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升,当前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满足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精神文化的追求方向。尽管美声传入中国并没有太久的时间,但是由于美声强大的震撼力以及表现力,再加上与中国当地的民族文化相融合,发展至今可以说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尤为明显。本文将就我国美声唱法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与融合现状做一个综合论述,以期能够提升美术唱法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美声唱法;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与融合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
我们都知道,美声唱法来源于西方,最早经由意大利人创作并逐渐传入中国。由于美声唱法在唱法技巧上十分科学,有利于充分调动人的声音可塑性,提高歌唱者的震撼力以及整体气质水平。优秀的美声歌唱家还可以通过美声来展现自己强大的临场表现力以及舞台表现力,美声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往往是其他歌曲艺术创作形式所不具备的,同时,由于美声唱法的科学性以及严肃性,其對于各种民族的声音特点都适用,但是必须要经过艰苦的训练才能够达到一定的歌唱效果,这也让美声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更加接近一种独特的专业化演唱技巧。但是随着这些年来社会的高度发展以及全球化的不断加深,我国的歌曲艺术之间的融合也逐步加快,再加上我国的教育体系不断健全,美声唱法也不再变得那么神秘,开始逐渐走入普通的百姓的视野,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演唱形式。本文将以内蒙古地区为例,就这一大形势下美声唱法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情况做一个综合叙述以及有效分析。
一、美声唱法与少数民族歌唱的特点
要想了解美声唱法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状况,就要先来分别了解一下美声唱法以及草原地区少数民族歌唱方法各自的特点。
(一)少数民族歌唱特点
我们都知道,歌唱者在初步接触歌唱时,往往最先练习的就是气息的把控。而且中国古代就已经有谁会呼吸谁就会唱歌的说法。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证明了气息的控制对于唱歌的重要作用。从呼吸的角度上来看,草原地区的少数民族歌唱方法主要是通过腰部的直挺、胸部自然垂直再加上颈部自然垂直形成一套气息的顺利吸入的方法来实现气息的运用的,在这套气息控制当中由于能够很明显的感觉到气息的流动,更容易让演唱者控制气息的均匀,也容易演唱出更加浑厚的效果。同时,我们在了解草原地区的歌唱特点时发现,大多数的蒙古族歌曲都是属于一气呵成的歌唱形式,也就是说,内蒙古人在唱歌时很少呼吸,往往是一口气唱到底,而气息的把控却十分稳健,丝毫听不出有一丝慌张,也不需要换气。通过这一点我们可以了解到,草原地区的歌唱艺术特点主要来源于气息的掌握,他们懂得如何用最少的气息来唱出最为悠长的歌曲,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欣赏草原歌曲时总能够有一种空旷的草原感以及开阔感,正是得益于气息的控制。
(二)美声歌唱特点
对于美声唱法而言,气息的学习更是基本中的基本。美学教学课程中,老师经常把气息的掌握挂在嘴边,特别是有关正确的呼吸方式更是一再强调。可以不客气的说,谁呼吸的好谁就会更会唱美声。美声作为一种较为专业的歌唱形式,其歌唱方法更加专业化、科学化,美声歌唱者往往擅长利用最好的歌唱方法来展现自己的先天嗓音条件,当然由于其专业化水平高,后天的努力也是十分重要的。从气息的控制角度上看,美声唱法主要利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这也是当前世界上最为流行最为科学的一种呼吸方式。这种呼吸方式是指通过胸腔、膈肌以及小腹之间的相互配合来形成顺利流畅的呼吸,为歌唱提供足够的气流支撑,这也是美声震撼人心的表现形式下不可或缺的基础支持。除此之外,美声唱法还结合了各种器官的共同协作,有着呼吸深、速度快、容量大等特点,同时还具备一定的控制好以及弹性能力强的优势,但是这一部分优势需要经过一定专业训练才可以得以展示。美声唱法的专业化程度高,演唱更加科学,与内蒙古地区的歌唱艺术形式具有明显的区别。
