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评估对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病人施行手术治疗的方法以及疗效。方法:基于全面评估病况的条件下,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因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进入本院接受对症手术治疗的病人69例,按照手术操作的差异性,将其划分作对比组34例、研究组35例。对比组以前路手术方式展开治疗操作,研究组以后路手术方式展开治疗操作。评比两种手术法实施情况,探究两组病例骨折病情归转成效。结果:研究组病例患处椎体的前缘高度平均是(33.08±5.23)mm,后凸角的高度平均是(5.49±3.12)O;对比组病例患处椎体的前缘高度平均是(23.02±4.05)mm,后凸角的高度平均是(18.57±2.57)O,评比得出,研究组病例经手术后的患处椎体前缘高度、后凸角高度情况都优越于对比组(P<0.05)。结论:对胸腰椎脊柱多节段骨折受损病人施行后路手术方式操作,能取得较佳预后疗效。
【关键词】 手术方法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 疗效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出现骨折问题,指的是病人胸腰椎脊柱的多个节段(两个及以上)出现了骨折现象,且多数属于高强度能量外击所致。为探究医治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病的优质手术疗法,本文基于全面评估病况的条件下,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因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进入本院接受对症手术治疗的病人69例,将其划分作对比组、研究组。分别以前路手术方式、后路手术方式展开术中治疗操作,评比两种手术法实施情况,探究两组病例骨折病情归转成效,现将此次调研情况阐述如下:
1 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5年5月-2016年5月因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进入本院接受对症手术治疗的病人69例为对象,基于全面评估病况的条件下,按照手术操作的差异性将其划分作对比组34例、研究组35例。当中,对比组:20例男性、14例女性,年龄在20-68岁间,平均是(43.9±10.94)岁,致伤类型情况:15例高处摔落致伤、11例意外车祸致伤、8例外物撞击致伤。研究组:22例男性、13例女性,年龄在21-70岁间,平均是(44.3±11.17)岁,致伤类型情况:16例高处摔落致伤、12例意外车祸致伤、7例外物撞击致伤。对病人一般性资料展开比较,未见较大差异(P>0.05),两组能进行同期对照评比。
1.2 方法
对比组运用前路手术方式展开治疗操作,具体为:先对病人开展全身性麻醉处理,待麻醉药效显著后插置气管,病人右侧卧于手术操作台之上,在左侧胸腹联合位置划开术口,将胸腹外皮组织划开之后,显露出病患椎体(囊括前方、侧方部位),切除病患椎体、上椎下椎间盘的受损组织,使椎体的侧前部位硬膜囊组织得以清晰显露,直至清除完受伤掉落的坏死组织与骨块后,选择适宜型号植骨置进当中,然后予以内部固定,之后实施凝固止血、术口缝合。
研究组运用后路手术方式展开治疗操作,具体为: 先对病人开展全身性麻醉处理,待麻醉药效显著后插置气管,病人俯卧于手术操作台之上,术口位置选定于病患处后方正中处,使脊椎损坏椎体及其附近组织得以彻底显露,然后清理干净掉落坏死组织、骨块,借助椎弓根螺钉开展内部固定处理,待脊椎患处的复位操作结束后,选择和损坏剔除椎体完全一致的椎体植骨置进当中,再予以内部固定,之后实施凝固止血、术口缝合。
1.3 统计学数据处理研究
运用SPSS21.0版统计软件对本次所有相关的调查数据予以整合处理,当中,(x±s)表示计量数据,(n/%)表示计数资料;运用x2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计量资料比较通过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时表示为P<0.05,若对比差异不显著时表示为P>0.05。
2 结果
经行术后,研究组35例患处椎体的前缘高度平均是(33.08±5.23)mm,后凸角的高度平均是(5.49±3.12)O;对比组34例患处椎体的前缘高度平均是(23.02±4.05)mm,后凸角的高度平均是(18.57±2.57)O,评比得出,研究组病例经手术后的患处椎体前缘高度、后凸角高度情况都优越于对比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是97.14%;对比组临床总有效率是94.12%,两组临床总有效情况没有突出差异(P>0.05),具体疗效数据见表1。
3 讨论
若胸腰椎脊柱多节段出现骨折受损现象,临床中常以外科术方式开展对症性治疗。实施手术的关键目的是促使骨折错位处复位、更正椎体错误高度、调整脊柱序列、恢复生理常规曲度[1]。在开始手术操作时,骨折病人会伴有显著出血问题,应核查节段血管部位的结扎情况或切除椎骨的降压效果情况,以防血管的失血量过多。手术操作期间,需要参照术前CT或相关影像学征象实施脊柱损坏状况的系统评估,以掌控脊柱患处的受损类型、具体方位和受损进展程度,再做出科学、适宜的手术方式选择[2]。
此调研活动得出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是97.14%;对比组临床总有效率是94.12%,两组临床总有效情况没有突出差异(P>0.05)。然而,研究组35例患处椎体的前缘高度平均是(33.08±5.23)mm,后凸角的高度平均是(5.49±3.12)O;对比组34例患处椎体的前缘高度平均是(23.02±4.05)mm,后凸角的高度平均是(18.57±2.57)O,评比得出,研究组病例经手术后的患处椎体前缘高度、后凸角高度情况都优越于对比组,差异显著(P<0.05)。
综合所述,相比前路手术方式的实施疗效而言,对胸腰椎脊柱多节段骨折受损病人施行后路手术方式操作,能取得更佳预后康复成效,但不同骨折受损部位需依据实际病况做出客观、有效的手术选择判断。
参考文献
[1]李晓曦,于玲,范志毅,等.单次硬膜外麻醉在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22):3762-3765.
