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等到云开日出的那一天

来源 :审计与理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ry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11月起,大盘止住了连续大幅下跌之势,进入了缓慢的上升通道,至今大盘已运行到2 400点的位置。市场关于这波上涨的性质以及日后股指的方向,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与分岐。是新一轮牛市的开始,日后将不断震荡上行?还是熊市的中场休息,接下来仍将继续下探?
  参与这样的探讨,最终的结论并不重要,因为这只能由时间来证明,多辩也无意。我们还是从一些现象来加以分析,加以梳理,也许能从中体会出目前市场的真实状态。
  
  第一篇 业绩的缺失
  我们都知道,投资与投机的最大区别在于:投资是以收益回报为根本基础的,而这个收益回报就是指“业绩”。没有了这个基础,纯粹为了赚取价格上的波动所带来的价差收益,那就是投机,而过分的投机行为,与赌博没什么差别。
  曾几何时,我们看行业以及公司的分析报告中,都有一条非常清晰的分析脉络,投资导致产能的提高,销售的火爆形成利润的增长,因此业绩也就拾阶而上,甚至由于产品价格的跳跃式增加而导致业绩大幅度的提升,于是产生了股价的牛情。
  而最近发布的一系列报告中,虽然似乎也是沿着这条脉络进行分析的,但总感觉这条脉络前半段分析得很详尽,比如四万亿投资以及产业振兴计划中,行业或公司可能分得更大的一杯羹,由此带来产能的继续增长等,分析得都比较详实。但后半段的销售上,却感觉推理假设的成分更多些,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假设了四万亿投资会使得自身下游企业的产能提高,从而对本企业的产品需求也增加,形成了销售,于是便自然地有了业绩。
  就一般情况而言,目前业绩缺失的状况肯定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最近陆续公布的年报,听到的最多的是“效益下滑的速率减小”。这的确是喜人的讯息,但却不能由此得出“必将见底回升”的结论,甚至不排除速率还会有再度加大的可能。但是,目前市场的股价却是不断上涨,伴随着业绩的不断下滑,市盈率的高企是无法一直支持股市的投机氛围的,不过,好像现在市盈率这个词也很少有人提了。
  
  第二篇 “晴雨表”之说
  上文提到了“见底”这个词,到底怎么理解?个人认为,从形态上来讲,“见底”是要等第二次的下跌不再创新低,才能确立的。目前我国的经济下滑势态虽有所缓解,但到目前为止,第一个低点还没有出现,因此“见底”之说有点早了吧。股市倒是出现了第一个低点——1 664点,但目前还没有出现第二次的下跌,股市的大底是否已然形成,也不能太乐观了吧。
  当然,近期有一个讲得火热的定律——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根据这个定律,得出了一个奇怪的推论:股市既然是晴雨表,而股市的低点已然出现,而且正在上涨,充分表明经济即将见底,而经济的见底回升,则预示着股市必将继续上涨,因为股市是晴雨表,所以新一轮牛市就这样地形成了。这个推论似乎没什么问题,但细想一下,能不能继续推下去呢?股市的持续上涨,预示经济将不断繁荣,而经济的不断繁荣,股市将更要大涨,又预示经济将更大的繁荣……天啊,没头了……显然有点不合逻辑了吧。
  问题出在哪儿呢?这是个文学问题,或说语言表述的问题。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为什么不说成经济是股市的晴雨表呢?显然,经济是股市的基础,这个基础必须是要确定的,那股市才具有晴雨表的作用,即经济见底了但还没上行之时,股市已提前上涨了,但绝不能反过来说成因为股市提前上涨了,所以经济将要见底了,这就是曲解。
  搞清了文学常识,也就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了。现在有几个经济学家说过经济见底了?政府官员告诉你的也只是经济下滑趋势有所缓解,并加以预测“照这样的发展趋势,那经济就即将见底”。这话一点没错,但等于白说或者只是表达了美好的期盼。因为,谁能保证一定会“照这样的发展趋势”呢?当然,这个预测一点没错,如果最终经济见不了底,那一定是没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的结果。
  既然经济到底见没见底,目前仍是个未知数,那“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这个铁律,在当前的股市上涨行情中是派不上用处的。我们目前也只能把这波上涨当作是一波有力的反弹来对待,所谓的“牛市的开端”,未免有点操之过急了吧。
  
  第三篇 底部的状态
  上文提到,目前的上涨,还不能确认底部就此形成。那底部阶段,都会有哪些现象和状态呢?应该说有很多,如技术指标、成交量、宏观环境等,这里只分析三个最重要的现象。
  1.从技术形态上看,任何一次大底的形成,都不可能是“金鸡独立”的单脚起跳。回顾历史上的两次大底,都是如此。1994年月股指到达325点底部低点后,分别于1995年2月(524点)和1996年1月(512点)又出现了两次相对低点后,由于没有再创新低,最终确认了底部,走出一波牛情。这里还要强调的是,1992年11月出现的386的低点,不能作为底部的起算点,只能预示大盘将进入筑底阶段;第二个历史大底是1995年6月的998点,随后在11月又出现了一次相对低点(1 074点),由于没有再创新低,最终确认了底部,走出了大家现在仍为之惊叹的大牛行情。这里再次强调的是,2003年11月出现的1 307点的低点,不能作为底部的起算点,只能预示大盘将进入筑底阶段。
