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约翰斯坦贝克作品中生态思想的探讨

来源 :中国文艺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sain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美国20世纪的著名作家,约翰.斯坦贝克在美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他的作品多是针对种族、文化、社会以及环境问题的探讨,对于当前生态问题的研究,有着相当的参考价值。本文对约翰.斯坦贝克生态思想的形成语境进行了分析,应用生态批评理论,对其作品中的生态思想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约翰€Y屗固贡纯耍蛔髌罚簧枷
  前言:约翰.斯坦贝克,20世纪美国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6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其作品中,多以社会底层人员为主人公,表现出了底层人善良、质朴的品格,创造出了“斯坦贝克式的英雄”形象,其代表作包括《人鼠之间》、《愤怒的葡萄》、《伊甸之东》等。在其作品中,对于人类生存的本质问题乃至超越性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思考,体现出了生态思想,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探讨。
  一、生态思想与生态批评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带动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人们不得不开始关注自身的生存环境,各种生态危机的爆发引起了社会学家、作家、哲学家们的热切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思想得以提出和发展。所谓的生态思想,实质上是世界观的表现形式,属于哲学范畴,是建立在对生态系统结构认识基础上,对人与外部环境关系的考察和整体把握,关注的重点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生态思想的影响下,生态批评一种文学艺术的绿色化研究,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在美国兴起之后,以极快的速度传播到世界各地,为文学艺术的研究增加了新的视角。生态批评是关于环境取向的文学、文化艺术研究,以及对这些批评活动进行指导的相关理论,是对生态危机文化根源最为全面、最为深刻的剖析,是对文学和自然环境关系的研究。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一种以生态整体主义思想为基础、以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为最终价值体现,对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进行探究的文学形式,即生态文学,在生态文学中,生态责任、生态思想和生态预警是其最为突出的特征。约翰 斯坦贝克的许多作品都属于生态文学的范畴,蕴含有丰富的生态思想,也因此成为当时文学作品的典型代表。
  二、约翰 斯坦贝克生态思想的形成语境
  斯坦贝克所处的时代,尚没有生态文学的概念,而其作品中之所以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主要原因在于他在儿童时期的生活阅历。约翰 斯坦贝克生态思想形成的语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自然环境的熏陶
  约翰 斯坦贝克幼年生活在萨利那斯谷地,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使得其无时无刻不受到大自然美景的熏陶,在其内心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是其在作品创作中关注生态问题的重要诱因之一。
  (二)他人的影响
  在约翰 斯坦贝克的成长历程中,海洋学家爱德华.里基茨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对于其生态思想的形成影响巨大。1940年,两人联合发表了《科慈海日志》,这是约翰 斯坦贝克的第一部旅行日志,也体现出了其从爱德华 里基茨那里学到的海洋生态观和非目的论哲学观,加深了其对于生物世界的理解。
  (三)超验主义的影响
  超验主义是爱默生提出的一种思想理论,其核心是自然观,主张人们回归自然,沐浴在大自然的氛围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可以说,爱默生的这种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当时美国文学作品中原始象征主义的繁荣。在斯坦贝克的作品中,对非目的论思维和超验主义思想进行了融合,通过“对所有形式的生命”的尊敬,使得人类的形象得以升华。
