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许多组矛盾的范畴,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好好把握其矛盾双方的关系,用辩证法艺术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矛盾,以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管理 实践
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存在着许多组矛盾的范畴,如果我们教师在管理学生时,不好好把握其矛盾双方的关系,往往教育效果就会过犹不及、适得其反。因此,我们教师有必要运用辩证法艺术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矛盾,以此来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效益。本人认为教师对辩证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对下面几组矛盾关系的把握和处理上。
一、适当把握师生之间的距离
师生之间到底需要怎样的距离,一直是众多教师探索和争议的问题。某些教师,尤其是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本着关爱学生的宗旨,认为热爱学生,就是要和学生打成一片,不分彼此。于是一下课就和学生随意开玩笑、做游戏、聊天,即使学生犯了错误,也舍不得批评学生。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经常忘记你是一个老师,把你完全当成自己的好朋友了。这种教师在学生面前是亲和力有余而威严不足,学生在教师面前则是毫无压力、随心所欲,课堂的正常秩序往往难以维持。此为“师生关系太近”。而另外一种教师则认为,教师要有威严方有师道,管理学生应该“严”字当头,应和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让学生有摸不透的感觉。这种教师很少甚至从不与学生谈心和聊天,以此来维护自己的权威,显得教师威严有余而亲和力不足。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就会产生惧怕心理。这样,只能让学生见到你噤若寒蝉,与你渐渐疏远。此为“师生关系太远”。本人认为,一般情况下,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距离应稍远,因为课堂学习是一个严肃的活动,当然在适当的时候创设轻松的氛围和有趣的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下课后,师生之间的距离应稍近,因为下课是了解学生的最好途径,通过交流方会使学生感受到伟大的师爱;在处理偶发事件时,教师要与学生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因为偶发事件是在教师没有预先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处理不当,极易激化事态,导致师生之间的矛盾。
二、权利的放与收
这里是指管理学生时,教师权利的放与收的关系。要管好一个班集体,光靠教师一个人是不行的。如果教师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最后教师必是疲于奔命。如果有一批得力的学生干部(包括班干部、团干部、科代表、小组长等),就会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也会提高工作效益。要相信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是能够办好事情的,要在学生干部办事情的过程中教会他们方法,要在学生中树立学生干部的威信。至于权力放到什么程度才适宜,这要视班级的现状来确定。班级现状好的,权力可以多放一些;班级现状较差的,权力可以少放一些。
三、管理手段的软与硬
教师管理学生的手段,有时需要来软的,有时需要来硬的,有时需要软硬兼施,要因人而异。对一个偶尔犯错误的学生,教师要循循善诱,多做思想工作,给他台阶下,这就是“软”;对一个屡犯错误的学生,教师则须严厉的批评,该处分的就要坚决处分,这就是“硬”。但是处分毕竟不是目的,我们在处分的同时,还得做他的思想工作,让他有改正的机会和信心,这就是“软硬兼施”。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是教师就动不动和学生讲“狠”,当学生一旦发现你讲“狠”,你又做不到时,那你在学生面前就丧失了威信。事实上,作为一个普通教师,你在《教师法》的约束下,你又可能“狠”到哪里呢?只有恰如其分的“狠”,学生才会怕你。总的来说,“硬”必须比“软”少:当学生“软”的时候,你就不要“硬”,但有时候需要绵里藏针;当学生“硬”的时候,你可能需要“软”,这就是所谓“柔能克刚”。
四、适当的抑与扬