  现如今,就算1 664点是大底部的低点已出现,根据历史经验,股指也不可能因此一路震荡向上,不再回头,还会有至少一次的回跌确认过程,现在冲动地全心投入,就怕坚持不到最后成功的那一刻。更何况,前面我两次强调的一个现象,在大底的低点出现之前,都曾出现过一波强有力的反弹,但他们的低点都不是大底的最低点。而大盘自1 664点涨起的这波行情,是6 124点下跌以来的唯一一次象样的反弹,那1 664点能不能作为大底部的起算点,会不会是大底部的最低点,还要打上个大大的问号。如果这波反弹只起到“大盘将进入筑底阶段”的作用,那将来再现新低点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毕竟通过前两篇的分析,经济层面是无法给出否定的答案的。
  2.从投资者的热情来看,任何一次大底的构筑阶段,都是大多数投资者对股市完全丧失信心的时候。记得2005年10月,我在判断出大牛行情已然开始之后,几乎把所有我认识的且曾经跟股市打过交道的朋友都拜访了一遍,大肆宣扬。结果呢,最早响应我的朋友,是在2006年的3月,大多数则是在2006年底。更有个别的朋友,是永远不会响应我了,因为在此之前,他已带着遍体鳞伤而毅然决然地离别了股市。这就是历史上每每发生于底部构筑完成前投资者的状态。
  但这波1 664点启动前,并非如此。虽然绝大多数投资者也已伤痕累累,早已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但大家都在坚守,甚至仍在战斗,因为大家都还有信心。我绝不敢打击大家火热的心,冒天下之大不玮,只是悄悄地提醒一句,这不符合股市的规律。
  但是,自1 664点涨起的这波行情中,成交量连续大量的放出,不可能都是散户投资者的一腔热情所能铸就的,肯定也有大主力大机构在展开他们各自的建仓动作。他们是有主见的,不会跟着热点瞎转;他们是有计划的,会一步一步完成既定的运作方案;他们也是有耐心的,不会只贪图眼前的微利;他们更是冷酷的,不可能让太多的人乘上顺水之舟。因此,请记住,在他们基本完成建仓工作之后,等待着你的绝不是拉升,而是无情的洗盘和震仓。或是上上下下的震荡,让你无法承受心跳加速的折磨;或是通过不断的耸人听闻的坏消息让你望而生怯;或是用死一般的沉寂让你无奈另觅高枝。总而言之,当你承受不了而离去的时候,才是拉升的开始。
  所以,前面我就提过,我不反对现在就全心投入,但就怕你坚持不到最后成功的那一刻。就算你说能坚持,那也要看你所坚守的上市公司给不给你面子,万一他倒下了,你也就歇菜了。就算上市公司给你面子,还要看跟你同舟的其他投资者能否一直与你共济,你的实力也许还无法独挑大梁吧。还是奉劝大家,大风大浪我们都挺过来了,还是再多忍耐一些时候吧,千万别在成功的最后关口倒在了沙滩上。
  3.从板块股价的轮回看,任何一次大底的构筑完成时,所有的板块都会出现基本相同的调整幅度。以往大底形成的信号之一,就是下跌过程中抗跌性最强的一批所谓的“绩优股”的集体补跌。而目前翻看所有的个股和板块,你会发现仍有许多个股的股价仍高高在上,根本没有出现过深幅回调,而医药板块中这类个股最多。我不否认会有个别公司能力超强,公司的发展能够逆流而上,但那也是凤毛麟角,在全球经济大衰退的状态下,我们的股市中这样的抗跌个股是可以用“批”来量化的,甚至在医药板块还特别集中,这不符合历史规律,也就表明我们的市场还没真正见底。
  再引申一下,股市如此,经济上也是如此。全球大衰退,所有行业板块都遭遇了华铁卢,但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也只有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却似乎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直接反映的就是——房价的调整幅度远比其他大宗商品要小得多。虽然里面有其特殊性,但这是不符合经济规律的。也许,房价的跳水,也将是经济见底的信号之一。
  通过以上的三篇分析,给我的感觉是目前的市场状态不确定的因素太多,认为牛市转折已来临,似乎还没有更有利的依据,为时尚早。在具体的操作策略上,我们可以参与,否则就无法更贴切更深入地去洞悉股市的暗波涌动。但参与的方式最好以游击战为主,动用少量的兵力,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时刻牢记本金的安全是当前最主要的。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等到云开日出的那一天,才能用最强的实力和最佳的精神状态去迎接下一轮大牛行情的诞生。(作者单位:上海国都证券)
其他文献
萍乡市审计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审计工作“二十字”方针,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在推进依法行政、维护财经秩序、促进廉政建设和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圆满完成了省厅和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自2007年以来,共完成审计项目276个,查出违纪违规资金5.48亿元,归还原渠道资金1 599万元,应收缴财政2 974
期刊
管理审计是指为了明确一个组织中所有职能部门和经营环节中现存的和潜在的薄弱之处,对管理人员在实现企业目标和效果方面所进行的客观的、独立的、可理解的和建设性的评价,以帮助管理人员改进决策、提高获利能力和经营能力。当前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加快,我国市政施工企业规模得到快速发展,但在其企业规模的发展中,内部控制弱化、经营风险失控、经济效益降低等问题日显突出,从审计的角度看,目前强调的是竣工决算的审计,基本
