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陆缘地壳结构特征及其构造过程

来源 :地质论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bra4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北部湾大陆陆缘地壳结构PS转换波测深”等地球物理测量结果,本文研究了南海北部陆缘的地壳结构特征,讨论了其白垩纪以来的构造过程。地球物理测量表明,由陆向海,南海北部陆缘地壳由陆壳、过渡壳变为洋壳,厚度由34 km减薄至8 km左右。垂向上地壳为3层结构模式。陆壳、过渡壳和洋壳的下地壳P波速度普遍较高。地壳伸展系数的计算表明南海北部陆缘伸展主要发育于陆坡地区。结合区域地质研究,本文认为:南海北部陆缘及南海盆地叠置于华南—印支(南海)联合板块(或基底)上,经白垩纪至早第三纪的两期地壳扩张伸展作用而成。洋盆内的陆壳残片来源于华南—印支(南海)联合板块的裂解、离移。结构上,南海东、南两侧则具西太平洋型主动陆缘的特征,而南海北部陆缘具类似于大西洋型被动陆缘的特征,是一个由白垩纪至早第三纪强烈扩张活动产生的被动陆缘。
其他文献
山东蓬莱位于胶东地体北缘中部。板块动力作用形成了前古生代近EW向构造和中生代NE—NNE向走滑断层,侏罗纪以来地幔柱构造作用逐渐加强,地壳伸展减薄,幔源物质上涌,导致新生
桂西北晚古生代地层中近直立的二叠纪、三叠纪沉积灰岩墙与围岩时代相差最大超过 80 Ma(中二叠统茅口组灰岩墙插入中泥盆统东岗岭组中 ) ,有人推测岩墙至少切穿整个石炭系、
在阐述江苏粮食生产概况、粮食生产能力和粮食消费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江苏粮食供需状况、江苏粮食安全的数量界限、基本判断和当前面临的隐忧,提出了确保江苏粮食安全的思路
南京六合桂子山发育规模巨大、柱体形状规则和排列有序的玄武岩石柱林。已有多种玄武岩柱状节理的成因假说,但均尚有不完备之处。玄武岩熔浆喷出地表未固结之前的双扩散对流
洞穴学发展到现阶段,已成为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本文综述在洞穴分类、洞穴发育演化机理和模拟实验研究、洞穴探测与国际合作、洞穴资源及数据库建设、洞穴沉积物分类及成因
南岭构造带发育在强烈褶皱变形的基底之上,发育了华南地区最大规模的早中生代花岗岩和裂谷盆地。基底由变质的新元古代—奥陶纪复理石-火山岩系和未变质的晚泥盆世—早三叠世
目的:回顾性观察分析血浆置换治疗不同程度乙肝相关性肝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探讨最佳的血浆置换干预时机。方法:搜集2013年10月1日至2018年10月1日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397例乙肝相关性肝衰竭患者,根据其是否行血浆置换治疗而分为血浆置换组(A组:147例)和对照组(B组:250例),根据iMELD评分将每组进一步分为iMELD<35分(A1组和B1组),35≤iMELD&
<正>医学成像技术的不断突破,推动了生命科学的革命。将AI用于医疗影像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定位病症分析病情,辅助做出诊断。目前医疗数据中有超过90%来自医疗影像,这些数据大
期刊
该研究中被试分配有限“配偶币”来抉择与理想配偶标准相符合的性交往对象。首先,该研究重复验证了 Li 等人 (2002) 和 Kenrick (2006)的发现,男性理想的长期配偶需要外表出
20世纪70年代建立的蛇绿岩(Ophiolite)概念认为出露在缝合带中的一套镁铁—超镁铁岩组合是大洋岩石圈的残留,其岩性单元可以与现代大洋岩石圈各个层圈一一对应,所以蛇绿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