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5E教学模式又被称为5E学习环,由引入、探究、解释、迁移和评价五个环节组成,该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为基础,强调发展学生的中心主体地位,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精神以及认知理解能力。在新课程改革导向下,初中教育应以发展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能力为核心目标,5E教学模式恰好满足这一需求,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思维的行为习惯。由此出发,教师可将5E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进学生在实验中批判性、创造性地思考与探究。
关键词:5E教学模式;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8-370
5E教学由引入、探究、解释、迁移和评价五个环节组成,每个环节是相互独立且相辅相成的,旨在于强化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和知识建构能力。引入环节主要内容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通过创设情境等方式将学生引入学习内容中。探究环节为核心步骤,关系着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学习技能的获得,能够将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引向深层。解释环节可以引导学生组织思维和语言,通过总结、概况、矫正、补充等方式实现知识体系的构建。迁移环节也被称为拓展阶段,即教师组织拓展学习活动来强化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评价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知识巩固与梳理反思。
一、立足学生兴趣激发和主动参与,提高实验探究兴趣
兴趣是点燃探究欲望的根本导火索,兴趣是激发一个人产生主动学习动机的内生动力,是5E教学模式的前提和铺垫。在5E教学模式的引入环节中,教师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产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视频影像、设置悬念、衔接生活等方式来提高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兴趣,将抽象的生物概念问题转换为形象立体的动态画面或引人深思的趣味问题,由此来充分提高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观察鱼的尾鳍”这个實验时,笔者首先利用“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这个探究性问题作为教学导入。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视频,让学生观察鱼在游泳过程中上升、下降、前进、转变、停止几个状态时鱼鳍的变化,由此来初步认识鱼鳍的协调作用。在利用这个探究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后,再切入本课实验“观察鱼尾鳍的血液流动”,使得学生在产生学习动机的情况下更积极地参与实验探究。
二、形式聚焦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强调知识内化过程
学习的过程并非教师单方面传输知识的过程,而是由学生自主内化,进而进行实践运用的过程。在5E教学模式的探究环节,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提高学生探究活动的有效性,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督促,通过交换思维成果弥补自身不足,并在教师的协助指导下查漏补缺。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模式可以让学生在相互合作间提升实践能力,这种分工协作的实验活动能够提高效率,实现共同发展。
例如: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这个实验中,首先要合理分配学习小组,确保每个小组的平均能力水平相当,让善于观察的学生和善于实践的学生互补。接下来,明确分工,小组内自主协调组长、发言人、操作员、记录员等职务,确保高质高效地完成实验操作。随后需制定规矩,小组合作实验中学生遵照规则控制实验时间,以保证半麻醉状态的小鱼不会死亡。最后,教师要适当参与其中,即在实验过程中加以监控和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三、核心点为内容选择及计划实施,促进思维发散迁移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多层面、系统化地设计探究活动,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迁移。在5E教学模式中,教师需遵循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至整体的基本原则,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构建知识框架。这便需要教师将核心点放在内容选择及计划实施方面,即内容的选择要由难到易,逐步开发学生的认知与思维能力,实施计划则要注重交流、总结、发散与迁移的各个击破,促使学生在实验中更深入地解读知识概念、掌握知识运用。
在内容选择方面,教师需要将初中生物教材中偏抽象的理论知识点与生活问题融合,将教学情境、教学内容与作业设置向生活化延伸,如此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还能促进学生的生物应用能力向生活实际问题迁移。在计划实施方面,教师应围绕5E教学模式科学安排各个环节并制定长远计划,如并在评价环节使用综合性评价,根据核心素养发展观综合考察学生的知识储备、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三个维度。
总而言之,5E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方法和习惯、促进教学目标有效达成、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等方面都有突出效果,是一种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知识建构能力,又能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思维理念的策略。5E教学模式所引导的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起到直接影响作用,初中生物教师将5E教学模式运用在实验教学中,能够强化学生对生物概念的认知理解,进而激发学生在实验学习中活跃思维,随后迁移到生活实际问题中进行学以致用,由此来拓展生物教学的深度与广度,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嘉泽. 5E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的实践与应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2]谢玉杰. 5E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
