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聊斋志异》花妖的诗意化特征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7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师范大学
  摘要:《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文言小说的巅峰。他为我们构建了一个狐鬼花妖世界,传统名花牡丹、菊花、梅花、荷花成为其笔下描绘的对象,成为传递美好的精灵。蒲松龄以花卉为依托,从人物形象、情节、语言表现出强烈的诗意化倾向。
  关键词:蒲松龄;《聊斋志异》;花妖;诗意化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可以堪称古代文言小说巅峰之作,他塑造了一系列花妖形象,这些花妖形象“多具人情,忘为异类”。在《聊斋志异》中,以“花妖”为女主人公的作品有四篇,即:《葛巾》、《黄英》、《香玉》、《荷花三娘子》。
  一、诗意化的形象
  花妖世界主要是以花妖、书生为主人公,他们演绎了浪漫的爱情故事,寄予了作者的理想追求。作者“以花见人”的手法极具诗意化。
  本文先从花妖命名分析,小说中许多女子,是直接以花的名字命名的。《荷花三娘子》以荷花作为主人公的原形。自古以来,荷花受到广大文人的青睐。如周敦颐借《爱莲说》表明自己的志向。文中以荷花作为主人公,让人不禁想起人与荷花相映红的场景,也间接暗示主人公高洁的品质;有部分以花品种命名,《聊斋志异》以牡丹作为原形的有两篇,即《葛巾》、《香玉》,分别为紫牡丹和白牡丹。据《群芳谱》记载:“葛巾紫,圆正,富丽如巾”,而文中描写了男主公常大用见了葛巾之后的吃惊状态,足可看出其国色天香。《香玉》为崂山下的白牡丹,刚出场时,素衣香玉与红裳绛雪“艳丽双绝”,与其花本身特征相符合;也有部分借用花的别称命名,菊是花中的君子,而菊花又叫“金英、黄华”,蒲松龄将二者合为一体,故有“黄英”之名。
  蒲松龄塑造的人物也做到了花性与人性的结合。从栽培方法与人物塑造艺术上,《香玉》将花卉的种植方法与人物复生之术结合起来,白牡丹香玉死后因花神受到她与黄生的感情所感染,得以死而复生,而这与《群芳载》中所记载的栽种牡丹之法相承接;从植物特性与人类特性上,《葛巾》中常大用癖好牡丹,凭借爱花的痴心,打动了葛巾,在婚姻中,她不允许自己的感情有一丝一毫的猜忌,这种聪慧成熟非一般女子所有。
  同样,花妖也具有其本身特质的“妖性”,她们不仅拥有可以呼风唤雨的神功,同时也具有符合其自身原形的小法术,然而其植物精灵本身的妖性已经逐渐淡化,而其中的人性化也是越来越浓厚。
  二、诗意化的情节
  《葛巾》中描写了花痴常大用与牡丹花妖葛巾之间的爱情故事。在故事中,葛巾自称曹国夫人之女,花容月貌。常大用初见葛巾之后,心思郁结,紫牡丹葛巾考验常大用是否真心之时,命令老妇人假装持有毒药的汤进入,他回应甘心为娘子而死,专一痴情的性格显示出来。而在描写盗寇欲聚薪烧楼的情节之时,描写十分精彩,不仅表现出端庄、贤惠,在危机形势之下,与玉版挺身而出,直面寇贼,以重金作为酬劳以此退兵,表现出牡丹不畏权势、不畏邪恶势力的性格。而在此反衬下,众寇贼在不怒自威的葛巾、玉版面前自惭形秽,只能轰然而退。
  三、诗意化的语言
  蒲松龄的描述性以及人物的语言都表现出强烈的诗意化特征。从描述性语言上看,外貌描写上,《葛巾》中常大用因十分喜爱牡丹,留住在曹州,而在葛巾出场时,文中则利用“宫装艳艳,眩迷之中”则进行描述,这恰恰符合“紫牡丹”本身特质,颇具有诗意化;心理描写上,《黄英》中马子才酷爱菊花,一生高洁,不愿将菊花作为发家致富的手段,他认为是对菊花本身的玷污,而这两种思想的矛盾也是蒲松龄在日常生活中所感悟到的,代表着市民经济对于士大夫思想观念的冲击。蒲松龄文章中的描述性语言表现出作者高超的塑造技巧,一方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借此表现出人物的性格,使得人物性格更加立体化。
  从人物语言上看,《聊斋志异》中的人物语言,也会因人因事的不同而呈现多样化的色彩。《荷花三娘子》对话设置的颇为精巧,包括狐女与宗湘若之间的对话以及三娘子与宗湘若的对话。文中将狐女自身性格特征的妖魅以及幽默表现出来,而宗湘若认为私约亦当自重,这也将宗湘若这个知识分子所特有的懦弱以及死板僵硬表现出来。而荷花三娘子与宗湘若的对话与狐女与宗湘若的对话截然不同,这些都符合了人物原型自身的特点。
  四、结语
  从上述分析中,在作者所塑造的花妖世界中,无论是形象、情节、语言都呈现出独特的诗意化倾向,可以看出作者的高超技巧。而蒲松龄既在写花也在写他自己。他把他自己的精神追求投射其中,创造了一个独特的花的世界。
  参考文献:
  [1]蒲松龄.聊斋志异[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
  [2]馬瑞芳.聊斋志异艺术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3]马瑞芳.神鬼狐妖的世界——聊斋人物论[M].中华书局,1994.
  [4]马瑞芳.谈狐说鬼第一书[M].中华书局,2006.
  [5]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中轴关节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疾病,也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致残性风湿病,其患病率为0.3 %左右,
摘要:《飘》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描写了当时南方各个阶层的人民生活。女主人公思嘉在战争中的成长历程,显示出其独立的爱情观和经济意识,以及对男权社会的不满和反抗。  关键词:《飘》;爱情独立;经济独立  1936年出版的《飘》(Gone with the Wind)是一部不朽的传世佳作,200万册在发行的当年便销售一空,在出版的第二年获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奖和普利策奖。直到今天,《飘》仍然位居美国畅销书
赵姨娘是被红学家几乎所一致否定的人物,本文抛开存见,客观地以《红楼梦》文本为依据来分析赵姨娘命苦的根由,为当代红学家们全面地研究赵姨娘这个人物提供参考。 Aunt Zhao
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带动了我国医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的医学检验技术已经开始朝向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现代医学检验与传统的医学检验大不相同,近一些年以来医学
作为封建社会强调纲常礼法、尊卑伦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避讳成为中国文学一大特色。历代学者都认为避讳成于秦。《史记正义》中提到因庄襄王名为子楚,所以秦朝时讳楚为荆。但是
1、1895年12 月 28 日,电影诞生于法国.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内向公众正式放映他们制作的内部“活动照相”《火车站内》、《工厂大门》、《水浇园丁
李逵形象的形成,首先出现在民间口头传说,经过说书艺人的讲述和记录,最终通过作家的编辑和加工完成.本文就以《夷坚志》中与李逵有关的文学人物作对比,简单的勾勒出黑旋风李
《敦煌佛教绘画》的前言介绍了敦煌第一石窟开凿的缘起、过程以及敦煌艺术的分期.全文探讨了华严与敦煌的关系,并以一些造像中手印的区域性特点为例提出研究印度国家博物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