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苗族花山节浅析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d554433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俗文化是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资源,不同地域由于生产生活环境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差异,存在着不同的民间风俗。花山节作为岁时节令类民俗,是苗族人民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也是苗族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和鲜明体现。昭通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民族文化丰富的地域,本文将以昭通鲁甸县苗族花山节为例,对昭通苗族花山节进行分析探讨,进而发掘昭通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关键词:苗族;花山节;民族文化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分布较广,昭通境内居住的苗族主要为滇东北次方言的花苗、川黔滇次方言的白苗等,在昭通市的各县区均有苗族分布。滇东北次方言苗族较为集中在昭通鲁甸县、彝良县、永善县、大关县等;川黔滇次方言苗族较为集中在威信县、镇雄县等。苗族同胞在昭通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质朴深厚的民族文化。
  一、花山节的历史渊源及传说
  苗族花山节又名“踩花山”“跳花场”等,昭通当地又俗称“耍花山”。关于花山节的起源,说法不一,由于历史上苗族先祖处在不断的迁移过程中,加之没有文字记载,以至历朝历代对苗族这一特殊节日鲜有汉文文献记载,自清代以后,有关苗族花山节的记述才见诸于汉文。因而,关于花山节的来历以及这一风俗习惯的相关情况,大多通过苗族群众口口相传的故事或叙述来了解和探寻。
  经过在昭通的调查访问和翻阅相关资料显示,花山节的来历并没有一个统一确切的说法,但从各地苗族中流传的民间传说和古歌中可以获知关于花山节由来的几种说法。第一种传说认为苗族祖先蚩尤在与异族的战争中战败,苗族先民流离失所被迫向南迁徙,花山节便是逃离战乱的苗族先民对重建家园的庆祝和对在战乱中殉难的祖先及同胞的祭奠仪式;另一种传说则认为,苗族在战败后流落异乡,情绪低落心情悲伤,于是祖先显灵让苗民们不要难过,要载歌载舞开始新生活,这便有了花山节;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花山节是为了便于苗族青年男女选择配偶而兴起。这些说法虽内容各有不同,但基本都与苗族先民的艰辛迁徙、生息繁衍历史有关,且据目前的考古发掘考证和研究得知,蚩尤的人物传说并非虚构,而有其历史和事实根据。
  二、花山节的内容及形式
  在苗族聚居的地方基本都要过花山节,花山节举行的时间各地会略有差异,但基本在五月一日前后,鲁甸花山节一般为每年农历五月三、四、五日,尤以初五日最为隆重。花山节期间,苗族男女们穿着节日盛装赶来花山场集会,苗族小伙身着花纹麻布上衣、几何图案披肩,肩扛芦笙,苗族姑娘们则穿上漂亮的花衣衫和蜡花百褶裙,从各处汇聚到花山场来共庆花山节。
  花山节活动的内容及形式主要有,吹芦笙、唱山歌,跳本民族的芦笙舞、撒麻舞,曲乐欢快,舞姿美妙。同时,还进行射弩、赛马、爬山等传统体育活动,以及开展穿针、拔河等娱乐活动。整个花山节过程中人山人海,充满着欢乐喜悦的节日气氛。在节日欢庆之外,传统花山节还是苗族青年男女互述衷情、寻觅爱情的场所。姑娘小伙通过对歌寻找自己心仪的对象,双方以山歌相互询问和试探对方。如果双方都彼此有意,便互赠礼物、以物订情。苗族姑娘小伙通过这种委婉含情的方式相识相恋。
  三、花山节的文化内涵
  1.崇拜意识的文化展示。花山节是苗族早期崇拜意识的一种外化,并通过花山节内容丰富的文化形式予以展示。花山节上男女老少都要穿着本民族服饰盛装而来,可见出其重视与庄重,而华丽的服饰不但展现着苗族质朴的民族文化,也隐含着苗族原始的自然崇拜,苗族服饰上的多种花纹和图案,深刻蕴含着对生命的崇敬和对自然的阐释。妇女服饰披肩和背心上的纹饰象征着美好家园,裙子上的方块图案象征着田园,男性服饰绣花方块巾上的坠穗象征着谷穗和丰收的愿望。苗族服饰上还装饰有一些鸟纹和花朵,这是苗族文化中对鸟的崇拜和对故土的眷念。苗族古歌中显示,在苗族迁徙前,姑娘们哭闹不愿离开故土,便将她们嫁给鲜花,于是将花朵纹样配于服饰,寄托了人们对故土不舍的生命情怀。另外,花山节还体现出苗族的祖先崇拜,关于花山节来源的传说表明,花山节这一民俗形式隐含着苗族民众对祖先的祭祀与缅怀,是对苗族祖先的深深崇敬。
