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澳大利亚南部面积最小的大陆州维多利亚,人们的饮食理念早已进入了2.0时代。以美食重镇墨尔本为中心并向周边的美丽郊野辐射,不管“从农场到餐桌”还是“零距离美食”,又或是风风火火的“慢食运动”,维州的厨师总有办法在迎合新概念的同时创作出令人难忘的美味食物。名厨ShannonBennett所提倡的“Live to Eat”更是前所未有地将“果腹”这件事提升到生活艺术的层面。在维州,人们为了美食而生。
通常,我在接近十二小时的过夜飞行后并不会对一块油脂四溢的牛排产生欲望。这也是为什么我对于今晚在Rockpool Bar&Grill Melbourne的就餐计划心存疑虑,直到我皱着眉头把一块切好的DavidBlackmore干熟成和牛肉塞进嘴里,我这才感受到来自这个城市的一个随性的“下马威”——我不得不宣布这是我近几年吃过的最好吃的牛排(或许与在勃艮第Chalon-sur-Saone吃到的黄油煎夏洛莱牛肉难分伯仲)。

在这个将吃牛肉提升到一个哲学高度的时代,每个人在牛排馆都摇身一变成为农业专家。我常看到菜单上遍布着密密麻麻的产地、谷饲或草饲的标签、不同的熟成方式,厨师们拼了老命地强调“大理石纹”的油花以及换着花样做出一桌“和牛全席”,甚至连刀具都开始讲究产地和排场。老实讲,我很久都没有吃到过一块柔韧多汁、风味平衡的好牛排了。说到这里,我不禁为那些听着音乐、做着Spa长大的牛们感到悲伤。
吃一块牛排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复杂了?看起来,那些专业词汇在提升账单上的价格的同时并没有革新盘中的味道。当然,在RockpoolBar&Grill Melboume的菜单上,你也会看到不同的选择,好在训练有素的店员能够很快根据你的喜好为你推荐出合适的那款。创始人和餐饮顾问尼尔·佩里(Neil Perry)致力于为此打造可以与餐桌上的人分享不同菜式的轻松氛围,“不管你想尝试同一款牛肉的不同部位,或者是比较和牛和草饲的区别,这里都是最好的地方”。
就在我因为吞下一整块约为240克的牛排而感到昏昏欲睡的时候,来自墨尔本的第二击带着复杂的香气轻柔地击中了我的鼻梁——那是一杯使用Market Lane Coffee咖啡豆制作的手冲咖啡。此前,我是一个沉溺于油脂的意式浓缩爱好者,手冲咖啡对我来说几乎算不得咖啡,而是茶一般的存在。不过,我手边的这杯产自卢旺达的Ruli手冲咖啡却拥有像红酒一般的魔力:清脆的黄杏和牛奶巧克力的香气在鼻腔中奏起了交响乐,入口后那一丝甜甜的蜂蜜味道则让人想起森林里的野花。
Market Lane Coffee位于维多利亚女王市场里的分店虽然不大,却提供了更多视觉的欢愉。享用过咖啡之后,我还跟随来自Hunt&Gather美食之旅的向导贝蒂娜(Bettina)品尝了一些市场中美味的生蚝和奶酪。事实证明,这里并没有像世界上其他那些著名市场一般彻底沦为游客的狂欢地,当地人依然热爱来此度过闲暇时光,哪怕只是站在吧台静静地看着咖啡师花2分45秒制作一杯手冲咖啡。

在墨尔本,没什么比一顿美味的早餐和一杯好咖啡更要紧的事。你很容易在工作日的上午看到当地人悠闲地享用丰盛的早餐,以及在任何时间段细细品味手中的咖啡,令人狐疑他们究竟是否在好好上班。当然,心里思考得更多的通常是“为什么坐在那里的不是我?”几乎所有人都在谈论墨尔本的咖啡文化,大大小小的咖啡馆层出不穷,即便是街角一家毫不起眼的咖啡馆(英文中喜欢用‘hole in the wall’形容那样的小地方),也能靠口耳相传成为大排长龙的城中热点。
