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现代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育中,体育是通过具体的体育课堂教学来体现和完成的。体育教学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为了能够贯彻体育教学目标,广大体育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体育课程结构,认真研究体育教学方法,注意完善教学语言。
关键词:体育课 课程结构 教学方法 语言
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双边活动,教得好不好,从学生的学习情绪上就可以流露出来,从学生的运动成绩上也可以反映出来。就一般学校大多数体育课而言,课堂教学是室外教学,以练为主,一堂课虽然只有几十分钟,发挥最大的教学效能,却是大有文章可做的:备课就是一项辛勤而又艰巨的劳动,“几番心血一堂课”,道出了备课的不易。为了上好一堂体育课,教师往往要用上课的数倍时间进行精心准备。备课应把心血花在精心设计课程结构、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注意运用教学语言三个方面,做到“胸中有书,心中有人,手中有法”。
1.精心设计体育课程结构
体育教学,看上去“蹦蹦跳跳,上不了纲要”,然而,它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项巨大的项目工程。上好体育课,正如同工程施工前的精心设计一般,其布局结构忽视不得。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体育课程结构是一种艺术,其意味着教学必须细致地、妥善地加以设计。因此,对于一堂体育课的全过程,教师需要在明确目的、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胸有全局,通盘考虑。在选择和组织教材时,要突出动作重点,提纲挈领。不能主次不分,贪多求全,讲多练少。在考虑讲课内容时,应注意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兼顾“两头”不同情况。体育课堂设计的具体方法不拘一格。有的人喜欢把课堂分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四个步骤,再分别加以不同的内容和要求;有的则分“感知”、“理解”、“复习”和“巩固”四个环节;还有的干脆将课堂分成开头、中间和结尾三个段落。但不管如何分,其目的都是为了
上好体育课,上活体育课。
2.认真研究教学方法
一堂课的成功或失败,往往同运用什么教学方法密切相关。高明的教师能使课堂活跃、妙趣横生,学生听了以后,印象深刻,兴趣浓烈,热情高涨,这样,效果自然就好。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相比,特点在于: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既要进行思维活动,又要进行一定的体力活动。学生不仅要通过思维活动去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更主要的是要在体力活动和思维活动的结合中,反复练习各种动作,掌握各种体育技能技巧,从而促进身体协调发展,实现增强体质的任务。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以启发式教学为例:它包括运用口诀进行启发、诱导学生做分析思考、分段演练法、对错比较法、问答法、讨论法等。究竟哪种方法为好,这要根据一堂课的目的、任务、内容、性质、学生的年龄、场地设施、人数多少和知识水平等确定。教师应着眼于调动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使学生发挥学习体育卫生知识、动作技能技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兴趣和自觉地去参加各项目的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着眼于增强讲课的感染力,使学生对所传授的知识能够潜移默化地融会贯通于练习之中。在讲解动作要领及保护和帮助的方法时,体育教师要察言观色,像中医诊断那样“望、闻、问、切”,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
2.1 重视直观教学法。
“百闻不如一见”,据国外生理学家研究:人们的知识60%来源于视觉,依靠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15%,单纯依靠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25%。这说明,看到的比听到的印象深刻。如果既能看到又能听到,效果就会更好,约能记忆65%。体育课教学动作示范,特别是准确、轻快、协调、熟练、姿势优美的示范相当重要。过硬的高水平动作示范,会引起学生由衷的钦佩和赞美。由此,使学生在知觉、意向中产生连锁式的心理反射:欣赏—羡慕—向往—积极理解—实践,会给学生在头脑中留下比较深刻的动作痕迹。比如上游泳课,在教室里讲解学习蛙泳动作,对初学者来说不可能解决问题,就是在游泳池边光讲不行。只有教师在水中正确地示范,学生看后才能在脑中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如教师在水中扶漂浮物(利用浮板)或两臂在水中平举,腿部动作是推动身体前进的主要动力(是蛙泳训练的重点);再加上边讲边动作,学生注意力集中,看得清记得牢。
2.2 讲课力求条理清晰。
体育课的讲解,要求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一堂课如果讲得颠三倒四,就难以收到好的效果。怎样才能做到条理清楚呢?
