1.二级管理忽视校园文化精神层面的意识形态建立。
所谓两级管理是指通过学院及职能部门的学校通过一定管理机制实施教学管理运行模式。学院通过对系部进行权力下放,进一步明确人权、财权、物权等方面的权力与职责,从而确保系部的权责对等,理顺办学机制突出系部的主体作用,极大地发挥管理效能,激发办学活力[2]。
两级管理让二级学院有了更大的自主权,二级学院在学校的学生管理统一思想下积极加强文化建设,重视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同时把文化建设为二级考核的重要方面,但一些二级学院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往往忽视分院的文化标识,更加注重教学管理和科研管理,二级部门的学工管理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就业、学业,忽视校园文化精神层面的意识形态建立。
2.二级管理中意识形态工作评级机制不够完善。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一般主要根据上级部门下发的各项指导性意见要求,学工处统筹安排,各二级学院实施总结。在意识形态工作中,主要是按照行政职能的领导级别进行纵向管理。学生对于事物的理解和认知,主要依靠直接接触学生的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导。其次,是辅导员集中授课的方式传授教导。在整个过程中往往忽视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整体意识形态教育。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整体性,学生不仅在校接受知识,还是一个社会群体,意识形态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或者辅导员管理工作中完成的,而与学生接触的整个社会都是意识形态教育的阵地。在工作中忽视意识形态工作制度的落实和保障,对于意识形态工作的认识比较肤浅,认为仅仅是一些价值理念的宣传、一些弘扬正能量的事迹的传递,忽视对于传递意识形态的教育管理者的政治素养的培养,这些正是非领导职务潜移默化意识形态教育,构建全方位的工作责任制度是一项重要及艰巨的任务。
3.二级管理中二级分院学生管理队伍对于意识形态认识深度不够。
在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学习中,学校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认真组织学习研讨,将学习工作具体化下发至二级部门,二级部门在组织工作学习中遇到如下问题:
一是理解知而不深。对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仅仅是嘴上说、纸上写,没有从思想上给予足够的重视,缺乏自觉性、主动性。二是实践信而不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支持态度,认为有一个统一的主流核心价值观来引领人们的思想认识,但是仍然发生一些道德缺失的现象。三是宣传广而不细。某些二级部门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不够,对核心价值观宣传活动呈形式化、表面化和枯燥化。
上述问题的本质原因:高职院校在意识形态工作中通常按照上级发文部署安排工作,工作得以开展主要依赖上级对下级权力性领导力,意识形态工作并未形成系统性和常态化的管理,在工作方式中更多采用口号式,辅导员对于学生的管理主要采取权力性领导,仅仅是行政派发,这不符合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意识形态建设需要的不是工作任务,意识形态的建设是润物细无声的,所以整个管理体系要适应这一特点,意识形态建设的过程也是学生成为社会化、成为有职业道德的职业人的过程。
三、构建两级管理模式下中意识形态工作的策略
在两级管理模式下,需要在权力性领导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非权力性的领导力。以非权力性的领导力为主强化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策略如下:
1.在权力和制度落实意识形态工作的基础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在意识形态工作中主要依靠上级行政命令安排落实,工作开展主要依靠文件指导性意见和要求,意识形态工作就失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效果不佳,在实际工作中要制订明确的任务计划,有明确的目标、有效的管理措施、制度责任到人、检查评价、反馈整改的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与管理机制,同时也要出台一系列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制度,从制度上保障意识形态工作的常态化,而不是任务式的管理。
校园文化建设应当遵循直接影响机制和间接影响机制相统一的原则,校园文化建设可以采用“显性”的和“正面”的导向和引领促进学生的发展,也可以创造具有系统整体性和系统生态性的校园文化环境,还要遵循知行合一的原则,做到知识和理论教学与提供学生实践平台相结合。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养成,不仅仅取决于知识和理论的传递,更在于自身的生活实践体验[3]。
2.建立健全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多方位多途径地开展意识形态工作。 加强组织领导,通过优化顶层设计统筹意识形态工作。学校党委要从宏观层面进一步加强对学校学生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确保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實效。要建立健全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二级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二级部门领导班子目标管理,对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严重错误倾向等重大问题,造成不良影响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通过微博、微信、校园网等新媒体平台,重视BBS的舆论引导,使高职院校学生获得更多思想方面的信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意识形态工作活起来。同时在工作中探索“互联网 ”培训模式,结合“智慧校园”建设,让学生加强互动,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和培养机会,增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工作实效。
3.加强学生管理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要不断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鼓励辅导员开展科研活动,加强对自身工作的研究,不断探索和把握工作中的规律性,增强工作的实效性,是进一步引导辅导员朝着专业化发展的有效路径[4]。
