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教学方法探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ngw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现代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育中,体育是通过具体的体育课堂教学来体现和完成的。体育教学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为了能够贯彻体育教学目标,广大体育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体育课程结构,认真研究体育教学方法,注意完善教学语言。
  关键词:体育课 课程结构 教学方法 语言
  
  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双边活动,教得好不好,从学生的学习情绪上就可以流露出来,从学生的运动成绩上也可以反映出来。就一般学校大多数体育课而言,课堂教学是室外教学,以练为主,一堂课虽然只有几十分钟,发挥最大的教学效能,却是大有文章可做的:备课就是一项辛勤而又艰巨的劳动,“几番心血一堂课”,道出了备课的不易。为了上好一堂体育课,教师往往要用上课的数倍时间进行精心准备。备课应把心血花在精心设计课程结构、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注意运用教学语言三个方面,做到“胸中有书,心中有人,手中有法”。
  
  1.精心设计体育课程结构
  
  体育教学,看上去“蹦蹦跳跳,上不了纲要”,然而,它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项巨大的项目工程。上好体育课,正如同工程施工前的精心设计一般,其布局结构忽视不得。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体育课程结构是一种艺术,其意味着教学必须细致地、妥善地加以设计。因此,对于一堂体育课的全过程,教师需要在明确目的、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胸有全局,通盘考虑。在选择和组织教材时,要突出动作重点,提纲挈领。不能主次不分,贪多求全,讲多练少。在考虑讲课内容时,应注意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兼顾“两头”不同情况。体育课堂设计的具体方法不拘一格。有的人喜欢把课堂分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四个步骤,再分别加以不同的内容和要求;有的则分“感知”、“理解”、“复习”和“巩固”四个环节;还有的干脆将课堂分成开头、中间和结尾三个段落。但不管如何分,其目的都是为了
  上好体育课,上活体育课。
  
  2.认真研究教学方法
  
  一堂课的成功或失败,往往同运用什么教学方法密切相关。高明的教师能使课堂活跃、妙趣横生,学生听了以后,印象深刻,兴趣浓烈,热情高涨,这样,效果自然就好。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相比,特点在于: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既要进行思维活动,又要进行一定的体力活动。学生不仅要通过思维活动去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更主要的是要在体力活动和思维活动的结合中,反复练习各种动作,掌握各种体育技能技巧,从而促进身体协调发展,实现增强体质的任务。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以启发式教学为例:它包括运用口诀进行启发、诱导学生做分析思考、分段演练法、对错比较法、问答法、讨论法等。究竟哪种方法为好,这要根据一堂课的目的、任务、内容、性质、学生的年龄、场地设施、人数多少和知识水平等确定。教师应着眼于调动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使学生发挥学习体育卫生知识、动作技能技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兴趣和自觉地去参加各项目的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着眼于增强讲课的感染力,使学生对所传授的知识能够潜移默化地融会贯通于练习之中。在讲解动作要领及保护和帮助的方法时,体育教师要察言观色,像中医诊断那样“望、闻、问、切”,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
  2.1 重视直观教学法。
  “百闻不如一见”,据国外生理学家研究:人们的知识60%来源于视觉,依靠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15%,单纯依靠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25%。这说明,看到的比听到的印象深刻。如果既能看到又能听到,效果就会更好,约能记忆65%。体育课教学动作示范,特别是准确、轻快、协调、熟练、姿势优美的示范相当重要。过硬的高水平动作示范,会引起学生由衷的钦佩和赞美。由此,使学生在知觉、意向中产生连锁式的心理反射:欣赏—羡慕—向往—积极理解—实践,会给学生在头脑中留下比较深刻的动作痕迹。比如上游泳课,在教室里讲解学习蛙泳动作,对初学者来说不可能解决问题,就是在游泳池边光讲不行。只有教师在水中正确地示范,学生看后才能在脑中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如教师在水中扶漂浮物(利用浮板)或两臂在水中平举,腿部动作是推动身体前进的主要动力(是蛙泳训练的重点);再加上边讲边动作,学生注意力集中,看得清记得牢。
  2.2 讲课力求条理清晰。
  体育课的讲解,要求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一堂课如果讲得颠三倒四,就难以收到好的效果。怎样才能做到条理清楚呢?
  2.2.1 纲目分明。动作技术分析要讲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又有几个小问题,一个问题中讲哪几点都要脉络清晰,井然有序,这样学生就能较快掌握要领,较好地完成动作。
  2.2.2 突出重点。所谓重点是指在一个身体练习中,不管有多少技术环节,其中必有一个主要环节。这个环节对完成该项技术起决定作用,这就是讲解的重点。讲解重点要保证时间,讲透讲深,并反复演练。
  2.2.3 语言简练。说话啰唆极易导致层次不清、重点不突出,语言要求准确、肯定,绝对不能模棱两可。
  2.2.4 内容连贯。备课时要注意教学项目的内在联系,力求做到前一动作要为下一个动作做铺垫,为掌握更复杂的技术动作做准备。例如,学习垫上前滚翻、后滚翻,为学习鱼跃前滚翻和结合动作打基础。
  2.3 课堂确保气氛活跃。
  体育课在室外教学,以实践为主,课堂不活跃有可能导致学生精神疲劳和注意力分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怎样才能把学生的精力全部引导到课堂上来呢?
  2.3.1 游戏入课,穿插运用。课中穿插游戏,运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简便易行、生动活泼的游戏内容穿插在准备活动里引发学生上课的兴趣。
  2.3.2 语言要通俗易懂,教学中要把教材的内容、动作要领归纳概况起来(运用口诀、顺口溜、单字概括)使学生能够听明白,可以更好地领会动作。如在教垫上前后滚翻时,应告诉学生身体要团身紧抱,像雪球滚动。在教学途中跑动做时,最后腿部动作归纳为“蹬、摆、送、压、趴”五个字,使学生易记易懂。
  2.3.3 要用启发式教学。依据课的任务、内容不同,所采用的启发式教学形式也不一样。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如:分段演练法、对错比较法、问答法、运用口诀进行启发等)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
  2.3.4 讲练结合,形象直观。课堂上尽量结合动作要领,采用挂图、模型、小黑板示范讲课,并把讲、练结合起来,以使学生饶有兴趣地看得清、摸得着、记得牢。
  2.4 启发运用,教学相长。
  “启”是手段,“发”是目的,“启”而得法,才能够达到“启”而能“发”。当学生对问题若明若暗时,应适时提示思路,给予思索性的启发;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时,要抓住焦点,画龙点睛,进行探索性的启发;当学生的认识视野扩大,需要外因促进时,进行引导性的启发,使之豁然开朗。这样,学生对所学的体育知识就会理解得快,从而印象深,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善于运用教学语言
  
