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融资模式变革和公司财务改革的过程来看,我国大部分公司都经历了从财政主导型融资模式向银行主导型融资模式的转变过程,1992年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和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拓展了企业的融资模式,对企业融资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任何制度变迁均具有路径依赖,在我国制度变迁过程中,企业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这迫使其必须不断关注制度变迁带来的发展机遇和制度变迁对投融资行为、企业发展战略、交易成本、经营决策的影响。这期间,企业所表现出来的"投资饥渴"、"扩张冲动"、"行为短期化"等不理智行为可能是转型经济条件下企业为适应外部环境的理性选择。此外,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均衡,债券市场不发达,利率受到管制,金融市场上存在着严重的信贷配给现象。并且,很多企业面临较低的实际利率、较少的破产风险和较高的代理成本。上述因素使我国企业的债务期限结构具有独特性,并可能与传统财务理论相背离。所以,对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进行研究,建立起适应我国现实的债务期限结构分析框架,对推动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规范化和债务结构的优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采用不完全合同理论和实证研究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论文首先结合我国制度背景分析公司特征对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选择的影响,并构建理论模型来分析公司债务期限结构的选择。以此为基础,利用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实证分析公司特征对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选择的影响。实证检验发现我国公司债务期限结构的选择与发达国家不同。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公司规模、固定资产比例、所得税和杠杆比例对公司债务期限结构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公司资产价值的波动性、beta值和利率期限结构对公司债务期限结构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股票市场对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的选择没有显著影响;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得上市公司有延长债务期限的趋势;公司对债务期限结构的选择受到了不发达金融市场的约束;我国上市公司存在最优债务期限目标,公司向最优债务期限调整时需要承担调整成本。接着,本文在前文分析公司特征对公司债务期限结构选择影响的基础上,依据不完全合同理论,建立模型详细分析管理层防御效应对公司债务期限的影响,并采用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股东偏好短期债务;当管理层不持有公司股份时,其将偏好长期债务,随着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增加,其有可能偏好短期债务;管理层私人利益越高,也就是说管理层防御效应越大,则长期债务的发生率越高;公司内部治理与制度环境状况越好,从事掠夺的管理层获取私人利益的成本越高,从而短期债务的发生率越高。最后,本文进一步对债务期限的经济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以886家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方法对债务期限结构的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债务期限结构可以减少高管和股东的资产替代,抑制过度投资,进而促进投资者利益保护,提高公司绩效;债务期限结构及其同股权结构的组合机制可以对公司绩效产生影响;债务期限结构在公司治理中有着重要作用,随着市场化的推进和治理环境的改善,债务期限结构的治理效应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