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振义 上等兵 战士
独来独往,我只是习惯罢了
我3岁的时候,父母因感情不合离婚了,爷爷奶奶把我抚养长大。参加高考那年,为了能考出好成绩报答爷爷奶奶,我几乎把所有心思都用在了考试上,可最终还是因心理压力过大,导致考试发挥失常而落榜。这件事,对我的打击很大。从那以后,我就一直把自己关在家里,成了一个终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典型“宅男”。对此,爷爷奶奶对我的状态非常忧虑,多次劝我改变这种生活状态。然而,我却不以为然。我觉得在房间里有手机、电脑,我可以随时打电话跟朋友聊天,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各种信息,甚至购物,足不出户,却知天下事。后来,考虑爷爷奶奶的感受,我决心参军到部队锻炼锻炼。可穿上军装,来到部队那天起,面对新兵训练强度的逐步加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我对军营生活没有了激情,认为干什么只要能过得去就行,也不想当什么“尖兵”。我开始怀念以前的“宅”生活。周末和节假日,我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而是选择在宿舍独处。为此,连队干部找我谈心。自尊心很强的我对连队干部说,希望他们不要过多在意我的性格,我该做的事情一定会做好,不会给连队丢脸,我只希望能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没想,之后干部和骨干更加关心我,但我依然很排斥大家的好意。这件事过后,我发现,身边的战友越来越疏远我了,或许是大家觉得我的性格很怪吧。其实,我并不是不明白大家的好意,只是我习惯一个人独来独往了。
孟相海 四级军士长 班长
打开“心灵之窗”最重要
作为“握着鼠标成长、敲着键盘说话、塞着耳机漫步”的一代,一些新战士喜欢在虚拟世界里寻求精神寄托,一展风采。这个时候最需要做的就是怎样帮助他们走出孤芳自赏的封闭世界。因此,如何打开与他们之间的“心灵之窗”,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现实矛盾,融入军营这个大家庭,对促进单位建设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次,连队组织大家进行娱乐活动,新战士小李看起来很不情愿。后来,我注意到小李参加集体活动总是“溜边”,渴求无拘无束干自己喜欢的事。于是,我多次找他谈心,有事没事找他唠家常,慢慢地走进了他的内心。原来,小李参军入伍前,就是一个网络“瘾君子”,热衷于网络游戏。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他威猛得像只“小老虎”;而在现实生活中,他面对挫折和困难却不能迎难而上。小李还坦言:“在网络里, 我才能找到最快乐的自己。”打那以后,我针对小李喜欢在网络上“表现”自我的特点,积极与其“键对键”进行网上交流。在团里的局域网上,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兄弟,让他感受到真挚的战友情谊。从此,小李渐渐地从封闭的网络世走了出来,开始积极主动地与大家交流沟通,融入了集体。
胡旭华 少校 科长
心理小分队架起“心灵桥”
部分来自“单亲家庭”,或是“留守子女”的战士,由于成长环境特殊,喜欢“宅”在家里,造成了与人沟通能力差,遇到困难和压力易情绪消极。这部分战士看起来很安静,其实,在他们内心深处最渴望得到的是亲情爱护和心灵沟通。
2009年入伍的河南籍战士小刘是一名素质很好的班长。现在看到他,谁都不会想到他曾是一个与战友说不到一块、玩不到一起,甚至自闭问题突出的“宅兵”。小刘入伍之初,由于心态不好,对部队教育管理不理解,认识问题比较偏激,连队甚至想把小刘上报机关作为思想问题退兵。后来,机关一名心理咨询师经过与小刘谈心,了解到小刘成长在单亲家庭。入伍前,他痴迷于虚拟网络,极度依赖电子产品;到部队后,他脑子里装的都是“网游”,即便战友主动与他交流也因为时常“碰壁”而“不相往来”。据各连队反映,有类似现象的新兵不是个例。于是,机关派出了心理小分队深入训练场和班排宿舍,帮助他们架起虚拟空间与现实世界的“心灵桥”,创造轻松交流的平台。小刘就是在这次活动中发生了改变,后成长为优秀士兵。