  3.1 语言
  语言对于教师来说,既是工具,又是要求,言传身教,离不开语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搞好课堂教学,语言要准确、生动、丰富。俗话说:“言为心声。”语言是思想的外壳。高尔基说过: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讲课是通过语言艺术感染学生、传授知识的。为此,更要重视体育教学的语言修养与技巧。
  3.2 音调
  音调对语言的表现力有很大帮助,音调要变化适度,要使学生听而不厌。如果音调低沉,缺乏变化,自然不会受到欢迎。但如果音调过高,破着嗓子大喊,就会使学生感到心烦意乱,同样收不到好的效果。
  3.3 速度
  讲课的速度应稍慢于通常的讲话速度。如果讲课时“开快车”、放“连珠炮”,就会使学生听不清楚,头脑里没有思考的余地,直接影响对动作要领的理解和消化。但如果讲述过慢,又会引起学生的情绪不安,同样收不到好的效果。
  3.4 停顿
  正确运用停顿,也会使讲述活泼有趣。如讲:“跳高的姿势(停顿),有跨越式、剪式、俯卧式、滚式、背越式……”又如讲:“游泳的姿势(停顿),有蛙泳、仰泳、蝶泳、自由泳……”这样,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5 重复
  有一些动作技术要领,需要反复向学生讲解,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重视。例如,进行简化太极拳教学时,因动作比较复杂,做动作的过程中转体、方向变化很大,要求联系手、眼、身、法、步协调地配合。所以教师在讲解时要反复用(有声和无声)语言作为信号,时时提醒学生应该注意的地方和运动中方向的变化。
  3.6 表情
  体育教师是讲课的表情,特别是在严寒季节或盛夏酷暑时的表情,对学生学习情绪影响很大,一定要十分注意。采取恰当的表情,配上优美的语言,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又使他们感到听课与学习是种享受。教师的示范动作是色,讲述是声,把两者结合,课就会讲得有声有色,就能增强学生注意力,提高听课的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4.有声语言与形体语言的运用
  
