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使用CHIP 2002数据研究社会网络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发现丰富的社会网络资源提高了农户收入,其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提高农户的抗风险能力;第二,增加农户间信息传递量,特别体现在外出务工信息的共享上;第三,增加农户非农经营活动的启动资金。
关键词:社会网络;农户收入;礼金往来;非农经营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6-0037-03
引言
如何有效增加中国农户收入是党的“重中之重”,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对此,目前的研究借鉴西方的经济学理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分别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更具中国特色的社会资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一直被学术界所忽略。社会网络是社会个体成员之间因互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体系。
学者的研究发现,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关系型社会,社会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社会经济地位(Bian,1997),社会网络可以促进就业(Munshi,2006)。Zhang and Li(2003)认为,社会网络可以传递更多的劳动力市场信息,可以促使农户外出打工。同时Zhao(2003)发现一个村庄中早期外出务工的人员越多则对村庄的带动作用越大。社会网络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特殊资本,它可以缓解贫困和提高收入。赵剑治和陆铭(2009)具体量化了社会网络对农村收入差距的贡献为12.1%~13.4%。张爽等(2007)的研究发现社会网络只有在社区层面通过公共信任对减少贫困有作用,而在家庭层面没有显著作用。马光荣、杨恩艳(2011)用农户创业所需资金研究了社会网络与农户收入,发现社会网络明显促进了自营工商业发展,从而提高收入。社会网络可以分担风险(Munshi and Rosenzweig,2010)等等。
上述这些研究较好的阐述了社会网络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但其中社会网络如何影响农户收入,其中的传导机制论述的不够充分,或有的仅论证了某一个方面。因此本文将综合论述影响效果和影响机制。
一、理论框架与数据介绍
1.理论框架。社会网络会形成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合作关系,特别是当某人出现危机时,网络中的人更可能伸出援助之手,从而帮助受困人民摆脱困境。丰富的社会网络资源通过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也会帮助农户外出就业,目前外出就业收入是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意味着有可能得到更多的收入。
2.数据与变量简介。采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的全国调查数据(简称CHIP2002)。样本具有全国代表性。CHIP2002调查抽样的结构和方法(见Gustafsson,Li And Sicular(2008))。
在农村,社会网络主要体现在亲友间的礼金馈赠,这是亲友间交往和维系感情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用亲友间的礼金往来数额作为社会网络的代理变量(包括收到和送出)。样本中礼金互赠的平均金额为414.69元,占农户家庭经营收入的6.1%,有礼金往来的农户占总农户的54.1%,可见人们为了维护友好关系,礼金花费颇多。各变量(见表1)。
在农户家庭收入中,农业经营收入均值为5 207.37元,占48.7%,几近一半;非农业经营收入占14.8%,农业远高于非农业。礼金往来总额均值为414.69元,其中礼金支出均值为345.57元,礼金以送出为主。在非农经营活动开始投资时,借贷款金额为541.05元,占总投资的43.9%,农户在非农经营活动投资时较大比重资金靠借贷而来。
二、社会网络对农户收入影响
1.紧急时刻的救助。今日之中国农村最怕的就是农户成员生病,病是农户最大的痛。另外因缺失资金使很多很好的市场机会流失或使一个企业倒掉而失去翻盘的机会。因此如果在最危急时刻有人能帮助一下将有可能使其渡过难关、东山再起。问卷中“如果您家一时急需5 000元钱用于意外事情,您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筹钱?”这个问题,考察农户可能被救助的渠道。
有超过一半(53.5%)的农户在遇到紧急事件时首先向亲朋好友求助,有31%的农户用自家的存款,向政府的银行机构借钱的只有10.1%。如果农户的社会网络资源较丰富的话则该农户在向亲朋好友求助时的成功率会很高,则其解决危急的概率就大,因而更有可能得到更多资本去获得更多收入。
2.外出务工收入。亲朋好友间通过信息传递能够对外出务工人员更快找到比较合适的工作,稳定可靠的工作是收入的重要保证。
在工作获取渠道中有61.7%靠自己找,有22%通过私人介绍,其收入均值分别为1 261.3元和2 441.1元。可以发现通过社会网络(私人介绍)而获得的工作比较有收入保证,比自己找的工作收入高将近2倍。
3.个体非农经营收入。因农村正规金融欠发达,农户在个体创业过程中难以通过正规渠道融资,只能转而求助私人,此时社会网络资源将发挥较大作用,进而影响创业结果。据数据统计可知从事个体经营与否对农户收入有很强的影响。
有无个体经营的农户全年全家纯收入均值分别为12 700元和10 300元,无个体经营户收入低于有个体经营的家庭。个体经营对家庭收入的表现主要在非农经营收入上,从表4上看,很明显有个体经营的农户非农经营收入远高于没有个体经营的农户(5 430∶883)。同时在礼金互赠中,有个体经营的礼金互赠金额为644.57元,远高于没有个体经营的农户373.12元。也就是说礼金金额与收入有正比关系,并且有个体经营的礼金互赠金额和收入都高。有个体经营户在礼金互赠上其主动性更强,即礼金支出额更高,为519.9元(相比314.04元)。
为了检验社会网络对农户收入的作用,我们使用如下回归方程:
lnY=β0+β1lnTGIF+βi∑Xi+ε (1)
其中,Y表示家庭纯收入或非农经营收入,TGIF表示总礼金往来金额,X表示户主的个人特性,如年龄、性别、是否党员等。
注:***表示1%水平上显著、**表示5%水平上显著、*表示10%水平上显著。
表示社会网络的礼金往来对家庭收入有强正向影响,其影响系数为0.133,且在1%水平上显著有效。其他变量如户主的年龄、党员身份、受教育程度等均对家庭收入有正向影响,这符合已有的研究。我们同时也检验了社会网络对非农经营收入的影响,其显著程度比家庭纯收入更强。
结论
通过分析发现社会网络提高了农户收入。途径为:第一,通过社会网络可以有效对处在危机中的人员施以及时救助;第二,社会网络可以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翔实可靠的信息,这些信息将有利于外出人员提高收入;第三,社会网络可以为农户非农经营创业提供必要的启动资金,这些非农经营活动是提高农户收入的重要途径。尤其在农村正规金融欠发达的今天,社会网络对提高农户收入的重要性更明显。
参考文献:
[1] Bian YanJie. Bringing Strong Ties Back in:Indirect Ties,Network Bridges,and Job Searches in China.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997,(3).
