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品德课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封闭式的、填鸭式的满堂灌。课堂上教师就象广播电台一样滔滔不绝、自娱自乐地讲述四十五分钟,学生就象收音机、录音机和存储器一样接受一节课,课外教师就象一台印刷机,试卷习题连发不断,学生就象复读机,做题背答案、不厌其烦。最终结果是,考分可能上去了,但思想素质却不见得有提高。社会生活中不是存在医院的医生一边大讲人道主义,一边收红包,再危重的病人只要不交钱,就不能入院,说和做完全两码事的现象吗?本已腐败透顶,却在大会小会、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上大谈反腐倡廉、勤政为民的不是大有人在吗?……诸如此类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无不说明相关人员道德的缺失。然而这些人若干年前也学过思想政治课,有不少人当年思想政治的考分还很高,而步入社会后,他们怎么了?我认为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与我们传统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多少有一定的关系。
新的思想品德课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总体感觉好教多了,它的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知行统一性等方面更加有利于培养人,它强化品德教育,强调人文素养,突出信息技术,倡导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实践教学,是以往教材无法比拟的。但我认为,仅有教材、课标的改变还不够,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教学也应改变。思想品德课应该实行开放式教学才行。
开放式教学应从哪些地方入手呢?我的体会是这么几方面。
一.课堂教学的开放
我们过去的思想品德课堂是一个全封闭的课堂,老师围绕考试教,学生为了考试学,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分析说明题,论述题,小论文……应有尽有。那些八股式的要求、八股式的答题方法,把学生教麻木了,于是便出现了在学校时分数考得高,出学校违纪违规高、犯罪率高的三高现象。针对过去的不足,我认为在我们今天思想品德课堂的四十五分钟也应该讲究开放,采用更多尽可能采用的方式,引导学生多看看、多查查、多听听、多说说、多辩辩、多演演、多做做、多动动等,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同时,将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进行整合,大胆让学生通过网上查阅和收集资料,这种教学方法,相比以前讲老教材时那种讲练结合、以考促教、以考促学、催生说话巨人的教学,其效果不知要好多少倍。
二.课堂外的开放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是一个养成性的教学,它不象数学等学科,一个公式运用到几个题目中去,经过纸上一演算、推导就完事了,而是要把书本上的东西内化成自己的行动才行,而且这个内化过程还会有反复,有时已明确的某个道德标准,也在实际生活中形成了行为的准则,但时间长了或受到其他干扰,又可能做错事,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外的空间,让学生在更为开放的环境下逐步养成一些好的习惯。比如说我们可以安排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到图书室,到网上去查阅、搜集相关资料,从这些资料中去进一步深化自己的理解;还有的内容,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带领学生去参观,让学生确实从活生生的事例中受到教育,这是课堂内无论如何都达不到的效果。
三.对学生评价上的开放
过去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基本是以分数论英雄,但实践证明,那种评价是应试教育的评价,它可能导致许多啼笑皆非的尴尬局面。具体表现是我们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在考试卷上,他的答题很准确,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怎样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等等,他答得条条是道,可是步入社会后有的却违法了,当别人问他事先知不知道其行为违法,他往往会说知道,主要是放松了学习,自己的世界观发生了扭曲等等。这些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着实让我们这些从事思想品德教育的人深感痛心。要尽可能减少类似悲剧的发生,我认为在孩子们还在学校时就改变一些对他们的评价方式,少一些死记硬背的东西,多从内化后的行动上给予鼓励,把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教育评价很好地结合起来,使一个学生不仅在学校得到的评价是好的,在社会上的评价也是好的,在家庭的评价还是好的,如果达到这样的效果,那么就能塑造出更多行动上的巨人,但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我们的评价不开放是不行的。正如银行的信贷业务,它之所以敢把钱贷给客户,除了要研究其偿还能力外,还要了解其信誉度等,这些并不是靠银行员工叫客户做一套试题能够解决的,我们的思想品德评价为何不可以借鉴类似机制?
有这样一个人,他是一个乡镇上的屠工,初中毕业。去年夏初的一个下午河里涨洪水,一个小孩掉进河中,听到呼救声,这位不太会水的屠工连衣服都未脱,纵身跳下桥去,硬是把孩子救上了岸。在表彰会后,电视台记者采访他,问他当时是咋想的,他说:“哪还来得及有啥子想法嘛,只觉得应该快点救人。但是事后想起来还是有点害怕,因为自己不大会水,只是我这人从小就学会了帮人,做了好事,别人就夸奖我,于是就成习惯了”。多么质朴的语言。我知道,如果让他来做一套思想品德考试题,他肯定答不好,但他在社会上却向人们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这才是真正的行动的巨人。如果这位屠工从小所接受的道德教育没有内化为行动,关键时刻他能做到吗?
