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翼状胬肉是眼科临床上最常见的眼病之一,到目前为止,关于此病发机制的了解仍十分有限,治疗效果也欠满意。对于翼状胬肉的治疗现仍多采用手术方法切除,但术后复发率较高。应用翼状胬肉逆行切除联合丝裂霉素应用、羊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临床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30例(35只眼),男22例(23只眼),女13例(12只眼),年龄40~72岁,平均60岁,其中复发性6只眼。静止期25只眼,活动期10只眼。均为鼻侧翼状胬肉,侵入角膜缘内3~5mm。
方法:表面麻醉后开睑,在手术显微镜下,2%利多卡因0.2~0.3ml注入胬肉体结膜下,沿胬肉体两侧分别剪开球结膜,并钝性分离结膜与其下的增生组织。于胬肉的颈部剪断已分离的球结膜,并向泪阜侧掀开,将增生的胬肉头部剥离,仔细刮除角巩缘部胬肉组织,暴露巩膜止血,用丝裂霉素C(2mg/ml)浸泡的棉片放置5分钟后,用生理盐水大量冲洗,而后用有齿镊提起胬肉体部,用锋利刀片自角膜缘沿浅层角膜剥离切除胬肉头部。取相应大小的羊膜(术前经过处理)覆盖于巩膜暴露区,上皮面朝上,10-0尼龙线缝合,缝线固定于浅层巩膜上。
术后处理;术毕涂抗生素眼膏,加压包扎,每天换药加压扎3~5天后,开放滴眼,可用抗生素加皮质类固醇眼药水,3次/日,共3~4周,14天左右拆除缝线。
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第1天,创面巩膜干净无缺血,角膜无明显操作,仅少许浅点状荧光染色,羊膜呈轻度水肿,植片平整,术后3天,结膜与羊膜愈合。术后2~3周,创面愈合羊膜植片血管化完成。术后病例随访0.5~1年,平均7个月,仅2例复发,治愈率95%,复发率5%。
讨论
翼状胬肉切除手术操作较为简单,但复发问题一直以来未能得到满意的解决。复发率常20%~70%1,甚至高达24%~89%2。近年来许多学者都在采用各种方法尽可能减少术后复发。羊膜为胎盘的最内层,是一层半透明膜,厚度为0.02~0.05mm,无血管和淋巴结,可分上皮层、致密层、纤维母细胞和海绵层。研究表明,羊膜抗原性極低,正常环境条件下,人羊膜不表达人类白细胞抗原,移植术后几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3。且具有以下作用:①减轻炎症反应;②减少新生血管形成;③减少瘢痕形成;④维持眼表细胞的表型;⑤提供光滑表面以利于细胞生长。羊膜移植应用于翼状胬肉手术的许多报告显示,羊膜移植使翼头胬肉切除术后的复发率明显降低,并可预防眼睑与球结膜粘连等并发症。
丝裂霉素C(MMC)是近20年来眼科应用较多的一种抗代谢药,此药物是从簇生链真菌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抗生素抗肿瘤药物,此药物可通过形成细胞DNA双链间的交联而抑制DNA,细胞RNA及蛋白质的合成而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生,从而达到降低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目的4。MMC在开始应用时为术后滴眼,但MMC点眼能引起眼部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术中应用,其潜在的并发症比术后滴用MMC眼液少。
由于羊膜及MMC具有抑制翼状胬肉复发的作用,两者联合应用,可以起到加强的作用,能进一步抑制复发。MMC局部应用具有毒性作用,可引起角膜溶解穿孔、巩膜溃疡坏死等并发症,因此应用MMC后覆盖羊膜,充分发挥羊膜有促进上皮化、减轻炎症和纤维血管化、减少瘢痕形成的作用,减少和避免了这些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在切除翼状胬肉时采用逆行切除的方法,首先剥离胬肉体部,放置MMC棉片冲洗后,再剥离头部,这样有效地保护了角膜的创面,减低MMC对角膜的损害,因此3种方法联合应用可更有效地抑制但复发。
本组病例仅2例复发,复发率5%,因此认为,翼状胬肉逆行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羊膜移植能有效地抑制复发。但是本组病例少,观察及随访的时间也短,丝裂霉素的浓度不确切,这些均需要以后长期的观察。联合手术的抑制翼状胬肉术后复发体现了其优越性。
参考文献
1刘祖国,主编.眼表疾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63.
2Chen PP,Ariyasn DG,Kaza V,et al.A randomized tral compring mitomycin Cand conjunctival autograft after excision of prinnary pterygium.Am J Ophthalmol,1995,120:151-154.
3Houlihan JM,Biro PA,Harper HM,et al.The human amnion is a site of MHG class Ib expression;evidence for the expression of HLA-G.J Immunol,1995,154:5664-5665.
4刘新昌,摘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前瞻性研究.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6,20:58.
