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音乐教学;创新;教学观念;情感体验;创新能力;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11—0040—01
音乐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其有助于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够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学生音乐素养。而要实现音乐课程目标,则需要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创新。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创新小学音乐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创新音乐教学观念
传统的音乐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在教学组织规范性、知识传授系统性、教师指导全面性等方面有其优势。但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常常被无限制地扩大,而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得到充分体现。“乐理+唱歌”的教学内容、“填鸭式”、“注入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了被动式的“知识接收器”,学生的全面发展无从谈起。在新课改深入发展的今天,音乐教师应树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理念,不断创新音乐教学观念,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其音乐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二、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教学的核心在于其情感性的发挥。要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融入音乐,教师必须引导他们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来感知音乐,以不断丰富其情感体验,逐步使学生认识音乐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段。如,《快乐的节日》一歌,表现了少先队员过六一时热闹、喜庆、祥和的场景。在教授这首歌曲时,我先是询问学生每年的六一节是怎么过的。他们踊跃地说到了演节目、看电影、办画展、逛公园等活动。而后引导学生在歌曲播放到“跳啊跳”的衬词部分时,用打击乐中的锣、鼓进行伴奏。于是,他们便随着歌曲中“跳啊跳”的节奏,敲响了手中的锣和鼓。最后,我进一步启发学生,如何营造出浓厚的过节氛围。许多学生便主动要求进行表演。他们手中拿着教师事先准备好的道具,边唱歌边跟着节奏做动作,仿佛是身着节日盛装的舞蹈队正在翩翩起舞。学生由此也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突出创新能力培养
音乐所描绘的形象没有可视的客体,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正是这种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师可采用让学生表演、欣赏、创作等活动方式,发展他们的直觉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如,在欣赏《黄河船夫曲》时,我先为学生展示了一幅黄河壶口瀑布图。还未听音乐,学生已宛如置身于壶口瀑布跟前。然后,播放《黄河船夫曲》让学生欣赏。其声音高亢嘹亮,表现出中国人民为保卫祖国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最后,适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学生大胆想象、踊跃发言的基础上,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并结合从电影、电视上看到的船夫形象进行大胆创作。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有的用歌声表达音乐情感,有的用语言描述音乐氛围,有的用图画展示音乐意境,有的用动作来传递音乐感受,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自身实际,充分发挥音乐潜能和聪明才智,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出了鲜明的个性。在感受音乐的同时,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
四、创新音乐教学方法
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唤起人们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这说明音乐具有动态的特征,教师应加强音乐运动与身体运动之间的联系。如,在教授《在葡萄架下》这首歌曲时,教师可让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一边唱《在葡萄架下》,一边通过“读歌词”、“跺脚”、“拍手”等方式感受其节奏。这样学生既感受了歌曲意境,又很好地掌握了其节奏。让学生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把听到的模仿出来,实现由声音感知到动作感知的过渡,能够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在音乐教学中,我还经常采用学科整合的教学方法,把音乐与舞蹈、音乐与体育、音乐与文学等结合起来,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节目,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其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编辑:孟刚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11—0040—01
音乐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其有助于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够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学生音乐素养。而要实现音乐课程目标,则需要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创新。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创新小学音乐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创新音乐教学观念
传统的音乐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在教学组织规范性、知识传授系统性、教师指导全面性等方面有其优势。但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常常被无限制地扩大,而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得到充分体现。“乐理+唱歌”的教学内容、“填鸭式”、“注入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了被动式的“知识接收器”,学生的全面发展无从谈起。在新课改深入发展的今天,音乐教师应树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理念,不断创新音乐教学观念,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其音乐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二、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教学的核心在于其情感性的发挥。要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融入音乐,教师必须引导他们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来感知音乐,以不断丰富其情感体验,逐步使学生认识音乐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段。如,《快乐的节日》一歌,表现了少先队员过六一时热闹、喜庆、祥和的场景。在教授这首歌曲时,我先是询问学生每年的六一节是怎么过的。他们踊跃地说到了演节目、看电影、办画展、逛公园等活动。而后引导学生在歌曲播放到“跳啊跳”的衬词部分时,用打击乐中的锣、鼓进行伴奏。于是,他们便随着歌曲中“跳啊跳”的节奏,敲响了手中的锣和鼓。最后,我进一步启发学生,如何营造出浓厚的过节氛围。许多学生便主动要求进行表演。他们手中拿着教师事先准备好的道具,边唱歌边跟着节奏做动作,仿佛是身着节日盛装的舞蹈队正在翩翩起舞。学生由此也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突出创新能力培养
音乐所描绘的形象没有可视的客体,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正是这种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师可采用让学生表演、欣赏、创作等活动方式,发展他们的直觉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如,在欣赏《黄河船夫曲》时,我先为学生展示了一幅黄河壶口瀑布图。还未听音乐,学生已宛如置身于壶口瀑布跟前。然后,播放《黄河船夫曲》让学生欣赏。其声音高亢嘹亮,表现出中国人民为保卫祖国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最后,适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学生大胆想象、踊跃发言的基础上,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并结合从电影、电视上看到的船夫形象进行大胆创作。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有的用歌声表达音乐情感,有的用语言描述音乐氛围,有的用图画展示音乐意境,有的用动作来传递音乐感受,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自身实际,充分发挥音乐潜能和聪明才智,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出了鲜明的个性。在感受音乐的同时,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
四、创新音乐教学方法
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唤起人们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这说明音乐具有动态的特征,教师应加强音乐运动与身体运动之间的联系。如,在教授《在葡萄架下》这首歌曲时,教师可让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一边唱《在葡萄架下》,一边通过“读歌词”、“跺脚”、“拍手”等方式感受其节奏。这样学生既感受了歌曲意境,又很好地掌握了其节奏。让学生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把听到的模仿出来,实现由声音感知到动作感知的过渡,能够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在音乐教学中,我还经常采用学科整合的教学方法,把音乐与舞蹈、音乐与体育、音乐与文学等结合起来,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节目,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其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编辑:孟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