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探索和发展,小学数学教学方式也得到了改善。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实际教学当中可以利用实际的教学案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初步的数学思维,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本文基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創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希望对小学数学教学带来借鉴意义,帮助更多的教师开展数学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思维;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数学作为逻辑思维缜密的学科,对于小学生而言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在小学阶段,学生接触到的内容都是入门知识,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以及吸收,因此在教学活动之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以及创新思维。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环节,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度强调背诵数学公式等内容,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对于学生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限制。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创设教学情境是教育教学中常用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传递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生活当中适当运用数学知识。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学习能力、基础情况等存在差异性,基于此,在教师可以借助生动的教学内容,激发出学生对数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有助于学生思考的问题,以此拓展自己对数学问题的思考,从而达到创新思维的提升。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一课为例,为了让学生直观感受圆柱与圆锥这一内容,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借助橡皮泥,感受表面积的计算方式,引导学生在实际的实践环节中领悟数学概念。在进行计算之前,教师可以将班级内学生划分若干个小组,并根据教学内容分配任务,保证每位学生在实践环节都能参与其中。有的学生负责做圆柱的侧面,也有的学上负责做两个底面。在两位同学做完这两个部分之后,还有的学生进行拼接。在学生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圆柱的表面积,有什么又快又准的方法吗?学生在接到教师的提问之后,对自己制作的圆柱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有的学生建议把圆柱拆开,方便测量,也有的学生说可以用软尺进行测量。学生在当前年龄阶段知识积累有限,因此无论学生回答正确与否,都要肯定学生的思考过程。在这种创新思维的影响之下,不仅激发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也可以在新方式的引导下学习数学知识,提升数学创新思维。
二、观察规律,强化观察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认知数学中的规律也可以提升自身的观察能力,逐步积累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思维 [1]。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一课为例,三视图内容具有趣味性,是提升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的课程。教师可给每位学生一个正方体,用于观察和思考,在学生对正方体有一定的认识之后,可以引导前后桌的四名学生组成观察小组,将正方体组合成不同的形状,并从正视、侧视、俯视三个角度观察物体,并将观察到的结果画下来。由于每组学生的摆放形式都不同,教师可以根据小组情况进行分析。小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较少,在回答上很有可能出现错误或者偏差等情况,教师要肯定学生的观察结果,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后续的巩固。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观察与想象,这也是创新思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逐渐形成一题多解的思维,在创新能力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逐步创新,彰显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如果教师一味的利用现有的教案进行教学,没有进行创新和发展,会对学生的整体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2]。基于此,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要积极创新教学内容,借助多种方式发展创新能力。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观察校园内较高的建筑物或者树木,并且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如果我们不达到建筑物或者树木的顶端,从上到下进行测量,能否有其他测量出高度的方式?由于教师的提问带有一定的限制条件,因此学生都陷入了思考当中,有的学生说可以找已知高度的物体作为参照,也有的学生说可以估算。在学生有初步想法之后,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测量动画,或者带领学生进行实际测量,两种带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都可以印证学生的想法是否正确,指导学生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思维的发展需要长期的积累与培养,并非一蹴而就。从现在的教学角度出发,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以及兴趣所在之处,设置符合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容。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引导之下,教师也需要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从学生的全面发展角度着手,为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逐步提升自身能力。
参考文献
[1]孟祥波 ,高会慧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J].新课程 ,2020(51):87.
[2]褚微波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J].考试周刊 ,2020(A2):61-62.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常市卫国乡中心学校 150205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思维;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数学作为逻辑思维缜密的学科,对于小学生而言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在小学阶段,学生接触到的内容都是入门知识,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以及吸收,因此在教学活动之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以及创新思维。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环节,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度强调背诵数学公式等内容,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对于学生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限制。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创设教学情境是教育教学中常用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传递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生活当中适当运用数学知识。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学习能力、基础情况等存在差异性,基于此,在教师可以借助生动的教学内容,激发出学生对数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有助于学生思考的问题,以此拓展自己对数学问题的思考,从而达到创新思维的提升。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一课为例,为了让学生直观感受圆柱与圆锥这一内容,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借助橡皮泥,感受表面积的计算方式,引导学生在实际的实践环节中领悟数学概念。在进行计算之前,教师可以将班级内学生划分若干个小组,并根据教学内容分配任务,保证每位学生在实践环节都能参与其中。有的学生负责做圆柱的侧面,也有的学上负责做两个底面。在两位同学做完这两个部分之后,还有的学生进行拼接。在学生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圆柱的表面积,有什么又快又准的方法吗?学生在接到教师的提问之后,对自己制作的圆柱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有的学生建议把圆柱拆开,方便测量,也有的学生说可以用软尺进行测量。学生在当前年龄阶段知识积累有限,因此无论学生回答正确与否,都要肯定学生的思考过程。在这种创新思维的影响之下,不仅激发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也可以在新方式的引导下学习数学知识,提升数学创新思维。
二、观察规律,强化观察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认知数学中的规律也可以提升自身的观察能力,逐步积累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思维 [1]。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一课为例,三视图内容具有趣味性,是提升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的课程。教师可给每位学生一个正方体,用于观察和思考,在学生对正方体有一定的认识之后,可以引导前后桌的四名学生组成观察小组,将正方体组合成不同的形状,并从正视、侧视、俯视三个角度观察物体,并将观察到的结果画下来。由于每组学生的摆放形式都不同,教师可以根据小组情况进行分析。小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较少,在回答上很有可能出现错误或者偏差等情况,教师要肯定学生的观察结果,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后续的巩固。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观察与想象,这也是创新思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逐渐形成一题多解的思维,在创新能力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逐步创新,彰显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如果教师一味的利用现有的教案进行教学,没有进行创新和发展,会对学生的整体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2]。基于此,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要积极创新教学内容,借助多种方式发展创新能力。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观察校园内较高的建筑物或者树木,并且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如果我们不达到建筑物或者树木的顶端,从上到下进行测量,能否有其他测量出高度的方式?由于教师的提问带有一定的限制条件,因此学生都陷入了思考当中,有的学生说可以找已知高度的物体作为参照,也有的学生说可以估算。在学生有初步想法之后,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测量动画,或者带领学生进行实际测量,两种带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都可以印证学生的想法是否正确,指导学生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思维的发展需要长期的积累与培养,并非一蹴而就。从现在的教学角度出发,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以及兴趣所在之处,设置符合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容。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引导之下,教师也需要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从学生的全面发展角度着手,为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逐步提升自身能力。
参考文献
[1]孟祥波 ,高会慧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J].新课程 ,2020(51):87.
[2]褚微波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J].考试周刊 ,2020(A2):61-62.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常市卫国乡中心学校 15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