常言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一个班有多少学生,就会有多少种个性,多少种心情。有的学生,你批评他,他可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甚至还朝着你发笑;有的学生,你一句轻微的批评,就有可能让他好几天心绪不宁,甚至要落下泪花。因此,我觉得班主任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之前,一定要对学生的个性有充分的了解。性格外向的学生犯了错误,你的批评可以直接一些,重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犯了错误,你的批评就要格外小心,不要对他刺激过度。表扬也是如此,容易骄傲的学生要抑,很难兴奋的学生要表扬。另外,做同一个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时,还得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即从扬到抑,再从抑到扬,这样方能减少或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达到真正育人之目的。
五、思想管理的松与紧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但是严得过分,会让学生总是紧张,神经绷得很紧,情感就有可能减弱,产生逆反心理。而缓解紧张情绪的方法就是放松。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尤其是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我们既要分析所犯错误的危害,让学生紧张起来,又要分析其所犯错误的原因,并暗示他:老师坚信他本人通过努力是会改正错误的,改正错误后的他在老师心目中形象依然光辉,从而让他松弛下来。对待学生的学习任务也是一样的。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现在的竞争又十分激烈,紧张是难免的,因此,作为教师就应每天给予学生适当松弛娱乐的时间。成年人尚且需要娱乐,更何况处于发展中的学生呢?由紧张到松弛再到紧张,这是遵循了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的规律。当然,一般情况下应以紧张为主,松弛为次。
六、适当的“认真与糊涂”
要成为优秀的教师,必须需要十分认真的敬业精神。一个敷衍塞责的人难以成为优秀的教师。但这并不是说,教师事事都应持认真严肃的态度,有时教师还得装装糊涂。一个很少犯错误的同学偶尔犯一点小错误,并且这个同学自己也认识到了,这个时候教师应糊涂;一个平时表现不太好,但确实在努力改变自己的学生,他犯了一个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错误,这个时候教师也应该装糊涂。人无完人,如果教师事事顶真,寻个究竟,会过犹不及,引起学生的反感。当然,“难得糊涂”并不是真糊涂,而是教师心明如镜,对事情原委了然于胸,且能预见和控制事情发展的趋势与后果。
教师在教育管理学生时,始终都包含着辩证法的艺术。教师运用辩证法艺术地处理问题,绝非玩弄权术,而是热爱学生的一种智慧。有了高超的爱的艺术和智慧,方能称之为真正的教育。
关键词:管理 实践
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存在着许多组矛盾的范畴,如果我们教师在管理学生时,不好好把握其矛盾双方的关系,往往教育效果就会过犹不及、适得其反。因此,我们教师有必要运用辩证法艺术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矛盾,以此来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效益。本人认为教师对辩证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对下面几组矛盾关系的把握和处理上。
一、适当把握师生之间的距离
师生之间到底需要怎样的距离,一直是众多教师探索和争议的问题。某些教师,尤其是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本着关爱学生的宗旨,认为热爱学生,就是要和学生打成一片,不分彼此。于是一下课就和学生随意开玩笑、做游戏、聊天,即使学生犯了错误,也舍不得批评学生。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经常忘记你是一个老师,把你完全当成自己的好朋友了。这种教师在学生面前是亲和力有余而威严不足,学生在教师面前则是毫无压力、随心所欲,课堂的正常秩序往往难以维持。此为“师生关系太近”。而另外一种教师则认为,教师要有威严方有师道,管理学生应该“严”字当头,应和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让学生有摸不透的感觉。这种教师很少甚至从不与学生谈心和聊天,以此来维护自己的权威,显得教师威严有余而亲和力不足。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就会产生惧怕心理。这样,只能让学生见到你噤若寒蝉,与你渐渐疏远。此为“师生关系太远”。本人认为,一般情况下,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距离应稍远,因为课堂学习是一个严肃的活动,当然在适当的时候创设轻松的氛围和有趣的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下课后,师生之间的距离应稍近,因为下课是了解学生的最好途径,通过交流方会使学生感受到伟大的师爱;在处理偶发事件时,教师要与学生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因为偶发事件是在教师没有预先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处理不当,极易激化事态,导致师生之间的矛盾。