[2] Gustafsson,B.,S. Li,and T. Sicular,(Eds.),Inequality And Public Policy In China.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8.
[3] Munshi Kaivan,Rosenzweig Mark. Traditional Institutions Meet the Modern Word:Caste,Gender,and Schooling Choice in a Globalizing
Econom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6,(4).
[4] Munshi,K. and M.Rosenzweig. Why is Mobility in India so Low? Social Insurance,Inequality,and Growth. NBER Working Paper No.
14850,2010.
[5] Putnam,R.,R. Leonardi,and R. Nanetti.,Making Democracy Work:Civic Tradition in Modern Italy.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3.
[6] Zhan Yaohui. The Role Of Migrant Networks in Labor Migration:The Case of China. Contemporary Economic Policy,2003,(4).
[7] Zhang Xiaobo,Li Guo. Does Guanxi Matter to Nonfarm Employment?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3,(2).
[8] 张爽,陆铭,章元.社会资本的作用随市场化进程减弱还是加强——来自中国农村贫困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7,(2).
[9] 赵剑治,陆铭.关系对农村收入差距的贡献及其地区差异—— 一项基于回归的分解[J].经济学(季刊),2009,(1).
[10] 马光荣,杨恩艳.社会网络、非正规金融与创业[J].经济研究,2011,(3).
[责任编辑 刘娇娇]
关键词:社会网络;农户收入;礼金往来;非农经营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6-0037-03
引言
如何有效增加中国农户收入是党的“重中之重”,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对此,目前的研究借鉴西方的经济学理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分别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更具中国特色的社会资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一直被学术界所忽略。社会网络是社会个体成员之间因互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体系。
学者的研究发现,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关系型社会,社会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社会经济地位(Bian,1997),社会网络可以促进就业(Munshi,2006)。Zhang and Li(2003)认为,社会网络可以传递更多的劳动力市场信息,可以促使农户外出打工。同时Zhao(2003)发现一个村庄中早期外出务工的人员越多则对村庄的带动作用越大。社会网络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特殊资本,它可以缓解贫困和提高收入。赵剑治和陆铭(2009)具体量化了社会网络对农村收入差距的贡献为12.1%~13.4%。张爽等(2007)的研究发现社会网络只有在社区层面通过公共信任对减少贫困有作用,而在家庭层面没有显著作用。马光荣、杨恩艳(2011)用农户创业所需资金研究了社会网络与农户收入,发现社会网络明显促进了自营工商业发展,从而提高收入。社会网络可以分担风险(Munshi and Rosenzweig,2010)等等。
上述这些研究较好的阐述了社会网络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但其中社会网络如何影响农户收入,其中的传导机制论述的不够充分,或有的仅论证了某一个方面。因此本文将综合论述影响效果和影响机制。
一、理论框架与数据介绍
1.理论框架。社会网络会形成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合作关系,特别是当某人出现危机时,网络中的人更可能伸出援助之手,从而帮助受困人民摆脱困境。丰富的社会网络资源通过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也会帮助农户外出就业,目前外出就业收入是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意味着有可能得到更多的收入。
2.数据与变量简介。采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的全国调查数据(简称CHIP2002)。样本具有全国代表性。CHIP2002调查抽样的结构和方法(见Gustafsson,Li And Sicular(2008))。
在农村,社会网络主要体现在亲友间的礼金馈赠,这是亲友间交往和维系感情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用亲友间的礼金往来数额作为社会网络的代理变量(包括收到和送出)。样本中礼金互赠的平均金额为414.69元,占农户家庭经营收入的6.1%,有礼金往来的农户占总农户的54.1%,可见人们为了维护友好关系,礼金花费颇多。各变量(见表1)。
