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国十佳服装制版师大赛的颁奖现场,徐琳荣获“全国十佳服装制版师”,更被颁奖嘉宾誉为“行业里大姐式的人物”。在赛后接受《纺织服装周刊》记者采访时,徐琳坚持认为,“制版师”胜过其他任何符号。
她把服装制版师比作麻醉师。“一场成功手术最受热捧的往往是主刀医生,殊不知,麻醉师也很重要,发挥着缓解疼痛、拯救病人于危难的作用。在服装生产过程中,服装制版师就是麻醉师,把控服装的结构,让人穿上舒适合体的服装。”
在她看来,本土制版师经历了车工、样衣工、打版等各个生产环节的“打磨”,在纯技术水平上具有优势。但与国外制版师相比,还需提高审美能力,从而更好理解设计师的设计理念。
制版老手的坚韧
谈及荣获“全国十佳服装制版师”称号,徐琳坦言曾经一度不敢参赛。一个在服装制版行业浸染多年的资深制版师,缘何会在大赛前忐忑不安?
“家里人劝我不要参加这次大赛,其实是为我考虑。毕竟这是一个全国性的大赛,如果失利对我而言将是很大的打击。”徐琳已经在服装制版行业工作30多年,而且在当地小有名气。时常出任制版大赛评委的她,如今要成为一名参赛选手,角色转换并不容易,行业地位成为她背负的最大压力。
“最终,我还是选择参赛,因为我相信自己的能力,放平心态踏实备战就好。”徐琳告诉记者,决定参赛后,她参考了第一届比赛的考题内容,从理论基础到操作技能都不放松。
在工作室同事的眼中,徐琳做事情总有一种韧劲儿。决定参赛那天起,她就开始为自己制定了备战计划。
“对我而言,比赛速度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平时我更多时间都是在关注版型结构,车工技术没有那么熟练了。所以我就盯紧这部分内容,抓紧练习。”徐琳分析说。
她搬来比赛所用规格的缝纫机,每天抽时间制作西服。从领口到衣袖,细化每一个环节。也正因此,从6个小时完成一套到4个小时规定时间内完成,20天的时间,徐琳的制版速度实现了飞跃,也为她参赛带来信心。
“其实,比赛是有技巧的,发现自己薄弱的地方,不断补充就会有收获,熟能生巧。”徐琳告诉记者。
第二届全国十佳制版师颁奖现场,颁奖嘉宾还打趣道:“你可算得上行业里大姐式的人物了。”的确,若按照年龄和经验来看,徐琳可谓是最资深的了,而她也用行动证明了“宝刀不老”的含义。
制版师就像麻醉师
从天津纺织工业学校毕业,徐琳走进了内蒙古轻工业学校当老师。当年很多同学都在服装设计领域崭露头角,而徐琳却始终难舍对制版的热爱,坚持从事服装制版工作。
一晃多年,徐琳也从北到南发展事业,她还是不离制版行业。现在的她,工作忙碌且充实,在教师与制版师之间不断转换身份。她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将自己的制版技术和经验传授给学生,教授他们最贴合实际的制版技能,这让我感到很快乐。”
徐琳既担任厦门理工学院特聘教师,为“卓越班”的学生们讲授课程,教授立体剪裁、平面设计、服装工艺系列课程;也受聘于企业,感受最贴近市场的制版需求,同时她发展个人的制版工作室,专注于服装版型的把控工作。
事业在不断的发展,徐琳对于制版师工作的理解也不断升华。她比喻说:“服装制版师正如麻醉师。一场成功手术最受热捧的往往是主刀医生,殊不知,麻醉师也很重要,发挥着缓解疼痛、拯救病人于危难的作用。在服装生产过程中,服装制版师就是麻醉师,负责把控服装的结构,让人穿上舒适合体的服装。”
打好基本功,增强美学素养
在徐琳看来,中国服装企业一直抱有“拿来主义”的想法,不乐于培养制版师,而是喜欢高薪外聘。“事实表明这并不是适合每个企业发展的良方,因为制版师是企业的关键环节,‘空降’往往会带来企业文化与制版师理念不融合的弊端。所以企业培养符合需要的全能型制版师或能解决这一问题。”
谈及企业所需要的制版师,徐琳觉得,“有悟性的制版师是企业最需要的,因为这样的制版师可以不断吸取新鲜的思路,接受市场的变化,化解旧有原则的制约。”
徐琳强调,款式图是服装制版师的基本功,不仅要求能将艺术感强的效果图转化为款式图,更要精确款式图为后期的制版工作夯实基础。无论是对于经验丰富的老手,还是资历尚浅的新手,基本功都不可忽视。
此外,徐琳以自己多年从业经历分析,她认为制版师同样需要美学素养,能够通过制版工艺创造出服装的美感非常重要。
“我感受到企业对于服装制版师需求的变化,这是整个行业的进步。近些年,行业开始关注这一工种的发展,企业也认识到制版师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徐琳告诉记者,通常国内制版师是从基层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有些制版师经历了车工、样衣工、打版各个生产环节,所以在纯技术水平上具有优势。但是相比国外,国内制版师在美学素养上稍显欠缺。
“提高审美能力可以让制版师理解设计师的设计理念,而懂得人体结构可以制造出更加舒适的版型。国内制版师需要两手抓,提升制版水平。”她补充道。
她把服装制版师比作麻醉师。“一场成功手术最受热捧的往往是主刀医生,殊不知,麻醉师也很重要,发挥着缓解疼痛、拯救病人于危难的作用。在服装生产过程中,服装制版师就是麻醉师,把控服装的结构,让人穿上舒适合体的服装。”
在她看来,本土制版师经历了车工、样衣工、打版等各个生产环节的“打磨”,在纯技术水平上具有优势。但与国外制版师相比,还需提高审美能力,从而更好理解设计师的设计理念。
制版老手的坚韧
谈及荣获“全国十佳服装制版师”称号,徐琳坦言曾经一度不敢参赛。一个在服装制版行业浸染多年的资深制版师,缘何会在大赛前忐忑不安?