二、权利的放与收
这里是指管理学生时,教师权利的放与收的关系。要管好一个班集体,光靠教师一个人是不行的。如果教师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最后教师必是疲于奔命。如果有一批得力的学生干部(包括班干部、团干部、科代表、小组长等),就会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也会提高工作效益。要相信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是能够办好事情的,要在学生干部办事情的过程中教会他们方法,要在学生中树立学生干部的威信。至于权力放到什么程度才适宜,这要视班级的现状来确定。班级现状好的,权力可以多放一些;班级现状较差的,权力可以少放一些。
三、管理手段的软与硬
教师管理学生的手段,有时需要来软的,有时需要来硬的,有时需要软硬兼施,要因人而异。对一个偶尔犯错误的学生,教师要循循善诱,多做思想工作,给他台阶下,这就是“软”;对一个屡犯错误的学生,教师则须严厉的批评,该处分的就要坚决处分,这就是“硬”。但是处分毕竟不是目的,我们在处分的同时,还得做他的思想工作,让他有改正的机会和信心,这就是“软硬兼施”。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是教师就动不动和学生讲“狠”,当学生一旦发现你讲“狠”,你又做不到时,那你在学生面前就丧失了威信。事实上,作为一个普通教师,你在《教师法》的约束下,你又可能“狠”到哪里呢?只有恰如其分的“狠”,学生才会怕你。总的来说,“硬”必须比“软”少:当学生“软”的时候,你就不要“硬”,但有时候需要绵里藏针;当学生“硬”的时候,你可能需要“软”,这就是所谓“柔能克刚”。
四、适当的抑与扬
常言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一个班有多少学生,就会有多少种个性,多少种心情。有的学生,你批评他,他可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甚至还朝着你发笑;有的学生,你一句轻微的批评,就有可能让他好几天心绪不宁,甚至要落下泪花。因此,我觉得班主任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之前,一定要对学生的个性有充分的了解。性格外向的学生犯了错误,你的批评可以直接一些,重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犯了错误,你的批评就要格外小心,不要对他刺激过度。表扬也是如此,容易骄傲的学生要抑,很难兴奋的学生要表扬。另外,做同一个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时,还得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即从扬到抑,再从抑到扬,这样方能减少或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达到真正育人之目的。
五、思想管理的松与紧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但是严得过分,会让学生总是紧张,神经绷得很紧,情感就有可能减弱,产生逆反心理。而缓解紧张情绪的方法就是放松。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尤其是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我们既要分析所犯错误的危害,让学生紧张起来,又要分析其所犯错误的原因,并暗示他:老师坚信他本人通过努力是会改正错误的,改正错误后的他在老师心目中形象依然光辉,从而让他松弛下来。对待学生的学习任务也是一样的。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现在的竞争又十分激烈,紧张是难免的,因此,作为教师就应每天给予学生适当松弛娱乐的时间。成年人尚且需要娱乐,更何况处于发展中的学生呢?由紧张到松弛再到紧张,这是遵循了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的规律。当然,一般情况下应以紧张为主,松弛为次。
六、适当的“认真与糊涂”
要成为优秀的教师,必须需要十分认真的敬业精神。一个敷衍塞责的人难以成为优秀的教师。但这并不是说,教师事事都应持认真严肃的态度,有时教师还得装装糊涂。一个很少犯错误的同学偶尔犯一点小错误,并且这个同学自己也认识到了,这个时候教师应糊涂;一个平时表现不太好,但确实在努力改变自己的学生,他犯了一个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错误,这个时候教师也应该装糊涂。人无完人,如果教师事事顶真,寻个究竟,会过犹不及,引起学生的反感。当然,“难得糊涂”并不是真糊涂,而是教师心明如镜,对事情原委了然于胸,且能预见和控制事情发展的趋势与后果。
教师在教育管理学生时,始终都包含着辩证法的艺术。教师运用辩证法艺术地处理问题,绝非玩弄权术,而是热爱学生的一种智慧。有了高超的爱的艺术和智慧,方能称之为真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