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全球化的浪潮,在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实施大规模的“引进来、走出去”经济策略,将我国的经济环境从一个半封闭的空间扩展为一个对外全面开放的大格局,在这几十年来,我国对外贸易总量不断攀升,货物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到2013年已经超过了四万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同比增长7.6%,与1978年相比增长约200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贸易国。如今,世界经济普遍回暖,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仍将低位运行,市场普遍对2014年外贸形势比较乐观。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2014年进出口状况会略好一些,外贸增速会维持在8%-10%。近几年来,我国外贸成绩斐然,在外贸发展过程中也出现深刻的变化,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情况新特点,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关键词】经济 对外贸易 新情况 新特点
一、新环境和新要求
(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加强。在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主流的今天,跨国公司作为传播经济的重要载体,已经成为主导力量。跨国公司的出现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实现产业转移,尤其在东南也国家和欧美国家间建立了紧密的经济关系网;国家之间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仅仅只能把焦点集中在国内生产要素,更要关注到国内资本、技术、人员与国外的交流变化。可以说,是日益发展的国际大环境为外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目标。
(二)经济区域化不断推进,“自贸区”成就外贸新机遇。在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带动下,世界各国间签订的区域贸易协议越来越多,国内外的“自由贸易区”也不断增多,区域一体化正在迅速推进。自由贸易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地区)通过签署自由贸易区协定,对于双方的货物给予免除关税和数量限制等优惠待遇,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实现产权保护合作等,达到贸易投资的自由化。在我国进行对外贸易的过程中,与许多国家经贸关系密切,成为了重要的贸易伙伴,“自贸区”成为一个新名词走入我国的对外贸易经济领域。目前中澳双方已在货物贸易、卫生问题、海关手续等问题的谈判上取得了进展,另外,中日韩的自贸区建立也逐渐被提上议程。不仅在国际,在国内地区,自贸区也正在火热的建立过程中,目前,上海已经建立自贸区,国内其他(尤其是沿海地区)城市也开始逐渐跟进,自贸区利用其作为商品集散中心的地位,扩大贸易交流量,吸引外资和国外技术,增加外汇收入,并且为我国公民扩大了就业机会,能够起到繁荣港口、刺激交通运输业发展的作用。
(三)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目标开始转变。一直以来,我国致力于提高本国的外贸地位以及竞争力,随着外资的大量引入,近年来,我国的竞争力已经大大提高,但是国际上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逐年增加,各种不利于我国经贸发展的外部条件制约了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因此,我国的对外贸易战略目标从提高对外贸易竞争力转变为创建一个利于我国对外经贸的大环境,以实现国内外的双赢。
传统的出口导向战略带来了对外贸易的繁荣发展,再加上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八年逆差,这就使得我国长期的战略发展模式都是以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为主,这种政策导向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的确功不可没,但是从这几十年来的成功经验中,我们不应当只看到了出口所带来的好处和作用,实际上,是出口和进口的双向沟通带动了整个外贸市场的活力,出口商品带来了外汇收入,而进口商品能够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群众物质需求,能够提升我国生产技术和生产率,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贡献巨大。以上的新形势新变化要求我国应当建设更有利于对外贸易自由、健康发展的大环境,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国际经济潮流。
二、新格局和新模式
