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一直是个毫不起眼的学生,在校表现平平,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说我“有些安于现状”。高一时间充足,高二才刚分科,我总是没什么紧迫感。结果,高三月考就给了我当头一棒,将我从散漫的节奏中打醒,我完全没想到,一个暑假过去,原本成绩并驾齐驱的同学居然能把我远远地甩在身后。
那是我考得最差的一次。在班上,我排到了第43名,在年级里,我更是后退到400名开外。这是高三的第一次测验,老师非常重视,当天下午就开了家长会。我站在教学楼底下,惴惴不安地等待着妈妈。我肯定要挨骂,我这样想着,也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同我预料的不一样,妈妈开完会出来后并没有冲我发火,她只是无精打采地说:“这个分数够不到二本线吧,你再努努力,总要考个二本啊。”
深夜时分,我久久无法入眠,躲在被窝里的我第一次由于考试成绩差而偷偷掉眼泪。高考、大学、梦想、未来……这一个个与高三紧密相关的词语背后同样藏着我的憧憬,但是,如果我考不上大学呢?我的未来会归向在何方?
我感到无比的恐惧、无比的迷茫,有太多东西我尚未仔细考虑过。未来像是一个充满希望、自带光环的概念,我常常想到它,谈起它,却很少真正为它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地做些什么。
距离高考只剩将近一年的时间,我还有可能吗?带着无数的困惑和苦恼,我睡着了。
第二天,数学老师讲评试卷,我不愿拿出58分的卷子,便骗同桌说没带,和她合看了一堂课。卷子一共5道大题,我有3道听不懂,老师说是用他之前讲过相关的解题方法,同学们都说记得,我却没有一丁点儿印象。下了课,我特别想去问老师到底如何解题,可又不敢,怕显得自己很笨,怕丢人,我还在犹豫之时,老师已经走出教室。
我有些沮丧,正想着要不算了,就继续这样混完高三吧。这时候,我的同桌突然凑过来问我:“第19题第2问你会吗?我没搞清楚。”我仿佛找到了同病相怜的小伙伴,赶紧答道:“我也不太会。”“那我问问科代表,等我懂了再告诉你!”同桌说着,便去找数学科代表了。
只一会儿,她带回来一张草稿纸,纸上全是科代表写的解题步骤,她拿着给我讲,题目并不难,我很快就弄明白了关键之处。另用一张纸,我看着题干,一步步分析,竟然顺利得出了正确答案。我十分高兴,原来数学不是可怕的大怪物,只要抓住要害,我也能轻松制伏它!
一时之间我心中充满信心,便乘胜追击,指着试卷上最后两道大题,向同桌请教。有的题她也还没有完全弄懂,我们就一块儿去问科代表,本来我有点不好意思,可看科代表开始一脸认真的思索,我也不由得认真起来,没法管那么多了。
利用一上午的课间,我解决了数学试卷的三道综合题,以前让我只能干瞪眼的“路障”,现在竟然被我一一跨过,实在是成就感满满!因此,当同桌神神秘秘地邀请我参加学习小组互帮互助时,我脑袋一热,当即表示了同意。
所谓的学习小组包括我一共有6个人,有人负责数学,有人负责物理,我同桌负责生物……我分到了英语,毕竟我只有这一门功课拿得出手。从加入的第一天起,其他人一有英语难题就来问我,大部分我都能搞定,小部分不行的只好硬着头皮去请教老师。我渐渐发现老师总是很耐心细致,从不嫌麻烦,我的英语有一次考入了班级前三名,老师还表扬我学习积极主动,进步很大。
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从不跟我客气,所以,我向他们请教时也就不再感到难为情了。我的数学和物理都是短板,只能从头开始查漏补缺,我便找负责物理的组员借来高一高二的笔记本,还买了厚厚的物理基础练习题,规定自己每天写一章,碰到没有思路的题目,我立刻请教同学、老师,争取及时把问题弄懂。
过去,我总假装一副不在乎的样子,不在乎成绩,不在乎排名……但我真的不在乎吗?谁不想读更好的大学,不想看一看更大的世界呢?所谓的“不在乎”看似潇洒,实则是逃避现实的借口。