  三、 约翰 斯坦贝克作品中生态思想的体现
  可以说,斯坦贝克的生态思想在其作品中得到了非常充分的体现,从第一本小说选集《天堂牧场》开始,几乎在其每一部作品中,都体现出了其对于自然环境的关注。由于当时生态理论尚未完善,斯坦贝克并不能应用当下生态理论中的专业生态术语,对其生态思想进行详细阐述,但是通过对其作品的解读,仍然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其生态思想的内核,即对人类肆意破坏自然环境的抗议和批判,以及对人地和谐共处的倡导。
  (一)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
  在斯坦贝克早期的作品中,自觉不自觉地都体现出了其对于生态的关注,这主要是受其早年生活的影响。例如,在《伊甸之东》中,他对于自己家乡美丽的土地表现的念念不忘“记得儿时给各种小草和隐蔽的小花取名,记得蛤蟆喜欢在什么地方栖身,鸟鹊夏天早晨什么时候醒来。”而正是这种对于自然的热爱,使得斯坦贝克时刻都意识到了生态和谐的重要性。在其中期的小说创作和后期的游记作品中,同样体现出了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例如,在《美国与美国人》中,他指出美国人对于环境的破坏简直达到了对人类精神本质背信弃义的程度,“他们抛弃了只有养地才能丰产的常识,贪婪地、无休止地一片片向前开垦,像侵略者一般洗劫自己的家园。”而这种行为的后果,在其作品中同样有着明确的体现,“沃土在失去保护之后,在春汛的侵蚀冲刷下无可奈何地袒露出赤色胸脯,流淌着鲜血,暴露出骨骸。”这些都体现出了斯坦贝克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
  (二)对于生态问题的控诉
  在小说创作过程中,斯坦贝克的生态思想得到了愈发明显的体现,由最初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开始转变为对各种生态问题的控诉。例如,小说《献给一位无名的神》,实际上就是一种对自然悲剧的控诉。在小说中,美国遭遇了严重的干旱天气,许多农场都面临着颗粒无收的局面。对此,主人公希望通过自身的意志,对自然环境进行干涉和命令,以换取丰收的雨水,结果是显而易见。通过主人公的个人悲剧,表现出了人类企图征服自然,结果却遭遇自然报复的主题。正如后世评论,在小说中,真正的英雄实际上是大自然,对于一个有机的整体而言,任何企图影响它的行为,都是徒劳的。
  (三)对于生态破坏的批判
  在成长历程中,斯坦贝克经历了从生态环境的污染、破坏一直到生态环境恶化的过程,也使得其生态思想在小说作品中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其中,最富有代表性的生态文学作品,就是《愤怒的葡萄》。这部作品主要是针对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南部大平原发生的沙尘暴的控诉和批判。为了对这场生态灾难进行最为可靠的描述,斯坦贝克亲自加入了逃难队伍,对第一手资料进行了搜集,在小说中对其进行了多次描写,形象地表现出了飞扬的尘土、滚滚的热浪、干涸贫瘠的土地等惨状景观。这些景观一方面预示了农业危机以及农业工人破产流亡的悲惨命运,另一方面也引起了人们的深思:曾经肥沃富饶的家园,为什么会成为人际灭绝的沙漠荒原呢?斯坦贝克给出了答案,主要是在“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指导下,美国人对于土地的疯狂掠夺和开发,使得土地迅速沙化,引发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在最后,斯坦贝克对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进行了最为真实的描述,同时也表达出了其对于人类社会的绝望:“这里有一种无法投诉的罪行,一种眼泪不足以象征的悲哀;这里有一种绝大的失败,足以使我们的一切的成就都垮台。”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约翰 斯坦贝克的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一方面,昭示了其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注,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其对于生态恶化的绝望和批判。目前,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更为突出,加强对于约翰 斯坦贝克生态思想的研究,对于生态保护有着非常重要的认识意义。(作者单位:贵州大学 )
  参考文献:
  [1]秦燕燕.约翰 斯坦贝克作品中的生态思想[D].河南大学,2013.
  [2]胡天赋.点点滴滴总关情--从斯坦贝克作品中的动物刻画看其生态思想[J].电影评介,2007,(6):92-94.
  [3]孙姗.《愤怒的葡萄》中的生态危机意识[J].考试周刊,2010,(21):29-31.