二、美声唱法歌唱技巧与草原歌曲的融合
(一)美声唱法与草原歌曲在气息上的融合
美声唱法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特征,因此大多数美声演唱者都是经过一定程度的训练之后才可以获得演唱水平的提升以及演唱技巧的提高,单从这一点上来看,就与草原歌曲的演唱者有着本质的差距。草原歌曲演唱者在演唱方面往往会显得十分随意,只是对于歌曲的整体基调有一个大体的认识,对于音乐旋律的掌握有一个大体的方向,基本音乐形式都是临场发挥,极具舞台表现力。但是由于缺乏基本的音乐专业知识支持,在许多情况下草原歌曲的随意性还是存在许多问题,包括音乐节奏感不明确,缺乏号召力以及共鸣效果差等问题,在歌唱过程中气息的运用也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而美声唱法在气息控制方面则是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草原歌曲演唱者通过学习美声唱法中常用的几种气息控制方法,比如缓吸急呼法、急吸急呼法、缓吸缓呼法等等多种呼吸方法,经过反复训练可以提升演唱者的气息控制水平,更加流畅的使用气息,不但能够提高演唱者的演唱整体素质水平,提高了演唱者的气息流畅度,可以去适应更高难度的歌曲。而这在草原歌曲的演唱过程中是也十分重要的。由于草原歌曲许多歌唱难度较大,大多数演唱者又缺乏音乐基本知识,缺乏气息的训练,所以在演唱时往往不能够将歌曲的全部面貌顺利展示出来,于是就需要通过气息的训练进行适当的调节,这就是美声在草原歌曲中的融合的具体表现。
(二)美声唱法与草原歌曲在共鸣上的融合
在歌唱这种艺术形式中,共鸣的应用水平往往就决定了演唱者的感染力以及号召力。在美声唱法中,主要依靠声带发出的基本音通过共鸣腔的扩大作用实现共鸣的整体效果。由于共鸣的水平以及好坏程度直接影响了歌唱者对于歌曲的音量、音色以及整体稳定性的控制水平,所以对于任何歌曲的演唱,共鸣都是必不可少的一歌唱技巧。从草原歌曲的角度上来看,草原歌曲演唱者都会尽力将声音传到更远的地方,而在这个过程中又不能降低声音的优美程度,所以这个时候就有必要要依赖共鸣了。
(三)美声唱法与草原歌曲在舞台表现力上的融合
我们都知道,民族唱法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以及民族特色,根据草原歌曲的大部分歌唱艺术形式来看,由于草原地域辽阔宽广,再加上游牧生活的习惯,大家都喜欢用悠长高亢的歌曲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以及情感生活,而这个过程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最终成为现代我们看到的草原歌曲。而草原歌曲的表现力也主要体现在悠长以及空旷感,在美声唱法中,舞台的表现力主要体现在共鸣的运用以及气息与歌唱技巧的综合使用方面,通过气息以及共鸣的控制,美声歌唱者不但可以演绎出十分高亢的艺术效果,还能够持续输出十分稳定的令人震撼人心的歌曲,这就是美声演唱的无穷魅力,通过共鸣练习,民族歌曲也可以获得良好的舞台效果,降低歌唱时的声带负担,提高演唱效果。
三、总结
总的来说,我国的美声唱法在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并且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唱法的发展以及融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我国的民族文化发展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为我们弘扬民族文化实现民族繁荣注入了新的血液。
参考文献
[1]薛蕾.美声唱法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与融合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2]刘洋,郭建民.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碰撞与融合——从“土洋之争”到“多元化发展”[J].音乐生活,2009(07):64-65.
[3]吕红平,李英.流动、融合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人口流动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6):14-21.
[4]范义付.从与美声唱法通俗唱法的技巧融合看民族唱法发展[J].黄河之声,2008(18):44-45.