改掉坏习惯的确不容易。起初,我特别痛苦,常忍不住想要偷懒,可当看见其他同学那斗志昂扬的样子,我不甘心这样停下脚步,我本来就跟他们有不小的差距,如果一旦松懈,恐怕就再也追赶不上了。
我咬紧牙关,铆足了劲儿,逼自己继续学下去。我听了同桌的建议,开始尝试归纳数理化的常见题型,先分题目类别,每种题型列举几道典型例题,后面写上解题思路和分析方法。遇到新题型,我都记录下来,一遍遍复习。时间流逝,题型归纳本一天比一天厚,内容一天比一天丰富,我做起题来也越发顺手。
练得多了,我还琢磨出一种对付英语阅读的好方法:拿到题先审题干,找出典型词,再返回文本,根据词语定位句子或段落,接着只需读懂定位的内容就可以直接选答案,不必通读,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能排除过多信息干扰。我把“定位法”分享给了学习小组,大家纷纷高呼“好用”。
黑板上的倒计时数字忽然从两位数变成个位数,我埋头于课桌高高摞起的书本之中,做完了一套套高考模拟试卷,起初卷面满是密密麻麻的红笔订正,后来逐渐露出清爽的白色。我慢慢习惯早起朗读课文,用坐地铁的时间梳理知识框架,从前老记不住的生物知識点和化学方程式,我已经背得滚瓜烂熟。
我觉得很累,却又很安心。或许青春本该如此,有一群同伴,有一个目标,勇于拼搏,不畏艰险,每一天都充实而满足。
6月7日,高考开始。所有的紧张、激动、焦虑和压力都在此刻沉淀,我从未与梦想挨得如此之近,我感觉得到它的跳动,它是那么生机勃勃,让我备受鼓舞,让我不忍辜负。
15天后,高考成绩如期公布,我刚好达到一本分数线,随后被一所南方的大学录取,专业是我喜欢的临床医学。未来在我眼前铺开,我一直不敢说出口的梦想也朝我敞开怀抱,往后,我决心好好努力,因为我有了新的目标:我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救死扶伤。
高三,高考,它们改变了我,将我塑造成更坚韧的模样。如今我敢于诚实地面对生活,也坦然接受失败的可能性,我相信不断修炼终会迎来成功,哪怕晚一点点。很多东西,正因磨难才显得愈发珍贵。
那是我考得最差的一次。在班上,我排到了第43名,在年级里,我更是后退到400名开外。这是高三的第一次测验,老师非常重视,当天下午就开了家长会。我站在教学楼底下,惴惴不安地等待着妈妈。我肯定要挨骂,我这样想着,也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同我预料的不一样,妈妈开完会出来后并没有冲我发火,她只是无精打采地说:“这个分数够不到二本线吧,你再努努力,总要考个二本啊。”
深夜时分,我久久无法入眠,躲在被窝里的我第一次由于考试成绩差而偷偷掉眼泪。高考、大学、梦想、未来……这一个个与高三紧密相关的词语背后同样藏着我的憧憬,但是,如果我考不上大学呢?我的未来会归向在何方?
我感到无比的恐惧、无比的迷茫,有太多东西我尚未仔细考虑过。未来像是一个充满希望、自带光环的概念,我常常想到它,谈起它,却很少真正为它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地做些什么。
距离高考只剩将近一年的时间,我还有可能吗?带着无数的困惑和苦恼,我睡着了。
第二天,数学老师讲评试卷,我不愿拿出58分的卷子,便骗同桌说没带,和她合看了一堂课。卷子一共5道大题,我有3道听不懂,老师说是用他之前讲过相关的解题方法,同学们都说记得,我却没有一丁点儿印象。下了课,我特别想去问老师到底如何解题,可又不敢,怕显得自己很笨,怕丢人,我还在犹豫之时,老师已经走出教室。
我有些沮丧,正想着要不算了,就继续这样混完高三吧。这时候,我的同桌突然凑过来问我:“第19题第2问你会吗?我没搞清楚。”我仿佛找到了同病相怜的小伙伴,赶紧答道:“我也不太会。”“那我问问科代表,等我懂了再告诉你!”同桌说着,便去找数学科代表了。
只一会儿,她带回来一张草稿纸,纸上全是科代表写的解题步骤,她拿着给我讲,题目并不难,我很快就弄明白了关键之处。另用一张纸,我看着题干,一步步分析,竟然顺利得出了正确答案。我十分高兴,原来数学不是可怕的大怪物,只要抓住要害,我也能轻松制伏它!