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格局在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出大于进”的模式,近年来,我国的进口数量开始大幅度增加,已经出现了“进大于出”的格局。这意味着我国不再局限于通过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这种原始性的对外贸易模式,而是通过进口原材料、先进设备、先进技术来提高我国的加工生产水平,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中国对外贸易格局的变化发展是国际大环境的产物,这说明中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大,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也带来了一些隐患,由于与欧美地区存在贸易顺差,我国与欧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可能会越来越多,亟待采取一系列措施予以防范。
三、新壁垒和新障碍
(一)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从目前我国的对外贸易现状来看,新的发展带来的是新的贸易壁垒的出现,我国在国际上受到的限制也越来越多,对我国出口设限的国家也越来越多,这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主要是对市场的影响和对竞争力的影响。
1.对市场的影响。由于许多国家和地区对我国设置了贸易壁垒,导致我国的产品、技术、人员由于该原因而不能进入国际市场,导致生产力和生产材料的浪费。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因为我国的产品质量把关不严,不能满足国际标准而无法出口;一方面是因为出口成本较高,一些企业无法承受而退出市场;而且由于贸易对象国家对我国设置关税、审批流程等方面的限制,导致我国无法顺利出口产品。
2.对竞争力的影响。一是企业为了投入大量的技术成本和生产成本来满足出口要求,导致其利润降低;二是国内企业为了出口而需要获得相关认证而需要花费一定成本;三是由于国际上对我国的“区别对待”导致我国的产品与其他东南亚国家地区国家的产品在投入成本上花费更多,在国际上的总体竞争力下降。
新贸易壁垒对我国的经济贸易产生了重大影響,是我国面临的很大障碍,因此,我国应当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提高对生产产品的要求,全面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使我国的产品能够符合国际标准,另外,政府也应当采取外交手段来为我国的经贸发展谋得有力的国际环境,减少贸易壁垒对我国经济的冲击。
(二)贸易摩擦对我国带来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对外贸的依存度越来越高,进而导致我国与外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逐渐增多,2003年以来,美国对我国的出口商品展开反倾销调查,认为我国政府向外输出廉价商品来控制汇率,随着我国的出口商品越来越多,我国的贸易摩擦高峰期也已经到来。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我国出口商品的数量越来越多,且我国占据了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出口的都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出口价格便宜且数量巨大,对其他国家造成冲击;二是我国与其他国家还存在着贸易顺差;三是由于我国没有技术上的生产优势,出口模式十分单一,只能在低附加值的环节占据优势,因此也面临着与其他更低成本国家的贸易摩擦。面对国际上的贸易摩擦,我国应当摆脱在对外贸易链条中的底层地位,采取政治、经济、外交等手段来处理好与出口国国家的关系,减少贸易摩擦,同时应当改变我国传统的商品格局,不断革新技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水平。 四、新观念和新发展
在我国的传统外贸理念中,出口创汇是我国对外贸易的最终目的,而实际上,一味的出口和进口都并非是长久的外贸模式,我国近年来已经将外贸理念转变为寻求国际贸易的平衡。我们应当看到,长期的贸易顺差带来的除了外汇,还有蜂拥而至的反倾销条款,外汇净流入的增多导致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甚至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导致通货膨胀。同時,出现贸易逆差的结果也并非都是坏处。合理的贸易逆差有利于对外贸易的长期合作和发展,最终达到双赢的结果,适当的贸易逆差能够减少外汇流入,盘活资本,缓解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我国的外贸新理念是寻找国际收支的平衡点,而非盲目追求顺差和外汇收入,进而实现从出口大国到贸易强国的改变。
综上,在我国对外贸易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沉浸于过去传统的、粗放的对外贸易模式,而是应当转变生产力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提高我国在对外贸易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首先,要坚持质量优先,提高我国商品的质量标准,不仅仅是对外出口的产品要求严格,对于我国内销的产品一样要保证严格的生产标准和检验标准,让“好质量”成为我国产品的一种符号;其次,政府应当加大对我国创新性企业的投资,限制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建设科技创新体制,让创新性企业生产高科技、多元化的产品用于出口,改变我国对外贸易的传统产品结构;最后,实现区域经济和对外贸易协调发展,在东部沿海经济区,利用当地有力的人才技术资源发展附加价值高的产品,并利用天然的港口、交通优势进行对外贸易,将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作产业向人口较多的内陆地区转移,再建立东西部地区的产品流通机制,形成全国性的外贸出口链条;四是保持对外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进出口平衡, 通过出口来增长我国的经济收入的同时通过进口来革新我国生产技术、改善我国与世界各国对外经贸关系,提高商品的国际化水平,减少对外贸易摩擦。