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大都取决于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专业化的要求在辅导员队伍中初步确立,辅导员的职业发展也比较明确,通过学校各方构建辅导员发展平台,加上辅导员的努力,越来越多的辅导员身上展露专业化的政治素养,辅导员在工作中对于学生意识形态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其次,不断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培训引导,一方面通过思政项目引导,让越来越多的辅导员在学习中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素养,另一方面努力构建思想政治学习机制,让学习成为制度化和常态化。
最后,提升学生管理队伍思想政治素质,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充分挖掘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中立德树人的宝贵资源。
四、结语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肩负着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使命,在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工作中具有突出的意义。高校作为党的意识形态的战略要地,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是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生产阵地,在意识形态工作中要不断强化意识形态的理论学习,加强对二级单位意识形态工作的考核管理和督查指导,做好建章立制,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到常态化、制度化管理,才能为国家培养出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17(20):55-56.
[2]李川川,周正宾.文化全球化下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时代教育,2014(14):74-75.
[3]黄厚明,陈·巴特尔.基于学生主体发展的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改革路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5).
[4]杨建义.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2016(08).
[5]尹婷婷.以新媒体为载体推进高职院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的实践与探索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25):136-137.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两级管理 意识形态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强调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1]。
一、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
高校学生作为高校的主要群体,是意识形态最主要的接触者和传播者。高等职业院校大都规模大,专业化程度比较高,为了有针对性地管理,国家骨干性高职院校大都采取的模式是两级管理模式,学校在两级管理中主要是进行宏观管理,两级分院是办学实体,承担着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功能。学校主要推行以二級学院为中心的目标管理模式,并制定相关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学校的主体是学生和教师,高等教育一个重要的职能是文化传承,高职教育应该兼顾文化知识教育和意识形态教育。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意识形态工作在两级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一些学校两级管理中意识形态工作现状和问题
1.二级管理忽视校园文化精神层面的意识形态建立。
所谓两级管理是指通过学院及职能部门的学校通过一定管理机制实施教学管理运行模式。学院通过对系部进行权力下放,进一步明确人权、财权、物权等方面的权力与职责,从而确保系部的权责对等,理顺办学机制突出系部的主体作用,极大地发挥管理效能,激发办学活力[2]。
两级管理让二级学院有了更大的自主权,二级学院在学校的学生管理统一思想下积极加强文化建设,重视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同时把文化建设为二级考核的重要方面,但一些二级学院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往往忽视分院的文化标识,更加注重教学管理和科研管理,二级部门的学工管理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就业、学业,忽视校园文化精神层面的意识形态建立。
2.二级管理中意识形态工作评级机制不够完善。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一般主要根据上级部门下发的各项指导性意见要求,学工处统筹安排,各二级学院实施总结。在意识形态工作中,主要是按照行政职能的领导级别进行纵向管理。学生对于事物的理解和认知,主要依靠直接接触学生的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导。其次,是辅导员集中授课的方式传授教导。在整个过程中往往忽视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整体意识形态教育。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整体性,学生不仅在校接受知识,还是一个社会群体,意识形态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或者辅导员管理工作中完成的,而与学生接触的整个社会都是意识形态教育的阵地。在工作中忽视意识形态工作制度的落实和保障,对于意识形态工作的认识比较肤浅,认为仅仅是一些价值理念的宣传、一些弘扬正能量的事迹的传递,忽视对于传递意识形态的教育管理者的政治素养的培养,这些正是非领导职务潜移默化意识形态教育,构建全方位的工作责任制度是一项重要及艰巨的任务。
3.二级管理中二级分院学生管理队伍对于意识形态认识深度不够。
在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学习中,学校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认真组织学习研讨,将学习工作具体化下发至二级部门,二级部门在组织工作学习中遇到如下问题:
一是理解知而不深。对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仅仅是嘴上说、纸上写,没有从思想上给予足够的重视,缺乏自觉性、主动性。二是实践信而不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支持态度,认为有一个统一的主流核心价值观来引领人们的思想认识,但是仍然发生一些道德缺失的现象。三是宣传广而不细。某些二级部门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不够,对核心价值观宣传活动呈形式化、表面化和枯燥化。
