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朱熹要求学生从小养成正确朗读的习惯,还要求读书必须逐字逐句透彻理解,进而深入体会,反复揣摩。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了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训练,要充分发挥朗读对小学生理解语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相比,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朗读训练是一种既能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中心思想的理解,又能达到审美、传情的目的。那么,该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帮助小学生提高朗读水平呢?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总结,认为以下几种方法是搞好小学生朗读教学成绩的得要砝码。
一、朗读与识字同行
阅读教学就是需要多读,而且要反复的读,在一次次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与文本产生共鸣,而识字教学也能在多读中得到解决,在朗读中小学生也能感知字形字音字义,在朗读中渐渐加深对字形字音字义的记忆,巩固和理解字意。教师必须知道只有让学生反复朗读,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字相同,声调不同的准确读法,让学生在朗读训练中不断纠正和巩固,在朗读训练中逐步形成发音标准化。字不离词,只有理解了词义,掌握了词汇,才能识好字。因此,在读文理解中,只要不打断学生理解文情,尽量多的给学生创造读词的机会,也就给学生多创造了识字的机会。在小学阶段要培养学生初步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识字的愿望,在初读中初步感知生字的音形。然后在反复读中,形成语感。在情境中感悟生字字音字形。再就是在多读之后,加大学生识字的难度,把生字脱离具体语境,增强认识单字的能力。为了解决班额大,教师无法全面了解学生识字情况的难题,我让同位合作互相当小老师检查生字卡,一举多得。最后,根据学生检查情况,将有难度的生字重点指导记忆。扎扎实实的巩固识字
二、在朗读中了解文章内容和中心思想
朗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学习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的。这时的朗读不仅要求正确、流利,还应传达出每部分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一种多感官参与的以声释义的活动,相对小学生而言,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内容也就迎刃而解了。例如,在教二年级上册《秋天的图画》一文中,其中有这样一段话,“谁使秋天这样美丽?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们排成了一个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说——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这简短的语言,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小学生就从抽象的文字化为准确、具体、生动、形象的感知,进而秋天的美景时而浮现在学生们的眼前。这样不但教会学生朗读这些句子,而且可以激发小学生边读边想象“秋天的图画”的情境,具体形象地理解“秋天的图画”在课文中的含义。多数文章所描述的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思维来说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朗读、泛读、品读等方式,让“秋天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进而真正让学生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小学生的特点是直观和具体的理解事物,而不是从抽象的思维中透视到事物的内在联系。相对于小学语文的课文教学,许多文章只有让小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才能领悟到文章的精髓。作为语文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边朗读边思考,进而想象出课文所描述的意境,让小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例如,在指导学生朗读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对第一自然段的朗读,教师先用缓慢的语音作泛读,然后引导学生用凝重、低沉的语调来朗读,把当时我国失去圆明园后的悲痛和惋惜的心情读出来。其中,“不可估量”一词要突出重音,一字一顿,像“损失”这个词两个字之间的停顿稍长一些。随着读到圆明园美丽景观这一段时,基调和语速产生了快感,用轻松和欢快的语调朗读,让学生边朗读边想象圆明园的美丽。第五自然段叙述了外国侵略者贪婪和无比残忍的强盗行径,又指导小学生用低沉和悲愤的语调来读,从而激发他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
三、在朗读体验文本时,重视词语训练,突破重难点
朗读时,如果教师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验人物的境遇,为学生创设情境,指导学生细细品味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感情,那么就会激发学生的想象,使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形成的图像逐渐鲜明,随着形象感染程度的加深,学生就会入境入情,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作者产生共鸣。
在教学中,我把词语朗读训练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读好双音节字。双音节又分为双声,就是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如崎岖、澎湃、秋千……还有叠韵的,即两个音节的韵母相同,如沙发、玫瑰、马达……另外有双声和叠韵组合的,如蝴蝶、葡萄、玻璃等。这一部分的朗读训练可以让学生对字音和字形有机地记忆。第二部分引导学生准确读好轻声。轻声的特点是发音时用力特别小,音特别弱,如动词中的“进来、下去”;名词中的“的、地、得”等,都要求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第三部分是让学生能正确读准变调的词和字。如“一”和“不”的字,在字去声前念平阳,即一夜,不对;在词语中念轻声:如“去不去、想一想”;在非去声中,“一天、一年”等。以上都是指导小学生朗读训练中值得注意的地方,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不易读错词语。
小学语文内容涉及面十分广泛,又十分丰富、精彩且深厚,不少词语学生难以理解;甚至有一些文章,让学生能独立思考并找出表达文中的中心思想的重点句都困难。如果没有教师精心的指导和讲解,不少学生是很难突破的。针对这一难点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对小学生既要优化课堂朗读训练,又要让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形成攻克难点的思维,并通过这一系列的朗读训练最终领悟中心思想、突破难点。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朗读教学,因为课本中的文章大都是名家名篇,文质兼美,在语言文字方面同样有独到之处。教师应指导学生着重朗读理解教材内容,并在朗读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展开想象,从而增强小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进而更深刻的理解课文内容。
