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在145万字以上。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积极拓展课外阅读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但对于课外阅读的指导和训练显得十分疲软无力,教师不能恰当地找准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融合的切入点。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摸索促进课内外阅读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关键词】课内外阅读 阅读方法 培养兴趣 体验乐趣
一、得法于课内,学会阅读
课内阅读即语文阅读教学,它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可以说,没有课内阅读教学的基础,就根本说不上在课外阅读方面求发展。要把语文教材作为例子,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注重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阅读能力,将学生的阅读引向更为广阔的课外空间。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在教学中,就要带领学生学好“例子”,然后巧妙地着眼于挖掘“例子”中有利于知识拓展的“链接点”。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
学生对阅读具有深厚兴趣,本身就是课外阅读实践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非常重要。喜欢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巧用故事设置悬念,讲与课文或作者有关的故事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极佳方法。在教学《景阳冈》一文时,我就采用了这一方法,让学生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感受中,体验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从而主动去阅读整本的《水浒传》,在教学那一篇课文后的一个月中,学生中掀起了一股《水浒传》阅读热潮,学生几乎人手一本,课间的谈论也离不开书中的情节。这种效果比老师任何说教都要好。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要想知道更多、更丰富的故事情节,只有到课外阅读去感受,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去阅读。其次,可以开“读书会”交流阅读成果,极大程度提高学生对的阅读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活跃他们的学习生活,让他们自然而然地、轻松地进入到阅读的世界。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我让学生去阅读《安徒生童话》,学完了《猴王出世》一文后,我让学生去阅读《西游记》……在读书的过程中,我还让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在阅读活动中还要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进行交流,在班级中可以开展“阅读小博士”活动。全班同学现场比试、个别同学的抽签背诵。同時为配合诗文诵读,我们还从“古诗书文书法比赛”、“古诗文配画比赛”、“改编古诗文”几个全方面展开,在引起学生朗读兴趣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再有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籍。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
三、体验阅读乐趣、坚持阅读
课外阅读课内交流,非写不读。这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经之路。为了保证学生的读书热情,在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学生读书后的成果与收获。在学生个体自由读书的基础上,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享受阅读,体验到读书的快乐。如在班级开展“书海拾贝”、“阅读主题活动月”、“与诗同行”三种类型活动。
1.书海拾贝:俗话说“好记心不如烂笔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看到的好词佳句,引导学生把它们摘抄下来,长期坚持,能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并运用于平时交流与习作中,提高了学生的日语交际与作文的能力。通过班内交流的形式,促进了学生摘抄的热情。如每周举办一次读书笔记交流会,或者发布在微博上,好友之间交流互动畅谈读书的内容、看法或自己的心得体会。这不但能让学生在更大程度上分享课外阅读的收获,而且能够于无形中促进学生养成坚持阅读的良好习惯。2.班级主题活动月: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但不能忽视老师对学生阅读的引领。特别是面对琳琅满目的书,学生们选择起来也觉困难,“班级主题活动月”犹如指路明灯,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读书。如在“学习名人、励精图治”主题阅读活动中,我推荐给学生几本名人传记,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来完成对书目的阅读。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变得富有针对性,便于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组织了读书会活动,将读书的过程深入化,促进学生读书有所得、读书有所获,改变了“走马观花式”地阅读。3.与诗同行:在诗歌的海洋里,包罗了我们想要表达的一切情感,这份古老的盛宴实在太吸引,太令人神往了。活动中同学们可以装扮成诗中的角色;可以在“随想”墙上信手写上什么;可以仿写诗后贴在墙上等待同学的点评,那份期盼的心情是不言而喻的。
读书贵在坚持,养成习惯,只有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乐趣才能坚持不懈。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使学生爱动、好表现的天性得到释放,把呆板的阅读“立体”化,让学生在读中乐,在乐中读。
