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部分柑橘新产区果农由于混淆了柑橘溃疡病和疮痂病,致使防治方法错误,防效甚微。甚至无效。这样不仅增加生产成本,污染环境,而且延误了防治时期。使病害得不到及时有效防治,造成损失。为此,笔者结合多年来生产实践,特就两者病害的区别与药剂防治简述如下,供参考。
1 症状区别
1.1 柑橘溃疡病
柑橘溃疡病受害叶片,先出现针头大小黄色油渍状圆形病斑,尔后病斑逐渐扩大,向叶片正反面隆起。病部表皮破裂。中央略凹陷成火山口状,病斑灰白色、木栓化、海绵状,周围略隆起呈暗褐色。最外圈为黄绿晕圈。枝梢以夏、秋季嫩梢受害为重,受害枝梢病斑与叶片上的病斑相似,但中央木栓化开裂较大。无黄色晕圈,受害组织不能愈合,影响树势。严重的能引起叶片脱落,枝梢枯死。果实受害,病斑与叶片相似,但病斑较大,木栓化更显著,开裂更大。病斑的大小依品种而异,一般直径为3~5毫米,有时几个病斑相互愈合绕成不规则的大斑。病斑限于果皮,发生严重时,引起早期落果。
1.2 柑橘疮痂病
柑橘疮痂病主要危害新梢嫩叶及幼果,有时也危害花萼、花瓣。叶片受害,初期产生水渍状小斑点,病斑逐渐扩大,病斑部变为蜡黄色木栓化并隆起成圆锥形的疮痂,直径0.3~2毫米,颜色灰白色至褐色,发生疮痂的一面隆起,另一面相应部位凹陷,呈牛角状,发病严重时,致使叶片畸形扭曲。枝梢发病与叶片的症状相似。但病斑突起不如叶片明显,受害枝梢短小、扭曲,当许多病斑愈合绕枝梢一圈。枝梢即枯死。花瓣受害很快凋落。花瓣凋落后不久幼果即可出现症状,初期产生褐色小斑,后扩大为黄褐色圆锥形,形成木栓化瘤状突起的褐色疮痂,引起幼果早期脱落或发育不良。受害较迟的果实多数发育不良,果小、皮厚、味酸、表面粗糙,或成为畸形果。田间常见许多病斑愈合,在果面上形成条状疤痕。湿度大时,病部有时有粉红色的霉状物出现。
2 病原菌区别
(1)柑橘溃疡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病原是黄单孢杆菌属的一种细菌。
(2)柑橘疮痂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属半知菌亚门,黑盘孢目。
3 发生规律区别
3.1 初侵染源
(1)柑橘溃疡病病菌主要来自带病菌的苗木、接穗和田间病株,其次来自病果。
(2)柑橘疮痂病病菌潜伏于病组织(病叶、病果、病枝)内越冬,远距离的传播是通过带病的苗木和接穗调运。
3.2 传播途径
(1)柑橘溃疡病越冬的病菌在翌年春季气温20℃以上,湿度大情况下,病斑溢出菌浓,借风、雨、昆虫和枝叶接穗而传播到感病部位。经气孔、水孔、皮孔或伤口侵入寄主组织。一般经4~6天,最长10天的潜育期后出现病斑,以后多次进行再侵染。辗转危害。
(2)柑橘疮痂病越冬的病菌在翌年春季气温15℃以上。湿度适宜。从原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和昆虫传播。直接侵入新梢、嫩叶或幼果。经10天的潜育期后出现病斑。以后多次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辗转危害夏梢和秋梢。
3.3 流行条件
(1)寄主的抗病力
①柑橘溃疡病:橙类最感病。其嫩叶、嫩梢及未成熟果均易发病:其次是柚和宽皮橘类的苗木:幼树的嫩梢发病较重,成年树较抗病;金柑抗病。
②柑橘疮痂病:一般橘类最易感病。柑类和袖类次之,甜橙类、金柑类和枳壳较抗病。最感病的品种有早橘、本地早、南丰蜜橘、红橘、芦柑、温州蜜柑、柠檬、小红橙等。
(2)气候条件
