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农村非正规金融分析

来源 :当代经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xiao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农村非正规金融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支撑点,它不仅改善了农村经济内源融资的主导格局,还改变了农村金融的单一产权结构,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新制度经济学的框架出发,运用有限理性、信息不对称、制度设计等理论分析了农村非正规金融存在的必要性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农村非正规金融 有限理性 非正式制度
  
  自1979年市场化改革以来,我国对农村金融体制进行了渐进式改革,形成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并存的农村正规金融格局。然而,这种正规金融服务并不能满足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还存在许多问题:普遍存在于农村的金融服务短缺现象出现了向县、镇经济蔓延的趋势;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成为农村资金外流的主渠道(农村资金以每年3000-6000亿元的速度外流)等。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非正规金融机构却逐渐成为农民贷款的主要来源,为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结构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由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机构两部分组成。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包括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非正规金融是指农村中非法定的金融组织所提供的间接融资以及农户之间或农户与农村企业主之间的直接融资,其组织形式有自由借贷、银背和私人钱庄、合会、典当业信用、民间集资、民间贴现和其他民间借贷组织。
  
  二、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存在必要性的理论分析
  
  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出现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其存在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
  1、农村正规金融缺位为非正规金融的产生提供了契机
  在城乡二元体制和单一的金融产权结构下,在工业优先农业发展的战略指导下,我国大部分金融资源被国家控制并配置给了城市经济,造成农村经济的“金融缺口”。在我国农村只有20%左右的农户可以获得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且大部分以小额贷款为主,金额多在3000-5000元之间,大额贷款则受到严格的限制,超过3万元的贷款须经上级部门审批,而审批最少又要花费近1个月的时间。政策的倾向、手续的繁琐最终导致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户提供的资金供给无法满足农户的资金需求,更无法满足农业结构调整的规模资金需求。
  据悉,1995年从财政渠道流向农村金融市场的资金为574.93亿元,通过金融渠道流出的资金为1544.80亿元,而当年的资金需求却为6823.72亿元,远大于4122.47亿元的资金净供给,产生了2601.25亿元的金融缺口,并且在1995-2005年的11年间,这一缺口以每年约56.83%的速度增长,到2005年已达到了16261.20亿元,相当于1995年的6倍之多。图1明确地显示出了这一趋势。图中两条曲线分别代表了资金净供给和资金需求,两者之间的距离即为“金融缺口”,二者不断拉大的距离则意味着“金融缺口”的逐渐增大。事实表明,资金供需不平衡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2、正规金融缺位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1)有限理性、信息不对称。理性人、完全信息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假设。在这一理想模式下,正规金融机构可以了解任何有贷款要求农户的信用状况,并能确切知道需要贷款项目的风险和成功概率,也能预见农户未来的偿还能力,因此可以决定是否批准农户的贷款申请:信用状况好,未来有偿付能力的农户得到贷款,农户和金融机构实现双赢;对不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拒贷。然而,对于现实中的农村金融市场来说,有限理性及信息不完全、不对称才是最真实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我国农户数量大,地域上较分散,难以形成正规金融机构与农户间的信息对称。作为理性人的国有商业银行为克服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必然会加强对贷款申请的审查力度,以减少放款风险,这就提高了交易费用。第二,国有商业银行机构庞大,技术、设施、人力资本投入高,对于每一笔贷款都有着固定的最低管理费用,而农户家庭经营规模小,贷款规模不大,贷款数额小的特点增加了其管理成本;作为理性的经济人,银行必然会在收益与成本间进行比较,较大的风险、较高的成本使得银行纷纷从农村退出。第三,农业高风险性和弱质性特点使农户未来的偿付能力具有了极大的不确定性,面临着数量巨大的农户贷款申请,出于预算硬约束、安全性和利润最大化经营原则的考虑,自然会产生正规金融的“惜贷”行为。第四,农户对贷款的需求季节性明显,希望贷款手续简便、灵活、及时,当预期到正规金融机构的服务需要履行许多繁琐的程序而可能会错过资金的最佳使用期时,同样作为理性人的农户出于机会成本的考虑也可能主动放弃贷款申请。
  (2)国家的金融抑制。长期以来,我国工业优先农业发展的指导战略要求正规金融部门首先要保证国有经济的资金需求,加之正规金融所形成的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所有制歧视,使得广大民营、乡镇企业难以获得与其经济作用相匹配的资金支持,从而对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民间资金存在着强烈的需求。
  (3)制度环境欠佳。我国农村正规金融的借贷活动相对于非正规金融来说,关、卡、压较多。繁琐的审批手续不仅增加了交易成本,而且还有可能会延误农户的投资商机,甚至导致“速度钱”的出现,即有些农户为了加快办事速度,较快获得所需资金,不得不对掌权官员请求“帮助”,从而增加了“灰色成本”。
  3、农村非正规金融的优势
  农户无法从正规金融获得资金,自然就会转向非正规金融机构;同时由于非正规金融自身所具有的优势,这就使其成为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甚至替代成为必然趋势
  (1)有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不完全问题。我国农村社会相对比较封闭,内部人口流动性不大。在这个熟悉的环境里,私人信息具有高度的共享性和流通性,这种信息的透明化有效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成就了农村非正规金融对正规金融的补充甚至替代的地位。
  (2)有利于减少交易费用和管理成本。农村非正规金融体系,包括行会、民间集资、民间借贷等形式,一般建立在人缘、地缘和血缘关系基础上,信息获取成本低,具有无或低抵押担保、正式借贷合同比例低、手续简便、贷款及时的特点,交易费用和管理成本低,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3)非正式制度的独特优势。非正式制度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习惯习俗、伦理道德、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及意识形态等对人们行为产生非正式约束的规则,在发展农村非正规金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是我国农村中优秀的传统习俗等非正式制度对农户行为起了积极的道德约束作用;二是经过长期的经济活动,许多农户建立了自己的信誉机制,如借钱不还,就会失去这种社会资本,这是一种长期的重复博弈过程。从长远利益考虑,农户会自觉抵制机会主义行为带来的短期利益的诱惑。
  
