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寫字课不仅要“静”,还要“静”中有“动”。动手参与就是其中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它可以激发学生学写字的兴趣,展示学生学习的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试从一堂写字课的教学反思谈起,通过动手参与对学习写字的好处以及动手参与的一些途径等方面来浅谈对写字课教学策略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动手 参与
一般我们都认为写字课应该要“静”,这话不错。但如果“一静到底”也是不可取的。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每一节写字课,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提高”,才是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的写字课堂教学。 因此,写字课不仅要“静”,还要“静”中有“动”。
【案例回眸】“动”起来,就拥有精彩
前段时间上《捺法》一课时,笔者指导学生学完直捺以后,要学生正确临写“天”字。“天”字的两横,一短一长,都往右上倾斜,特点是两横的位置左不对齐,右对齐。“天”字的撇从第二横的左边穿插而过,捺要略长于撇,使“天”字达到平衡。在第一个班级上这一课时,引导学生共同观察后,交流讨论,总结出“天”字的书写要领,然后通过范写,学生书空,再让学生自己练习,临写“天”字。结果,效果不是很理想。
于是,在第二个班级上这一课时,笔者给了学生很多长短粗细不同的横、捺和弧度粗细不同的撇。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照范字的样子,一起动手挑选合适的笔画摆放到米字格上,组成“天”字,看哪组拼得既快又正确。学生七手八脚开始忙活起来,他们边摆边商量,还不时传来争论声,有的说“范字中的捺应该是由细到粗的,要长一些,这个太短了,‘天’字翘起来了”,有的说“不对,不对,我觉得‘天’字的横应该要再斜一些,这样才好看”……孩子们的思维不断地发生着碰撞,不时擦出灵性的火花。小手在米字格上忙得不亦乐乎。接着,笔者请一名学生代表上来,到投影仪上来摆一摆,请其他同学一起来欣赏,这个“天”字美不美?说说怎样摆会更美。通过集体评价后,孩子们既看准了每个笔画的特点,又能从整体上把握这个字的外形,最后大家一致达成了共识。这时,再看老师示范,他们已经能看出老师书写笔画时的一些细微的变化,之后更是有板有眼地练习起来。
【实践反思】 “动”起来,好处真不少!
重视动手参与,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写字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在这次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让写字课“动”起来,好处的确不少。
一、“动”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帖能力。
低年级学生都是比较情绪化的,他们还处于各自的思想中,学生对着字帖,往往不能认真观察。即使观察了,很多细微之处还是不能洞察。“动”起来,能为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打好坚实的基础。因为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好奇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对于他们来说,动手既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心理需求。
在教学生读帖时,如果教师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恰当地加以引导,就能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读帖中来。教师根据写字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有关的动手操作活动,就能唤起学生潜在的动力,对读帖产生兴趣。
二、“动”起来,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听课的状况。
布鲁纳提出的发现教学法认为学生理想的学习过程,应该始于直接经验,逐步向抽象经验展开。动手参与是学生学习写字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能力之一。它有利于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对抽象写字知识的理解。
“动”起来,能改变学生被动听课的状况。因为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能维持很长的时间,老师讲多了,他们就会分神。在写字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注意力放在教学的结论上,还应当重视对获取知识思维过程的学习,多把注意力放在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动态学习过程上,让学生人人动手、动脑、动口,经过他们自己的主动思考,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在写字课中,教师要提供尽可能多的创造机遇,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操作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
三、“动”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写字知识。
