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教材材料 盘活课堂教学

来源 :福建中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bin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到九年级的教材设置中,不管是哪种版本,都会有一些课外类型的知识课题材料,它们融趣味性、科学性、与教育性于一体,是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
  众所周知,教材中这些教材材料的类型特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以华师大版为例):
  (1)教材知识的拓展延伸类.如“64 2有多大?”、“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等.
  (2)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指导类.如“用分离系数法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面积与代数恒等式”、“勾股定理的‘无字证明’”等.
  (3)数学史料、生活知识的欣赏与审美类.例如“丢番图的墓志铭与方程”、“美丽的勾股树”、“古建筑中的旋转对称”等.
  (4)数学知识实际应用的穿插类.如“球赛的出线问题”、“高度的测量”、“生活中的抛物线”等.
  但是,却因它们存在的空间位置、或教学进度的需要,或被片面认为其教学价值有限等等原因,经常地被执教者与学习者所忽视,不被得以重视.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难道它们真的对于教学策略与教学研究而言,功效真的就那么“渺小”吗?
  笔者认为,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若能从中加以灵活分析利用,可以盘活教学课堂,丰富教学手段与教学策略,为教学效果带来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中,利用教材材料来教学的几个案例,供大家共勉:
  案例1 将教材材料活用成创设教学情景,多边性激活学生探索的热情与欲望
  建构主义强调任何知识都有其赖以产生的背景,知识的获得不是单纯的复制和迁移,只有当学习被放置在运用知识的社会和自然情境中时,有意义学习才可能发生.
  正如许多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求代数式的值”时,把“有趣的“3 x +1问题””作为情景,先供学生集体交流互动,让学生凭着好动与好思的天性,学习的情趣自然提升,效果显著.又如在学习《勾股定理》中,先是由“美丽的勾股树”课题材料入手,引导学生美学欣赏,带动学习激情,再来引导对于定理的推导学习.等等这样,都是比较直观性,取现于教材课题材料,用尽于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好奇,与愉悦心情来思考与推证、求索,触动学生学习的满足感与自豪感,同时对学生一种能力中再次“整形”与综合提高.
  可事实也大可未必尽然,如我在教学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时,这章当中有两个阅读材料,分别为“华罗庚的故事”和“幻方”,这两个都可以作为本章的教学情景,引领学生去有兴趣性探究初中数学的开篇,但也有些可惜的是,相对而言,有的学生对于“幻方”可能就比较陌生了,所以若再取材以用可能还会打击他们的学习兴趣呢.所以我就根据本章教学要求,根据这些课题材料,来个适当改版,作为本章的教学情景,相反地更获得喝彩.我是这样改版与安排:
  第一、“华罗庚的故事”书本已有,相信同学们都也已熟知了,那么请大家课外都去搜集一下其他我们也能熟知的数学科学家的故事,人手一个,下一节让我们来共享他们的精彩故事吧.
  第二、大家也都知道了,数学科学家们都有着让我们佩服的智力,他们能带领我们去分享数学那么多的神奇与奥秘,那么也请大家再去收集一些你自己感觉也十分有趣的,但前提条件你必须也应会领悟到当中奥秘的一些数学趣味或智力题(每人两三个即可),提供出来我们下一节课也一并来分享,让同学们来共同领略一下数学大世界的神奇,也来考考大家的数学本领.
  就这样,一举而多得,学生们不仅可以在课堂中享受到同学们收集过来的科学故事的精彩,更能参与到数学世界奇妙的探索之中,更重要是激活了学生的课外与课堂的所有学习激情与兴趣,多边性地更有效地完成了本章的教学效果.
  案例2 将教材材料活用为研究性作业,扩大性激活考查学生们的综合能力
  一些课题材料的内容是正文内容的有效补充和拓展,若活以适当改造,成为学生研究性的作业,这样既丰富学生的学习空间,带动他们去交流与创造,激活学生主动探究和知识的延续与升华.
  如在“高度的测量”课题中,我就把它改造成:要求学生小组行动,测量我们学校操场上旗杆的高度,写出可行性报告,并整合出方法方案,以供欣赏与比较?
  从小组学生提供过来的方案大致有:(我们可以不妨来共赏一下)
  方案1 运用前章所学的“相似”,利用太阳光是平行光原理,与教材中测金字塔例题类似,通过测量标杆及其的影长、旗杆的影长,通过列出对应线段成比例计算来完成.
  (1)工具:皮尺、标杆.
  (2)方法:(如图1)利用皮尺分别测得标杆B C′′及其影长A C′′的长、旗杆的影长AC的长.这样旗杆
  方案2 (1)工具:含30°直角三角板的教学工具、红外线光源、皮尺.
  (2)方法:(如图2)①把红外光源固定在含30°直角三角板的教学工具的C端,通过水平移动它们,使得红外光源能刚好照到旗杆顶端A.
  ②利用皮尺测量出旗杆底端B与C点之间距离.利用解直角三角形计算出旗杆tan30ABBC=?d.
  怎样,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够丰富了吧,这样既不单完成了如何利用所学知识综合性来解决问题,更主要是调动了学生激趣乐学,同时也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与教学策略,把课堂搬到课外,同时更扩大化地调动了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与操控能力,同样精彩.