[2]邹守平,谭小云,黄强,等.延伸后路钉棒内固定修复青年型胸腰椎单纯屈曲压缩性骨折:改善矫形复位效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22):3242-3248.
【关键词】 手术方法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 疗效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出现骨折问题,指的是病人胸腰椎脊柱的多个节段(两个及以上)出现了骨折现象,且多数属于高强度能量外击所致。为探究医治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病的优质手术疗法,本文基于全面评估病况的条件下,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因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进入本院接受对症手术治疗的病人69例,将其划分作对比组、研究组。分别以前路手术方式、后路手术方式展开术中治疗操作,评比两种手术法实施情况,探究两组病例骨折病情归转成效,现将此次调研情况阐述如下:
1 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5年5月-2016年5月因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进入本院接受对症手术治疗的病人69例为对象,基于全面评估病况的条件下,按照手术操作的差异性将其划分作对比组34例、研究组35例。当中,对比组:20例男性、14例女性,年龄在20-68岁间,平均是(43.9±10.94)岁,致伤类型情况:15例高处摔落致伤、11例意外车祸致伤、8例外物撞击致伤。研究组:22例男性、13例女性,年龄在21-70岁间,平均是(44.3±11.17)岁,致伤类型情况:16例高处摔落致伤、12例意外车祸致伤、7例外物撞击致伤。对病人一般性资料展开比较,未见较大差异(P>0.05),两组能进行同期对照评比。
1.2 方法
对比组运用前路手术方式展开治疗操作,具体为:先对病人开展全身性麻醉处理,待麻醉药效显著后插置气管,病人右侧卧于手术操作台之上,在左侧胸腹联合位置划开术口,将胸腹外皮组织划开之后,显露出病患椎体(囊括前方、侧方部位),切除病患椎体、上椎下椎间盘的受损组织,使椎体的侧前部位硬膜囊组织得以清晰显露,直至清除完受伤掉落的坏死组织与骨块后,选择适宜型号植骨置进当中,然后予以内部固定,之后实施凝固止血、术口缝合。
研究组运用后路手术方式展开治疗操作,具体为: 先对病人开展全身性麻醉处理,待麻醉药效显著后插置气管,病人俯卧于手术操作台之上,术口位置选定于病患处后方正中处,使脊椎损坏椎体及其附近组织得以彻底显露,然后清理干净掉落坏死组织、骨块,借助椎弓根螺钉开展内部固定处理,待脊椎患处的复位操作结束后,选择和损坏剔除椎体完全一致的椎体植骨置进当中,再予以内部固定,之后实施凝固止血、术口缝合。
1.3 统计学数据处理研究
运用SPSS21.0版统计软件对本次所有相关的调查数据予以整合处理,当中,(x±s)表示计量数据,(n/%)表示计数资料;运用x2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计量资料比较通过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时表示为P<0.05,若对比差异不显著时表示为P>0.05。
2 结果
经行术后,研究组35例患处椎体的前缘高度平均是(33.08±5.23)mm,后凸角的高度平均是(5.49±3.12)O;对比组34例患处椎体的前缘高度平均是(23.02±4.05)mm,后凸角的高度平均是(18.57±2.57)O,评比得出,研究组病例经手术后的患处椎体前缘高度、后凸角高度情况都优越于对比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是97.14%;对比组临床总有效率是94.12%,两组临床总有效情况没有突出差异(P>0.05),具体疗效数据见表1。
3 讨论
若胸腰椎脊柱多节段出现骨折受损现象,临床中常以外科术方式开展对症性治疗。实施手术的关键目的是促使骨折错位处复位、更正椎体错误高度、调整脊柱序列、恢复生理常规曲度[1]。在开始手术操作时,骨折病人会伴有显著出血问题,应核查节段血管部位的结扎情况或切除椎骨的降压效果情况,以防血管的失血量过多。手术操作期间,需要参照术前CT或相关影像学征象实施脊柱损坏状况的系统评估,以掌控脊柱患处的受损类型、具体方位和受损进展程度,再做出科学、适宜的手术方式选择[2]。
此调研活动得出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是97.14%;对比组临床总有效率是94.12%,两组临床总有效情况没有突出差异(P>0.05)。然而,研究组35例患处椎体的前缘高度平均是(33.08±5.23)mm,后凸角的高度平均是(5.49±3.12)O;对比组34例患处椎体的前缘高度平均是(23.02±4.05)mm,后凸角的高度平均是(18.57±2.57)O,评比得出,研究组病例经手术后的患处椎体前缘高度、后凸角高度情况都优越于对比组,差异显著(P<0.05)。
综合所述,相比前路手术方式的实施疗效而言,对胸腰椎脊柱多节段骨折受损病人施行后路手术方式操作,能取得更佳预后康复成效,但不同骨折受损部位需依据实际病况做出客观、有效的手术选择判断。
参考文献
[1]李晓曦,于玲,范志毅,等.单次硬膜外麻醉在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22):3762-3765.
[2]邹守平,谭小云,黄强,等.延伸后路钉棒内固定修复青年型胸腰椎单纯屈曲压缩性骨折:改善矫形复位效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22):3242-3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