翼状胬肉是眼科临床上最常见的眼病之一,到目前为止,关于此病发机制的了解仍十分有限,治疗效果也欠满意。对于翼状胬肉的治疗现仍多采用手术方法切除,但术后复发率较高。应用翼状胬肉逆行切除联合丝裂霉素应用、羊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临床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30例(35只眼),男22例(23只眼),女13例(12只眼),年龄40~72岁,平均60岁,其中复发性6只眼。静止期25只眼,活动期10只眼。均为鼻侧翼状胬肉,侵入角膜缘内3~5mm。
方法:表面麻醉后开睑,在手术显微镜下,2%利多卡因0.2~0.3ml注入胬肉体结膜下,沿胬肉体两侧分别剪开球结膜,并钝性分离结膜与其下的增生组织。于胬肉的颈部剪断已分离的球结膜,并向泪阜侧掀开,将增生的胬肉头部剥离,仔细刮除角巩缘部胬肉组织,暴露巩膜止血,用丝裂霉素C(2mg/ml)浸泡的棉片放置5分钟后,用生理盐水大量冲洗,而后用有齿镊提起胬肉体部,用锋利刀片自角膜缘沿浅层角膜剥离切除胬肉头部。取相应大小的羊膜(术前经过处理)覆盖于巩膜暴露区,上皮面朝上,10-0尼龙线缝合,缝线固定于浅层巩膜上。
术后处理;术毕涂抗生素眼膏,加压包扎,每天换药加压扎3~5天后,开放滴眼,可用抗生素加皮质类固醇眼药水,3次/日,共3~4周,14天左右拆除缝线。
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第1天,创面巩膜干净无缺血,角膜无明显操作,仅少许浅点状荧光染色,羊膜呈轻度水肿,植片平整,术后3天,结膜与羊膜愈合。术后2~3周,创面愈合羊膜植片血管化完成。术后病例随访0.5~1年,平均7个月,仅2例复发,治愈率95%,复发率5%。
讨论
翼状胬肉切除手术操作较为简单,但复发问题一直以来未能得到满意的解决。复发率常20%~70%1,甚至高达24%~89%2。近年来许多学者都在采用各种方法尽可能减少术后复发。羊膜为胎盘的最内层,是一层半透明膜,厚度为0.02~0.05mm,无血管和淋巴结,可分上皮层、致密层、纤维母细胞和海绵层。研究表明,羊膜抗原性極低,正常环境条件下,人羊膜不表达人类白细胞抗原,移植术后几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3。且具有以下作用:①减轻炎症反应;②减少新生血管形成;③减少瘢痕形成;④维持眼表细胞的表型;⑤提供光滑表面以利于细胞生长。羊膜移植应用于翼状胬肉手术的许多报告显示,羊膜移植使翼头胬肉切除术后的复发率明显降低,并可预防眼睑与球结膜粘连等并发症。
丝裂霉素C(MMC)是近20年来眼科应用较多的一种抗代谢药,此药物是从簇生链真菌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抗生素抗肿瘤药物,此药物可通过形成细胞DNA双链间的交联而抑制DNA,细胞RNA及蛋白质的合成而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生,从而达到降低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目的4。MMC在开始应用时为术后滴眼,但MMC点眼能引起眼部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术中应用,其潜在的并发症比术后滴用MMC眼液少。
由于羊膜及MMC具有抑制翼状胬肉复发的作用,两者联合应用,可以起到加强的作用,能进一步抑制复发。MMC局部应用具有毒性作用,可引起角膜溶解穿孔、巩膜溃疡坏死等并发症,因此应用MMC后覆盖羊膜,充分发挥羊膜有促进上皮化、减轻炎症和纤维血管化、减少瘢痕形成的作用,减少和避免了这些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在切除翼状胬肉时采用逆行切除的方法,首先剥离胬肉体部,放置MMC棉片冲洗后,再剥离头部,这样有效地保护了角膜的创面,减低MMC对角膜的损害,因此3种方法联合应用可更有效地抑制但复发。
本组病例仅2例复发,复发率5%,因此认为,翼状胬肉逆行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羊膜移植能有效地抑制复发。但是本组病例少,观察及随访的时间也短,丝裂霉素的浓度不确切,这些均需要以后长期的观察。联合手术的抑制翼状胬肉术后复发体现了其优越性。
参考文献
1刘祖国,主编.眼表疾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63.
2Chen PP,Ariyasn DG,Kaza V,et al.A randomized tral compring mitomycin Cand conjunctival autograft after excision of prinnary pterygium.Am J Ophthalmol,1995,120:151-154.
3Houlihan JM,Biro PA,Harper HM,et al.The human amnion is a site of MHG class Ib expression;evidence for the expression of HLA-G.J Immunol,1995,154:5664-5665.
4刘新昌,摘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前瞻性研究.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6,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