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信息技术会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并在教学中灵活、合理运用,发挥其最大功效。
【关键词】信息技术 ; 激发兴趣 ; 培养能力 ; 发散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3-0229-01
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的需要。现代教育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放在重要地位,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发展,就必须要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借助电教媒体,从直观入手动态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益。下面本人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作几点初步探讨。
一、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起点,是获得知识的开始。心理学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各种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情绪。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奇好动,对事物的内部联系、对学习的目的、意义认识,还是处在直接兴趣阶段。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培养积极主动地意识,进而产生浓厚的求知欲,就会变苦学为乐学。电教手段教学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化无形为有形的作用,使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生动。
在我教小学数学第二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例题33-7=?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覆盖抽拉片,先出示33根小棒,很明显看出3不够减7,接着移动下面的活动片,将1捆小棒覆盖,同时牵动一张抽拉片,将这捆小棒拆开为10根小棒,这样将其与原数中的3根合并为13根,再拉动活动的抽拉片,从13根中去掉7根,剩下6根,即33-7=26,通过使用电教覆盖、抽拉片,使图中的小棒变静为动,学生在动态表象中想象,在有限空间里形成联想,加深记忆;配有鲜明的色彩课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投影,展现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全过程,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突破了教学难点。
二、诱發思考,培养思维能力
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阔性。通过电教手段能够把大量直观材料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呈现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使教学中空间、抽象、费解的概念与法则变得具体、直观、易理解。从而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感知、探究,培养数学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主动发现新的规律。例如:我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有黄花6朵,红花9朵,红花比黄花多几朵?”时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复合片,先出示6朵黄花,9朵红花,再用覆盖活动片将红花与黄花同样多的部分覆盖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示,使学生清晰可辨红花由两部份组成:一部分“和黄花同样多”,另一部分是“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进而概括出计算方法:要求“红花比黄花多几?”,就要从9朵红花中去掉与黄花同样的红花朵数,也就是“红花比黄花多的”,用减法计算,即9-6=3(朵)。这样通过直观演示,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生动、逼真地展现出来,既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强化了形象思维,揭示了数学的本质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教材只是提供教师教学的可能,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整合现在的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课程的实践者和开发者。尤其是数学教师不能只让学生会做“数学”,而是要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一种社会价值,从而达到育人目的。如,“可怕的污染”这节实践活动课,编者意图是先让学生课前通过调查统计丢弃塑料袋个数这一活动,再到课中进行数据整理、分析,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而我在教学实践中感到这样的数学,学生只是在编者、教者有意的安排下处于“要我学”的状态活动,不是学生发自内心需要的“我要学”。为此,我改变了教学程序,而采用“问题提出→网络查询→交流汇报→实践调查→统计分析”的教学模式开展活动,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的优势,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中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于是我课前把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收集整理后制作成课件,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具体教学过程是:教师提供相关的网站,让学生自由的浏览查询什么是白色污染?分组交流汇报浏览结果。即让学生描述白色污染的危害;分组讨论如何减少白色污染,即让学生提出建设性、可行性的计划和方案。此时,教室里已是一片沸腾,学生纷纷举手参加“环保小卫士”这一有意义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这样,让学生在明辨是非的情况下,更加积极地行动起来,带着目的去调查、验证那些触目惊心的数字,亲身感受白色污染的严重危害性地同时不但自己得到了教育,而且还能宣传教育他人,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得到强化。
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还能使育人价值得到体现,从而,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教育功效。
四、运用电教手段,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输出信息,学生接受信息,学生作为接受信息的主体,其接受信息的积极性发挥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最后的效果。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传递信息的载体是语言信号,其实学生对此较容易产生疲劳感,,而且语言信号稍纵即逝,不能反复感知,而且学生也不可能全体保时保量地传递信息。而电化教学有具体的光、色、形的信号,并通过调控,可以有计划针对性地进行反复感知。如我们可以借助投影片反映作业情况,及时点评;通过录音、录像使学生及时审视自己的操作情况,满足求知欲。
由此可见,现代教育手段在激发学生兴趣、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减轻学习难度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翻开了新的一页。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元.《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
[3]刘电芝.《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4]论计算机教育发展的新阶段,计算机世界报。
