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一位老同学曾经对我说,每当到了郊外,她都会进入一种极其快乐和兴奋的状态。我想,这或许是因为她从小在山里长大,对大自然有着特殊感情的缘故吧。而当时的我还不能完全体会到她的那种感受。
我小时候在山里随奶奶生活过一段时间,长大后一直与爸爸妈妈住在县城,远离了大自然,远离了大山。再次回到我曾经如此熟悉的大山,是今年清明节和爸爸回家给爷爷奶奶扫墓时。我发现自己忽然间体会到了好友所说的那种快乐,忆起了自己童年时的那些美好时光。
开满了野花的小路将山里和山外连接起来,小路的尽头是一条清澈的小溪。小时侯,我和奶奶常常踏着这条小路去放牛。山路很长,奶奶常常背着我上山。每次我都轻轻地把头搁在奶奶的肩上,听奶奶讲故事。奶奶讲的故事里,主人公永远都是勤劳的放牛娃。或许是同类的故事听多了的缘故,我常常听着听着就分了神,转而饶有兴致地看牛儿一边低头吃草一边小步向前,听它们脖子上的铃铛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还有小溪哗哗的流水声……奶奶讲的故事和这山中的一切是多么的相衬,仿佛就发生在这里!奶奶讲故事时,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微笑,那微笑仿佛也是故事的一部分,让我感到如此的温馨。回忆起来,奶奶所讲的故事通常是这样的:
山里有许多放牛娃,每到中午,他们便牵着牛儿来到溪边。他们在溪边玩耍,任凭牛儿在身旁吃草喝水。可是有一天,当大家又聚集到溪边时,山中突然下起了大雨。大家四处躲避,拼命赶着牛儿往家里跑。一个放牛娃慌乱中忘记照管自家的牛,径自跑回了家。父母没看到牛便责问他,他才想起来急忙跑回去寻找。可没有跑多远,那放牛娃惊喜地发现,牛儿竟沿着回家的路自己返回了。
简简单单的故事,总是不加任何修饰。听得多了,便觉得那故事不动听,不再感兴趣了。可是奶奶仍反反复复地给我讲,每次讲完后,嘴角边都会泛出淡淡的、甜甜的微笑。
奶奶过世的时候,爸爸妈妈还有我都不在她身边。我没有见到离开人世时的奶奶,只是在想起放牛娃的故事时,才觉得其中似乎有什么深意。我的眼前又浮现出了牛儿在大雨中寻找归途的情景。我能感受到,奶奶讲到放牛娃看到牛儿回家时的神态,就像我与爸爸回到大山中看望她,她远远地站在屋旁的大树下迎接我们时一样,无比的兴奋。眼前又浮现出奶奶的微笑,那种满含憧憬、溢满渴望的微笑……
原来,自己对山间草木的熟悉,来源于对大山的依赖,对奶奶的依赖,对奶奶那长留人间的微笑的深深眷恋。
(指导老师:瞿宏红)
【简评】
也许,奶奶并不是“我”最亲的人,“我”对奶奶的印象也多来自离开大山前的记忆。但清明扫墓时,眼前熟悉的场景、脑海中那个熟悉的放牛娃的故事,都让“我”回忆起脸上始终洋溢着微笑的奶奶,感受到那种埋藏于心底的幸福。
作者将自己童年生活中的故事娓娓道来,这种叙述方式就像奶奶讲故事一样朴实、简单,虽缺乏剧情,但却自然、清新、充满深意。此外,将对奶奶的感情提升到对大山的眷恋的高度,显示出作者的智慧。
我小时候在山里随奶奶生活过一段时间,长大后一直与爸爸妈妈住在县城,远离了大自然,远离了大山。再次回到我曾经如此熟悉的大山,是今年清明节和爸爸回家给爷爷奶奶扫墓时。我发现自己忽然间体会到了好友所说的那种快乐,忆起了自己童年时的那些美好时光。
开满了野花的小路将山里和山外连接起来,小路的尽头是一条清澈的小溪。小时侯,我和奶奶常常踏着这条小路去放牛。山路很长,奶奶常常背着我上山。每次我都轻轻地把头搁在奶奶的肩上,听奶奶讲故事。奶奶讲的故事里,主人公永远都是勤劳的放牛娃。或许是同类的故事听多了的缘故,我常常听着听着就分了神,转而饶有兴致地看牛儿一边低头吃草一边小步向前,听它们脖子上的铃铛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还有小溪哗哗的流水声……奶奶讲的故事和这山中的一切是多么的相衬,仿佛就发生在这里!奶奶讲故事时,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微笑,那微笑仿佛也是故事的一部分,让我感到如此的温馨。回忆起来,奶奶所讲的故事通常是这样的:
山里有许多放牛娃,每到中午,他们便牵着牛儿来到溪边。他们在溪边玩耍,任凭牛儿在身旁吃草喝水。可是有一天,当大家又聚集到溪边时,山中突然下起了大雨。大家四处躲避,拼命赶着牛儿往家里跑。一个放牛娃慌乱中忘记照管自家的牛,径自跑回了家。父母没看到牛便责问他,他才想起来急忙跑回去寻找。可没有跑多远,那放牛娃惊喜地发现,牛儿竟沿着回家的路自己返回了。
简简单单的故事,总是不加任何修饰。听得多了,便觉得那故事不动听,不再感兴趣了。可是奶奶仍反反复复地给我讲,每次讲完后,嘴角边都会泛出淡淡的、甜甜的微笑。
奶奶过世的时候,爸爸妈妈还有我都不在她身边。我没有见到离开人世时的奶奶,只是在想起放牛娃的故事时,才觉得其中似乎有什么深意。我的眼前又浮现出了牛儿在大雨中寻找归途的情景。我能感受到,奶奶讲到放牛娃看到牛儿回家时的神态,就像我与爸爸回到大山中看望她,她远远地站在屋旁的大树下迎接我们时一样,无比的兴奋。眼前又浮现出奶奶的微笑,那种满含憧憬、溢满渴望的微笑……
原来,自己对山间草木的熟悉,来源于对大山的依赖,对奶奶的依赖,对奶奶那长留人间的微笑的深深眷恋。
(指导老师:瞿宏红)
【简评】
也许,奶奶并不是“我”最亲的人,“我”对奶奶的印象也多来自离开大山前的记忆。但清明扫墓时,眼前熟悉的场景、脑海中那个熟悉的放牛娃的故事,都让“我”回忆起脸上始终洋溢着微笑的奶奶,感受到那种埋藏于心底的幸福。
作者将自己童年生活中的故事娓娓道来,这种叙述方式就像奶奶讲故事一样朴实、简单,虽缺乏剧情,但却自然、清新、充满深意。此外,将对奶奶的感情提升到对大山的眷恋的高度,显示出作者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