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效教学理论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学记》中:“学者有四失(错误,过失),教者必知之”,“知其心(心理),然后能救其失。教也者,长(发挥)善(优点)而救其失者也”,明确地对老师的教学提出有的放矢的要求。有效教学的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掌握学理论”,其认为只要提供恰当的材料,在进行教学时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恰当的帮助,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掌握规定的目标。这些理论强调了想要有良好的教学效果,知己(教学目标)知彼(教学对象)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
关键词:
有效教学;语文课堂;学生心理;思索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3020701
1 目前职校教材的分析
职业学校的中职语文教材比较普遍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以前的《语文》(基础版)四册书与现在的五本“模块”教材都是基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应用能力考虑进行选编。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重点,语文教学任务肩负着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担子。
而教材为了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美学感受力,选编了类似于《淡之美》、《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等这类对生命和美的思考的文章,职校生对它们的理解有一定难度,课堂互动难以展开,教学效果不理想。像老舍的《我的母亲》、夏衍的《包身工》和莫泊桑的《项链》这样一些既能发展其理解力、创造力的篇章占比不大,教学效果的实现有一定影响。
2 职校师生教与学的现状
职校生基础差是无需掩盖的事实,职校语文老师的教学热情无处投放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老师和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对语文课堂都缺少热情。教师上课感觉“热脸贴冷屁股”,学生学习质疑“学这些有什么用?”大家不自然的为自己或他人贴上一个消极的标签,要改变这一状态,抓住人爱美向善、好奇向上的心理,在授课中找到切入点是教师需要思索找寻的魔法棒。
3 课堂中有效教学的落实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忽视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就不能反映出语文作为基础学科的本体特点;忽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就等于抽掉了工具性的内容与灵魂。”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也不应该顾此失彼,得不偿失。
职校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感受力并不逊色。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现实中他们长期得到的是否定的印迹,思考力和创新力明显不足,脆弱不自信直接导致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职校老师需要放平心态,合理期待,“知其心”、“救其失”,设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正确把握学生心理,将教学相长落到实处。
3.1 有效的教学设计(备课)
想要感染他人必先感动自己,所以课前对教材的熟悉和把握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深入研习教材,让自己被文中的真善美所感动,针对学生和课文的特点确定各个教学目标,设计问题不在多,重在参与性高,可控性较强,回答者不会无话可说,也没法胡乱起哄。在备课冯友兰的《人生的境界》时,我设计的问题是:“你希望你20岁、40岁和60岁的时候的生活分别是怎样的?”,“对照冯老先生的人生境界,你属于哪一境界?”这些问题简单且具有开放性,学生没有机会说不知道。有人说就会有人听,慢慢地大家的积极性被调动,想象力也就展开了。
3.2 有效的课堂交流(授课)
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传统,当年戒尺鞭策已经被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所替代。“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他们身上适用,如今的学生更想知道的是“他们的道理”中有多少是值得肯定的。
钱梦龙老师在他的“语文导读法”中提出“三主”的理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三者前后相连,不可分割。学生在学习中确定为主体,才能真正地改变填鸭式教学。
仍拿《人生的境界》为例,讨论到“道德境界”时,学生们想到了义务献血、抗震救灾……,大家认识到道德境界不是名人、圣人的专利,普通百姓也身在其中。当在讲“功利境界”时,有学生认为“老师教书赚钱”属此类。我便分析“如果一个老师是以教书育人为职业操守,他的付出与报酬不能划等号;如果是以报酬的多少考量自己教育付出就该属于此境界。”没有说教、没有否定,引导他们多角度看问题。
3.3 有效的教学实践(作业)
课后反思是对内容的最好吸收方式,认真地回顾能以课文为中心辐射到相关内容。课后的教学实践力求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布置作业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可选择性的内容——荐美文、写心得、介绍风俗、晒照片……这样的安排学生有兴趣,便不会敷衍,还能训练多种能力。
课堂教学有效与否,其实是学生学到内容和技能多少的考量。兴趣是最好的“助燃剂”,如何很好地运用这一良剂每个老师都在不断探索这个法宝。
参考文献
[1]张中原,徐林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19.