参考文献:
[1]于涵.浅谈国际国内经济贸易的新情况与新特点[J]. 中国商贸. 2011(25)
[2]邱兆祥,秦泓波.从美国次贷危机看海外投资问题[J]. 浙江金融. 2008(05)
[3]华广敏.浅谈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问题[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7(06)
[4]黄穗光.国际贸易摩擦高发的应对思考[J]. 经济前沿. 2007(Z1)
【关键词】经济 对外贸易 新情况 新特点
一、新环境和新要求
(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加强。在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主流的今天,跨国公司作为传播经济的重要载体,已经成为主导力量。跨国公司的出现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实现产业转移,尤其在东南也国家和欧美国家间建立了紧密的经济关系网;国家之间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仅仅只能把焦点集中在国内生产要素,更要关注到国内资本、技术、人员与国外的交流变化。可以说,是日益发展的国际大环境为外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目标。
(二)经济区域化不断推进,“自贸区”成就外贸新机遇。在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带动下,世界各国间签订的区域贸易协议越来越多,国内外的“自由贸易区”也不断增多,区域一体化正在迅速推进。自由贸易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地区)通过签署自由贸易区协定,对于双方的货物给予免除关税和数量限制等优惠待遇,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实现产权保护合作等,达到贸易投资的自由化。在我国进行对外贸易的过程中,与许多国家经贸关系密切,成为了重要的贸易伙伴,“自贸区”成为一个新名词走入我国的对外贸易经济领域。目前中澳双方已在货物贸易、卫生问题、海关手续等问题的谈判上取得了进展,另外,中日韩的自贸区建立也逐渐被提上议程。不仅在国际,在国内地区,自贸区也正在火热的建立过程中,目前,上海已经建立自贸区,国内其他(尤其是沿海地区)城市也开始逐渐跟进,自贸区利用其作为商品集散中心的地位,扩大贸易交流量,吸引外资和国外技术,增加外汇收入,并且为我国公民扩大了就业机会,能够起到繁荣港口、刺激交通运输业发展的作用。
(三)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目标开始转变。一直以来,我国致力于提高本国的外贸地位以及竞争力,随着外资的大量引入,近年来,我国的竞争力已经大大提高,但是国际上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逐年增加,各种不利于我国经贸发展的外部条件制约了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因此,我国的对外贸易战略目标从提高对外贸易竞争力转变为创建一个利于我国对外经贸的大环境,以实现国内外的双赢。
传统的出口导向战略带来了对外贸易的繁荣发展,再加上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八年逆差,这就使得我国长期的战略发展模式都是以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为主,这种政策导向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的确功不可没,但是从这几十年来的成功经验中,我们不应当只看到了出口所带来的好处和作用,实际上,是出口和进口的双向沟通带动了整个外贸市场的活力,出口商品带来了外汇收入,而进口商品能够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群众物质需求,能够提升我国生产技术和生产率,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贡献巨大。以上的新形势新变化要求我国应当建设更有利于对外贸易自由、健康发展的大环境,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国际经济潮流。
二、新格局和新模式
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格局在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出大于进”的模式,近年来,我国的进口数量开始大幅度增加,已经出现了“进大于出”的格局。这意味着我国不再局限于通过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这种原始性的对外贸易模式,而是通过进口原材料、先进设备、先进技术来提高我国的加工生产水平,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中国对外贸易格局的变化发展是国际大环境的产物,这说明中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大,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也带来了一些隐患,由于与欧美地区存在贸易顺差,我国与欧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可能会越来越多,亟待采取一系列措施予以防范。
三、新壁垒和新障碍