除了傲人的咖啡文化,澳大利亚独有的餐厅评价体系Chef Hat也脱颖而出。这个由AGFG(Australian Cured Food&Travel Guide)设置的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风风火火的米其林大潮席卷澳洲大地。事实上,在这里,你蒙住眼睛随便走进一家餐厅,都很难遇到难吃的食物。这或许源自创造美味食物最关键的两点:食材和技巧。一方面,澳洲的厨师们无可厚非地享有全世界最天然、纯净、优质的食材;另一方面,由于没有规则和限制,来自世界各地的饮食文化得以在此自由地碰撞和升华——我们称这种全新的美食为现代派澳大利亚菜(Modern Australian)。
不过,你也可以不赋予它任何定义,用在悉尼开餐厅的著名日本厨师久田哲也(Tetsuya Walmda)的话来说:“人们来到我的餐厅,常常问我这是什么菜系?是日本料理还是西餐?还是融合菜?我通常回答:‘这是食物。’”
酒庄里的食物链

在距离墨尔本仅一小时车程的莫宁顿半岛,Montalto酒庄正在采摘园中的蔬菜。几个月前播下的种子终于等到了奉献的时刻,它们即将成为今天中午的盘中餐。
“从农场到餐桌”这个概念早已不新鲜,和“有机”一样,消费者们很难真正摸清楚其中的门道。到底怎样才算“从农场到餐桌”呢?这项运动旨在鼓励餐厅尽可能地使用当地(不仅限于农场,还包括果园、渔夫、酒庄等)产出的食材,并且让客人知道盘中的花椰菜具体来自哪里。
相比起来,“零距离美食”(Zero Food Miles)的潮流则更容易把握:它意味着你正在享用的食物从产地到餐盘中的运输距离极短,从几百米到几米,短到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这正是Montalto酒庄试图达到的效果。从餐厅敞亮的落地玻璃窗往外看,是大片的葡萄园和葱翠的橄榄树,如果角度合适,或许还能瞥到菜园的一角:向日葵沉甸甸地耷拉着头,地上随意地长着一些大小各异的南瓜,青柠树散发着勾人的清香,新奇的香料从土中抽出柔嫩的枝芽……如果生啃蘸酱的胡萝卜和长豆角让你感觉自己像一只兔子,那么用刚出炉的面包蘸自产的罗勒橄榄油或许能将你拉回现实。

在墨尔本的另外一边,亚拉河谷因为聚集了众多优质的酒庄而声名远扬,这里的餐厅也大多是“慢食运动”的拥护者。在此,你不仅能够找到像Domaine Chandon、Yering Station那样的国际大牌酒庄,还有许多本地知名的小酒庄值得拜访,Oakridge酒庄就是其中一家。
和Montalto一样,Oakridge酒庄也拥有自己的菜园。“主厨马特·斯通莱(MattStonelai)来此上任前唯一的条件就是要给他一块空地种菜,于是我们为他开辟出现在的菜园。”酒庄经理摘下一颗樱桃番茄给我尝,一口咬下去,汁水丰富、味道浓郁。
有了这颗高品质的番茄打底,我对午餐的内容充满信心。马特也丝毫没令人失望,除了使用自己菜园里的蔬菜以外,其他所有的食材也都是从亚拉河谷区域采购而来的。烤乳猪的味道非常棒,经常有客人问起马特如何烹饪,于是他干脆在酒庄里开设起烹饪课堂来。不仅如此,天气好的时候,你还能和他一起去附近的小河钓鱼。
离开餐厅的时候,我在酒庄的小径上闻到一股迷人的迷迭香气息。仔细一看,原来小径旁的小土槽里也被马特种上了各色香草,那深幽的香气氤氲在耀眼的金色阳光中,成为亚拉河谷独有的记忆。
山的那边,海的这边
大部分的人都会选择从墨尔本出发,探索维州的好山好水。自驾大洋路是一个经典的选项,你可以顺道坐直升机欣赏十二门徒的壮阔景观。距离大洋路不远,有一个叫Forrest的静谧小镇,这里一共住着一百七十位居民。

