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生活在一合作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大课题,合作式学习是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新的学习方式,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便于发挥学生的群体力量和智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关键词:习作过程;合作;探究;交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作文教学需要训练,训练过程又是由说到写,由述到作的过程,本身就蕴含着许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因素。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合作活动,培养合作精神,为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创造机会和平台。
一、师生合作积累材料
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動,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 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过得新的发展。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主要以老师的讲授为主,按照不同的文体类型结合范文进行分析,要求学生大量阅读范文并记忆,然后模仿写作。目的是想通过大量的模仿强化学生对词句的理解与运用,来积累学生的语言,积累学生的作文材料。这种方法固然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那不是学生通过思维与互动学习得到的东西,而只是一些生搬硬套上去的僵化语言组合,不能说是学生能力的真正体现。学生的作文材料从哪里来?应该从生活中来,从学习中来。那么,怎样教会学生从生活中选择材料呢?我在实践中是这样做的:
(1)指导观察,让学生运用教材中学到的观察方法,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人和事,从中捕捉和积累作文材料,提高观察、分析事物,认识自然和社会的能力。学生的观察能力并非天生俱有,而要经过后天的培养与训练。这个训练与培养过程也是师生互动学生的过程。作为教师,就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组织学生通过辩论、动手操作、搜集整理资料、实地考查等方式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能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而且能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参与社会的兴趣。同时也能较好地为学生积累材料提供平台。但教师在组织这些活动中只是学生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
(3)鼓励学生勤动笔,及时作些记录,坚持写观察日记,作好文字积累。每个人都有惰性,如果教师只是要求学生及时动笔,坚持写日记等,学生的动笔可能只会流于形式。这样就达不到积累的目的。因此教师必需从兴趣上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如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收集整理的名言佳句,优美词句装订成册。过一段时间让学生拿出来评比,看谁搜集得多,装订得最好。还可以把自己写的日记在小组内交流。由小组成员评出佳作,过一段时候再交流,看谁的进步大。对有进步的同学可以发给进步奖。一学期到了看的进步奖最多,老师就可以发给他一本精美的日记本,并写上鼓励的话。
二、探究、交流、互评习作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在高年级学生的习作要求中指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可见修改作文也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古人云:“文不厌改、善作不如善改”。传统的作文修改方式是老师对学生的作文作精批细改,然后发给学生自己看。其实多数学生是不爱看修改 后的作文的,最多看一看老师的评语之后就放入书包。这种方式不但花费老师大量时间,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也是收效甚微。新课程标准规定: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鉴于此,我采用分组评议,个人修改,集体交流等作文修改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索、交流中体验到了作文的乐趣。这种方式的步骤是:
(1)进行错别字、病句常规修改。学生写好作文后,将全班同学分为四人小组,让其他三个同学帮助画出错别字,病句和不通顺的地方。然后将本子交还本人,让学生自己通过查字典、问同学等方式修改。
(2)在老师提出的修改要求指导下交换修改作文。如我在上《假如我是 》这篇习作时,就向学生提出了如下要求:①文章是否通过假设中的人或物来实现某种愿望?这些人或物是否具有人的思维和行为?②想象是否奇特、合理,假设的推测是否有理有据?情节是否生动有趣?③他的习作是否给人以某种启示?要求学生在帮别人修改时根据老师提出的修改要求评议同学的作文,并帮助同学指出存在哪些不足。然后交还给同学自己修改。④课堂交流,要求学生说出自己修改的过程和理由。在这个环节,老师可以随机抽出几篇作文。先让学生高声念自己的作文,然后由同学和老师共同评议,有哪些优点?还存在哪些不足的地方?