范思学 上尉 指导员
荣誉激励,扬起自信的风帆
通常来说,“宅兵”身边几乎没有什么好友,是典型的“独侠客”。因此,集体荣誉感正是他们所需要的强心剂。我们可以通过增强集体荣誉感来激励他们,提高他们团结战友、融入军营的信心;发掘他们兴趣、爱好和特长,帮助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在前进的行程里恰如其分给予掌声和鼓励;对各项工作表现突出的“宅兵”,要在部队范围内广泛宣传他们的事迹,让他们在荣誉里实现自我价值肯定和超越。我们连去年有一个来自四川的战士小李,从小父母离异,一直和奶奶生活,为了减轻奶奶的经济负担,他选择了参军入伍。来到部队后,面对陌生的生活环境,小李变得抑郁寡欢,训练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也是瞻前顾后。对此,新战友们很不理解,都不愿和小李在一起。慢慢地,小李变成了“宅兵”一族。后来,在荣誉激励教育活动中,小李受到鼓励,训练冲在前面,各项工作抢着干。他说:“好好干工作,争取当标兵,让奶奶以我为荣。”
明亮 少校 教导员
拥抱青春,挑战自我
有的战士面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反差、恋爱婚姻受挫、成长进步的期望过于急切等因素,不能自我调适,表现出不在乎、无所谓、事不关己的情绪,精神萎靡不振,碌碌无为,成为军营“宅一族”。对此,基层干部,尤其政工干部要教育全连官兵一起关心爱护“宅兵”,对他们不歧视、不戴有色眼镜。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思想骨干的帮带作用,多与其谈心聊天,用战友情弥补亲情,用激励消除自卑,用真情赢得真心。以“一分赤诚、一点关爱、一些帮助”感动他们的心灵,触及他们的情感,走进他们的内心,引领他们尽快融入到连队的大家庭中。我想对“宅兵”说的是,生活中意想不到的变化对我们产生什么影响,并不取决于变化本身,而取决于我们对待这些变化的态度。改变“宅”的生活方式,需要你拥抱青春,挑战自我,养成更加科学、更加正确的生活习惯。因为一旦改变后,它也许会成为你的人生财富,因为你比同龄人获得了更多锻炼的机会。
逄强 中校 政治部主任
让官兵的心扉洒满阳光
军营“宅兵”的出现,不但影响了部队整体建设质量和战斗力的提升,同时,也给做好新形势下战士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在这个时候如何有效帮助他们走出长久以来存在的“现实办事能力差、与人相处难沟通,为人处世不合群”的困扰,让官兵的心扉洒满阳光,我认为各级带兵人应多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有的放矢,加强培养教育。带兵人要从战士入伍起,就教育帮助他们矫正价值追求,明确努力方向,找准成长成才路径。要对具有“宅兵”倾向的战士认真记录其个人兴趣、爱好、心理特点等情况,因人而异地进行说服教育,引导他们从“自我”的小世界里走出来,帮助他们拥有一个融洽的人际环境、乐观的健康心态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是以心交心,情真意切帮扶。各级组织、各级干部,特别是心理咨询师,一定要定期深入一线,走进他们的生活圈、融入他们的交往圈,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架起一座虚拟与现实的“心灵桥”。对于不善于交流的战士,要主动找其谈心聊天,尊重他们的个人隐私,以平等的身份同他们聊工作、谈生活、话理想,在谈心中拉近距离,在交心中增进感情,让他们敞开心扉,尽快融入军营大家庭。
三是搭建舞台,营造良好氛围。要端正态度,不把“宅兵”当成“包袱”,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着眼单位实际和官兵现实需求,大力开展具有群众性、时代感、趣味性的军营文化活动,确实让大家都动起来、主动参与进来,不断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同时,各级也要有计划、有目标地选择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思想工作骨干长期与其结成对子,时时刻刻对“宅兵”进行引导和熏陶。