上述问题的本质原因:高职院校在意识形态工作中通常按照上级发文部署安排工作,工作得以开展主要依赖上级对下级权力性领导力,意识形态工作并未形成系统性和常态化的管理,在工作方式中更多采用口号式,辅导员对于学生的管理主要采取权力性领导,仅仅是行政派发,这不符合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意识形态建设需要的不是工作任务,意识形态的建设是润物细无声的,所以整个管理体系要适应这一特点,意识形态建设的过程也是学生成为社会化、成为有职业道德的职业人的过程。
三、构建两级管理模式下中意识形态工作的策略
在两级管理模式下,需要在权力性领导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非权力性的领导力。以非权力性的领导力为主强化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策略如下:
1.在权力和制度落实意识形态工作的基础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在意识形态工作中主要依靠上级行政命令安排落实,工作开展主要依靠文件指导性意见和要求,意识形态工作就失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效果不佳,在实际工作中要制订明确的任务计划,有明确的目标、有效的管理措施、制度责任到人、检查评价、反馈整改的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与管理机制,同时也要出台一系列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制度,从制度上保障意识形态工作的常态化,而不是任务式的管理。
校园文化建设应当遵循直接影响机制和间接影响机制相统一的原则,校园文化建设可以采用“显性”的和“正面”的导向和引领促进学生的发展,也可以创造具有系统整体性和系统生态性的校园文化环境,还要遵循知行合一的原则,做到知识和理论教学与提供学生实践平台相结合。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养成,不仅仅取决于知识和理论的传递,更在于自身的生活实践体验[3]。
2.建立健全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多方位多途径地开展意识形态工作。 加强组织领导,通过优化顶层设计统筹意识形态工作。学校党委要从宏观层面进一步加强对学校学生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确保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實效。要建立健全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二级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二级部门领导班子目标管理,对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严重错误倾向等重大问题,造成不良影响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通过微博、微信、校园网等新媒体平台,重视BBS的舆论引导,使高职院校学生获得更多思想方面的信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意识形态工作活起来。同时在工作中探索“互联网 ”培训模式,结合“智慧校园”建设,让学生加强互动,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和培养机会,增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工作实效。
3.加强学生管理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要不断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鼓励辅导员开展科研活动,加强对自身工作的研究,不断探索和把握工作中的规律性,增强工作的实效性,是进一步引导辅导员朝着专业化发展的有效路径[4]。
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大都取决于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专业化的要求在辅导员队伍中初步确立,辅导员的职业发展也比较明确,通过学校各方构建辅导员发展平台,加上辅导员的努力,越来越多的辅导员身上展露专业化的政治素养,辅导员在工作中对于学生意识形态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其次,不断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培训引导,一方面通过思政项目引导,让越来越多的辅导员在学习中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素养,另一方面努力构建思想政治学习机制,让学习成为制度化和常态化。
最后,提升学生管理队伍思想政治素质,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充分挖掘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中立德树人的宝贵资源。
四、结语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肩负着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使命,在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工作中具有突出的意义。高校作为党的意识形态的战略要地,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是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生产阵地,在意识形态工作中要不断强化意识形态的理论学习,加强对二级单位意识形态工作的考核管理和督查指导,做好建章立制,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到常态化、制度化管理,才能为国家培养出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17(20):55-56.
[2]李川川,周正宾.文化全球化下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时代教育,2014(14):74-75.
[3]黄厚明,陈·巴特尔.基于学生主体发展的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改革路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5).
[4]杨建义.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2016(08).
[5]尹婷婷.以新媒体为载体推进高职院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的实践与探索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25):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