  2.集体记忆的文化认同。原型批评理论家荣格认为原型是反复发生的领悟的典型模式,是种族代代相传的基本原型意象。这种原型意象从一开始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本民族的心理活动,这一心理活动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表现,是一个民族心理意识的认同和归属。根据花山节的传说,远古苗族先民战败后便开始了艰辛的民族迁徙,经过那些流落的苦难日子,各支系逐渐在各地定居下来。花山节是苗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延续下来的习俗形式,有着本民族共同的集体记忆,体现和承载着本民族特有的文化表征,通过花山节实现和增强着族群的文化认同。
  3.民族传统的文化传承。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文化传统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与文化积淀。民族传统的发展与延续离不开文化的不断传承,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在上下两代人之间的传递和承接过程。著名人类学家拉尔夫·林顿在《文化树》一书中指出:文化指的是任何社会中的人从长辈中学到又传给下一辈的众多的行为。苗族花山节包含了本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融汇着本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它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苗族民族文化传承的形式载体。花山节这种集体参与和定期举行的形式,使这一民族传统及其文化得以有力传承,而不至在时代的变迁和时间的推移中逐渐消逝。
  四、花山节当下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各种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下,包括花山节在内的多种民俗文化正在遭受侵蚀和消减,原本自发举行和开展的花山节活动,需要依靠政府或社会各方力量的大力支持和组织投入才能开展。花山节习俗的民间土壤和生存环境正发生着改变,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当地外出打工的青年增多,造成了花山节参与主体的流失。同时,外出打工青年受现代思潮和多元文化的影响,大部分人对传统文化不再热衷,甚至对本民族独特的风俗传统不再关心和感兴趣,即使参加花山节活动也只是为了好玩,而不再关注和深究节日背后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这将导致花山节这一民俗活动在某种意义上失去一些原有的、本土的及本质上的东西,不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为了保护花山节文化传统和开发花山节的经济价值,一些地方在打造和推介花山节旅游的过程中,为提高民族文化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往往容易忽视民俗活动本身的生存土壤,在花山节活动中融入一些外来元素,从而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其民间性,反而逐渐失去其生命力,不但不利于民族文化的保护,也不能带来长期持续的经济效益。
  五、结语
  综上所述,苗族的花山节传统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它独特的内容形式,不但体现着苗族这一古老的少数民族久远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而且展现了苗族同胞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随着时代的变迁,新的社会思潮和外来文化对于当地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为更好地保护和发展花山节文化传统,我们应面对新形势,积极探索和创新民族文化的保护方式,进一步发掘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使之适应新环境的变化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苗族简史编写组.苗族简史(修订本)[M].贵州民族出版社, 2008年4月版.
  [2]颜恩泉.云南苗族传统文化的变迁[M].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3年9月版.
  [3]熊玉有. 苗族文化史[M]. 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3年11月版.