2.2.1 纲目分明。动作技术分析要讲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又有几个小问题,一个问题中讲哪几点都要脉络清晰,井然有序,这样学生就能较快掌握要领,较好地完成动作。
2.2.2 突出重点。所谓重点是指在一个身体练习中,不管有多少技术环节,其中必有一个主要环节。这个环节对完成该项技术起决定作用,这就是讲解的重点。讲解重点要保证时间,讲透讲深,并反复演练。
2.2.3 语言简练。说话啰唆极易导致层次不清、重点不突出,语言要求准确、肯定,绝对不能模棱两可。
2.2.4 内容连贯。备课时要注意教学项目的内在联系,力求做到前一动作要为下一个动作做铺垫,为掌握更复杂的技术动作做准备。例如,学习垫上前滚翻、后滚翻,为学习鱼跃前滚翻和结合动作打基础。
2.3 课堂确保气氛活跃。
体育课在室外教学,以实践为主,课堂不活跃有可能导致学生精神疲劳和注意力分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怎样才能把学生的精力全部引导到课堂上来呢?
2.3.1 游戏入课,穿插运用。课中穿插游戏,运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简便易行、生动活泼的游戏内容穿插在准备活动里引发学生上课的兴趣。
2.3.2 语言要通俗易懂,教学中要把教材的内容、动作要领归纳概况起来(运用口诀、顺口溜、单字概括)使学生能够听明白,可以更好地领会动作。如在教垫上前后滚翻时,应告诉学生身体要团身紧抱,像雪球滚动。在教学途中跑动做时,最后腿部动作归纳为“蹬、摆、送、压、趴”五个字,使学生易记易懂。
2.3.3 要用启发式教学。依据课的任务、内容不同,所采用的启发式教学形式也不一样。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如:分段演练法、对错比较法、问答法、运用口诀进行启发等)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
2.3.4 讲练结合,形象直观。课堂上尽量结合动作要领,采用挂图、模型、小黑板示范讲课,并把讲、练结合起来,以使学生饶有兴趣地看得清、摸得着、记得牢。
2.4 启发运用,教学相长。
“启”是手段,“发”是目的,“启”而得法,才能够达到“启”而能“发”。当学生对问题若明若暗时,应适时提示思路,给予思索性的启发;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时,要抓住焦点,画龙点睛,进行探索性的启发;当学生的认识视野扩大,需要外因促进时,进行引导性的启发,使之豁然开朗。这样,学生对所学的体育知识就会理解得快,从而印象深,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善于运用教学语言
3.1 语言
语言对于教师来说,既是工具,又是要求,言传身教,离不开语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搞好课堂教学,语言要准确、生动、丰富。俗话说:“言为心声。”语言是思想的外壳。高尔基说过: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讲课是通过语言艺术感染学生、传授知识的。为此,更要重视体育教学的语言修养与技巧。
3.2 音调
音调对语言的表现力有很大帮助,音调要变化适度,要使学生听而不厌。如果音调低沉,缺乏变化,自然不会受到欢迎。但如果音调过高,破着嗓子大喊,就会使学生感到心烦意乱,同样收不到好的效果。
3.3 速度
讲课的速度应稍慢于通常的讲话速度。如果讲课时“开快车”、放“连珠炮”,就会使学生听不清楚,头脑里没有思考的余地,直接影响对动作要领的理解和消化。但如果讲述过慢,又会引起学生的情绪不安,同样收不到好的效果。
3.4 停顿
正确运用停顿,也会使讲述活泼有趣。如讲:“跳高的姿势(停顿),有跨越式、剪式、俯卧式、滚式、背越式……”又如讲:“游泳的姿势(停顿),有蛙泳、仰泳、蝶泳、自由泳……”这样,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5 重复
有一些动作技术要领,需要反复向学生讲解,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重视。例如,进行简化太极拳教学时,因动作比较复杂,做动作的过程中转体、方向变化很大,要求联系手、眼、身、法、步协调地配合。所以教师在讲解时要反复用(有声和无声)语言作为信号,时时提醒学生应该注意的地方和运动中方向的变化。
3.6 表情
体育教师是讲课的表情,特别是在严寒季节或盛夏酷暑时的表情,对学生学习情绪影响很大,一定要十分注意。采取恰当的表情,配上优美的语言,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又使他们感到听课与学习是种享受。教师的示范动作是色,讲述是声,把两者结合,课就会讲得有声有色,就能增强学生注意力,提高听课的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4.有声语言与形体语言的运用
体育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声(有声和无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语言、哨声和拍掌声,用来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组织教学、进行思想教育、传授知识等,在体育教学中起着帮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作用。
4.1 有效地运用语言