(一)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从目前我国的对外贸易现状来看,新的发展带来的是新的贸易壁垒的出现,我国在国际上受到的限制也越来越多,对我国出口设限的国家也越来越多,这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主要是对市场的影响和对竞争力的影响。
1.对市场的影响。由于许多国家和地区对我国设置了贸易壁垒,导致我国的产品、技术、人员由于该原因而不能进入国际市场,导致生产力和生产材料的浪费。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因为我国的产品质量把关不严,不能满足国际标准而无法出口;一方面是因为出口成本较高,一些企业无法承受而退出市场;而且由于贸易对象国家对我国设置关税、审批流程等方面的限制,导致我国无法顺利出口产品。
2.对竞争力的影响。一是企业为了投入大量的技术成本和生产成本来满足出口要求,导致其利润降低;二是国内企业为了出口而需要获得相关认证而需要花费一定成本;三是由于国际上对我国的“区别对待”导致我国的产品与其他东南亚国家地区国家的产品在投入成本上花费更多,在国际上的总体竞争力下降。
新贸易壁垒对我国的经济贸易产生了重大影響,是我国面临的很大障碍,因此,我国应当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提高对生产产品的要求,全面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使我国的产品能够符合国际标准,另外,政府也应当采取外交手段来为我国的经贸发展谋得有力的国际环境,减少贸易壁垒对我国经济的冲击。
(二)贸易摩擦对我国带来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对外贸的依存度越来越高,进而导致我国与外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逐渐增多,2003年以来,美国对我国的出口商品展开反倾销调查,认为我国政府向外输出廉价商品来控制汇率,随着我国的出口商品越来越多,我国的贸易摩擦高峰期也已经到来。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我国出口商品的数量越来越多,且我国占据了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出口的都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出口价格便宜且数量巨大,对其他国家造成冲击;二是我国与其他国家还存在着贸易顺差;三是由于我国没有技术上的生产优势,出口模式十分单一,只能在低附加值的环节占据优势,因此也面临着与其他更低成本国家的贸易摩擦。面对国际上的贸易摩擦,我国应当摆脱在对外贸易链条中的底层地位,采取政治、经济、外交等手段来处理好与出口国国家的关系,减少贸易摩擦,同时应当改变我国传统的商品格局,不断革新技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水平。 四、新观念和新发展
在我国的传统外贸理念中,出口创汇是我国对外贸易的最终目的,而实际上,一味的出口和进口都并非是长久的外贸模式,我国近年来已经将外贸理念转变为寻求国际贸易的平衡。我们应当看到,长期的贸易顺差带来的除了外汇,还有蜂拥而至的反倾销条款,外汇净流入的增多导致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甚至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导致通货膨胀。同時,出现贸易逆差的结果也并非都是坏处。合理的贸易逆差有利于对外贸易的长期合作和发展,最终达到双赢的结果,适当的贸易逆差能够减少外汇流入,盘活资本,缓解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我国的外贸新理念是寻找国际收支的平衡点,而非盲目追求顺差和外汇收入,进而实现从出口大国到贸易强国的改变。
综上,在我国对外贸易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沉浸于过去传统的、粗放的对外贸易模式,而是应当转变生产力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提高我国在对外贸易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首先,要坚持质量优先,提高我国商品的质量标准,不仅仅是对外出口的产品要求严格,对于我国内销的产品一样要保证严格的生产标准和检验标准,让“好质量”成为我国产品的一种符号;其次,政府应当加大对我国创新性企业的投资,限制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建设科技创新体制,让创新性企业生产高科技、多元化的产品用于出口,改变我国对外贸易的传统产品结构;最后,实现区域经济和对外贸易协调发展,在东部沿海经济区,利用当地有力的人才技术资源发展附加价值高的产品,并利用天然的港口、交通优势进行对外贸易,将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作产业向人口较多的内陆地区转移,再建立东西部地区的产品流通机制,形成全国性的外贸出口链条;四是保持对外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进出口平衡, 通过出口来增长我国的经济收入的同时通过进口来革新我国生产技术、改善我国与世界各国对外经贸关系,提高商品的国际化水平,减少对外贸易摩擦。
参考文献:
[1]于涵.浅谈国际国内经济贸易的新情况与新特点[J]. 中国商贸. 2011(25)
[2]邱兆祥,秦泓波.从美国次贷危机看海外投资问题[J]. 浙江金融. 2008(05)
[3]华广敏.浅谈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问题[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7(06)
[4]黄穗光.国际贸易摩擦高发的应对思考[J]. 经济前沿. 2007(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