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往在教乘法分配律的时候,讲得口干舌操、心力疲惫学生还是不理解。这个学期,我又要教到这个内容了,得想个法子突破这个难点。
第八册数学的第三单元是四则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我讲完乘法运算定律后,接下来的内容是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这个内容比较容易,我就没有接着讲,而是趁热打铁讲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这个内容。
一、激发学生兴趣,呈现知识表象
一上课,我就说:“同学们,出一道三年级的题目给你们做,看看谁最快算出来,12×15。很多同学一看是三年级学过的,都很轻视,题目一出来,就用笔算的方法埋头苦干,过了一分钟,大部分学生都算出来了,但有几个同学是十多秒就把手举了起来。答案都是180。我问最先举手的一位同学:“你是怎么算得那么快?是用竖式算的吗?”他说:“老师,我没有用竖式算,我是这样算的(10+2)×5=10×15+2×15=150+30=180。”我马上表扬了这位同学,而后就引出:像这样(10+2)×5=10×15+2×15的样子的就叫做乘法分配律,然后让大家把书上的定律读一次,让学生初步感受乘法分配律的模子。读了后再对照算式的样子,初步理解乘法分配律。
二、探究结构特征,构建分配的模型
我板书出几道算式,让学生判断哪题运用了乘法分配律:1.(25+75)×36= 25×36+75×36
2. 18×38+12×38=(18+12)×38;3.(4+8)×5=4×5+8。很多学生判断全部都是乘法分配律,只有3个同学判断第3题不是乘法分配律,可却说不出道理。我问:乘法分配律有什么特点?学生说:是两个乘式的和,而且这两个乘式都有一个相同的因数。我说:对啦!大家知道这个相同的因数是什么吗?它就好比是你们妈妈,另外两个不同的因数就像是你和你的兄妹。妈妈都是爱自己的儿女的,她会把爱都分给你们兄妹每人一份,这就是分配了。第2题的算式里,谁是妈妈?谁是你和你的兄妹?很多学生都明白的说:38是妈妈,18和12是兄妹。“明白第3题为什么不属于乘法分配律了吗?”“明白了,是因为没有分配,分给了我(4),没有分给哥哥(8)。”
这时,学生已经在头脑中有了乘法分配律的形状,而且理解了乘法分配律的含义,接下来我强化了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三、增加难度,有效练习
为了加深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我还搜集了一些特殊的运用乘法分配律的题例,如:103×12,35×99,35×99+35,101×99-99,99×53+53等式子,让学生进行计算、辨析,这样进一步强化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比如:35×99要求的是99个35,所以等于100个35减去1个35;35×99+35要求的是99个35加上1个35,所以等于100个35;35×101要求的是101个35,所以等于100个35加1个35;35×101-35要求的是101个35减去1个35,所以等于100个35。在让学生理解含义的基础上再来进行解答就比原来好了许多。通过这种有效的练习方式,巩固和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形成了必要的技能,使学习的内容得到延伸与拓展,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辨析提高
为了加深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我还搜集了一些学生经常在运用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错例,如10×5+5×11 =10×(5+11),(5×6)×2=5×2+6×2 ,(13+9)×4=13×4+9等式子,让学生进行判断、辨析,并说出错误的原因,然后改正。这样通过辨析让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更清晰,更到位。
这个内容我就是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的,我觉得这班的学生与往年的班级的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好得多了,我对自己突破了“乘法分配律”的难点也比较满意。
第八册数学的第三单元是四则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我讲完乘法运算定律后,接下来的内容是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这个内容比较容易,我就没有接着讲,而是趁热打铁讲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这个内容。
一、激发学生兴趣,呈现知识表象
一上课,我就说:“同学们,出一道三年级的题目给你们做,看看谁最快算出来,12×15。很多同学一看是三年级学过的,都很轻视,题目一出来,就用笔算的方法埋头苦干,过了一分钟,大部分学生都算出来了,但有几个同学是十多秒就把手举了起来。答案都是180。我问最先举手的一位同学:“你是怎么算得那么快?是用竖式算的吗?”他说:“老师,我没有用竖式算,我是这样算的(10+2)×5=10×15+2×15=150+30=180。”我马上表扬了这位同学,而后就引出:像这样(10+2)×5=10×15+2×15的样子的就叫做乘法分配律,然后让大家把书上的定律读一次,让学生初步感受乘法分配律的模子。读了后再对照算式的样子,初步理解乘法分配律。
二、探究结构特征,构建分配的模型
我板书出几道算式,让学生判断哪题运用了乘法分配律:1.(25+75)×36= 25×36+75×36
2. 18×38+12×38=(18+12)×38;3.(4+8)×5=4×5+8。很多学生判断全部都是乘法分配律,只有3个同学判断第3题不是乘法分配律,可却说不出道理。我问:乘法分配律有什么特点?学生说:是两个乘式的和,而且这两个乘式都有一个相同的因数。我说:对啦!大家知道这个相同的因数是什么吗?它就好比是你们妈妈,另外两个不同的因数就像是你和你的兄妹。妈妈都是爱自己的儿女的,她会把爱都分给你们兄妹每人一份,这就是分配了。第2题的算式里,谁是妈妈?谁是你和你的兄妹?很多学生都明白的说:38是妈妈,18和12是兄妹。“明白第3题为什么不属于乘法分配律了吗?”“明白了,是因为没有分配,分给了我(4),没有分给哥哥(8)。”
这时,学生已经在头脑中有了乘法分配律的形状,而且理解了乘法分配律的含义,接下来我强化了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三、增加难度,有效练习
为了加深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我还搜集了一些特殊的运用乘法分配律的题例,如:103×12,35×99,35×99+35,101×99-99,99×53+53等式子,让学生进行计算、辨析,这样进一步强化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比如:35×99要求的是99个35,所以等于100个35减去1个35;35×99+35要求的是99个35加上1个35,所以等于100个35;35×101要求的是101个35,所以等于100个35加1个35;35×101-35要求的是101个35减去1个35,所以等于100个35。在让学生理解含义的基础上再来进行解答就比原来好了许多。通过这种有效的练习方式,巩固和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形成了必要的技能,使学习的内容得到延伸与拓展,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辨析提高
为了加深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我还搜集了一些学生经常在运用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错例,如10×5+5×11 =10×(5+11),(5×6)×2=5×2+6×2 ,(13+9)×4=13×4+9等式子,让学生进行判断、辨析,并说出错误的原因,然后改正。这样通过辨析让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更清晰,更到位。
这个内容我就是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的,我觉得这班的学生与往年的班级的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好得多了,我对自己突破了“乘法分配律”的难点也比较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