运用语言教学,是所有教学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方式。体育教师如何有效地运用语言呢?主要有七个方面:
4.1.1 讲解要简练、明了、准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4.1.2 说话要符合逻辑,连贯流畅;
4.1.3 表达要生动、形象、逼真、活泼而有趣;
4.1.4 比喻要适中、贴切,深入浅出,联系生活实践;
4.1.5 讲究语气、声调、节奏抑扬顿挫,伴随恰当表情手势,使语言倍加有力;
4.1.6 语言要美而富有情感,带有鼓励性,激发情感,引起求知欲;
4.1.7 讲评要实事求是,坚持正面原则,可借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的效果。
4.2 恰当地运用哨声
哨声是“号角”,也是体育教师语言的“工具”。体育教师常以哨声组织训练队伍,指挥动作节拍,表示练习或比赛的开始与终止,配合手势指点学生等。哨声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情感,是教师语言的“替身”,是一种信号,教师利用哨声既可减轻身体负担,还可以起到语言的效果。哨声的长短节奏和音量强弱的运用与时机的把握,是体育教师的一种教学艺术。
4.3 善用击掌之声
击掌声有情感意味,其在体育教学上应用颇广,起着欢迎、祝贺、鼓励、指挥节奏、协调动作的作用,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节奏有特殊意义。如学生的击掌操具有协调动作、振奋精神和使他者心生愉悦之感。在跑步的专门练习中用短促或快慢交替的击掌,可强化动作频率,提高快速动作的能力。掌声是人的一定的情感反应,也是激励情感的手段,适时而恰当地应用于体育教学之中,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积极作用。
4.4 巧用身体语言
体育课中,教师除了运用有声语言外,还应自觉地借助身体语言:眉眼、手势、体态等表达情感和倾向,向学生传递信息,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这对于那些形象思维占优势的中小学学生更直观、生动,身体语言本身亦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师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表情都将会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综上所述,上好一堂体育教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只要根据不同的项目结合学生的多元特点和要求充分备好课,写好教案,成竹在胸,真正试讲时就能熟练掌握和运用教学规律,从而上出一堂师生皆满意的体育课。
关键词:体育课 课程结构 教学方法 语言
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双边活动,教得好不好,从学生的学习情绪上就可以流露出来,从学生的运动成绩上也可以反映出来。就一般学校大多数体育课而言,课堂教学是室外教学,以练为主,一堂课虽然只有几十分钟,发挥最大的教学效能,却是大有文章可做的:备课就是一项辛勤而又艰巨的劳动,“几番心血一堂课”,道出了备课的不易。为了上好一堂体育课,教师往往要用上课的数倍时间进行精心准备。备课应把心血花在精心设计课程结构、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注意运用教学语言三个方面,做到“胸中有书,心中有人,手中有法”。
1.精心设计体育课程结构
体育教学,看上去“蹦蹦跳跳,上不了纲要”,然而,它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项巨大的项目工程。上好体育课,正如同工程施工前的精心设计一般,其布局结构忽视不得。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体育课程结构是一种艺术,其意味着教学必须细致地、妥善地加以设计。因此,对于一堂体育课的全过程,教师需要在明确目的、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胸有全局,通盘考虑。在选择和组织教材时,要突出动作重点,提纲挈领。不能主次不分,贪多求全,讲多练少。在考虑讲课内容时,应注意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兼顾“两头”不同情况。体育课堂设计的具体方法不拘一格。有的人喜欢把课堂分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四个步骤,再分别加以不同的内容和要求;有的则分“感知”、“理解”、“复习”和“巩固”四个环节;还有的干脆将课堂分成开头、中间和结尾三个段落。但不管如何分,其目的都是为了
上好体育课,上活体育课。
2.认真研究教学方法