①柑橘溃疡病:适合发病的温度为20~35℃,最适温度为25~30℃,在适温条件下,雨量和雨日与病害的发生呈正相关。病原细菌主要靠雨水传播、在寄主表面有水膜20分钟以上,才能侵入。高温高湿或多台风雨有利此病发生。台风雨天气不但高温高湿也给柑橘树造成大量伤口。有利病菌的传播、侵入和加快繁殖,因此常在短期内引起该病害的大发生。
②柑橘疮痂病:气候温暖高湿有利于此病的发生。适合发病的温度为16~24℃,超过28℃就停止发生。春梢抽发期、幼果期,山地柑橘秋梢抽发期,如遇阴雨连绵或雾大露重的天气,此病即会爆发流行。
(3)栽培管理
①柑橘溃疡病:多品种混栽的果园,由于不同品种的抽梢期不一致,有利于病菌的传染。修剪不到位、偏施氮肥、潜叶蛾危害严重都会加重溃疡病的发生。反之,及时清园,剪除烧毁病组织,再结合适期喷药,病害可大大减轻;潜叶蛾防治得好,伤口少,发病较少;合理的肥水管理,控夏梢均可减少发病。
②柑橘疮痂病:相同品种,果园排水畅通,雨季不积水;适时施肥,抽梢整齐;合理修剪,及时清园,果园通风透光,该病害发生就较轻。反之。病害发生就重。
(4)寄主感病期
①柑橘溃疡病:同品种的柑橘不同的发育阶段,因其气孔产生的数量和状态不一样,发病轻重就不同。刚抽出的嫩梢叶及刚形成的幼果,其气孔尚未形成。病菌无法侵入:叶片转熟和果实转黄,气孔中隙闭合。病菌也无法侵入;嫩梢叶在萌发后20天到50~60天和落花后35~80天(果大9~58毫米)时,其气孔形成最多和呈开放型。病菌最容易侵入。苗木、幼树由于抽梢次数多。保持幼嫩状态的时间长,故发病较成年树。老龄树严重。
②柑橘疮痂病:只侵染幼嫩组织,以刚抽生的嫩叶、嫩梢和刚谢花的幼果最易感病,组织完全老熟则不感病。苗木、幼树抽梢次数多,时间长,发病较重。
4 药剂防治方法
4.1 保梢
①柑橘溃疡病:于晚春梢、夏梢、秋梢萌芽后20天、30天(梢长1.5~3厘米,叶片刚转绿期)各喷1次。
②柑橘疮痂病:于芽萌动期(芽长1~5毫米)喷第1次药,过10~15天再喷第2次(春梢期的第2次药及夏、秋梢是否喷药,应视果园发病情况和抽梢时的温湿条件是否适宜发病来确定)。
4.2 保果
①柑橘溃疡病:于落花后10天、30天、50天各喷1次。感病的脐橙等品种,台风雨前后也应及时喷药保护。
②柑橘疮痂病:于花落2/3喷1次,高湿年份隔10~15天再喷药1次。
4.3 药剂选用
①柑橘溃疡病:多宁77%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0.5%~0.8%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初抽出的嫩叶易发生药害,使用浓度应较低且在露水干后使用)或氢氧化铜77%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或克菌康3%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噻菌铜20%胶悬剂500~700倍或叶青双20%可湿性粉剂500倍或胶氨铜200倍(硫酸铜0.5千克、生石灰1千克,碳酸氢氨1.5千克,水3千克,混合后为原液)或代森铵45%水剂600~800倍或田安5%水剂250~300倍或叶枯宁2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农用链霉素600-700单位/毫升加1%酒精。
②柑橘痊痂病:世高10%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或仙生62.25%可湿性粉剂500倍或0.3%~0.7%石灰等量式波尔多液或多宁77%可湿性粉剂800倍或大生M-45(代森锰锌)80%可湿性粉剂600倍或安泰生70%可湿性粉剂600倍或溴菌腈25%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800倍或甲基托布津70%可湿性粉剂800倍或退茵特50%可湿性粉剂500倍。
