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转变方式

来源 :教育·综合视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anchou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过程中,语文教师除了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之外,更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发挥出语文的智育和德育功能;同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导向,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能够获得语文核心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在传统教学观念上勇于创新,转变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跟随新课程改革的脚步,找到最为恰当的教学方式,通过语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本文主要探讨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实现教学方式转变的相关路径。
  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忽略了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将分数作为衡量学习效果的唯一考量,这种应试教育的思想会限制小学生语文能力发展。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虽然可以学到一些知识,但是这种学习往往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成绩,并非自发主动学习,学生也没有认识到语文的真正魅力所在,无法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语文思维能力的提高。
  不重视对学生主动性的开掘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是课堂中的绝对主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学内容,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往往将学习看作是一种负担,限制了自身想象力以及发散思维的培养,久而久之,在这样的课堂下,学生也会丧失学习的动力。
  缺少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和其他学科不同之处在于,语文本身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是很多学科的认知和理解接触点,只有通过不断地运用,小学生才能对语言和文字的掌握更加牢固。然而,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课本知识的教学,仅仅让学生一遍遍死记硬背;没有通过互动性的实践让学生参与到语文学习情境中,自主探究语文知识,从而形成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缺乏实践训练,也会影响学生的驾驭文字能力,无法触及语文学习的内核。
  新课改环境下的教学转变
  注重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好奇心以及发散思维的培养。实际上,语文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人格健全的个体,促成个体在道德和审美方向的发展。所以,新课改要求下的语文课堂应当注重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用课程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获得知识的积累。例如,在教学《秦兵马俑》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播放一段和兵马俑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到秦军无比雄壮的军威之后,对课文的内容产生兴趣,继而开始后续的学习。这种运用多媒体加强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能够迅速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勾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学生们的学习印象,让学生产生更加直接的观感,为后续开展相关学习埋下了精彩的伏笔。
  注重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应当得到教师的足够重视,主要表现为教师应当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设立教学方式以及内容,培养学生的求知意识;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教学,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学到的内容,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所在。在学习方式的转变上,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例如,处于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往往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从而获得自我认知的价值认同。对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置更多的个人分享以及内容拓展环节,为学生提供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中设置专门的分享环节,让学生将自己在上一周读到的优秀语文读物,在课堂上和大家展开讨论;也可以采用辩论的方式,组织学生对课堂学习到的知识灵活运用,从而让学生找到能够发光发热的舞台。对于课堂学习来说,丰富的教学方式能一改沉闷的课堂气氛,让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语文教学应当注重综合性以及实践性 语文作为一种人文学科,和生活息息相关。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应当走向生活化,让学生能够自觉地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在学习内容的应用与实践方面,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学习方法引导。此时,教师可以课本内容为基础,开展延伸教育。例如,在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司马迁在写史记的过程中有哪些品质的流露,而这些品质又对自己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些品质应对困难?这些应用都能促成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提高。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回想有哪些词语出自《史记》,这种内容的拓展能够帮助学生打开语文学习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下时间能够主动阅读相关资料,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结束语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语文教师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提升,在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反馈的基础上,不断调整教学设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真正落到实处,通过语文教学实现个体潜能的开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巧玲.新课改呼唤新模式——浅谈新课改形势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模式[J].新课程(中),2016(4):328.
  [2]马云飞.浅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如何运用“爱”与“心”[J].未来英才,2016(15):84.
  [3]李兴涛.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創新[J].神州,2017(11):85.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射阳县海通小学)
其他文献
又是秋冬季节,华东地区时常被雾霾笼罩,而盐城却成功逆袭,在刚刚公布的《江苏省2014年第三季度空气质量报告》中名列第一。近年来,盐城市践行“低碳”发展路线,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不
在一个政治共同体中,政府是公共利益的最重要的代表主体,公共利益也是政府的合法性所在。政府利益是政府公共性与自利性的混合体,政府既可能体现公共利益,也可能背离公共利益,即产
简述了某新建烧结机项目,为节约新水资源,将直接空冷设施应用在烧结主抽风机汽轮机、电机双驱动装置的汽轮机排汽的冷凝上,详细介绍了此项目的工艺技术,同时与国内类似工艺技
斜拉桥犹如多孔的弹性支座连续梁,属于高次超静定结构,所采用的施工方法和安装程序与成桥后的梁线形和结构恒载内力有着密切关系。
数学建模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在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小结等手段形成数学领悟之后,教师的数学模型就建立了起来。与此同时,我们再通过一些练习促使模型丰富,学生的知識结构将更加完善。在数学课堂上,要善于创设好的情境,寻找好的素材,引导学生数学建模。  立足生活,将生活经验数学化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有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学生的一些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完全可以作为数学学习的起点,学生在熟悉的背景
公共利益界定的主体是谁,国内已有的研究结论不一,其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立法机关主体论、司法机关主体论及综合主体论,但无论何种观点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为此,有必要重视公民
引言强夯法是指通过起吊设备,将质量为10-25t的重锤提起到10~25m的高度.让其以自由下落的方式对路槽土体施加巨大的冲击力.使土体产生压缩、振密、排水固结以及预压变形等效果.从
采用凝胶色谱法测定氟醚橡胶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分别对单检测器(示差检测器)及三检测器(示差-光散射-黏度检测器)进行了方法研究。确立了以四氢呋喃为流动相,PLgel MIX
针对于目前沥混凝土路面常常出现开裂、泛油、松散、坑槽等常见病害.从原材料.施工过程、施工工艺、材料组成设计、规范陈旧等不同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