  案例3 将教材材料穿插于活用于教学过程中,延续性激活学生参悟数学思想与探究数学知识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中重要的核心的基本知识,是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助推力,而要让学生能够领悟与应用到它们并不是一朝一夕即可形成,但若我们在单一时间反复强化与训练,极易导致学生学习疲劳与逆反心理,最佳方法是应在适宜的时机,采用适当的引导,这样既能逐步提升学生积极性,更能激发主动探索的心理,体验到数学思想与方法带来的乐趣,而在这些课题材料的学习过程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思想方法,它为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供了重要机会.
  如对于“面积与代数恒等式”课题,我在教学过程中,就是在学习“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开始时,把它穿插于后面教学系列过程中,即分为三步走:
  第一、在“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教学以() a bca ba c?+=?+?为情境问题时,就要做到有的放矢,在掌握与应用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法则的同时,也可利用图形(如下图5),有意识性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图形的面积特征观察与领悟,从中参悟数形思想,体验到“无字证明”带来的精妙,激发学生好学与乐学的情感.
  第二、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到了“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再利用图形的改动变化(如下图6),更深层次引导分析()()ab cdacadbc bd++=+++变化特点规律,培养学生从“变”中看“不变”,主动探究与体会到代数式变换与图形面积之间的转换关系,体会到数形思想的精妙与美感,激活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总之,教材材料也有着其不可估量的教育教学功能,教师若能深入领会教材材料的编写意图与真实价值,根据教材材料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特点,有创造性地使用,不拘形式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又能有效触动学生,带来学习效果,使数学课上得更有特点,更有创意与精彩.
其他文献
在“2012年福建省中小学教师优质课程资源征集评选”活动中,笔者的教学设计《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受到了专家的较高评价.  初看这节课的内容,似乎只是要求学生对诱导公式的一个记忆.但正是基于学生对公式记忆的困难,才促使笔者对本文作了这样的设计.这节课基于教材而不囿于教材,设计新颖且不落俗套,注重教学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传播数学精神,展示了一种在“探究”状态下的教学情境,现将设计和体会整理出来以
期刊
逻辑的严密性是数学的三大特征之一,是数学的本质特征.数学的概念,法则是通过逻辑的定义构建起来的;数学的命题、定理,公式必须用逻辑推理的方式给予证明,因此,推理与证明是数学的本质要求,学习数学离不开推理与证明.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注意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发现和创造的历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求数学教学不仅要重视传统的演绎推理,也要重视归纳和类比等合情推理,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严格求证.所
期刊
三角板是学生熟悉的学习用品,通过旋转两块特殊的三角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设计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思考,巧妙考查三角形边角关系、全等、相似、旋转变换等知识,引导学生体验旋转三角板是实践操作到数学思考活动经验的积累过程,帮助学生透过旋转表象理解几何图形性质,提炼解题规律,提升解题能力,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本文以2013年山西中考试卷第25题为例,探讨两块特殊三角板旋转后求解重叠部分面
期刊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把人的认知思维过程分为低阶思维与高阶思维两大层次,高阶思维超越了简单的记忆和信息检索,是一种以高层次认知水平为主的综合能力.当今知识时代的特点及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培养高阶思维的能力势在必行.课堂上有效情境的创设能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促进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激发学生创造灵感的重要途径,也是笔者所在
期刊
数学中的命题都是由概念构成的,数学中的推理与证明又是由命题构成的。因此,数学是用概念思维的,在概念学习中养成的思维方式方法迁移能力最强。探索数学概念教学模式自然是数学教师研讨的热点问题之一,现已呈现的模式主要有“概念同化及其修改教学模式”、“APOS模式”、“概念教学七阶段模式”、“运用概念图促进概念教学”、“在学、做、用数学的过程中进行概念教学”等。概念同化教学模式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建构主义理
期刊
纵观福建省高考课标试卷中解析几何试题,普遍反映试题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难,看似很熟悉,但解起来却不顺手.究其原因在于试题命制的特点改变了传统中大量繁杂的运算,在保持对其知识结构考查的同时,更突显出对数学本质、数学能力、数学素养的考查.这引发我们对课堂教学的思考,提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如何将例、习题进行合理的再利用,在似曾相识的问题情境中提高学习的能力?下面笔者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谈点滴体会
期刊
波利亚说过:“我们的任何一门学问都是由知识和技能组成……,在数学中,解题比仅仅掌握一些知识要重要得多……,什么是数学学技能,数学技能就是熟练的解题能力,不仅能解决一般的数学问题,而且能解决需要某种程度的独立思考、判断力、独创性的想象力的问题”。习题课教学强调解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但并不是意味着在课堂中或课下要进行题海战术,而是要通过一些具有典型性、全面性的习题的探究,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学习方式,形成
期刊
1引例
期刊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世间万物总会分门别类,按类归置。数学世界也同样遵循一定的分类原则。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数学分类讨论思想是把所有研究问题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分成若干类,转化成若干个小问题来解决,这种按不同情况分类,然后再逐一研究解决的数学思想。它是初中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本文拟以二次函数背景下三角形分类为题例说分类
期刊
椭圆是圆锥曲线的核心内容之一,椭圆的方程、几何性质等核心知识与圆有很多相似之处.最近,笔者遇到了一次学生的追问,引发了一场意外的探究,感触颇深.现整理出来,与同行们交流探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