一堂课的成功或失败,往往同运用什么教学方法密切相关。高明的教师能使课堂活跃、妙趣横生,学生听了以后,印象深刻,兴趣浓烈,热情高涨,这样,效果自然就好。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相比,特点在于: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既要进行思维活动,又要进行一定的体力活动。学生不仅要通过思维活动去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更主要的是要在体力活动和思维活动的结合中,反复练习各种动作,掌握各种体育技能技巧,从而促进身体协调发展,实现增强体质的任务。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以启发式教学为例:它包括运用口诀进行启发、诱导学生做分析思考、分段演练法、对错比较法、问答法、讨论法等。究竟哪种方法为好,这要根据一堂课的目的、任务、内容、性质、学生的年龄、场地设施、人数多少和知识水平等确定。教师应着眼于调动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使学生发挥学习体育卫生知识、动作技能技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兴趣和自觉地去参加各项目的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着眼于增强讲课的感染力,使学生对所传授的知识能够潜移默化地融会贯通于练习之中。在讲解动作要领及保护和帮助的方法时,体育教师要察言观色,像中医诊断那样“望、闻、问、切”,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
2.1 重视直观教学法。
“百闻不如一见”,据国外生理学家研究:人们的知识60%来源于视觉,依靠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15%,单纯依靠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25%。这说明,看到的比听到的印象深刻。如果既能看到又能听到,效果就会更好,约能记忆65%。体育课教学动作示范,特别是准确、轻快、协调、熟练、姿势优美的示范相当重要。过硬的高水平动作示范,会引起学生由衷的钦佩和赞美。由此,使学生在知觉、意向中产生连锁式的心理反射:欣赏—羡慕—向往—积极理解—实践,会给学生在头脑中留下比较深刻的动作痕迹。比如上游泳课,在教室里讲解学习蛙泳动作,对初学者来说不可能解决问题,就是在游泳池边光讲不行。只有教师在水中正确地示范,学生看后才能在脑中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如教师在水中扶漂浮物(利用浮板)或两臂在水中平举,腿部动作是推动身体前进的主要动力(是蛙泳训练的重点);再加上边讲边动作,学生注意力集中,看得清记得牢。
2.2 讲课力求条理清晰。
体育课的讲解,要求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一堂课如果讲得颠三倒四,就难以收到好的效果。怎样才能做到条理清楚呢?
2.2.1 纲目分明。动作技术分析要讲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又有几个小问题,一个问题中讲哪几点都要脉络清晰,井然有序,这样学生就能较快掌握要领,较好地完成动作。
2.2.2 突出重点。所谓重点是指在一个身体练习中,不管有多少技术环节,其中必有一个主要环节。这个环节对完成该项技术起决定作用,这就是讲解的重点。讲解重点要保证时间,讲透讲深,并反复演练。
2.2.3 语言简练。说话啰唆极易导致层次不清、重点不突出,语言要求准确、肯定,绝对不能模棱两可。
2.2.4 内容连贯。备课时要注意教学项目的内在联系,力求做到前一动作要为下一个动作做铺垫,为掌握更复杂的技术动作做准备。例如,学习垫上前滚翻、后滚翻,为学习鱼跃前滚翻和结合动作打基础。
2.3 课堂确保气氛活跃。
体育课在室外教学,以实践为主,课堂不活跃有可能导致学生精神疲劳和注意力分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怎样才能把学生的精力全部引导到课堂上来呢?
2.3.1 游戏入课,穿插运用。课中穿插游戏,运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简便易行、生动活泼的游戏内容穿插在准备活动里引发学生上课的兴趣。
2.3.2 语言要通俗易懂,教学中要把教材的内容、动作要领归纳概况起来(运用口诀、顺口溜、单字概括)使学生能够听明白,可以更好地领会动作。如在教垫上前后滚翻时,应告诉学生身体要团身紧抱,像雪球滚动。在教学途中跑动做时,最后腿部动作归纳为“蹬、摆、送、压、趴”五个字,使学生易记易懂。
2.3.3 要用启发式教学。依据课的任务、内容不同,所采用的启发式教学形式也不一样。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如:分段演练法、对错比较法、问答法、运用口诀进行启发等)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
2.3.4 讲练结合,形象直观。课堂上尽量结合动作要领,采用挂图、模型、小黑板示范讲课,并把讲、练结合起来,以使学生饶有兴趣地看得清、摸得着、记得牢。
2.4 启发运用,教学相长。
“启”是手段,“发”是目的,“启”而得法,才能够达到“启”而能“发”。当学生对问题若明若暗时,应适时提示思路,给予思索性的启发;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时,要抓住焦点,画龙点睛,进行探索性的启发;当学生的认识视野扩大,需要外因促进时,进行引导性的启发,使之豁然开朗。这样,学生对所学的体育知识就会理解得快,从而印象深,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善于运用教学语言
3.1 语言