1 症状区别
1.1 柑橘溃疡病
柑橘溃疡病受害叶片,先出现针头大小黄色油渍状圆形病斑,尔后病斑逐渐扩大,向叶片正反面隆起。病部表皮破裂。中央略凹陷成火山口状,病斑灰白色、木栓化、海绵状,周围略隆起呈暗褐色。最外圈为黄绿晕圈。枝梢以夏、秋季嫩梢受害为重,受害枝梢病斑与叶片上的病斑相似,但中央木栓化开裂较大。无黄色晕圈,受害组织不能愈合,影响树势。严重的能引起叶片脱落,枝梢枯死。果实受害,病斑与叶片相似,但病斑较大,木栓化更显著,开裂更大。病斑的大小依品种而异,一般直径为3~5毫米,有时几个病斑相互愈合绕成不规则的大斑。病斑限于果皮,发生严重时,引起早期落果。
1.2 柑橘疮痂病
柑橘疮痂病主要危害新梢嫩叶及幼果,有时也危害花萼、花瓣。叶片受害,初期产生水渍状小斑点,病斑逐渐扩大,病斑部变为蜡黄色木栓化并隆起成圆锥形的疮痂,直径0.3~2毫米,颜色灰白色至褐色,发生疮痂的一面隆起,另一面相应部位凹陷,呈牛角状,发病严重时,致使叶片畸形扭曲。枝梢发病与叶片的症状相似。但病斑突起不如叶片明显,受害枝梢短小、扭曲,当许多病斑愈合绕枝梢一圈。枝梢即枯死。花瓣受害很快凋落。花瓣凋落后不久幼果即可出现症状,初期产生褐色小斑,后扩大为黄褐色圆锥形,形成木栓化瘤状突起的褐色疮痂,引起幼果早期脱落或发育不良。受害较迟的果实多数发育不良,果小、皮厚、味酸、表面粗糙,或成为畸形果。田间常见许多病斑愈合,在果面上形成条状疤痕。湿度大时,病部有时有粉红色的霉状物出现。
2 病原菌区别
(1)柑橘溃疡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病原是黄单孢杆菌属的一种细菌。
(2)柑橘疮痂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属半知菌亚门,黑盘孢目。
3 发生规律区别
3.1 初侵染源
(1)柑橘溃疡病病菌主要来自带病菌的苗木、接穗和田间病株,其次来自病果。
(2)柑橘疮痂病病菌潜伏于病组织(病叶、病果、病枝)内越冬,远距离的传播是通过带病的苗木和接穗调运。
3.2 传播途径
(1)柑橘溃疡病越冬的病菌在翌年春季气温20℃以上,湿度大情况下,病斑溢出菌浓,借风、雨、昆虫和枝叶接穗而传播到感病部位。经气孔、水孔、皮孔或伤口侵入寄主组织。一般经4~6天,最长10天的潜育期后出现病斑,以后多次进行再侵染。辗转危害。
(2)柑橘疮痂病越冬的病菌在翌年春季气温15℃以上。湿度适宜。从原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和昆虫传播。直接侵入新梢、嫩叶或幼果。经10天的潜育期后出现病斑。以后多次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辗转危害夏梢和秋梢。
3.3 流行条件
(1)寄主的抗病力
①柑橘溃疡病:橙类最感病。其嫩叶、嫩梢及未成熟果均易发病:其次是柚和宽皮橘类的苗木:幼树的嫩梢发病较重,成年树较抗病;金柑抗病。
②柑橘疮痂病:一般橘类最易感病。柑类和袖类次之,甜橙类、金柑类和枳壳较抗病。最感病的品种有早橘、本地早、南丰蜜橘、红橘、芦柑、温州蜜柑、柠檬、小红橙等。
(2)气候条件
①柑橘溃疡病:适合发病的温度为20~35℃,最适温度为25~30℃,在适温条件下,雨量和雨日与病害的发生呈正相关。病原细菌主要靠雨水传播、在寄主表面有水膜20分钟以上,才能侵入。高温高湿或多台风雨有利此病发生。台风雨天气不但高温高湿也给柑橘树造成大量伤口。有利病菌的传播、侵入和加快繁殖,因此常在短期内引起该病害的大发生。
