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时通讯不发达,“鸿雁传书”是最重要的沟通渠道之一。而书信中更有以诗传情这种风雅的联系方式,字字千金,含义隽永。
遥远的牵挂
唐玄宗时期,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无端受到毁谤,被贬到夜郎(位于今贵州一带)西面的龙标(位于今湖南省)去了。当时李白正在扬州,听到这个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诗中说的“五溪”一带,当时是少数民族聚居地,那里山深水急,交通困难,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朋友远在千里,自己无法前往,李白只好把满腔悲愁托付给明月,让迅疾的长风捎给远隔千里的天涯沦落人。作为朋友,李白深知王昌龄是清白的,正如王昌龄自己所说的,“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意的邀请
如果要宴客,人们一般会亲自上门邀请,或请人捎份请柬给对方。大诗人白居易却以自己喜欢的一种方式——写一首诗,发出了一份特殊的请柬。
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酒、火炉和未下的暮雪,都是普普通通的事物,在诗人的眼中却被渲染得如此美好:炉火正烧得通红,映着浮动泡沫的绿酒,红绿相映,是那样诱人。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这样寒冷的夜晚,这样简单的仪式,只适合跟知心的挚友小饮一场。读了末句“能饮一杯无”,我们可以想象:好友刘十九在接到白居易的邀请诗之后,一定会立刻欣然前往。
千年后的我们,收到过这样诗意的邀请吗?
才华的试探
唐代参加进士考试的人,大多会在考前把作品呈献给朝中的官员,希望能获得赏识,增加考中的机会。有一个叫朱庆馀的人,就是用这种方式获得了水部员外郎张籍的赏识。临近考试了,朱庆馀仍担心作品不符合主考官的要求,于是写了一首诗向张籍询问:
近试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首诗表面看来是写一个新婚妻子忐忑的心情:就要拜见公婆了,自己的妆容是不是时髦,能不能讨公婆的喜欢呢?其实,诗人是以新妇自比,“夫婿”是张籍,“舅姑”(指公婆)自然就是主考官了。这样婉转含蓄的表达,不仅优美动人,也把一个应试举子对前途的不安与期待刻画得生动淋漓。
对于朱庆馀的诗,张籍是怎么回复的呢?一起来看一看——
酬朱庆馀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诗的前两句,作者把朱庆馀比作一个刚妆扮好的采菱女,明艳动人,却犹豫沉吟,这实际上是说朱庆馀文章写得好,但没有足够的信心。诗的后两句作者指出,许多姑娘穿着精美的“齐纨”(齐地产的白色细绢),却并不值得世人看重,而采菱女的一曲菱歌却能“敌万金”,这其实是盛赞朱庆馀并非华而不实,而是有着真才实学。
数行诗,一封信,以诗写信,情深意长。
遥远的牵挂
唐玄宗时期,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无端受到毁谤,被贬到夜郎(位于今贵州一带)西面的龙标(位于今湖南省)去了。当时李白正在扬州,听到这个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诗中说的“五溪”一带,当时是少数民族聚居地,那里山深水急,交通困难,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朋友远在千里,自己无法前往,李白只好把满腔悲愁托付给明月,让迅疾的长风捎给远隔千里的天涯沦落人。作为朋友,李白深知王昌龄是清白的,正如王昌龄自己所说的,“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意的邀请
如果要宴客,人们一般会亲自上门邀请,或请人捎份请柬给对方。大诗人白居易却以自己喜欢的一种方式——写一首诗,发出了一份特殊的请柬。
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酒、火炉和未下的暮雪,都是普普通通的事物,在诗人的眼中却被渲染得如此美好:炉火正烧得通红,映着浮动泡沫的绿酒,红绿相映,是那样诱人。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这样寒冷的夜晚,这样简单的仪式,只适合跟知心的挚友小饮一场。读了末句“能饮一杯无”,我们可以想象:好友刘十九在接到白居易的邀请诗之后,一定会立刻欣然前往。
千年后的我们,收到过这样诗意的邀请吗?
才华的试探
唐代参加进士考试的人,大多会在考前把作品呈献给朝中的官员,希望能获得赏识,增加考中的机会。有一个叫朱庆馀的人,就是用这种方式获得了水部员外郎张籍的赏识。临近考试了,朱庆馀仍担心作品不符合主考官的要求,于是写了一首诗向张籍询问:
近试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首诗表面看来是写一个新婚妻子忐忑的心情:就要拜见公婆了,自己的妆容是不是时髦,能不能讨公婆的喜欢呢?其实,诗人是以新妇自比,“夫婿”是张籍,“舅姑”(指公婆)自然就是主考官了。这样婉转含蓄的表达,不仅优美动人,也把一个应试举子对前途的不安与期待刻画得生动淋漓。
对于朱庆馀的诗,张籍是怎么回复的呢?一起来看一看——
酬朱庆馀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诗的前两句,作者把朱庆馀比作一个刚妆扮好的采菱女,明艳动人,却犹豫沉吟,这实际上是说朱庆馀文章写得好,但没有足够的信心。诗的后两句作者指出,许多姑娘穿着精美的“齐纨”(齐地产的白色细绢),却并不值得世人看重,而采菱女的一曲菱歌却能“敌万金”,这其实是盛赞朱庆馀并非华而不实,而是有着真才实学。
数行诗,一封信,以诗写信,情深意长。