[5]崔丽萍.美声唱法与呼伦贝尔草原歌曲演唱方法的融合[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
[6]齐明.试析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发展[J].音乐大观,2012(03):160.
作者简介:刘会轻(1984—),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声乐方向。
【关键词】美声唱法;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与融合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
我们都知道,美声唱法来源于西方,最早经由意大利人创作并逐渐传入中国。由于美声唱法在唱法技巧上十分科学,有利于充分调动人的声音可塑性,提高歌唱者的震撼力以及整体气质水平。优秀的美声歌唱家还可以通过美声来展现自己强大的临场表现力以及舞台表现力,美声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往往是其他歌曲艺术创作形式所不具备的,同时,由于美声唱法的科学性以及严肃性,其對于各种民族的声音特点都适用,但是必须要经过艰苦的训练才能够达到一定的歌唱效果,这也让美声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更加接近一种独特的专业化演唱技巧。但是随着这些年来社会的高度发展以及全球化的不断加深,我国的歌曲艺术之间的融合也逐步加快,再加上我国的教育体系不断健全,美声唱法也不再变得那么神秘,开始逐渐走入普通的百姓的视野,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演唱形式。本文将以内蒙古地区为例,就这一大形势下美声唱法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情况做一个综合叙述以及有效分析。
一、美声唱法与少数民族歌唱的特点
要想了解美声唱法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状况,就要先来分别了解一下美声唱法以及草原地区少数民族歌唱方法各自的特点。
(一)少数民族歌唱特点
我们都知道,歌唱者在初步接触歌唱时,往往最先练习的就是气息的把控。而且中国古代就已经有谁会呼吸谁就会唱歌的说法。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证明了气息的控制对于唱歌的重要作用。从呼吸的角度上来看,草原地区的少数民族歌唱方法主要是通过腰部的直挺、胸部自然垂直再加上颈部自然垂直形成一套气息的顺利吸入的方法来实现气息的运用的,在这套气息控制当中由于能够很明显的感觉到气息的流动,更容易让演唱者控制气息的均匀,也容易演唱出更加浑厚的效果。同时,我们在了解草原地区的歌唱特点时发现,大多数的蒙古族歌曲都是属于一气呵成的歌唱形式,也就是说,内蒙古人在唱歌时很少呼吸,往往是一口气唱到底,而气息的把控却十分稳健,丝毫听不出有一丝慌张,也不需要换气。通过这一点我们可以了解到,草原地区的歌唱艺术特点主要来源于气息的掌握,他们懂得如何用最少的气息来唱出最为悠长的歌曲,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欣赏草原歌曲时总能够有一种空旷的草原感以及开阔感,正是得益于气息的控制。
(二)美声歌唱特点
对于美声唱法而言,气息的学习更是基本中的基本。美学教学课程中,老师经常把气息的掌握挂在嘴边,特别是有关正确的呼吸方式更是一再强调。可以不客气的说,谁呼吸的好谁就会更会唱美声。美声作为一种较为专业的歌唱形式,其歌唱方法更加专业化、科学化,美声歌唱者往往擅长利用最好的歌唱方法来展现自己的先天嗓音条件,当然由于其专业化水平高,后天的努力也是十分重要的。从气息的控制角度上看,美声唱法主要利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这也是当前世界上最为流行最为科学的一种呼吸方式。这种呼吸方式是指通过胸腔、膈肌以及小腹之间的相互配合来形成顺利流畅的呼吸,为歌唱提供足够的气流支撑,这也是美声震撼人心的表现形式下不可或缺的基础支持。除此之外,美声唱法还结合了各种器官的共同协作,有着呼吸深、速度快、容量大等特点,同时还具备一定的控制好以及弹性能力强的优势,但是这一部分优势需要经过一定专业训练才可以得以展示。美声唱法的专业化程度高,演唱更加科学,与内蒙古地区的歌唱艺术形式具有明显的区别。
二、美声唱法歌唱技巧与草原歌曲的融合
(一)美声唱法与草原歌曲在气息上的融合