语言对于教师来说,既是工具,又是要求,言传身教,离不开语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搞好课堂教学,语言要准确、生动、丰富。俗话说:“言为心声。”语言是思想的外壳。高尔基说过: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讲课是通过语言艺术感染学生、传授知识的。为此,更要重视体育教学的语言修养与技巧。
3.2 音调
音调对语言的表现力有很大帮助,音调要变化适度,要使学生听而不厌。如果音调低沉,缺乏变化,自然不会受到欢迎。但如果音调过高,破着嗓子大喊,就会使学生感到心烦意乱,同样收不到好的效果。
3.3 速度
讲课的速度应稍慢于通常的讲话速度。如果讲课时“开快车”、放“连珠炮”,就会使学生听不清楚,头脑里没有思考的余地,直接影响对动作要领的理解和消化。但如果讲述过慢,又会引起学生的情绪不安,同样收不到好的效果。
3.4 停顿
正确运用停顿,也会使讲述活泼有趣。如讲:“跳高的姿势(停顿),有跨越式、剪式、俯卧式、滚式、背越式……”又如讲:“游泳的姿势(停顿),有蛙泳、仰泳、蝶泳、自由泳……”这样,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5 重复
有一些动作技术要领,需要反复向学生讲解,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重视。例如,进行简化太极拳教学时,因动作比较复杂,做动作的过程中转体、方向变化很大,要求联系手、眼、身、法、步协调地配合。所以教师在讲解时要反复用(有声和无声)语言作为信号,时时提醒学生应该注意的地方和运动中方向的变化。
3.6 表情
体育教师是讲课的表情,特别是在严寒季节或盛夏酷暑时的表情,对学生学习情绪影响很大,一定要十分注意。采取恰当的表情,配上优美的语言,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又使他们感到听课与学习是种享受。教师的示范动作是色,讲述是声,把两者结合,课就会讲得有声有色,就能增强学生注意力,提高听课的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4.有声语言与形体语言的运用
体育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声(有声和无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语言、哨声和拍掌声,用来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组织教学、进行思想教育、传授知识等,在体育教学中起着帮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作用。
4.1 有效地运用语言
运用语言教学,是所有教学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方式。体育教师如何有效地运用语言呢?主要有七个方面:
4.1.1 讲解要简练、明了、准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4.1.2 说话要符合逻辑,连贯流畅;
4.1.3 表达要生动、形象、逼真、活泼而有趣;
4.1.4 比喻要适中、贴切,深入浅出,联系生活实践;
4.1.5 讲究语气、声调、节奏抑扬顿挫,伴随恰当表情手势,使语言倍加有力;
4.1.6 语言要美而富有情感,带有鼓励性,激发情感,引起求知欲;
4.1.7 讲评要实事求是,坚持正面原则,可借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的效果。
4.2 恰当地运用哨声
哨声是“号角”,也是体育教师语言的“工具”。体育教师常以哨声组织训练队伍,指挥动作节拍,表示练习或比赛的开始与终止,配合手势指点学生等。哨声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情感,是教师语言的“替身”,是一种信号,教师利用哨声既可减轻身体负担,还可以起到语言的效果。哨声的长短节奏和音量强弱的运用与时机的把握,是体育教师的一种教学艺术。
4.3 善用击掌之声
击掌声有情感意味,其在体育教学上应用颇广,起着欢迎、祝贺、鼓励、指挥节奏、协调动作的作用,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节奏有特殊意义。如学生的击掌操具有协调动作、振奋精神和使他者心生愉悦之感。在跑步的专门练习中用短促或快慢交替的击掌,可强化动作频率,提高快速动作的能力。掌声是人的一定的情感反应,也是激励情感的手段,适时而恰当地应用于体育教学之中,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积极作用。
4.4 巧用身体语言
体育课中,教师除了运用有声语言外,还应自觉地借助身体语言:眉眼、手势、体态等表达情感和倾向,向学生传递信息,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这对于那些形象思维占优势的中小学学生更直观、生动,身体语言本身亦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师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表情都将会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综上所述,上好一堂体育教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只要根据不同的项目结合学生的多元特点和要求充分备好课,写好教案,成竹在胸,真正试讲时就能熟练掌握和运用教学规律,从而上出一堂师生皆满意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