  体育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声(有声和无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语言、哨声和拍掌声,用来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组织教学、进行思想教育、传授知识等,在体育教学中起着帮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作用。
  4.1 有效地运用语言
  运用语言教学,是所有教学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方式。体育教师如何有效地运用语言呢?主要有七个方面:
  4.1.1 讲解要简练、明了、准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4.1.2 说话要符合逻辑,连贯流畅;
  4.1.3 表达要生动、形象、逼真、活泼而有趣;
  4.1.4 比喻要适中、贴切,深入浅出,联系生活实践;
  4.1.5 讲究语气、声调、节奏抑扬顿挫,伴随恰当表情手势,使语言倍加有力;
  4.1.6 语言要美而富有情感,带有鼓励性,激发情感,引起求知欲;
  4.1.7 讲评要实事求是,坚持正面原则,可借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的效果。
  4.2 恰当地运用哨声
  哨声是“号角”,也是体育教师语言的“工具”。体育教师常以哨声组织训练队伍,指挥动作节拍,表示练习或比赛的开始与终止,配合手势指点学生等。哨声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情感,是教师语言的“替身”,是一种信号,教师利用哨声既可减轻身体负担,还可以起到语言的效果。哨声的长短节奏和音量强弱的运用与时机的把握,是体育教师的一种教学艺术。
  4.3 善用击掌之声
  击掌声有情感意味,其在体育教学上应用颇广,起着欢迎、祝贺、鼓励、指挥节奏、协调动作的作用,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节奏有特殊意义。如学生的击掌操具有协调动作、振奋精神和使他者心生愉悦之感。在跑步的专门练习中用短促或快慢交替的击掌,可强化动作频率,提高快速动作的能力。掌声是人的一定的情感反应,也是激励情感的手段,适时而恰当地应用于体育教学之中,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积极作用。
  4.4 巧用身体语言
  体育课中,教师除了运用有声语言外,还应自觉地借助身体语言:眉眼、手势、体态等表达情感和倾向,向学生传递信息,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这对于那些形象思维占优势的中小学学生更直观、生动,身体语言本身亦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师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表情都将会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综上所述,上好一堂体育教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只要根据不同的项目结合学生的多元特点和要求充分备好课,写好教案,成竹在胸,真正试讲时就能熟练掌握和运用教学规律,从而上出一堂师生皆满意的体育课。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着重调查研究分析了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兴趣、动机与规律,旨在探索提高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增强课外活动的效果。  关键词: 课外体育活动 影响因素    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组织成形式,也是增强体质发展个性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提高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效果,本文着重调查研究了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兴趣与动机,提出一系列措施。课外体育锻炼是指学生利
作者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大学女生800米跑产生恐惧的原因进行调查与分析,揭示了制约高校女生对800米跑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The aut
摘要: 在学习篮球技术期间,运用表象训练法有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和理解篮球投篮技术动作要领,建立正确合理的条件反射。本研究通过4项实验证明,表象训练可以提高篮球运动技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 表象训练法 篮球教学 心理学    1.前言    当今大部分国家和省训练队都采取具体的体能技能训练方法,如间歇训练法、持续训练法,来提高篮球技术,这仅是从
摘要: 本文从运动训练的角度出发,指出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训练中正常的生理现象,是运动训练效果的一种体现,并系统地分析了运动性疲劳出现的原因、诊断和消除方法,为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运动训练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运动性疲劳 诊断 消除 方法    运动性疲劳是由于运动引起的运动能力和身体机能暂时下降的现象,是运动进行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生理功能变化。疲劳是运动训练达到某种程度的标志,是训练
摘要: 语言是思维工具和信息媒介,在使用中对人的心理和生理具有独特的刺激作用。体育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双向思维信息的交换过程。其中教师的口令、讲解(配合示范)、口头评价都是不可缺少的具体应用内容。正确运用语言,对搞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对语言的要求有几个方面:简明易懂、强化其它信息(如示范等)、生动有趣、及时准确扼要、依据实时情况等。  关键词: 语言 运用 体育
体育教育在现代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培养全面、协调、完善发展现代人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教育界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作以下探讨:    一、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1.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当今世界
摘要: 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本身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最终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本文主要探讨计算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关问题,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存在问题、解决方法及进行的探索。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教育中,计算机正逐渐进入核心教学领域,不断与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