②柑橘疮痂病:气候温暖高湿有利于此病的发生。适合发病的温度为16~24℃,超过28℃就停止发生。春梢抽发期、幼果期,山地柑橘秋梢抽发期,如遇阴雨连绵或雾大露重的天气,此病即会爆发流行。
(3)栽培管理
①柑橘溃疡病:多品种混栽的果园,由于不同品种的抽梢期不一致,有利于病菌的传染。修剪不到位、偏施氮肥、潜叶蛾危害严重都会加重溃疡病的发生。反之,及时清园,剪除烧毁病组织,再结合适期喷药,病害可大大减轻;潜叶蛾防治得好,伤口少,发病较少;合理的肥水管理,控夏梢均可减少发病。
②柑橘疮痂病:相同品种,果园排水畅通,雨季不积水;适时施肥,抽梢整齐;合理修剪,及时清园,果园通风透光,该病害发生就较轻。反之。病害发生就重。
(4)寄主感病期
①柑橘溃疡病:同品种的柑橘不同的发育阶段,因其气孔产生的数量和状态不一样,发病轻重就不同。刚抽出的嫩梢叶及刚形成的幼果,其气孔尚未形成。病菌无法侵入:叶片转熟和果实转黄,气孔中隙闭合。病菌也无法侵入;嫩梢叶在萌发后20天到50~60天和落花后35~80天(果大9~58毫米)时,其气孔形成最多和呈开放型。病菌最容易侵入。苗木、幼树由于抽梢次数多。保持幼嫩状态的时间长,故发病较成年树。老龄树严重。
②柑橘疮痂病:只侵染幼嫩组织,以刚抽生的嫩叶、嫩梢和刚谢花的幼果最易感病,组织完全老熟则不感病。苗木、幼树抽梢次数多,时间长,发病较重。
4 药剂防治方法
4.1 保梢
①柑橘溃疡病:于晚春梢、夏梢、秋梢萌芽后20天、30天(梢长1.5~3厘米,叶片刚转绿期)各喷1次。
②柑橘疮痂病:于芽萌动期(芽长1~5毫米)喷第1次药,过10~15天再喷第2次(春梢期的第2次药及夏、秋梢是否喷药,应视果园发病情况和抽梢时的温湿条件是否适宜发病来确定)。
4.2 保果
①柑橘溃疡病:于落花后10天、30天、50天各喷1次。感病的脐橙等品种,台风雨前后也应及时喷药保护。
②柑橘疮痂病:于花落2/3喷1次,高湿年份隔10~15天再喷药1次。
4.3 药剂选用
①柑橘溃疡病:多宁77%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0.5%~0.8%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初抽出的嫩叶易发生药害,使用浓度应较低且在露水干后使用)或氢氧化铜77%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或克菌康3%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噻菌铜20%胶悬剂500~700倍或叶青双20%可湿性粉剂500倍或胶氨铜200倍(硫酸铜0.5千克、生石灰1千克,碳酸氢氨1.5千克,水3千克,混合后为原液)或代森铵45%水剂600~800倍或田安5%水剂250~300倍或叶枯宁2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农用链霉素600-700单位/毫升加1%酒精。
②柑橘痊痂病:世高10%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或仙生62.25%可湿性粉剂500倍或0.3%~0.7%石灰等量式波尔多液或多宁77%可湿性粉剂800倍或大生M-45(代森锰锌)80%可湿性粉剂600倍或安泰生70%可湿性粉剂600倍或溴菌腈25%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800倍或甲基托布津70%可湿性粉剂800倍或退茵特50%可湿性粉剂5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