小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时期,对抽象的写字知识不易理解和掌握。“实践出真知”这个浅显易懂的哲理告诉我们,所有的知识都是通过实践得来的。动手参与是小学生实践的主要形式之一,学生学习写字只有通过自身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才可能是有效的。“动”起来,能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写字知识。因此,写字课上加强动手参与,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表象,有助于他们对抽象书法知识的理解。动手参与能让学生通过动手来达到从直观形象的思维想像到抽象概念的过渡,学生也容易掌握。
【策略研究】“动”起来,心花会为你开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想学、喜欢学、要求学,这些心理活动是直接推动儿童学习的主观动因。教师应该想方设法给学生创造多种参与写字学习,动手操作,展现自我的机会,从而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书写水平。
一、合作型动手参与模式
根据儿童喜欢表现,显示自己很能干这一特点,在写字教学的尝试练习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同桌或四人小组合作等“拼一拼”活动,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教学效果好。
例如,教学《山字旁》一课时,教师提供范字“峥”的零散部件和笔画,请学生同桌或者四人小组完成整个汉字的书写。通过合作拼一拼,摆一摆“峥”字的笔画部件,给学生以直接,立体的感官刺激,明确山字旁的字结构特点。这样既能调动他们进一步尝试的兴趣,又促使他们在看、想、动中不断探索,达到写好汉字的目的。
经过一段时间有意识地启迪之后,孩子学会了仔细观察汉字,积极动脑思考、准确口头表述,在互助合作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尝试型动手参与模式
“教学相长”是我国传统的宝贵教学经验。它不仅是教学的互补、互助,而且也体现了“教中有学,学中有教”的客观规律。这是因为同学之间有相近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思维方式,所以让学生尝试来带领学生学写字,更容易为伙伴接受,有时能起到教师起不到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竖心旁》一课时,根据儿童喜欢模仿老师这一特性,笔者运用尝试型动手参与模式,设计了“小助教”这一教学环节。在教完竖心旁及带有这个部首的范字“性”后,让学生写另一个带有竖心旁的汉字“怡”。于是,先让学生四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怎样才能写好它,等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后,请一个学生走上讲台当“助教”带着大家写。“小助教”教完了,再让全体学生评一评,哪里写得好,哪里还不够。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还可以坐在学生的位置上,有意识地提些问题帮助“小助教”教得更到位。这样的“师生互换”会给课堂教学注入民主、平等、和谐的新鲜空气,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修改型动手参与模式
在写字教学中,学生由于个性、技能、情感、认知等差异,自然一个班的学生出现书写水平程度不一的现象。通过探索、尝试去获得新知的学生,自己动手书写时难免会走些弯路,产生各种各样是毛病。因此,写完后进行修改纠错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上《三点水》一课时,教学生学会写三点水时,学生在三点水的三点位置的写法上掌握不好。在“清”和“深”两个汉字出现后,学生进行尝试练习时,我便走到下面去看,找出学生书写中有共性问题的汉字,通过视频投影儀,展示在学生眼前。然后请“小医生”们集中注意“把脉诊断”,根据“病情”开出“处方”,上来进行修改。每当这时,孩子们总是饶有兴趣,认真地扮演着这个角色,他们不光新奇而兴奋,还能在修改的过程中,发现别人错误的同时,也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改进,还能巩固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可谓一举多得。
四、创作型动手参与模式
临帖只是手段,绝不是目的,它是为创作作准备的。教师应逐步引导学生抛开拐杖自己行走。学生往往临得不错,可是一写作品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为什么?因为学生在临帖的过程中虽然吸取了原作者的构图与均衡,但是大脑皮层根本没有参与构图的思考,解决的办法就是自己学着创作。
例如教学《山字旁》一课时,笔者在教完带有山字旁的范字后,引导学生自己创作《崇山峻岭》这一作品。这幅作品中的“山”是独体字是一年级的时候学的,“崇”字是二年级下册学的带有“山字头”的字,加上刚学的“山字旁”的“峻岭”两字,刚好组成一幅很好的作品。让学生自己尝试创作,既可以起到复习旧知的作用,又能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体会书法作品的形态美。接着,笔者将优秀作品挑选出来进行展示,全体学生欣赏身边“小书法家”的作品,然后听“小书法家”们说说自己是如何写好作品的 。“小书法家”们的话深深感染了全班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大家你追我赶,优秀的受到称赞更加优秀,落后的受到鼓舞奋起直追,整个集体形成一种积极向上,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人人争夺“小书法家”。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写字教学中,只要我们创造各种机会帮助孩子“动”起来,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从而点燃孩子们学习写字的激情,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那么,他们乐于写字的心花一定会绚烂绽开!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王耕、叶忠根、林崇德《小学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3]沈坚、李山川《儿童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宁波市镇海区艺术实验小学 浙江宁波)