独来独往,我只是习惯罢了
我3岁的时候,父母因感情不合离婚了,爷爷奶奶把我抚养长大。参加高考那年,为了能考出好成绩报答爷爷奶奶,我几乎把所有心思都用在了考试上,可最终还是因心理压力过大,导致考试发挥失常而落榜。这件事,对我的打击很大。从那以后,我就一直把自己关在家里,成了一个终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典型“宅男”。对此,爷爷奶奶对我的状态非常忧虑,多次劝我改变这种生活状态。然而,我却不以为然。我觉得在房间里有手机、电脑,我可以随时打电话跟朋友聊天,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各种信息,甚至购物,足不出户,却知天下事。后来,考虑爷爷奶奶的感受,我决心参军到部队锻炼锻炼。可穿上军装,来到部队那天起,面对新兵训练强度的逐步加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我对军营生活没有了激情,认为干什么只要能过得去就行,也不想当什么“尖兵”。我开始怀念以前的“宅”生活。周末和节假日,我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而是选择在宿舍独处。为此,连队干部找我谈心。自尊心很强的我对连队干部说,希望他们不要过多在意我的性格,我该做的事情一定会做好,不会给连队丢脸,我只希望能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没想,之后干部和骨干更加关心我,但我依然很排斥大家的好意。这件事过后,我发现,身边的战友越来越疏远我了,或许是大家觉得我的性格很怪吧。其实,我并不是不明白大家的好意,只是我习惯一个人独来独往了。
孟相海 四级军士长 班长
打开“心灵之窗”最重要
作为“握着鼠标成长、敲着键盘说话、塞着耳机漫步”的一代,一些新战士喜欢在虚拟世界里寻求精神寄托,一展风采。这个时候最需要做的就是怎样帮助他们走出孤芳自赏的封闭世界。因此,如何打开与他们之间的“心灵之窗”,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现实矛盾,融入军营这个大家庭,对促进单位建设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次,连队组织大家进行娱乐活动,新战士小李看起来很不情愿。后来,我注意到小李参加集体活动总是“溜边”,渴求无拘无束干自己喜欢的事。于是,我多次找他谈心,有事没事找他唠家常,慢慢地走进了他的内心。原来,小李参军入伍前,就是一个网络“瘾君子”,热衷于网络游戏。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他威猛得像只“小老虎”;而在现实生活中,他面对挫折和困难却不能迎难而上。小李还坦言:“在网络里, 我才能找到最快乐的自己。”打那以后,我针对小李喜欢在网络上“表现”自我的特点,积极与其“键对键”进行网上交流。在团里的局域网上,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兄弟,让他感受到真挚的战友情谊。从此,小李渐渐地从封闭的网络世走了出来,开始积极主动地与大家交流沟通,融入了集体。
胡旭华 少校 科长
心理小分队架起“心灵桥”
部分来自“单亲家庭”,或是“留守子女”的战士,由于成长环境特殊,喜欢“宅”在家里,造成了与人沟通能力差,遇到困难和压力易情绪消极。这部分战士看起来很安静,其实,在他们内心深处最渴望得到的是亲情爱护和心灵沟通。
2009年入伍的河南籍战士小刘是一名素质很好的班长。现在看到他,谁都不会想到他曾是一个与战友说不到一块、玩不到一起,甚至自闭问题突出的“宅兵”。小刘入伍之初,由于心态不好,对部队教育管理不理解,认识问题比较偏激,连队甚至想把小刘上报机关作为思想问题退兵。后来,机关一名心理咨询师经过与小刘谈心,了解到小刘成长在单亲家庭。入伍前,他痴迷于虚拟网络,极度依赖电子产品;到部队后,他脑子里装的都是“网游”,即便战友主动与他交流也因为时常“碰壁”而“不相往来”。据各连队反映,有类似现象的新兵不是个例。于是,机关派出了心理小分队深入训练场和班排宿舍,帮助他们架起虚拟空间与现实世界的“心灵桥”,创造轻松交流的平台。小刘就是在这次活动中发生了改变,后成长为优秀士兵。
范思学 上尉 指导员
荣誉激励,扬起自信的风帆