“家里人劝我不要参加这次大赛,其实是为我考虑。毕竟这是一个全国性的大赛,如果失利对我而言将是很大的打击。”徐琳已经在服装制版行业工作30多年,而且在当地小有名气。时常出任制版大赛评委的她,如今要成为一名参赛选手,角色转换并不容易,行业地位成为她背负的最大压力。
“最终,我还是选择参赛,因为我相信自己的能力,放平心态踏实备战就好。”徐琳告诉记者,决定参赛后,她参考了第一届比赛的考题内容,从理论基础到操作技能都不放松。
在工作室同事的眼中,徐琳做事情总有一种韧劲儿。决定参赛那天起,她就开始为自己制定了备战计划。
“对我而言,比赛速度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平时我更多时间都是在关注版型结构,车工技术没有那么熟练了。所以我就盯紧这部分内容,抓紧练习。”徐琳分析说。
她搬来比赛所用规格的缝纫机,每天抽时间制作西服。从领口到衣袖,细化每一个环节。也正因此,从6个小时完成一套到4个小时规定时间内完成,20天的时间,徐琳的制版速度实现了飞跃,也为她参赛带来信心。
“其实,比赛是有技巧的,发现自己薄弱的地方,不断补充就会有收获,熟能生巧。”徐琳告诉记者。
第二届全国十佳制版师颁奖现场,颁奖嘉宾还打趣道:“你可算得上行业里大姐式的人物了。”的确,若按照年龄和经验来看,徐琳可谓是最资深的了,而她也用行动证明了“宝刀不老”的含义。
制版师就像麻醉师
从天津纺织工业学校毕业,徐琳走进了内蒙古轻工业学校当老师。当年很多同学都在服装设计领域崭露头角,而徐琳却始终难舍对制版的热爱,坚持从事服装制版工作。
一晃多年,徐琳也从北到南发展事业,她还是不离制版行业。现在的她,工作忙碌且充实,在教师与制版师之间不断转换身份。她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将自己的制版技术和经验传授给学生,教授他们最贴合实际的制版技能,这让我感到很快乐。”
徐琳既担任厦门理工学院特聘教师,为“卓越班”的学生们讲授课程,教授立体剪裁、平面设计、服装工艺系列课程;也受聘于企业,感受最贴近市场的制版需求,同时她发展个人的制版工作室,专注于服装版型的把控工作。
事业在不断的发展,徐琳对于制版师工作的理解也不断升华。她比喻说:“服装制版师正如麻醉师。一场成功手术最受热捧的往往是主刀医生,殊不知,麻醉师也很重要,发挥着缓解疼痛、拯救病人于危难的作用。在服装生产过程中,服装制版师就是麻醉师,负责把控服装的结构,让人穿上舒适合体的服装。”
打好基本功,增强美学素养
在徐琳看来,中国服装企业一直抱有“拿来主义”的想法,不乐于培养制版师,而是喜欢高薪外聘。“事实表明这并不是适合每个企业发展的良方,因为制版师是企业的关键环节,‘空降’往往会带来企业文化与制版师理念不融合的弊端。所以企业培养符合需要的全能型制版师或能解决这一问题。”
谈及企业所需要的制版师,徐琳觉得,“有悟性的制版师是企业最需要的,因为这样的制版师可以不断吸取新鲜的思路,接受市场的变化,化解旧有原则的制约。”
徐琳强调,款式图是服装制版师的基本功,不仅要求能将艺术感强的效果图转化为款式图,更要精确款式图为后期的制版工作夯实基础。无论是对于经验丰富的老手,还是资历尚浅的新手,基本功都不可忽视。
此外,徐琳以自己多年从业经历分析,她认为制版师同样需要美学素养,能够通过制版工艺创造出服装的美感非常重要。
“我感受到企业对于服装制版师需求的变化,这是整个行业的进步。近些年,行业开始关注这一工种的发展,企业也认识到制版师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徐琳告诉记者,通常国内制版师是从基层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有些制版师经历了车工、样衣工、打版各个生产环节,所以在纯技术水平上具有优势。但是相比国外,国内制版师在美学素养上稍显欠缺。
“提高审美能力可以让制版师理解设计师的设计理念,而懂得人体结构可以制造出更加舒适的版型。国内制版师需要两手抓,提升制版水平。”她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