关键词:动手 参与
一般我们都认为写字课应该要“静”,这话不错。但如果“一静到底”也是不可取的。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每一节写字课,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提高”,才是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的写字课堂教学。 因此,写字课不仅要“静”,还要“静”中有“动”。
【案例回眸】“动”起来,就拥有精彩
前段时间上《捺法》一课时,笔者指导学生学完直捺以后,要学生正确临写“天”字。“天”字的两横,一短一长,都往右上倾斜,特点是两横的位置左不对齐,右对齐。“天”字的撇从第二横的左边穿插而过,捺要略长于撇,使“天”字达到平衡。在第一个班级上这一课时,引导学生共同观察后,交流讨论,总结出“天”字的书写要领,然后通过范写,学生书空,再让学生自己练习,临写“天”字。结果,效果不是很理想。
于是,在第二个班级上这一课时,笔者给了学生很多长短粗细不同的横、捺和弧度粗细不同的撇。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照范字的样子,一起动手挑选合适的笔画摆放到米字格上,组成“天”字,看哪组拼得既快又正确。学生七手八脚开始忙活起来,他们边摆边商量,还不时传来争论声,有的说“范字中的捺应该是由细到粗的,要长一些,这个太短了,‘天’字翘起来了”,有的说“不对,不对,我觉得‘天’字的横应该要再斜一些,这样才好看”……孩子们的思维不断地发生着碰撞,不时擦出灵性的火花。小手在米字格上忙得不亦乐乎。接着,笔者请一名学生代表上来,到投影仪上来摆一摆,请其他同学一起来欣赏,这个“天”字美不美?说说怎样摆会更美。通过集体评价后,孩子们既看准了每个笔画的特点,又能从整体上把握这个字的外形,最后大家一致达成了共识。这时,再看老师示范,他们已经能看出老师书写笔画时的一些细微的变化,之后更是有板有眼地练习起来。
【实践反思】 “动”起来,好处真不少!
重视动手参与,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写字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在这次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让写字课“动”起来,好处的确不少。
一、“动”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帖能力。
低年级学生都是比较情绪化的,他们还处于各自的思想中,学生对着字帖,往往不能认真观察。即使观察了,很多细微之处还是不能洞察。“动”起来,能为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打好坚实的基础。因为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好奇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对于他们来说,动手既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心理需求。
在教学生读帖时,如果教师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恰当地加以引导,就能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读帖中来。教师根据写字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有关的动手操作活动,就能唤起学生潜在的动力,对读帖产生兴趣。
二、“动”起来,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听课的状况。
布鲁纳提出的发现教学法认为学生理想的学习过程,应该始于直接经验,逐步向抽象经验展开。动手参与是学生学习写字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能力之一。它有利于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对抽象写字知识的理解。
“动”起来,能改变学生被动听课的状况。因为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能维持很长的时间,老师讲多了,他们就会分神。在写字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注意力放在教学的结论上,还应当重视对获取知识思维过程的学习,多把注意力放在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动态学习过程上,让学生人人动手、动脑、动口,经过他们自己的主动思考,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在写字课中,教师要提供尽可能多的创造机遇,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操作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
三、“动”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写字知识。
小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时期,对抽象的写字知识不易理解和掌握。“实践出真知”这个浅显易懂的哲理告诉我们,所有的知识都是通过实践得来的。动手参与是小学生实践的主要形式之一,学生学习写字只有通过自身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才可能是有效的。“动”起来,能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写字知识。因此,写字课上加强动手参与,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表象,有助于他们对抽象书法知识的理解。动手参与能让学生通过动手来达到从直观形象的思维想像到抽象概念的过渡,学生也容易掌握。