总之,推进学生阅读是当前语文教师的一个工作重点。正确、合理地引导课外阅读,把课内阅读中所掌握阅读方法,应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语文老师一个神圣的使命。如果我们能用课内阅读去扣开课外阅读的大门,课内外阅读相得益彰,使阅读成为学生一种生命的需要,那一定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快乐,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关键词】课内外阅读 阅读方法 培养兴趣 体验乐趣
一、得法于课内,学会阅读
课内阅读即语文阅读教学,它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可以说,没有课内阅读教学的基础,就根本说不上在课外阅读方面求发展。要把语文教材作为例子,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注重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阅读能力,将学生的阅读引向更为广阔的课外空间。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在教学中,就要带领学生学好“例子”,然后巧妙地着眼于挖掘“例子”中有利于知识拓展的“链接点”。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
学生对阅读具有深厚兴趣,本身就是课外阅读实践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非常重要。喜欢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巧用故事设置悬念,讲与课文或作者有关的故事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极佳方法。在教学《景阳冈》一文时,我就采用了这一方法,让学生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感受中,体验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从而主动去阅读整本的《水浒传》,在教学那一篇课文后的一个月中,学生中掀起了一股《水浒传》阅读热潮,学生几乎人手一本,课间的谈论也离不开书中的情节。这种效果比老师任何说教都要好。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要想知道更多、更丰富的故事情节,只有到课外阅读去感受,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去阅读。其次,可以开“读书会”交流阅读成果,极大程度提高学生对的阅读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活跃他们的学习生活,让他们自然而然地、轻松地进入到阅读的世界。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我让学生去阅读《安徒生童话》,学完了《猴王出世》一文后,我让学生去阅读《西游记》……在读书的过程中,我还让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在阅读活动中还要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进行交流,在班级中可以开展“阅读小博士”活动。全班同学现场比试、个别同学的抽签背诵。同時为配合诗文诵读,我们还从“古诗书文书法比赛”、“古诗文配画比赛”、“改编古诗文”几个全方面展开,在引起学生朗读兴趣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再有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籍。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
三、体验阅读乐趣、坚持阅读
课外阅读课内交流,非写不读。这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经之路。为了保证学生的读书热情,在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学生读书后的成果与收获。在学生个体自由读书的基础上,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享受阅读,体验到读书的快乐。如在班级开展“书海拾贝”、“阅读主题活动月”、“与诗同行”三种类型活动。
1.书海拾贝:俗话说“好记心不如烂笔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看到的好词佳句,引导学生把它们摘抄下来,长期坚持,能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并运用于平时交流与习作中,提高了学生的日语交际与作文的能力。通过班内交流的形式,促进了学生摘抄的热情。如每周举办一次读书笔记交流会,或者发布在微博上,好友之间交流互动畅谈读书的内容、看法或自己的心得体会。这不但能让学生在更大程度上分享课外阅读的收获,而且能够于无形中促进学生养成坚持阅读的良好习惯。2.班级主题活动月: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但不能忽视老师对学生阅读的引领。特别是面对琳琅满目的书,学生们选择起来也觉困难,“班级主题活动月”犹如指路明灯,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读书。如在“学习名人、励精图治”主题阅读活动中,我推荐给学生几本名人传记,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来完成对书目的阅读。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变得富有针对性,便于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组织了读书会活动,将读书的过程深入化,促进学生读书有所得、读书有所获,改变了“走马观花式”地阅读。3.与诗同行:在诗歌的海洋里,包罗了我们想要表达的一切情感,这份古老的盛宴实在太吸引,太令人神往了。活动中同学们可以装扮成诗中的角色;可以在“随想”墙上信手写上什么;可以仿写诗后贴在墙上等待同学的点评,那份期盼的心情是不言而喻的。
读书贵在坚持,养成习惯,只有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乐趣才能坚持不懈。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使学生爱动、好表现的天性得到释放,把呆板的阅读“立体”化,让学生在读中乐,在乐中读。
总之,推进学生阅读是当前语文教师的一个工作重点。正确、合理地引导课外阅读,把课内阅读中所掌握阅读方法,应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语文老师一个神圣的使命。如果我们能用课内阅读去扣开课外阅读的大门,课内外阅读相得益彰,使阅读成为学生一种生命的需要,那一定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快乐,创造出更多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