关键词:5E教学模式;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8-370
5E教学由引入、探究、解释、迁移和评价五个环节组成,每个环节是相互独立且相辅相成的,旨在于强化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和知识建构能力。引入环节主要内容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通过创设情境等方式将学生引入学习内容中。探究环节为核心步骤,关系着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学习技能的获得,能够将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引向深层。解释环节可以引导学生组织思维和语言,通过总结、概况、矫正、补充等方式实现知识体系的构建。迁移环节也被称为拓展阶段,即教师组织拓展学习活动来强化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评价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知识巩固与梳理反思。
一、立足学生兴趣激发和主动参与,提高实验探究兴趣
兴趣是点燃探究欲望的根本导火索,兴趣是激发一个人产生主动学习动机的内生动力,是5E教学模式的前提和铺垫。在5E教学模式的引入环节中,教师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产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视频影像、设置悬念、衔接生活等方式来提高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兴趣,将抽象的生物概念问题转换为形象立体的动态画面或引人深思的趣味问题,由此来充分提高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观察鱼的尾鳍”这个實验时,笔者首先利用“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这个探究性问题作为教学导入。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视频,让学生观察鱼在游泳过程中上升、下降、前进、转变、停止几个状态时鱼鳍的变化,由此来初步认识鱼鳍的协调作用。在利用这个探究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后,再切入本课实验“观察鱼尾鳍的血液流动”,使得学生在产生学习动机的情况下更积极地参与实验探究。
二、形式聚焦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强调知识内化过程
学习的过程并非教师单方面传输知识的过程,而是由学生自主内化,进而进行实践运用的过程。在5E教学模式的探究环节,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提高学生探究活动的有效性,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督促,通过交换思维成果弥补自身不足,并在教师的协助指导下查漏补缺。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模式可以让学生在相互合作间提升实践能力,这种分工协作的实验活动能够提高效率,实现共同发展。
例如: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这个实验中,首先要合理分配学习小组,确保每个小组的平均能力水平相当,让善于观察的学生和善于实践的学生互补。接下来,明确分工,小组内自主协调组长、发言人、操作员、记录员等职务,确保高质高效地完成实验操作。随后需制定规矩,小组合作实验中学生遵照规则控制实验时间,以保证半麻醉状态的小鱼不会死亡。最后,教师要适当参与其中,即在实验过程中加以监控和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三、核心点为内容选择及计划实施,促进思维发散迁移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多层面、系统化地设计探究活动,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迁移。在5E教学模式中,教师需遵循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至整体的基本原则,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构建知识框架。这便需要教师将核心点放在内容选择及计划实施方面,即内容的选择要由难到易,逐步开发学生的认知与思维能力,实施计划则要注重交流、总结、发散与迁移的各个击破,促使学生在实验中更深入地解读知识概念、掌握知识运用。
在内容选择方面,教师需要将初中生物教材中偏抽象的理论知识点与生活问题融合,将教学情境、教学内容与作业设置向生活化延伸,如此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还能促进学生的生物应用能力向生活实际问题迁移。在计划实施方面,教师应围绕5E教学模式科学安排各个环节并制定长远计划,如并在评价环节使用综合性评价,根据核心素养发展观综合考察学生的知识储备、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三个维度。
总而言之,5E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方法和习惯、促进教学目标有效达成、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等方面都有突出效果,是一种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知识建构能力,又能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思维理念的策略。5E教学模式所引导的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起到直接影响作用,初中生物教师将5E教学模式运用在实验教学中,能够强化学生对生物概念的认知理解,进而激发学生在实验学习中活跃思维,随后迁移到生活实际问题中进行学以致用,由此来拓展生物教学的深度与广度,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嘉泽. 5E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的实践与应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2]谢玉杰. 5E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