艾玛·阿什顿(Emma Ashton)的家族已经在小镇上生活了五个世代,她从小在家庭牧场里长大。2013年,艾玛回到阔别二十年的故乡,如愿以偿地在此展开了她的新事业——成为Forrest Gueshouse的主人。第二年,她遇到了拥有同样愿景的厨师西蒙·斯图尔特(Simon Stewart),两人一起创办了Bespoke Harvest餐厅。
通常,我在接近十二小时的过夜飞行后并不会对一块油脂四溢的牛排产生欲望。这也是为什么我对于今晚在Rockpool Bar&Grill Melbourne的就餐计划心存疑虑,直到我皱着眉头把一块切好的DavidBlackmore干熟成和牛肉塞进嘴里,我这才感受到来自这个城市的一个随性的“下马威”——我不得不宣布这是我近几年吃过的最好吃的牛排(或许与在勃艮第Chalon-sur-Saone吃到的黄油煎夏洛莱牛肉难分伯仲)。
在这个将吃牛肉提升到一个哲学高度的时代,每个人在牛排馆都摇身一变成为农业专家。我常看到菜单上遍布着密密麻麻的产地、谷饲或草饲的标签、不同的熟成方式,厨师们拼了老命地强调“大理石纹”的油花以及换着花样做出一桌“和牛全席”,甚至连刀具都开始讲究产地和排场。老实讲,我很久都没有吃到过一块柔韧多汁、风味平衡的好牛排了。说到这里,我不禁为那些听着音乐、做着Spa长大的牛们感到悲伤。
吃一块牛排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复杂了?看起来,那些专业词汇在提升账单上的价格的同时并没有革新盘中的味道。当然,在RockpoolBar&Grill Melboume的菜单上,你也会看到不同的选择,好在训练有素的店员能够很快根据你的喜好为你推荐出合适的那款。创始人和餐饮顾问尼尔·佩里(Neil Perry)致力于为此打造可以与餐桌上的人分享不同菜式的轻松氛围,“不管你想尝试同一款牛肉的不同部位,或者是比较和牛和草饲的区别,这里都是最好的地方”。
就在我因为吞下一整块约为240克的牛排而感到昏昏欲睡的时候,来自墨尔本的第二击带着复杂的香气轻柔地击中了我的鼻梁——那是一杯使用Market Lane Coffee咖啡豆制作的手冲咖啡。此前,我是一个沉溺于油脂的意式浓缩爱好者,手冲咖啡对我来说几乎算不得咖啡,而是茶一般的存在。不过,我手边的这杯产自卢旺达的Ruli手冲咖啡却拥有像红酒一般的魔力:清脆的黄杏和牛奶巧克力的香气在鼻腔中奏起了交响乐,入口后那一丝甜甜的蜂蜜味道则让人想起森林里的野花。
Market Lane Coffee位于维多利亚女王市场里的分店虽然不大,却提供了更多视觉的欢愉。享用过咖啡之后,我还跟随来自Hunt&Gather美食之旅的向导贝蒂娜(Bettina)品尝了一些市场中美味的生蚝和奶酪。事实证明,这里并没有像世界上其他那些著名市场一般彻底沦为游客的狂欢地,当地人依然热爱来此度过闲暇时光,哪怕只是站在吧台静静地看着咖啡师花2分45秒制作一杯手冲咖啡。
在墨尔本,没什么比一顿美味的早餐和一杯好咖啡更要紧的事。你很容易在工作日的上午看到当地人悠闲地享用丰盛的早餐,以及在任何时间段细细品味手中的咖啡,令人狐疑他们究竟是否在好好上班。当然,心里思考得更多的通常是“为什么坐在那里的不是我?”几乎所有人都在谈论墨尔本的咖啡文化,大大小小的咖啡馆层出不穷,即便是街角一家毫不起眼的咖啡馆(英文中喜欢用‘hole in the wall’形容那样的小地方),也能靠口耳相传成为大排长龙的城中热点。
除了傲人的咖啡文化,澳大利亚独有的餐厅评价体系Chef Hat也脱颖而出。这个由AGFG(Australian Cured Food&Travel Guide)设置的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风风火火的米其林大潮席卷澳洲大地。事实上,在这里,你蒙住眼睛随便走进一家餐厅,都很难遇到难吃的食物。这或许源自创造美味食物最关键的两点:食材和技巧。一方面,澳洲的厨师们无可厚非地享有全世界最天然、纯净、优质的食材;另一方面,由于没有规则和限制,来自世界各地的饮食文化得以在此自由地碰撞和升华——我们称这种全新的美食为现代派澳大利亚菜(Modern Australian)。