然而,与新课改不和谐的音符还有,在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对付考试,人人都有“黄岗兵法”、“海淀考王”、“课堂内外”、“每日一练”、“一课三练”、“小状元”……之类的学习资料,像这样搞课改,无疑于新瓶装旧药,像这样叫老师去搞课改,无异于叫地主带领农民去搞土改,他们心诚吗?殊不知,像马谡、赵括那样的人多了,我们是要吃亏的,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应该是开放式教学的典范。只有这样,才能张扬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真正成为行动的巨人。
(作者通联:445420湖北省利川市团堡镇小学)
新的思想品德课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总体感觉好教多了,它的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知行统一性等方面更加有利于培养人,它强化品德教育,强调人文素养,突出信息技术,倡导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实践教学,是以往教材无法比拟的。但我认为,仅有教材、课标的改变还不够,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教学也应改变。思想品德课应该实行开放式教学才行。
开放式教学应从哪些地方入手呢?我的体会是这么几方面。
一.课堂教学的开放
我们过去的思想品德课堂是一个全封闭的课堂,老师围绕考试教,学生为了考试学,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分析说明题,论述题,小论文……应有尽有。那些八股式的要求、八股式的答题方法,把学生教麻木了,于是便出现了在学校时分数考得高,出学校违纪违规高、犯罪率高的三高现象。针对过去的不足,我认为在我们今天思想品德课堂的四十五分钟也应该讲究开放,采用更多尽可能采用的方式,引导学生多看看、多查查、多听听、多说说、多辩辩、多演演、多做做、多动动等,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同时,将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进行整合,大胆让学生通过网上查阅和收集资料,这种教学方法,相比以前讲老教材时那种讲练结合、以考促教、以考促学、催生说话巨人的教学,其效果不知要好多少倍。
二.课堂外的开放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是一个养成性的教学,它不象数学等学科,一个公式运用到几个题目中去,经过纸上一演算、推导就完事了,而是要把书本上的东西内化成自己的行动才行,而且这个内化过程还会有反复,有时已明确的某个道德标准,也在实际生活中形成了行为的准则,但时间长了或受到其他干扰,又可能做错事,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外的空间,让学生在更为开放的环境下逐步养成一些好的习惯。比如说我们可以安排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到图书室,到网上去查阅、搜集相关资料,从这些资料中去进一步深化自己的理解;还有的内容,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带领学生去参观,让学生确实从活生生的事例中受到教育,这是课堂内无论如何都达不到的效果。
三.对学生评价上的开放
过去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基本是以分数论英雄,但实践证明,那种评价是应试教育的评价,它可能导致许多啼笑皆非的尴尬局面。具体表现是我们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在考试卷上,他的答题很准确,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怎样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等等,他答得条条是道,可是步入社会后有的却违法了,当别人问他事先知不知道其行为违法,他往往会说知道,主要是放松了学习,自己的世界观发生了扭曲等等。这些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着实让我们这些从事思想品德教育的人深感痛心。要尽可能减少类似悲剧的发生,我认为在孩子们还在学校时就改变一些对他们的评价方式,少一些死记硬背的东西,多从内化后的行动上给予鼓励,把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教育评价很好地结合起来,使一个学生不仅在学校得到的评价是好的,在社会上的评价也是好的,在家庭的评价还是好的,如果达到这样的效果,那么就能塑造出更多行动上的巨人,但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我们的评价不开放是不行的。正如银行的信贷业务,它之所以敢把钱贷给客户,除了要研究其偿还能力外,还要了解其信誉度等,这些并不是靠银行员工叫客户做一套试题能够解决的,我们的思想品德评价为何不可以借鉴类似机制?
有这样一个人,他是一个乡镇上的屠工,初中毕业。去年夏初的一个下午河里涨洪水,一个小孩掉进河中,听到呼救声,这位不太会水的屠工连衣服都未脱,纵身跳下桥去,硬是把孩子救上了岸。在表彰会后,电视台记者采访他,问他当时是咋想的,他说:“哪还来得及有啥子想法嘛,只觉得应该快点救人。但是事后想起来还是有点害怕,因为自己不大会水,只是我这人从小就学会了帮人,做了好事,别人就夸奖我,于是就成习惯了”。多么质朴的语言。我知道,如果让他来做一套思想品德考试题,他肯定答不好,但他在社会上却向人们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这才是真正的行动的巨人。如果这位屠工从小所接受的道德教育没有内化为行动,关键时刻他能做到吗?
然而,与新课改不和谐的音符还有,在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对付考试,人人都有“黄岗兵法”、“海淀考王”、“课堂内外”、“每日一练”、“一课三练”、“小状元”……之类的学习资料,像这样搞课改,无疑于新瓶装旧药,像这样叫老师去搞课改,无异于叫地主带领农民去搞土改,他们心诚吗?殊不知,像马谡、赵括那样的人多了,我们是要吃亏的,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应该是开放式教学的典范。只有这样,才能张扬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真正成为行动的巨人。
(作者通联:445420湖北省利川市团堡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