期刊
近日来,宜春市11个市县区审计机关走上街头,在热闹繁华的城区中心开展审计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宣传咨询活动。全市审计机关共出动200余人次,接受咨询1 600多人次,悬挂宣传横幅20多条,发放新条例及宣传资料3 000多份,宜春市人大财经委的领导到场指导,将该市审计法实施条例宣传活动推向了高潮。  自国务院颁布审计法实施条例以来,该市审计机关高度重视。3月初,宜春市审计局党组就强调要求全市各
期刊
今年5月下旬,江西省委下发《关于表彰江西省第三届文明城市、文明村镇(社区),第十二届文明单位和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的通报》,江西省审计厅荣获省委、省政府“第十二届文明单位”。这既是该厅成立以来首次荣获省级文明单位,也是该厅在2007~2009年连续三年被评为省直机关文明单位后取得的又一丰硕成果。近几年来,该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建文明单位为抓手,带队伍、强素质、构和谐、促发展、树形象,
期刊
管理会计作为会计的两大分支之一,其在利用财务会计历史资料和信息进行科学预测分析、优化资源配置与使用、准确调节和控制各类经济活动、合理评价考核业绩等方面上的功能是不可替代的。然而,现阶段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情况并不理想,大部分企业对全面预算、风险分析、差量分析、长期投资决策方法、企业员工业绩评价等管理会计知识知之甚少,企业领导者和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的管理会计观念,更谈不上应用这些方法去参与经营、决策,管
期刊
五部委联合出台《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企业提出了编制《内部控制手册》的要求(亦被称为《内控手册》),但对《内部控制手册》的含义、定位、功能及应用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基于对内部控制要求及企业制度设置的分析,对《内部控制手册》的功能及质量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一个编制框架及一个具体样式。本文可供存在《内部控制手册》编制需求的企业参考。    一、《内部控制手册》的提出    2008年6月28日
期刊
时 事 聚 焦    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今开启,主谈四大议题。为期两天的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将在美国华盛顿正式举行,王岐山副总理、戴秉国国务委员作为胡锦涛主席的特别代表,将同奥巴马总统的特别代表克林顿国务卿、盖特纳财长共同主持对话。在此期间,两国将就此前提出的促进贸易与投资合作、完善金融系统和加强金融监管、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四大议题进行有效的沟通协
期刊
一、项目简介    (一)项目背景介绍  国有资产经营预算是财政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近几年县本级财政收入结构来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收入占县本级预算收入的比重接近20%。因此,2007年3月,大余县审计局在着手讨论和制订2006年度县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方案时,将国有资产经营预算执行情况作为本次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力求通过审计,促进国有资产的安全、保值增值,促进资产处置公
期刊
时 事 聚 焦    2011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在中国大连举行,传递中国经济信号,抑通胀仍居宏观调控首位。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新兴国家现经济泡沫、欧美债务危机愈演愈烈、汇率波动起伏不定……世界经济复苏充满变数,正在中国大连召开的新领军者年会传出信号:中国仍会将抑通胀置于宏观调控首位,以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经济政策“做好自己的事情”,努力为全球经济作出贡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4日在达沃斯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
期刊
做好审计工作的前提,是准确把握“免疫系统”理论的内涵关联和实践要求  坚持用科学、依法、严谨的态度去把握审计的“免疫系统”作用的实质。  所谓科学,就是坚持用全面、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作用。全面的观点就是要把审计的作用放到国家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运行过程、国家这个监督体系中去审视,而不是孤立地从审计机关内部向外看,辩证的观点就是既看到审计机关监督的有利和有为方面,也要看到审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