[2]雷玲.中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30.
关键词:
有效教学;语文课堂;学生心理;思索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3020701
1 目前职校教材的分析
职业学校的中职语文教材比较普遍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以前的《语文》(基础版)四册书与现在的五本“模块”教材都是基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应用能力考虑进行选编。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重点,语文教学任务肩负着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担子。
而教材为了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美学感受力,选编了类似于《淡之美》、《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等这类对生命和美的思考的文章,职校生对它们的理解有一定难度,课堂互动难以展开,教学效果不理想。像老舍的《我的母亲》、夏衍的《包身工》和莫泊桑的《项链》这样一些既能发展其理解力、创造力的篇章占比不大,教学效果的实现有一定影响。
2 职校师生教与学的现状
职校生基础差是无需掩盖的事实,职校语文老师的教学热情无处投放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老师和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对语文课堂都缺少热情。教师上课感觉“热脸贴冷屁股”,学生学习质疑“学这些有什么用?”大家不自然的为自己或他人贴上一个消极的标签,要改变这一状态,抓住人爱美向善、好奇向上的心理,在授课中找到切入点是教师需要思索找寻的魔法棒。
3 课堂中有效教学的落实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忽视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就不能反映出语文作为基础学科的本体特点;忽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就等于抽掉了工具性的内容与灵魂。”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也不应该顾此失彼,得不偿失。
职校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感受力并不逊色。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现实中他们长期得到的是否定的印迹,思考力和创新力明显不足,脆弱不自信直接导致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职校老师需要放平心态,合理期待,“知其心”、“救其失”,设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正确把握学生心理,将教学相长落到实处。
3.1 有效的教学设计(备课)
想要感染他人必先感动自己,所以课前对教材的熟悉和把握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深入研习教材,让自己被文中的真善美所感动,针对学生和课文的特点确定各个教学目标,设计问题不在多,重在参与性高,可控性较强,回答者不会无话可说,也没法胡乱起哄。在备课冯友兰的《人生的境界》时,我设计的问题是:“你希望你20岁、40岁和60岁的时候的生活分别是怎样的?”,“对照冯老先生的人生境界,你属于哪一境界?”这些问题简单且具有开放性,学生没有机会说不知道。有人说就会有人听,慢慢地大家的积极性被调动,想象力也就展开了。
3.2 有效的课堂交流(授课)
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传统,当年戒尺鞭策已经被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所替代。“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他们身上适用,如今的学生更想知道的是“他们的道理”中有多少是值得肯定的。
钱梦龙老师在他的“语文导读法”中提出“三主”的理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三者前后相连,不可分割。学生在学习中确定为主体,才能真正地改变填鸭式教学。
仍拿《人生的境界》为例,讨论到“道德境界”时,学生们想到了义务献血、抗震救灾……,大家认识到道德境界不是名人、圣人的专利,普通百姓也身在其中。当在讲“功利境界”时,有学生认为“老师教书赚钱”属此类。我便分析“如果一个老师是以教书育人为职业操守,他的付出与报酬不能划等号;如果是以报酬的多少考量自己教育付出就该属于此境界。”没有说教、没有否定,引导他们多角度看问题。
3.3 有效的教学实践(作业)
课后反思是对内容的最好吸收方式,认真地回顾能以课文为中心辐射到相关内容。课后的教学实践力求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布置作业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可选择性的内容——荐美文、写心得、介绍风俗、晒照片……这样的安排学生有兴趣,便不会敷衍,还能训练多种能力。
课堂教学有效与否,其实是学生学到内容和技能多少的考量。兴趣是最好的“助燃剂”,如何很好地运用这一良剂每个老师都在不断探索这个法宝。
参考文献
[1]张中原,徐林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19.
[2]雷玲.中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