美声唱法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特征,因此大多数美声演唱者都是经过一定程度的训练之后才可以获得演唱水平的提升以及演唱技巧的提高,单从这一点上来看,就与草原歌曲的演唱者有着本质的差距。草原歌曲演唱者在演唱方面往往会显得十分随意,只是对于歌曲的整体基调有一个大体的认识,对于音乐旋律的掌握有一个大体的方向,基本音乐形式都是临场发挥,极具舞台表现力。但是由于缺乏基本的音乐专业知识支持,在许多情况下草原歌曲的随意性还是存在许多问题,包括音乐节奏感不明确,缺乏号召力以及共鸣效果差等问题,在歌唱过程中气息的运用也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而美声唱法在气息控制方面则是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草原歌曲演唱者通过学习美声唱法中常用的几种气息控制方法,比如缓吸急呼法、急吸急呼法、缓吸缓呼法等等多种呼吸方法,经过反复训练可以提升演唱者的气息控制水平,更加流畅的使用气息,不但能够提高演唱者的演唱整体素质水平,提高了演唱者的气息流畅度,可以去适应更高难度的歌曲。而这在草原歌曲的演唱过程中是也十分重要的。由于草原歌曲许多歌唱难度较大,大多数演唱者又缺乏音乐基本知识,缺乏气息的训练,所以在演唱时往往不能够将歌曲的全部面貌顺利展示出来,于是就需要通过气息的训练进行适当的调节,这就是美声在草原歌曲中的融合的具体表现。
(二)美声唱法与草原歌曲在共鸣上的融合
在歌唱这种艺术形式中,共鸣的应用水平往往就决定了演唱者的感染力以及号召力。在美声唱法中,主要依靠声带发出的基本音通过共鸣腔的扩大作用实现共鸣的整体效果。由于共鸣的水平以及好坏程度直接影响了歌唱者对于歌曲的音量、音色以及整体稳定性的控制水平,所以对于任何歌曲的演唱,共鸣都是必不可少的一歌唱技巧。从草原歌曲的角度上来看,草原歌曲演唱者都会尽力将声音传到更远的地方,而在这个过程中又不能降低声音的优美程度,所以这个时候就有必要要依赖共鸣了。
(三)美声唱法与草原歌曲在舞台表现力上的融合
我们都知道,民族唱法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以及民族特色,根据草原歌曲的大部分歌唱艺术形式来看,由于草原地域辽阔宽广,再加上游牧生活的习惯,大家都喜欢用悠长高亢的歌曲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以及情感生活,而这个过程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最终成为现代我们看到的草原歌曲。而草原歌曲的表现力也主要体现在悠长以及空旷感,在美声唱法中,舞台的表现力主要体现在共鸣的运用以及气息与歌唱技巧的综合使用方面,通过气息以及共鸣的控制,美声歌唱者不但可以演绎出十分高亢的艺术效果,还能够持续输出十分稳定的令人震撼人心的歌曲,这就是美声演唱的无穷魅力,通过共鸣练习,民族歌曲也可以获得良好的舞台效果,降低歌唱时的声带负担,提高演唱效果。
三、总结
总的来说,我国的美声唱法在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并且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唱法的发展以及融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我国的民族文化发展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为我们弘扬民族文化实现民族繁荣注入了新的血液。
参考文献
[1]薛蕾.美声唱法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与融合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2]刘洋,郭建民.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碰撞与融合——从“土洋之争”到“多元化发展”[J].音乐生活,2009(07):64-65.
[3]吕红平,李英.流动、融合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人口流动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6):14-21.
[4]范义付.从与美声唱法通俗唱法的技巧融合看民族唱法发展[J].黄河之声,2008(18):44-45.
[5]崔丽萍.美声唱法与呼伦贝尔草原歌曲演唱方法的融合[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
[6]齐明.试析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发展[J].音乐大观,2012(03):160.
作者简介:刘会轻(1984—),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声乐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