在农户家庭收入中,农业经营收入均值为5 207.37元,占48.7%,几近一半;非农业经营收入占14.8%,农业远高于非农业。礼金往来总额均值为414.69元,其中礼金支出均值为345.57元,礼金以送出为主。在非农经营活动开始投资时,借贷款金额为541.05元,占总投资的43.9%,农户在非农经营活动投资时较大比重资金靠借贷而来。
二、社会网络对农户收入影响
1.紧急时刻的救助。今日之中国农村最怕的就是农户成员生病,病是农户最大的痛。另外因缺失资金使很多很好的市场机会流失或使一个企业倒掉而失去翻盘的机会。因此如果在最危急时刻有人能帮助一下将有可能使其渡过难关、东山再起。问卷中“如果您家一时急需5 000元钱用于意外事情,您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筹钱?”这个问题,考察农户可能被救助的渠道。
有超过一半(53.5%)的农户在遇到紧急事件时首先向亲朋好友求助,有31%的农户用自家的存款,向政府的银行机构借钱的只有10.1%。如果农户的社会网络资源较丰富的话则该农户在向亲朋好友求助时的成功率会很高,则其解决危急的概率就大,因而更有可能得到更多资本去获得更多收入。
2.外出务工收入。亲朋好友间通过信息传递能够对外出务工人员更快找到比较合适的工作,稳定可靠的工作是收入的重要保证。
在工作获取渠道中有61.7%靠自己找,有22%通过私人介绍,其收入均值分别为1 261.3元和2 441.1元。可以发现通过社会网络(私人介绍)而获得的工作比较有收入保证,比自己找的工作收入高将近2倍。
3.个体非农经营收入。因农村正规金融欠发达,农户在个体创业过程中难以通过正规渠道融资,只能转而求助私人,此时社会网络资源将发挥较大作用,进而影响创业结果。据数据统计可知从事个体经营与否对农户收入有很强的影响。
有无个体经营的农户全年全家纯收入均值分别为12 700元和10 300元,无个体经营户收入低于有个体经营的家庭。个体经营对家庭收入的表现主要在非农经营收入上,从表4上看,很明显有个体经营的农户非农经营收入远高于没有个体经营的农户(5 430∶883)。同时在礼金互赠中,有个体经营的礼金互赠金额为644.57元,远高于没有个体经营的农户373.12元。也就是说礼金金额与收入有正比关系,并且有个体经营的礼金互赠金额和收入都高。有个体经营户在礼金互赠上其主动性更强,即礼金支出额更高,为519.9元(相比314.04元)。
为了检验社会网络对农户收入的作用,我们使用如下回归方程:
lnY=β0+β1lnTGIF+βi∑Xi+ε (1)
其中,Y表示家庭纯收入或非农经营收入,TGIF表示总礼金往来金额,X表示户主的个人特性,如年龄、性别、是否党员等。
注:***表示1%水平上显著、**表示5%水平上显著、*表示10%水平上显著。
表示社会网络的礼金往来对家庭收入有强正向影响,其影响系数为0.133,且在1%水平上显著有效。其他变量如户主的年龄、党员身份、受教育程度等均对家庭收入有正向影响,这符合已有的研究。我们同时也检验了社会网络对非农经营收入的影响,其显著程度比家庭纯收入更强。
结论
通过分析发现社会网络提高了农户收入。途径为:第一,通过社会网络可以有效对处在危机中的人员施以及时救助;第二,社会网络可以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翔实可靠的信息,这些信息将有利于外出人员提高收入;第三,社会网络可以为农户非农经营创业提供必要的启动资金,这些非农经营活动是提高农户收入的重要途径。尤其在农村正规金融欠发达的今天,社会网络对提高农户收入的重要性更明显。
参考文献:
[1] Bian YanJie. Bringing Strong Ties Back in:Indirect Ties,Network Bridges,and Job Searches in China.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997,(3).
[2] Gustafsson,B.,S. Li,and T. Sicular,(Eds.),Inequality And Public Policy In China.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8.
[3] Munshi Kaivan,Rosenzweig Mark. Traditional Institutions Meet the Modern Word:Caste,Gender,and Schooling Choice in a Globalizing
Econom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6,(4).
[4] Munshi,K. and M.Rosenzweig. Why is Mobility in India so Low? Social Insurance,Inequality,and Growth. NBER Working Paper No.
14850,2010.
[5] Putnam,R.,R. Leonardi,and R. Nanetti.,Making Democracy Work:Civic Tradition in Modern Italy.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3.
[6] Zhan Yaohui. The Role Of Migrant Networks in Labor Migration:The Case of China. Contemporary Economic Policy,2003,(4).
[7] Zhang Xiaobo,Li Guo. Does Guanxi Matter to Nonfarm Employment?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3,(2).
[8] 张爽,陆铭,章元.社会资本的作用随市场化进程减弱还是加强——来自中国农村贫困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7,(2).
[9] 赵剑治,陆铭.关系对农村收入差距的贡献及其地区差异—— 一项基于回归的分解[J].经济学(季刊),2009,(1).
[10] 马光荣,杨恩艳.社会网络、非正规金融与创业[J].经济研究,2011,(3).
[责任编辑 刘娇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