三、合作评赏,成就激励
传统的作文评价,只看作文本身,有的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付出了很多,得到的只是一个冷冰冰的低分或几句无关痛痒的评语。久而久之,自然对写作失去兴趣。《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信、愉快地写作。学生的自信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体验中形成的。我在作文教学中主要是采用下面方法来激趣的:①教师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习作或片断组织学生评赏,然后分组交流自评,畅谈习作收获,分享习作成功的乐趣。②组织学生评出班级佳作奖和进步奖。③奖优秀习作或修改后有明显进步的习作装订成册,在班内(或学校同年级内)传阅。④当学生的优秀习作积累到一定数量后,教师可鼓励学生自己编优秀习作集,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作文是他们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一次次不同的体验与收获,激活学生的学习乐趣,使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自我探究意识不断得到达提升与发扬,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合作活动,培养合作精神,为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创造机会和平台。
关键词:习作过程;合作;探究;交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作文教学需要训练,训练过程又是由说到写,由述到作的过程,本身就蕴含着许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因素。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合作活动,培养合作精神,为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创造机会和平台。
一、师生合作积累材料
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動,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 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过得新的发展。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主要以老师的讲授为主,按照不同的文体类型结合范文进行分析,要求学生大量阅读范文并记忆,然后模仿写作。目的是想通过大量的模仿强化学生对词句的理解与运用,来积累学生的语言,积累学生的作文材料。这种方法固然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那不是学生通过思维与互动学习得到的东西,而只是一些生搬硬套上去的僵化语言组合,不能说是学生能力的真正体现。学生的作文材料从哪里来?应该从生活中来,从学习中来。那么,怎样教会学生从生活中选择材料呢?我在实践中是这样做的:
(1)指导观察,让学生运用教材中学到的观察方法,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人和事,从中捕捉和积累作文材料,提高观察、分析事物,认识自然和社会的能力。学生的观察能力并非天生俱有,而要经过后天的培养与训练。这个训练与培养过程也是师生互动学生的过程。作为教师,就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组织学生通过辩论、动手操作、搜集整理资料、实地考查等方式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能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而且能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参与社会的兴趣。同时也能较好地为学生积累材料提供平台。但教师在组织这些活动中只是学生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
(3)鼓励学生勤动笔,及时作些记录,坚持写观察日记,作好文字积累。每个人都有惰性,如果教师只是要求学生及时动笔,坚持写日记等,学生的动笔可能只会流于形式。这样就达不到积累的目的。因此教师必需从兴趣上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如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收集整理的名言佳句,优美词句装订成册。过一段时间让学生拿出来评比,看谁搜集得多,装订得最好。还可以把自己写的日记在小组内交流。由小组成员评出佳作,过一段时候再交流,看谁的进步大。对有进步的同学可以发给进步奖。一学期到了看的进步奖最多,老师就可以发给他一本精美的日记本,并写上鼓励的话。
二、探究、交流、互评习作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在高年级学生的习作要求中指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可见修改作文也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古人云:“文不厌改、善作不如善改”。传统的作文修改方式是老师对学生的作文作精批细改,然后发给学生自己看。其实多数学生是不爱看修改 后的作文的,最多看一看老师的评语之后就放入书包。这种方式不但花费老师大量时间,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也是收效甚微。新课程标准规定: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鉴于此,我采用分组评议,个人修改,集体交流等作文修改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索、交流中体验到了作文的乐趣。这种方式的步骤是:
(1)进行错别字、病句常规修改。学生写好作文后,将全班同学分为四人小组,让其他三个同学帮助画出错别字,病句和不通顺的地方。然后将本子交还本人,让学生自己通过查字典、问同学等方式修改。
(2)在老师提出的修改要求指导下交换修改作文。如我在上《假如我是 》这篇习作时,就向学生提出了如下要求:①文章是否通过假设中的人或物来实现某种愿望?这些人或物是否具有人的思维和行为?②想象是否奇特、合理,假设的推测是否有理有据?情节是否生动有趣?③他的习作是否给人以某种启示?要求学生在帮别人修改时根据老师提出的修改要求评议同学的作文,并帮助同学指出存在哪些不足。然后交还给同学自己修改。④课堂交流,要求学生说出自己修改的过程和理由。在这个环节,老师可以随机抽出几篇作文。先让学生高声念自己的作文,然后由同学和老师共同评议,有哪些优点?还存在哪些不足的地方?
三、合作评赏,成就激励
传统的作文评价,只看作文本身,有的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付出了很多,得到的只是一个冷冰冰的低分或几句无关痛痒的评语。久而久之,自然对写作失去兴趣。《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信、愉快地写作。学生的自信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体验中形成的。我在作文教学中主要是采用下面方法来激趣的:①教师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习作或片断组织学生评赏,然后分组交流自评,畅谈习作收获,分享习作成功的乐趣。②组织学生评出班级佳作奖和进步奖。③奖优秀习作或修改后有明显进步的习作装订成册,在班内(或学校同年级内)传阅。④当学生的优秀习作积累到一定数量后,教师可鼓励学生自己编优秀习作集,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作文是他们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一次次不同的体验与收获,激活学生的学习乐趣,使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自我探究意识不断得到达提升与发扬,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合作活动,培养合作精神,为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创造机会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