  [4]田俊武.约翰 斯坦贝克生态维度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8(3):202-205.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调查海南省普通大众基本的男女平等方面的常识,在恋爱、婚姻家庭、教育、就业及其它希望等方面的基本观念和看法,结果表明,囿于传统观念、传统男权主义社会的影响,实际上法律规定的男女平等在当今社会仍无法全面做到。尤其是女性在教育、就业与家庭方面的平等权利,还不能真正充分地得以实现。在如何推进普通大众的男女平等意识,逐步建构先进性别文化方面,还需要政府与妇联组织加大公益性宣传,拓展相关公益性服
期刊
【摘 要】众所周知,西方的绘画是团块,而东方的则是线,所以,线条是中国画得灵魂,是中国工笔花鸟画的灵魂。无论传统和现在,线条都是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要素出现,它可以造型,同时也可以形成独立的画面。从古至今,工笔花鸟画中的线条呈现出多种变化,本文以工笔花鸟中的线描为切入点,通过与传统线描进行对比,着重论述当代工笔花鸟画中线条形态,对创造出具有时代气息的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线条语言及工笔画的发展具有重
期刊
【摘 要】纵观绘画艺术的发展史,绘画空间的演变史,正是中西方画家对于绘画空间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才有了今天这样丰富的多元的,对于绘画艺术的认知和体验。艺术家的理想空间可以通过多种载体来实现,就绘画这种方式来说,文化的差异对于呈现理想空间有着很大的影响,中西方艺术家在表现的过程中有着相异同的方式。  【关键词】理想空间 自然空间 绘画空间 文化差异  绘画艺术作为一种表现自然的形式而存在,经过几千年的发
期刊
一、意象性  是我们在绘画领域常常看到的一个词,但就我个人来说,还是在上大学以后对水彩画有了初步的认识以后才逐步了对意象有了一些认识,当然与意象在当代被来越多的画家热捧也不无关系。  那么什么是意象,意象性绘画到底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我们的当代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意象性呢?意象性表达的形式和水彩画结合的原因。水彩画用意象性的表达优势在哪儿呢?  意象开始是在诗歌创作中被运用的,所以意象的由来要从意象的
期刊
自汉武帝时代,就有“黄门画者”,元帝时亦有“尚方画工”。在宫廷统一的绘画机构和绘画目的的要求下,渐渐形成一种有别于民间画工的绘画风格。而民间画工则用单一省略、高度概括,以及风驰电掣的生动用笔来图史图经。两汉时期的画像石可以让我们领略那时的质朴生动的造型能力。但是到了东晋时期,人们认为前代的绘画是非常粗略的,“古画之略,至协始精”[1]。这是因为有了一个更高的审美标准。当时绘画得以有全新发展的原因包
期刊
【摘 要】超现实主义艺术大师萨尔瓦多·达利对现代物理学理论极具兴趣,并将相对论、量子力学理论、弦理论中关于时间空间的概念作为灵感来源,以四维的欣顿超立方体为基础元素绘制了巨作《基督的超立方体》。本文围绕此作分析达利如何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对四维空间理论的理解,以及他对艺术与物理科学结合的探索。  【关键词】萨尔瓦多·达利;现代物理学;欣顿立方体;四维空间;  当走在时代最前沿的科学理论与浪漫感性的艺术
期刊
【摘 要】声乐表演艺术具有虚实结合的特点,二者互为补充,进一步丰富了声乐表演艺术。本文简单谈了音乐中的虚与实,然后主要从练习和演唱两大方面对虚与实在声乐表演艺术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声乐表演艺术;虚与实;演唱;练习  引 言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虚与实既是一种哲学和美学原则,又是一种艺术精神体现,在文学、音乐、建筑、艺术、绘画诸多领域都有应用。实体物质给人的空间感、视觉
期刊
【摘 要】庄户剧团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是对农村自发的多种艺术团队的统称。庄户剧团是农村人在经济环境和物质生活持续好转的条件下,对生活质量,特别是文化娱乐和精神生活方面的自发需求而产生的,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本文就庄户剧团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庄户剧团;剧团管理;文化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在精神文化方面,愈加感觉到天天晚上坐在家里看电视的
期刊
【摘 要】如今,老年人的活动越来越多,老年合唱团的成立也随之繁荣起来。合唱起源于欧洲,是一种群体性的声乐艺术,到如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但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气息与音准关系,音色、音量是否和谐,曲目选择是不是适合等问题。为此,本文结合实际简述如何训练老年合唱团。  【关键词】老年;合唱团;训练  虽然现在老年合唱团的数量越来越多,老年合唱团的演唱水平越来越高,但是在合唱团的实际训
期刊
【摘 要】中国书画是中国民族传统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它也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以及审美方式;其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在整个世界绘画界也独具体系。笔墨与气韵是我国传统美学中尤为重要的两个方面,体现着中国文化的特征。笔墨是艺术表现的手段,它不仅仅是绘画功底的体现,更体现出画者的品格和感情。气韵作为中国画的最高标准,都是通过笔墨表现出来。两者关系微妙,更是缺一不可的。  【关键词】中国画;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