  三、农村非正规金融存在必要性的模型分析
  
  下面通过模型来分析农村非正规金融为农民带来的福利,说明其存在的必要性,首先给定假设条件如下。
  第一,完全竞争市场。在农村市场,民间借贷行为比较普遍,提供的产品几乎同质,只要拥有资金就可进入,且可自由退出,不存在过多的进出壁垒。因此,可将这个借贷市场近似地看成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
  第二,民间借贷行为利率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通常为其2-4倍。
  第三,将正规金融机构针对不同用途、期限的贷款利率简化为一种,并忽略通货膨胀等对利率的影响。
  得到模型如图2所示。其中,I为贷款利率,Q为资金使用量,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为I0,农村借贷市场对资金的供给曲线为S,农户的资金需求曲线为D。农户对资金使用的特殊性决定了农户对资金的需求曲线弹性较低,故斜率较大,如图2所示。图2中Q’是正规金融机构每年向农户提供的贷款数量,大约只占农村贷款总额的1/5,这时,农户的消费者剩余为梯形ABCH,S与D的交点F决定了民间借贷的均衡利率和均衡资金借贷量Q”,远大于正规渠道的资金供给量Q’,其利率也大于I0,对应的消费者剩余为三角形FEH,其面积大于梯形ABCH的面积。于是得出结论:民间借贷极大地提高了农户的福利。
  


  
  四、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趋势
  
  1、部分农村非正规金融向正规金融转化
  农村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具有不同的存在基础。正规金融通过专业化集中处理借贷者的借贷行为,有效的降低了单位资金的融通费用,边际贷款成本随客户数量的增加而下降。对于农村非正规金融来说,较低的单位资金融通成本是其最大的优势。随着客户数量的增加,单位资金融通成本会进一步下降,当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其信息和管理成本会随规模的增大而增加,从而导致单位资金融通成本上升,边际贷款成本呈现出先降后升的“U”型状。当边际贷款成本到达最低点时,借贷客户数量达到最优,此时,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效率最高。当超过最低点时,边际借贷成本将随客户数量的增加而上升,非正规金融逐渐失去成本优势,就有可能向正规金融转变。
  2、保证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健康发展
  农村非正规金融和正规金融是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上并行的两架“马车”,具有各自的比较优势和相对稳定的服务对象,因此不应该把非正规金融统一正规化,使它丧失交易成本和社会道德约束等比较优势,而应该在政府准确定位和完善监管的前提下,在公开、有效的法律和制度框架下,在市场的充分竞争中,与正规金融一起服务于广大农村和农民。
  
  【参考文献】
  [1]温铁军:农户信用与民间借贷研究——农户信用与民间借贷课题主报告,2004.
  [2]姚耀军、陈德付: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兴起:理论及其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5(8).
  [3]温琦、王厚俊:新形势下农村非正规金融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农村金融,2005(1).
  [4]姜雅莉:农村民间借贷供求分析与政策建议[J],陕西农业科学,2005(1).
其他文献
介绍了以物化与生化方法相结合的工艺处理酒精废糟液的工程实例及有关参数.原废液COD为55 000 mg/L,经固液分离、厌氧、气浮后出水COD可达4 000 mg/L,再用生活污水稀释至COD
沉淀池排泥是给水厂的一个重要环节,排泥时间和排泥量的控制直接影响出厂水质和生产成本。通过对杭州制水二公司平流式沉淀池污泥沉降曲线的测定、沉泥的量化,找到了一种较为直
采用序批式反应器处理氨氮废水 ,试验结果验证了好氧反硝化的存在 ,好氧反硝化脱氮能力随混合液溶解氧浓度的提高而降低 ,当溶解氧浓度为 0 5mg/L时 ,总氮去除率可达到 6 6
石家庄第八水厂采用常规净水处理工艺,设计规模为30成m^3/d,总生产废水量为1.06万m^3/d,介绍了水厂污泥处理工艺及药剂的选择和配制。
山东省计划在3年内投资88亿元发展以污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处理为主的环保节能设备。在工业废水处理方面,开发以造纸、酿造为主的工业废水处理设备,主要发展鼓式真空洗浆机
期刊
主要介绍几种目前国际上较为常见的生物除磷工艺 ,包括Bardenpho、A/O、Phoredox、UCT、EASC、ISAH、CPSC工艺等
本文通过牛市中认购权证与认沽权证两类交易中投资者发生的惨痛事件,进行了事件的成因分析,并从投资者、证券经营机构、权证发行人及法律角度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对策建议,以便更好
“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市改革和发展的核心问题,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之一,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对原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极其
【摘要】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取决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而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键不在于企业中有多少人才,而是在于有一个好的管理机制,一个好的管理机制能够不断整合内外部资源,能够使人才出成绩。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善于学习的集体,在于管理创新和企业文化的培育。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培育 管理机制重于人才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积累,具有组织
物联网应用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战略技术,极大地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它的研究也迅速热遍全球。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有关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分析与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