通常来说,“宅兵”身边几乎没有什么好友,是典型的“独侠客”。因此,集体荣誉感正是他们所需要的强心剂。我们可以通过增强集体荣誉感来激励他们,提高他们团结战友、融入军营的信心;发掘他们兴趣、爱好和特长,帮助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在前进的行程里恰如其分给予掌声和鼓励;对各项工作表现突出的“宅兵”,要在部队范围内广泛宣传他们的事迹,让他们在荣誉里实现自我价值肯定和超越。我们连去年有一个来自四川的战士小李,从小父母离异,一直和奶奶生活,为了减轻奶奶的经济负担,他选择了参军入伍。来到部队后,面对陌生的生活环境,小李变得抑郁寡欢,训练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也是瞻前顾后。对此,新战友们很不理解,都不愿和小李在一起。慢慢地,小李变成了“宅兵”一族。后来,在荣誉激励教育活动中,小李受到鼓励,训练冲在前面,各项工作抢着干。他说:“好好干工作,争取当标兵,让奶奶以我为荣。”
明亮 少校 教导员
拥抱青春,挑战自我
有的战士面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反差、恋爱婚姻受挫、成长进步的期望过于急切等因素,不能自我调适,表现出不在乎、无所谓、事不关己的情绪,精神萎靡不振,碌碌无为,成为军营“宅一族”。对此,基层干部,尤其政工干部要教育全连官兵一起关心爱护“宅兵”,对他们不歧视、不戴有色眼镜。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思想骨干的帮带作用,多与其谈心聊天,用战友情弥补亲情,用激励消除自卑,用真情赢得真心。以“一分赤诚、一点关爱、一些帮助”感动他们的心灵,触及他们的情感,走进他们的内心,引领他们尽快融入到连队的大家庭中。我想对“宅兵”说的是,生活中意想不到的变化对我们产生什么影响,并不取决于变化本身,而取决于我们对待这些变化的态度。改变“宅”的生活方式,需要你拥抱青春,挑战自我,养成更加科学、更加正确的生活习惯。因为一旦改变后,它也许会成为你的人生财富,因为你比同龄人获得了更多锻炼的机会。
逄强 中校 政治部主任
让官兵的心扉洒满阳光
军营“宅兵”的出现,不但影响了部队整体建设质量和战斗力的提升,同时,也给做好新形势下战士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在这个时候如何有效帮助他们走出长久以来存在的“现实办事能力差、与人相处难沟通,为人处世不合群”的困扰,让官兵的心扉洒满阳光,我认为各级带兵人应多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有的放矢,加强培养教育。带兵人要从战士入伍起,就教育帮助他们矫正价值追求,明确努力方向,找准成长成才路径。要对具有“宅兵”倾向的战士认真记录其个人兴趣、爱好、心理特点等情况,因人而异地进行说服教育,引导他们从“自我”的小世界里走出来,帮助他们拥有一个融洽的人际环境、乐观的健康心态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是以心交心,情真意切帮扶。各级组织、各级干部,特别是心理咨询师,一定要定期深入一线,走进他们的生活圈、融入他们的交往圈,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架起一座虚拟与现实的“心灵桥”。对于不善于交流的战士,要主动找其谈心聊天,尊重他们的个人隐私,以平等的身份同他们聊工作、谈生活、话理想,在谈心中拉近距离,在交心中增进感情,让他们敞开心扉,尽快融入军营大家庭。
三是搭建舞台,营造良好氛围。要端正态度,不把“宅兵”当成“包袱”,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着眼单位实际和官兵现实需求,大力开展具有群众性、时代感、趣味性的军营文化活动,确实让大家都动起来、主动参与进来,不断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同时,各级也要有计划、有目标地选择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思想工作骨干长期与其结成对子,时时刻刻对“宅兵”进行引导和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