(作者单位:835700新疆尼勒克县第四小学)
一、朗读与识字同行
阅读教学就是需要多读,而且要反复的读,在一次次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与文本产生共鸣,而识字教学也能在多读中得到解决,在朗读中小学生也能感知字形字音字义,在朗读中渐渐加深对字形字音字义的记忆,巩固和理解字意。教师必须知道只有让学生反复朗读,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字相同,声调不同的准确读法,让学生在朗读训练中不断纠正和巩固,在朗读训练中逐步形成发音标准化。字不离词,只有理解了词义,掌握了词汇,才能识好字。因此,在读文理解中,只要不打断学生理解文情,尽量多的给学生创造读词的机会,也就给学生多创造了识字的机会。在小学阶段要培养学生初步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识字的愿望,在初读中初步感知生字的音形。然后在反复读中,形成语感。在情境中感悟生字字音字形。再就是在多读之后,加大学生识字的难度,把生字脱离具体语境,增强认识单字的能力。为了解决班额大,教师无法全面了解学生识字情况的难题,我让同位合作互相当小老师检查生字卡,一举多得。最后,根据学生检查情况,将有难度的生字重点指导记忆。扎扎实实的巩固识字
二、在朗读中了解文章内容和中心思想
朗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学习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的。这时的朗读不仅要求正确、流利,还应传达出每部分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一种多感官参与的以声释义的活动,相对小学生而言,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内容也就迎刃而解了。例如,在教二年级上册《秋天的图画》一文中,其中有这样一段话,“谁使秋天这样美丽?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们排成了一个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说——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这简短的语言,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小学生就从抽象的文字化为准确、具体、生动、形象的感知,进而秋天的美景时而浮现在学生们的眼前。这样不但教会学生朗读这些句子,而且可以激发小学生边读边想象“秋天的图画”的情境,具体形象地理解“秋天的图画”在课文中的含义。多数文章所描述的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思维来说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朗读、泛读、品读等方式,让“秋天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进而真正让学生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小学生的特点是直观和具体的理解事物,而不是从抽象的思维中透视到事物的内在联系。相对于小学语文的课文教学,许多文章只有让小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才能领悟到文章的精髓。作为语文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边朗读边思考,进而想象出课文所描述的意境,让小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例如,在指导学生朗读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对第一自然段的朗读,教师先用缓慢的语音作泛读,然后引导学生用凝重、低沉的语调来朗读,把当时我国失去圆明园后的悲痛和惋惜的心情读出来。其中,“不可估量”一词要突出重音,一字一顿,像“损失”这个词两个字之间的停顿稍长一些。随着读到圆明园美丽景观这一段时,基调和语速产生了快感,用轻松和欢快的语调朗读,让学生边朗读边想象圆明园的美丽。第五自然段叙述了外国侵略者贪婪和无比残忍的强盗行径,又指导小学生用低沉和悲愤的语调来读,从而激发他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
三、在朗读体验文本时,重视词语训练,突破重难点
朗读时,如果教师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验人物的境遇,为学生创设情境,指导学生细细品味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感情,那么就会激发学生的想象,使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形成的图像逐渐鲜明,随着形象感染程度的加深,学生就会入境入情,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作者产生共鸣。
在教学中,我把词语朗读训练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读好双音节字。双音节又分为双声,就是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如崎岖、澎湃、秋千……还有叠韵的,即两个音节的韵母相同,如沙发、玫瑰、马达……另外有双声和叠韵组合的,如蝴蝶、葡萄、玻璃等。这一部分的朗读训练可以让学生对字音和字形有机地记忆。第二部分引导学生准确读好轻声。轻声的特点是发音时用力特别小,音特别弱,如动词中的“进来、下去”;名词中的“的、地、得”等,都要求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第三部分是让学生能正确读准变调的词和字。如“一”和“不”的字,在字去声前念平阳,即一夜,不对;在词语中念轻声:如“去不去、想一想”;在非去声中,“一天、一年”等。以上都是指导小学生朗读训练中值得注意的地方,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不易读错词语。
小学语文内容涉及面十分广泛,又十分丰富、精彩且深厚,不少词语学生难以理解;甚至有一些文章,让学生能独立思考并找出表达文中的中心思想的重点句都困难。如果没有教师精心的指导和讲解,不少学生是很难突破的。针对这一难点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对小学生既要优化课堂朗读训练,又要让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形成攻克难点的思维,并通过这一系列的朗读训练最终领悟中心思想、突破难点。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朗读教学,因为课本中的文章大都是名家名篇,文质兼美,在语言文字方面同样有独到之处。教师应指导学生着重朗读理解教材内容,并在朗读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展开想象,从而增强小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进而更深刻的理解课文内容。
(作者单位:835700新疆尼勒克县第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