一时之间我心中充满信心,便乘胜追击,指着试卷上最后两道大题,向同桌请教。有的题她也还没有完全弄懂,我们就一块儿去问科代表,本来我有点不好意思,可看科代表开始一脸认真的思索,我也不由得认真起来,没法管那么多了。
利用一上午的课间,我解决了数学试卷的三道综合题,以前让我只能干瞪眼的“路障”,现在竟然被我一一跨过,实在是成就感满满!因此,当同桌神神秘秘地邀请我参加学习小组互帮互助时,我脑袋一热,当即表示了同意。
所谓的学习小组包括我一共有6个人,有人负责数学,有人负责物理,我同桌负责生物……我分到了英语,毕竟我只有这一门功课拿得出手。从加入的第一天起,其他人一有英语难题就来问我,大部分我都能搞定,小部分不行的只好硬着头皮去请教老师。我渐渐发现老师总是很耐心细致,从不嫌麻烦,我的英语有一次考入了班级前三名,老师还表扬我学习积极主动,进步很大。
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从不跟我客气,所以,我向他们请教时也就不再感到难为情了。我的数学和物理都是短板,只能从头开始查漏补缺,我便找负责物理的组员借来高一高二的笔记本,还买了厚厚的物理基础练习题,规定自己每天写一章,碰到没有思路的题目,我立刻请教同学、老师,争取及时把问题弄懂。
过去,我总假装一副不在乎的样子,不在乎成绩,不在乎排名……但我真的不在乎吗?谁不想读更好的大学,不想看一看更大的世界呢?所谓的“不在乎”看似潇洒,实则是逃避现实的借口。
改掉坏习惯的确不容易。起初,我特别痛苦,常忍不住想要偷懒,可当看见其他同学那斗志昂扬的样子,我不甘心这样停下脚步,我本来就跟他们有不小的差距,如果一旦松懈,恐怕就再也追赶不上了。
我咬紧牙关,铆足了劲儿,逼自己继续学下去。我听了同桌的建议,开始尝试归纳数理化的常见题型,先分题目类别,每种题型列举几道典型例题,后面写上解题思路和分析方法。遇到新题型,我都记录下来,一遍遍复习。时间流逝,题型归纳本一天比一天厚,内容一天比一天丰富,我做起题来也越发顺手。
练得多了,我还琢磨出一种对付英语阅读的好方法:拿到题先审题干,找出典型词,再返回文本,根据词语定位句子或段落,接着只需读懂定位的内容就可以直接选答案,不必通读,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能排除过多信息干扰。我把“定位法”分享给了学习小组,大家纷纷高呼“好用”。
黑板上的倒计时数字忽然从两位数变成个位数,我埋头于课桌高高摞起的书本之中,做完了一套套高考模拟试卷,起初卷面满是密密麻麻的红笔订正,后来逐渐露出清爽的白色。我慢慢习惯早起朗读课文,用坐地铁的时间梳理知识框架,从前老记不住的生物知識点和化学方程式,我已经背得滚瓜烂熟。
我觉得很累,却又很安心。或许青春本该如此,有一群同伴,有一个目标,勇于拼搏,不畏艰险,每一天都充实而满足。
6月7日,高考开始。所有的紧张、激动、焦虑和压力都在此刻沉淀,我从未与梦想挨得如此之近,我感觉得到它的跳动,它是那么生机勃勃,让我备受鼓舞,让我不忍辜负。
15天后,高考成绩如期公布,我刚好达到一本分数线,随后被一所南方的大学录取,专业是我喜欢的临床医学。未来在我眼前铺开,我一直不敢说出口的梦想也朝我敞开怀抱,往后,我决心好好努力,因为我有了新的目标:我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救死扶伤。
高三,高考,它们改变了我,将我塑造成更坚韧的模样。如今我敢于诚实地面对生活,也坦然接受失败的可能性,我相信不断修炼终会迎来成功,哪怕晚一点点。很多东西,正因磨难才显得愈发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