不过,你也可以不赋予它任何定义,用在悉尼开餐厅的著名日本厨师久田哲也(Tetsuya Walmda)的话来说:“人们来到我的餐厅,常常问我这是什么菜系?是日本料理还是西餐?还是融合菜?我通常回答:‘这是食物。’”
酒庄里的食物链
在距离墨尔本仅一小时车程的莫宁顿半岛,Montalto酒庄正在采摘园中的蔬菜。几个月前播下的种子终于等到了奉献的时刻,它们即将成为今天中午的盘中餐。
“从农场到餐桌”这个概念早已不新鲜,和“有机”一样,消费者们很难真正摸清楚其中的门道。到底怎样才算“从农场到餐桌”呢?这项运动旨在鼓励餐厅尽可能地使用当地(不仅限于农场,还包括果园、渔夫、酒庄等)产出的食材,并且让客人知道盘中的花椰菜具体来自哪里。
相比起来,“零距离美食”(Zero Food Miles)的潮流则更容易把握:它意味着你正在享用的食物从产地到餐盘中的运输距离极短,从几百米到几米,短到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这正是Montalto酒庄试图达到的效果。从餐厅敞亮的落地玻璃窗往外看,是大片的葡萄园和葱翠的橄榄树,如果角度合适,或许还能瞥到菜园的一角:向日葵沉甸甸地耷拉着头,地上随意地长着一些大小各异的南瓜,青柠树散发着勾人的清香,新奇的香料从土中抽出柔嫩的枝芽……如果生啃蘸酱的胡萝卜和长豆角让你感觉自己像一只兔子,那么用刚出炉的面包蘸自产的罗勒橄榄油或许能将你拉回现实。
在墨尔本的另外一边,亚拉河谷因为聚集了众多优质的酒庄而声名远扬,这里的餐厅也大多是“慢食运动”的拥护者。在此,你不仅能够找到像Domaine Chandon、Yering Station那样的国际大牌酒庄,还有许多本地知名的小酒庄值得拜访,Oakridge酒庄就是其中一家。
和Montalto一样,Oakridge酒庄也拥有自己的菜园。“主厨马特·斯通莱(MattStonelai)来此上任前唯一的条件就是要给他一块空地种菜,于是我们为他开辟出现在的菜园。”酒庄经理摘下一颗樱桃番茄给我尝,一口咬下去,汁水丰富、味道浓郁。
有了这颗高品质的番茄打底,我对午餐的内容充满信心。马特也丝毫没令人失望,除了使用自己菜园里的蔬菜以外,其他所有的食材也都是从亚拉河谷区域采购而来的。烤乳猪的味道非常棒,经常有客人问起马特如何烹饪,于是他干脆在酒庄里开设起烹饪课堂来。不仅如此,天气好的时候,你还能和他一起去附近的小河钓鱼。
离开餐厅的时候,我在酒庄的小径上闻到一股迷人的迷迭香气息。仔细一看,原来小径旁的小土槽里也被马特种上了各色香草,那深幽的香气氤氲在耀眼的金色阳光中,成为亚拉河谷独有的记忆。
山的那边,海的这边
大部分的人都会选择从墨尔本出发,探索维州的好山好水。自驾大洋路是一个经典的选项,你可以顺道坐直升机欣赏十二门徒的壮阔景观。距离大洋路不远,有一个叫Forrest的静谧小镇,这里一共住着一百七十位居民。
艾玛·阿什顿(Emma Ashton)的家族已经在小镇上生活了五个世代,她从小在家庭牧场里长大。2013年,艾玛回到阔别二十年的故乡,如愿以偿地在此展开了她的新事业——成为Forrest Gueshouse的主人。第二年,她遇到了拥有同样愿景的厨师西蒙·斯图尔特(Simon Stewart),两人一起创办了Bespoke Harvest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