[5]马宁主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
【关键词】信息技术 ; 激发兴趣 ; 培养能力 ; 发散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3-0229-01
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的需要。现代教育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放在重要地位,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发展,就必须要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借助电教媒体,从直观入手动态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益。下面本人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作几点初步探讨。
一、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起点,是获得知识的开始。心理学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各种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情绪。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奇好动,对事物的内部联系、对学习的目的、意义认识,还是处在直接兴趣阶段。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培养积极主动地意识,进而产生浓厚的求知欲,就会变苦学为乐学。电教手段教学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化无形为有形的作用,使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生动。
在我教小学数学第二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例题33-7=?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覆盖抽拉片,先出示33根小棒,很明显看出3不够减7,接着移动下面的活动片,将1捆小棒覆盖,同时牵动一张抽拉片,将这捆小棒拆开为10根小棒,这样将其与原数中的3根合并为13根,再拉动活动的抽拉片,从13根中去掉7根,剩下6根,即33-7=26,通过使用电教覆盖、抽拉片,使图中的小棒变静为动,学生在动态表象中想象,在有限空间里形成联想,加深记忆;配有鲜明的色彩课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投影,展现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全过程,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突破了教学难点。
二、诱發思考,培养思维能力
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阔性。通过电教手段能够把大量直观材料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呈现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使教学中空间、抽象、费解的概念与法则变得具体、直观、易理解。从而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感知、探究,培养数学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主动发现新的规律。例如:我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有黄花6朵,红花9朵,红花比黄花多几朵?”时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复合片,先出示6朵黄花,9朵红花,再用覆盖活动片将红花与黄花同样多的部分覆盖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示,使学生清晰可辨红花由两部份组成:一部分“和黄花同样多”,另一部分是“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进而概括出计算方法:要求“红花比黄花多几?”,就要从9朵红花中去掉与黄花同样的红花朵数,也就是“红花比黄花多的”,用减法计算,即9-6=3(朵)。这样通过直观演示,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生动、逼真地展现出来,既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强化了形象思维,揭示了数学的本质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教材只是提供教师教学的可能,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整合现在的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课程的实践者和开发者。尤其是数学教师不能只让学生会做“数学”,而是要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一种社会价值,从而达到育人目的。如,“可怕的污染”这节实践活动课,编者意图是先让学生课前通过调查统计丢弃塑料袋个数这一活动,再到课中进行数据整理、分析,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而我在教学实践中感到这样的数学,学生只是在编者、教者有意的安排下处于“要我学”的状态活动,不是学生发自内心需要的“我要学”。为此,我改变了教学程序,而采用“问题提出→网络查询→交流汇报→实践调查→统计分析”的教学模式开展活动,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的优势,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中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于是我课前把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收集整理后制作成课件,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具体教学过程是:教师提供相关的网站,让学生自由的浏览查询什么是白色污染?分组交流汇报浏览结果。即让学生描述白色污染的危害;分组讨论如何减少白色污染,即让学生提出建设性、可行性的计划和方案。此时,教室里已是一片沸腾,学生纷纷举手参加“环保小卫士”这一有意义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这样,让学生在明辨是非的情况下,更加积极地行动起来,带着目的去调查、验证那些触目惊心的数字,亲身感受白色污染的严重危害性地同时不但自己得到了教育,而且还能宣传教育他人,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得到强化。
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还能使育人价值得到体现,从而,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教育功效。
四、运用电教手段,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输出信息,学生接受信息,学生作为接受信息的主体,其接受信息的积极性发挥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最后的效果。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传递信息的载体是语言信号,其实学生对此较容易产生疲劳感,,而且语言信号稍纵即逝,不能反复感知,而且学生也不可能全体保时保量地传递信息。而电化教学有具体的光、色、形的信号,并通过调控,可以有计划针对性地进行反复感知。如我们可以借助投影片反映作业情况,及时点评;通过录音、录像使学生及时审视自己的操作情况,满足求知欲。
由此可见,现代教育手段在激发学生兴趣、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减轻学习难度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翻开了新的一页。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元.《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
[3]刘电芝.《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4]论计算机教育发展的新阶段,计算机世界报。
[5]马宁主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