【策略研究】“动”起来,心花会为你开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想学、喜欢学、要求学,这些心理活动是直接推动儿童学习的主观动因。教师应该想方设法给学生创造多种参与写字学习,动手操作,展现自我的机会,从而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书写水平。
一、合作型动手参与模式
根据儿童喜欢表现,显示自己很能干这一特点,在写字教学的尝试练习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同桌或四人小组合作等“拼一拼”活动,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教学效果好。
例如,教学《山字旁》一课时,教师提供范字“峥”的零散部件和笔画,请学生同桌或者四人小组完成整个汉字的书写。通过合作拼一拼,摆一摆“峥”字的笔画部件,给学生以直接,立体的感官刺激,明确山字旁的字结构特点。这样既能调动他们进一步尝试的兴趣,又促使他们在看、想、动中不断探索,达到写好汉字的目的。
经过一段时间有意识地启迪之后,孩子学会了仔细观察汉字,积极动脑思考、准确口头表述,在互助合作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尝试型动手参与模式
“教学相长”是我国传统的宝贵教学经验。它不仅是教学的互补、互助,而且也体现了“教中有学,学中有教”的客观规律。这是因为同学之间有相近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思维方式,所以让学生尝试来带领学生学写字,更容易为伙伴接受,有时能起到教师起不到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竖心旁》一课时,根据儿童喜欢模仿老师这一特性,笔者运用尝试型动手参与模式,设计了“小助教”这一教学环节。在教完竖心旁及带有这个部首的范字“性”后,让学生写另一个带有竖心旁的汉字“怡”。于是,先让学生四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怎样才能写好它,等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后,请一个学生走上讲台当“助教”带着大家写。“小助教”教完了,再让全体学生评一评,哪里写得好,哪里还不够。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还可以坐在学生的位置上,有意识地提些问题帮助“小助教”教得更到位。这样的“师生互换”会给课堂教学注入民主、平等、和谐的新鲜空气,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修改型动手参与模式
在写字教学中,学生由于个性、技能、情感、认知等差异,自然一个班的学生出现书写水平程度不一的现象。通过探索、尝试去获得新知的学生,自己动手书写时难免会走些弯路,产生各种各样是毛病。因此,写完后进行修改纠错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上《三点水》一课时,教学生学会写三点水时,学生在三点水的三点位置的写法上掌握不好。在“清”和“深”两个汉字出现后,学生进行尝试练习时,我便走到下面去看,找出学生书写中有共性问题的汉字,通过视频投影儀,展示在学生眼前。然后请“小医生”们集中注意“把脉诊断”,根据“病情”开出“处方”,上来进行修改。每当这时,孩子们总是饶有兴趣,认真地扮演着这个角色,他们不光新奇而兴奋,还能在修改的过程中,发现别人错误的同时,也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改进,还能巩固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可谓一举多得。
四、创作型动手参与模式
临帖只是手段,绝不是目的,它是为创作作准备的。教师应逐步引导学生抛开拐杖自己行走。学生往往临得不错,可是一写作品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为什么?因为学生在临帖的过程中虽然吸取了原作者的构图与均衡,但是大脑皮层根本没有参与构图的思考,解决的办法就是自己学着创作。
例如教学《山字旁》一课时,笔者在教完带有山字旁的范字后,引导学生自己创作《崇山峻岭》这一作品。这幅作品中的“山”是独体字是一年级的时候学的,“崇”字是二年级下册学的带有“山字头”的字,加上刚学的“山字旁”的“峻岭”两字,刚好组成一幅很好的作品。让学生自己尝试创作,既可以起到复习旧知的作用,又能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体会书法作品的形态美。接着,笔者将优秀作品挑选出来进行展示,全体学生欣赏身边“小书法家”的作品,然后听“小书法家”们说说自己是如何写好作品的 。“小书法家”们的话深深感染了全班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大家你追我赶,优秀的受到称赞更加优秀,落后的受到鼓舞奋起直追,整个集体形成一种积极向上,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人人争夺“小书法家”。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写字教学中,只要我们创造各种机会帮助孩子“动”起来,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从而点燃孩子们学习写字的激情,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那么,他们乐于写字的心花一定会绚烂绽开!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王耕、叶忠根、林崇德《小学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3]沈坚、李山川《儿童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宁波市镇海区艺术实验小学 浙江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