其他文献
摘 要:人力资源会计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人力资源会计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并已成为会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人力资源的计量问题,它们是确认问题的延续,只要解决了确认问题,理论上讲,对人力资源的计量问题,同时包括报告问题的解决只是时间问题。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研究一直没停止过,但人力资源会计在实务中的应用却一直没有得到推广。本文分析人力资源确认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并
期刊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教学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但是我们也看到,多媒体课件在带给老师便利的同时也让我们产生了很多困惑。  前不久,一位年轻的教师执教一年级的《菜园里》一文。上课伊始,老师便在屏幕上出示了一系列的图片:黄瓜、豆角、卷心菜、白菜、茄子、西红柿……那一张张精美的图片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课堂果然不断升温。在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一一报出了这些瓜果蔬菜的名称然而,我
期刊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新的变革,同时也给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尤其是在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下,教学质量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例如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方面的应用,研究初中化学的教学策略是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大多数的学习化学的学生来说,传统的板书教学已经让学生们渐渐觉得化学越来越深奥、越来越乏味了,此时的他们就会对学习化学产生抵触心里,这一现象是不容乐观的。因此,运用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历史考证的角度,通过一些史料以及文物详细分析了鲁土司的经济社会构成,从而初步揭示了土司社会的经济构成现状。  关键词:鲁土司;经济  被誉为“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建筑”的鲁土司衙门位于兰州永登连城镇。四至:北至武威,南至青海民和,西至青海互助与乐都,东至兰州庄浪河流域东界。鲁土司原是蒙古族妥帖木尔一支。元帝国灭亡,大明延续中原王朝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羁縻”政策,实行“封疆而治”
期刊
摘 要:在快节奏的生活之中,人们所承受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较大,使得人们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但是,戏剧小品的表演能够让人捧腹大笑,尤其是戏剧小品表演中的即兴表演,可以给观众带来和原创不一样的新鲜感,让观众开怀大笑、感触颇深。所以,戏剧小品表演中的即兴性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够为戏剧小品添彩添色,还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调动观众的热情,让观众对戏剧小品更加青睐。基于此,本文将重点分析和研究戏剧小品表演中
期刊
摘 要:中国古代,早期床的演化经历了一个由专而泛的过程,很多与坐卧无关的床形器物,也被叫做床。而“银床”实为“限”之误。“牀”、“床”二字是各有本义、相互独立。  关键词:床;坐卧具;牀  在殷墟卜辞和西周文献中,床专指卧具;东周时期床分化为坐具和卧具;汉代又附加了榻之类坐与半卧的功能。唐宋以来,很多与坐卧无关的床形器物,也被叫做床。在这些器物中,“银床”多见于诗词中,解释为“井栏”。  一、床的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并使我们的文化失去原有的本真性和特点。因此保护好传统文化、保护好具有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势在必行。本文主要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供参考,希望能够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关键词: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  保护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不仅是涉及民族命运的重要问题,同时是建设全人类
期刊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仔细品读优秀散文中所蕴含的美,做到美文美教,在散文教学中升华“美”。文章从指导朗读,体会语言之美;推敲细节,感悟意境之美;联系生活,认知情感之美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散文教学;美文美教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操,促使其拥有完整而健全的人格。在初中语文课本中
期刊
摘 要:杜牧是唐朝杰出的散文家和诗人,是晚唐成就很高的一名诗人,其诗歌以七言绝句为主,内容主要为咏史抒怀,具有英发俊爽的特点。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很多成就,在诗、赋以及古文方面都身趁名家,气诗歌受到韩愈和杜甫等人的影响,题材非常广泛,笔力非常峭健,诗歌主要可以分为豪迈和香艳两大类。杜牧的诗歌议论呈现出一定的特征,本文针对杜牧诗歌的议论特征进行探讨,同时分析了其艺术效果。  关键词:杜牧;诗歌;议论特征
期刊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  我们先来分析其范围,小学数学教学,小学生是主体。所以,我们应该把小学生放在首位,认真研究,从而找出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进而推出本文的主题——概念引入的方法。  二、概念引入的重要性  概念引入,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时运用某种方法手段来引入概念,以便于教学对象更容易理解。比如说,小学数学加法的教学,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的理解加法的意义,就会用买东西的例子来引入加法的概念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